一个人不喜欢社交,就连微信来个信息都觉得是负累,是不是病了?

90813641


喜欢独处很正常,无需过多的担忧。

有一句话说,一个人内心丰富,生活才不会单调。你不喜欢社交,也不喜欢和别人聊天,肯定是有自己独处的乐趣。

就比如我也一样,同事们去唱歌,吃饭,我都不参加。去了心里总是不自在,拘束,如坐针毡一样让人难受。我还不如躺在家里舒舒服服地看部电影,要痛快得多。

就连逛街我也是习惯一个人,那样可以随心所欲地逛,甚至平时我也不怎么和同事们聊天,没话找话很累人,话不投机半句多。在别人眼里或许我就是个怪人。可我分明记得刚工作时,特别爱笑,人缘也好,也爱玩。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以前许多事都不感兴趣了,但又会喜欢上新的东西,例如追剧,写文章。这些都可以丰富自己的空闲时间,所以说与其花时间在无用的社交上,还不如充实自己。

但我希望你至少要有一个,你愿意倾诉的聊天对象,有时候失言久了,偶尔也需要

与人说说心里话,聊聊天,分享一些喜悦或悲伤。



细说往事


我家老头没有朋友,不加外人微信,没有外人电话,只有我和闺女的电话。你能说他是病了?老头是一个内向的人,但是老头是一个好爸爸,好丈夫。在单位从工作到退休一直是工友最敬重的人,一直是单位先进工作者。77年曾是唐山市青年标兵。不管在家,和单位都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和邻居之间都是友好相处,老头虽然不爱说话,但是他乐于助人,只要认识他的没人说他的不是。这能说他心里有病?提起老头人人都伸大拇指。


媛音412


社交是我们人类必须进行且无法逃避的人生课题。如果我们试图去回避或者逃避,内心的冲突就会很剧烈。这样的行为会让自己心里不舒服,身体也不舒服。所以可以认为回避社交的努力是“病了”的表现。

但,需要认识到的是“病”是不是就是坏事,我们都知道感冒是因为身体免疫系统起作用的表现。同理,当我们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也是我们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它告诉我们需要进行自我调整或改变,来缓解这种不平衡的状态。

那么,就社交问题而言,要怎么调整和改变呢?

首先,我们都是活在社交状态下的,一个人根本无法活下去,这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

其次,我们需要区分社交的层次,比如公共关系(陌生人之间),社交关系(认识的人),个人关系(熟悉的人),亲密关系(关系亲密的人)等。这种关系是根据社交时的距离感划分的。

最后,平衡自己在各个社交层次时间。

总结:

1.回避社交或者对社交感到不舒服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否合理,是否健康,要看社交属于哪个层次和持续时间。

2.不论是否健康,这种不舒服的状态都告诉我们需要做出改变了,要做出改变需要认识到社交的必要性和社交的层次,最重要的是不同社交层次间的时间。


21点心理学


社会交往是当今社会融入现实生活的重要渠道,有的人如鱼得水应付自如,有的惧怕与他人交往,原因有行行色色,比较常见的:一,挫败感,因失败而而惧怕再次偿试 。二,先天孤僻,后天又没有锻炼的机会。三,身边成功的人多,没有勇气尝试。四,一段时间进行心理调整,学习新技能闭关修炼。现实中,能够落落大方八面玲珑的人不多,学有成绩的人都是有悟性的人,多数都是普通人而已,不必过多的纠结。



走吧一起看世界


首先我想感谢你提出来这样的问题,我相信也会有很多的与您有相同之处的人,就比如我自己一样!曾经的我是一个极其不善于社交,也不爱社交的一个男生,但由于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做一名客串主持,做一名基础的管理者,此时我意识到了一个人的社交决定了你的圈子,决定了你未来的路,任何的事情,任何的组织与安排,任何的销售与购买,都离不开有效的社交,当我看到您的问题时,连一个微信都觉得是负累,我就在想,您是男生或是女生,是年龄大还是比较年轻?您说到的是不是病?我个人理解,应该不是,可能由于您的内心自我封闭的时间过久,产生了一种自我的的抵触,对外界接触的抵触,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排斥感,形成了一种惯性,如何有效的去打破这种惯性,就需要你能够突破自己的舒适圈,找到自己喜欢的兴趣点去放大,去扩散,去不断的去了解和熟悉自己未曾接触的领域,去逐步的去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去多接触一些带有情感,带有思考的书籍,电视剧或综艺节目,从中你可以吸收很多的为人处事及兴趣,拓拓展的方式,希望你的未来会不一样,也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谢谢,我是奋斗锋哥,祝你越来越好,加油加油💪


奋斗锋哥


是不是病了,取决于你如何理解“病”以及“孤独”

1.按照汉字的解释,“病”指生理或心理上的不正常状态。身体上的生病,比如发烧、胃痛这些我们都能区分和理解。但心理上的生病,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2.同处一间办公室,有人嘈杂热闹叽叽喳喳,有人埋头工作一言不发。你可以厌恶的认为,那说个不停的人,像个神经病,你也可以说她开朗可爱。同样那位一言不发的,你可以说她太过内向,像是得了社交恐惧症,你也可以认为她稳重安静。你的喜好和视角不同,对待同样一种行为或反应,情绪便不同。

3.不想社交,不想主动去维系,听到信息都不想回,仿佛一个人也能活的很好。

有人说,我忍不了这种状态,太孤独太可怜了,都没有朋友分享生活。再说任何一种感情都需要联络,你连信息都不回我,在我需要你的时候你都不出现,那等你需要我的时候,我凭什么一直在。

有人说,这种感觉其实还不错,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情,不用迁就他人,不用为了维系感情牺牲自己的自由。有时候确实想有个人说话,但有种驴头不对马嘴,交流费劲的感觉。算了,不如一个人消化来的快捷。孤独并不可怜。

4.每一种态度与选择都会决定一种生活方式,也一定会得到一些,失去一些。没有病不病,只要你心里觉得安宁就可以。

但就怕,心里期待憧憬,但又因为懒惰而故步自封,不愿向前。这种,就真的是心病,折磨的是自己了。

愿我们每个人,无论是高朋满座,还是遗世而独立,都能抽出时间留给自己,充盈内心,这才是真的爱自己。


愈心日记


不喜欢社交也是个人的选择,保护自己,远离尘嚣,也是一种修行!假如有哪天对社交感兴趣再走出去也是可以的。不必勉强,越是勉强越是焦虑紧张,越厌倦社交。

  • 现在社会浮躁不安,能够静下来思考问题也是很不错的!如果心情低落,做什么都感觉懒得去,这种低落懒懒的感觉时间在半年以上,那么或许有轻微的抑郁。建议多运动,听音乐,做瑜伽,看书,看一些娱乐的节目,也是很好的。
  • 每个人每个阶段的想法经历不同,尊重自己的内心,向着自己的心路去前行,找出自己舒服的感觉去进行就好。

鸿雁心灵湾


1.不是病了,这个时候的你喜欢独处,我目前也是这种状态。

2.我现在也不喜欢跟朋友微信聊天,甚至他们发的信息我也不想回。就是感觉想一个人独处,不想搭理任何人。


小黑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不能用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如果你还感到极度不适,要么建议你去看看心理医生!!!


有余有剩


一个人不喜欢社交,这是慢慢形成的性格孤僻。微信,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不是万能的,如果有重要的事情还是打电话更的好,快捷不误事。微信,你有来言我有去语,这是礼貌也是尊重,如果是无聊的信息或者广告之类的回不回是个人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