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公司微信群里安排工作,但总是只有几个人回复是什么原因?

兵团那些事儿


咱们先来看一下题主的问题:领导在公司微信群里安排工作,但总是只有几个人回复是什么原因?对于这个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工作群里,你不够资格回复

比如说我曾在某企业工作,我们一个项目组专门建立一个工作群里,里面有经理、主管、班组长,还有普通员工。

每天上午,领导会在群里,专门安排我们项目组的工作,这个时候,往往是班组长回复,因为这些是对他们说的,作为普通员工,是没有资格回复的。

很多人,只能做一个透明人,无条件执行工作任务。

二、工作群里,领导安排专项工作有专人回复

比如说,某企业群里,有公司老总,有质检人员,有车间主任,有车间质量主任。

如果某车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质检员上报到群里,公司老总会直接会在群里,问车间质量主任,让他尽快排查原因。

这就是专项工作,专人负责。谁出问题了,领导会在群里专门询问谁。

三、特殊情况下,员工不必回复

比如说此次疫情,不少公司复工,领导都会在关心口罩问题。有的公司领导在群里发通知,说公司帮忙采购口罩,有需要的员工在群里接龙。

这个时候,需要的会接龙,不需要的自然不用回复了。

以上。


阿伽陀药


这说明领导没认真地强调过微信群里的工作纪律呀!

先讲讲我以前在的公司是怎么利用微信群开展工作的。

那段时间,简直是生不如死。几乎所有人都痛不欲生,却只能一边忍着暴怒和烦躁的心,一边在群里回复“收到”。

当时公司里十几个微信群,每个微信群的功能不同。因为公司当时除了我们正常做的业务之外,还并行了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组都有一个微信群。

公司领导要求,只要微信群里有工作安排,所有人必须在第一时间回复收到,不管是上班时间、下班时间、还是周末休息时间。

项目群更是需要项目组的人定期报数,更新工作进度,几乎一天要更新2-3次。有的时候数据并没有变化,但是公司不管,到点了就要把数报上来,后来几乎大家都形成了条件反射,到报数的时间,群里就开始接龙报数。

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几乎大家没有人敢不回复的。而且领导也有点强迫症,他有时候会抽查,统计员工回复的数量,少了谁他都能查出来,然后在群里@这个员工问他为什么不回复。

题主说的这种情况,每次只有几个人回复的,肯定是因为领导没在这个事情上做强调。

真要是强调过了要求每个人都回复,绝对不会只有几个人回复。

而且说实话,如果领导不强制要求,很多人也不愿意非得在群里冒个泡。就像平时在会议室开会,领导口头交待个工作,下属们也不会挨个回答OK,很多人也只是一边点头,一边默默地记在本子上,回头把工作做好就行了。

微信群里也是一个道理,员工觉得我看到了,我按领导的要求去做,到时候交作业就行了,不一定要回复。

  • 要求回复的领导,可能是怕有人看不到,多数属于不太有安全感的领导。
  • 不主动回复的员工,可能是不太爱凑这个热闹,多数属于比较低调的员工。

我的观点是,安排工作就安排工作,不一定以是否回复论英雄,还是要以最终完成情况论英雄。但是如果有人真是漏掉了消息没看到,导致工作没完成,那就是这个漏消息的人自己的问题了。我要是领导,就接下来安排任务之后,再单独@他一下,看他长记性不,还好意思漏掉不。

关注@职场绿皮书,职场军师,用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讲述职场上的那些事儿,与你一起成长。认同我的回答,请点赞、转发、评论。

职场绿皮书


领导在公司缴信群里安排工作,却总是只有几个人回复,这确实是一件令人很尴尬的事情!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如果我们细细探研一下,便可能会发现有这样四种可能性:一、领导的工作安排,有很大的不合理性,让大多数员工都不满意;二、领导个人工作能力不足,无法树立自我领导形象;三、公司缺乏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四、员工职业素养的缺失。这些原因都可以导致题主所说情形的出现。为此我将根据这四种情形,来逐一分析,给职场人以标准的解决办法,供大家在工作中借鉴。

一、领导的工作安排,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让大多数员工都不满意。

由于职场领导的个人工作能力与综合性质的不同,使得他们在工作的安排上,可能会出现问题。

最常见的就是总喜欢把轻松的工作,都安排给自已亲近的员工,然后把那些辛苦繁重的工作,都安排给其他与自己关系较远的员工。

这让其他员工对领导的工作安排深感不满,看到领导在工作安排上总是偏心极少数员工。于是他们便在领导安排工作之时,故意不回复,想以此来表现自我的不满之情。

导致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领导素质不够、任人为亲。

在职场中,像这样的领导其实还是比较多见的,由于其领导素质不足,喜欢在工作中任人为亲、搞小团伙。

只有与其关系亲近之人,几乎都是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如果与其比较疏远之人,往往是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在工作中,只要是那一些轻松的活,都安排给自己亲近之人,把辛苦的工作都安排给其他人干。

从而在工作中,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种人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而那些辛苦的人,一天累死累活却有干不完的活。

小结:任人为亲,是做职场领导的大忌,也是自毁形象的开始,最终只会害了自已。

解决办法:树立职场正确的用人思想“任人为贤”,这才能得到员工的接纳与认可。

2、领导工作能力缺乏,不能把工作安排到位。

有些领导之所以能够走上领导位置,靠的不是能力。他们可能靠的是一些特殊的关系与途径,或者是凭着自己的资格较老,从而走上领导岗位。

而这些人往往缺乏做领导的基本工作能力,可以说是才不配位。就连工作安排上,都不能把它协调处理好。

他们根本都没有考虑员工的个人情况,而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感受,或者是领导地位在来发号施令。

这很容易导致领导在工作安排上,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可领导却依然一无所知。只是感觉这些员工对待自己安排工作很不满意,但是却又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小结:领导个人工作能力,是领导行走职场的保障,离开这点将寸步难行。

总结:领导自身思想素质较低,喜欢任人为亲,或者是自身工作能力不足,无法做法工作安排。从而导致员工在领导安排工作时,根本没有啥回应。

解决办法:加强领导思想教育,提升领导思想素质,坚持任人为贤的用人思想;加大对领导的培训力度,提高领导解决处理能力。

二、领导个人工作能力不足,无法树立自我领导形象。

有些职场领导缺乏个人工作能力,在职场工作中,根本得不到员工的认可和接纳。于是当领导安排工作或者是讲话的时候,面对面的碍于情面,很多员工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状态来应付。

如果是在公司工作群中,领导讲话或者安排工作,领导看到自己的表现,那么这些员工就会根本不理睬回应。

说真的,像这种领导在职场工作中,下属员工根本就没有把他当做领导看待,一点也不会尊重领导的存在。

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根本就瞧不上领导的这点工作能力。甚至还有不少员工私底下会评论,觉得领导还不如自己的这点工作能力强。

从而使得领导在职场工作中,根本就没有任何领导的形象与气场,说出的话也很少会被员工接纳和相信,严重缺乏人心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自然也就无法调动起员工的工作激情和主动性。

造成领导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这样两点。

1、领导思想老化,而无法跟上时代需要。

一些职场领导由于他们的上位,很多时候靠的不是能力,完全是一种机会或者是资格。这使得他们在工作中,很多时候难以胜任自己作为领导的职责。

这些人往往思想比较老旧而不愿意改变,无法跟上新时代的管理需求和能力素质的需要。他们往往抱着自己以往的思想观念,来对新时代的员工进行管理。

从而导致职场工作中的管理脱节,或者是根本不相适应,把职场中的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搞得比较僵硬而生疏。

小结:领导管理思想守旧,而不愿意改变自我,依然用“旧瓶”来装“新酒”,无法适应新的需要。

解决办法:改变自我守旧思想观念,接受新形势的工作要求,做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职场管理的需要。

2、缺乏自我学习更新的能力,或者不愿意再继续自我学习提升。

有些人在做员工的时候,看起来还比较合格,称职也挺优秀的。一旦他们走上领导岗位之后,发现他们并不具备领导的素质与能力。

其中有一些人缺乏自我学习更新的能力,使得他们在领导工作上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难以胜任领导的工作岗位需要。

也有一些人不愿意再继续自我学习提升,觉得自己已经到达了职场的天花板,学习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和作用,于是他们并停留在现在的阶段。

即使有学习的机会他们也愿意放弃,而是把自己的业余时间,花费到一些不必要的人情往来与应酬之中。

因此在对待自己现在的工作,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抱着一种混的状态与想法,根本没有更高的人生理想与目标追求。

小结:职场工作就是一个自我不断学习更新的过程。只有拥有不断自我学习更新的能力,才能跟上职场的需求。这种能力的缺失或是不愿意继续学习提升,终将会被职场发展所淘汰。

解决办法:树立起职场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善于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不断的学习充电,才是我们完善自我的最佳选择。

总结:领导由于个人工作能力的不足,导致其无法得到员工的认可与接纳,无法树立起自我领导形象,使得凝聚力与吸引力的缺失。

解决办法:树立领导气场,建立领导形象。提高自我工作能力,以能力来获得员工的认可与接纳;养成果断的做事习惯,建立起自我做事风格,犹豫不决是做领导的大忌。

三、公司缺乏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职场人都会有一种感觉:只要我们进入某一个工作环境,通过这些员工的走路姿势、说话状态,并能够感知其中的工作氛围。

而有些公司刚踏入就给人的感觉,是一幅雷厉风行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而且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可有一些公司我们一踏入,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蔫不拉叽的,看不到一丝工作的激情与活力,让人感到工作的压抑。

在这种工作氛围之下,无论是领导讲话或者是工作安排,往往会是应者寥寥。所以题主讲的这个问题极有可能就属于这种状态。

而造成公司缺乏积极工作氛围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公司缺少积极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灵魂与思想,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员工。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公司,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让企业员工无法找到自己思想的归宿和灵魂的寄托,在日常工作中,他们也会感到迷茫而不知所措。

因此一个公司的优良企业文化,往往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与工作的主动性,从而在工作中表现出他们的活力与生机。

而这个领导在工作群中工安排工作之后,竟然没有几个人来回应领导,则说明员工在对待工作的事情上,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不得不说是公司的一个怪圈。

如果这家公司有着优良的企业文化精神,那么这些员工是决不会以这样一种状态来表现自己的。

小结:员工这种冷淡的回应领导布置工作,从某种程度来说,是由于缺乏企业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无法从思想上调动起员工的积极回应。

解决办法:企业领导应该根据自身的企业特点,积极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从思想上来激励员工的工作激情。

2、公司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缺失与不足。

富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公司往往就像一块磁铁一样,可以紧紧的吸附自己的员工。让公司员工能够紧紧的围绕在自身的周围,做出步调一致的行动。

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公司就是一盘散沙,公司员工只能横七竖八的散落在自身的周围,这样的公司很难让员工形成一致的步调与行动,有的只是各干各的事情。

造成公司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

①、公司缺乏必要的团建活动。

公司之所以要搞团建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活动来增强人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一个公司人心团结积极向上,很多时候都要依靠公司的各种环境活动来吸引他们。

所以必要的团建活动是一家成熟公司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比如我们常用的这么聚餐、外出游乐、文娱活动等等一些形式,都可以很好的吸引公司员工的人心,从而激发起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②、领导对员工的关心不足,缺少人文精神的关怀。

一个聪明的领导,总是善于利用对员工的关心,来拉近与员工之间的距离,从而在心灵上去打动员工。

所以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有效的抓住员工的心,而不是管理员工的人。做公司的领导在管理上,应该做到张弛有度,既要有原则性的坚持,也要有人文精神的关怀。

“女为悦己者容,客为知己者死”,只有善于抓住员工之心的领导,才能获得员工的真心效力。

小结:公司团建活动的缺失,领导对员工的关心不足,在管理之中缺乏人文关怀的思想,都可能会导致公司缺乏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解决办法:加强公司团建活动的开展,用心关心下属员工,从心灵上去打动下属员工,才能真正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总结:缺少积极企业文化,无法获得员工的认同感;团建活动的缺失,难以增强公司对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领导关心的遗落,疏远了员工与领导的距离。

解决办法:建造起积极的企业文化,增加员工的认同感;通过各种团建活动,增强公司对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用领导的关心来拉还员工的距离,从心底里去激发起员工的工作热情。

四、员工职业素养的缺失。

现在职场工作的主体,已经是90后为主角,客观的说这一代年轻人有思想有主见,喜欢追求个性张扬自我,而且自我意识较为强烈。

他们有技术有能力,但在职业素养上多少却有些问题。甚至他们还会有意识的想要打破这种职场素养,希望按照自已的思维与想法来行事,故意疏远它们。

而这种思想上的矛盾冲突,导致这些职场人“异常”的举动,这让我们看来是很难理解的,甚至是根本就无法理解。

小结:由于新生代的职场主力军,在思想上的矛盾冲突,使得他们职业素养的缺失,从而出现领导安排工作却少有人回应。

解决办法:公司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员工职业素养的培养,掌握职场规矩,从而有效融入公司的管理活动中。

总结:公司领导工作安排不合理,会让员工排斥;公司领导工作能力不足,难以让员工接纳;公司缺乏积极的工作氛围,难以调动员工的激情;员工职业素养的缺失,让他们不懂得回应!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才最终形成了领导在工作群中,安排工作而少有人回应的局面。

好了,我就简单的分析到这里,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帮助。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若有兴趣,可以关注【视职场】,将会带给你更多的职场知识,帮助你解决职场困惑。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看法与观点!

【视职场】青云计划获奖者,优质职场创作者,一个有着20年职场生涯的老司机,专注分享职场知识,解决职场困惑,建构职场关系。

~~~分享职场知识,快乐职场人生,感谢你点、评、分、转、收!


视职场


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工作中也是如此。领导在工作群中安排工作,能够及时回复的员工体现了一种职业素养,而不懂得回应的人只能说还不太靠谱。这种上传而下不达的现象,证明公司内部存在不健康氛围。

前两天一个朋友正好在抱怨,公司复工在即,有大量的工作要各部门分解完成,他在工作群里提出了复工方面的工作要求,然而收获的却是无人回应。隔着手机屏幕,这种沉默其实就是一种消极的态度,除了让工作进程失控之外,领导内心一定会尴尬和不快。

为什么领导在群里安排工作,响应者寥寥无几呢?我觉得有三方面原因。

领导的威信比较弱鸡。

我们职场中不难发现,同样一项工作,不同的人发布讯息后,群成员的反应可能会截然不同。比如,老板在群里提出一个考勤要求,也许员工们马上会队形整齐地回应“收到”,但如果由一个行政经理来通知,则可能是无人理踩甚至遭到质疑反驳。

大部份员工对待领导的态度是非理智的,他们对于自己内心不尊重或畏惧的领导,就会以不回应来消极对待他的工作安排。因为在群里安排任务,员工没有面谈时的那种情势压力,对于不喜欢的工作或领导,自然采取沉默是金不表态的做法了。

领导发布工作,员工们大多数不回应,也说明他的领导力比较弱,至少在员工们心目中缺乏威信。

员工职业素养欠缺。

稍有职业素养的都知道,及时反馈是我们职场上最基本的工作态度。我们提出的问题都希望别人能及时有回应,而不是望穿秋水般地去猜想对方收到没有。同样,领导安排工作,内心也是渴望员工们能迅速做出反应,好让他对工作进度有个掌控。

面对领导在群里的工作安排,不做出回应的员工,在领导心里是不靠谱的。这么做不但无益于公司工作的达成,也对自己职场的前途产生负面影响。

领导喜欢靠谱的人,面对工作还要装睡的员工,只能说还缺乏担当精神。

公司的管理存在不足。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公司既然用群来沟通工作,那么就应当制定好相应的群规要求。比如,对群发工作就要规定员工必须做出回应。另外,也要明确群发工作任务的对像,对于@到的员工必须认真回复。

我们用微信交流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快沟通速度,但如果发布任务得不到回应,那沟通的结果就无法形成闭环,工作群的意义就打了折扣。所以,领导在群里得不到回应,说明公司在沟通管理中存在管理不足。

用“没有看到信息"这类当做不回复的借口,明显是苍白无力的,因为完全可以在晚些时间作回复。不做回应就是一种态度,而且是消极态度。

总之,领导在工作群中发布工作,却没有多少人回复,这种尴尬体现了公司内部的一些负面问题。其实,不论领导是不是有威信,或者公司没有明确的回复规定,我们都应当及时对领导的信息做出反馈,这是一种态度,也是职业素养。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讨论留言。我是职场本纪,笃行职场十几年,关注我分享更多职场智慧。

职场本纪


原因不在于员工,更重要的在于领导。


说实在的,我就特别反感领导在微信群里安排工作。特别反感领导把微信区当做第二工作区。说说我没有及时回复领导的原因:


  • 过去是表格满天飞,现在是工作群满屏红点。哪怕是在放假休息,都要24小时开机等候命令,吃饭的时候要看一下工作群,走路的时候要看一下,睡觉起来上个厕所还要看一下。

  • 各种微信群,一天到晚都在叫,半夜还安排工作,真烦人,还要求几分钟之内必须回复,完全把你不当人。你一个没注意没回复,领导还以为你不尊重他,不服从指挥。

  • 非把微信公司化,是不是我每天工作24小时了,工资也涨一下啊?


上班的时候,有时候专心工作,压根就没看手机;下班以后,有时候去健身、看电影,自然也没看手机了。等到打开手机看到领导的话,已经很晚了,再回复也没什么意义了,干脆就不回复了。


其实,工作是工作,微信本是你的私人生活,明明是两个圈子,可格局小的老板,非要把员工工作与生活掺在一起,让你的工作与生活越来越没有界限。

2、工作群太多,没留意

网上有个新闻:

市民王茜上个礼拜被公司扣了50元钱,而且还在微信群里通报批评。原因很简单,她没有及时回复老板发布在群里通知。


“公司的工作群太多了,平时信息提示闪个不停。”王茜说,她在一家装饰公司工作两年了。老板当时在群里发通知时,她正接待一名客户,确实没有注意群里的信息。让她感到委屈的是,老板发通知并不会因为群多而选择在某个固定的群,往往是率性地随机发放到某一个群里。这一次,老板发的群就是一个平时不怎么使用的工作群。


王茜说,她并不是公司第一个因为没有看到群消息而被处罚的人,有同事因为没有及时查看消息,还错过了会议。


我也是因为微信群太多了,所以常常会没留意领导发布的指示,等看到的时候,已经迟了,再回复也不合适了,就不回复了。


3、工作,请走正规渠道发布


所以有了微信以后,你会看到更多没有格局的老板。

◆ 有员工被老板扣钱,只因没有及时回复老板发布在群里通知;

◆ 有员工因为深夜已入睡,没有在10分钟内回复老板的工作要求,10分钟过后,老板在工作群通知她,“你已被辞退了”;

我建议老板不要在业余时间,在微信群布置工作。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在公司面对面布置不行吗?


如果是紧急工作,请电话沟通确认。


答主介绍:霍辉,宝妈,理工女,改善专家,写作教练,高级工程师,倒过来是辉霍。头条号:霍霍的小世界

霍霍的小世界


现身说法,正好借这个机会来做一下自我剖析,不知这样做还有什么问题,因为我可能就是那些不在微信群里回复的一部分人代表。

“领导在微信群里安排工作了,只有几个人回复”,我觉得某些情况下很正常,因为领导安排的工作可能比较具体,涉及的就是那几个部门或者那几个人,是他们要负责的一亩三分地,从履职尽责的角度上说,要积极回应并及时表态。群里的其他人则自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大家心里知道了这么个事,但不会在群里有任何回应,以免落人口舌,或者让人觉得有“狗拿耗子之嫌”。

有人说,这是领导没有得到大家认同或者威信不够的表现,个人觉得这个说法有待商榷。领导就是领导,对下属有足够的考核权力和威慑力,职场上的老油条们很清楚规则,不会明面上让领导下不来台,给领导难堪。领导群里发的工作安排,并非一定要在群里有所回应,而是表明这个工作当前需要处理,相关的人员要有所反馈和行动,让所有人清楚明白当前的工作要点和努力方向,确保各个环节都能够协调持续推进。

这个事情具体到我们每个人的话,当然大家的为人处事和工作风格迥异,外在表现当然也千差万别。有的人低调沉稳,不动声色的就把要做或者应做的事情,扎实细致地安排好、落实好,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不知多少个电话或者邮件发了过去,沟通联系畅通无阻;而有些人则相对张扬大胆,唯恐人们不知道他在工作,工作上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要在群里哒哒哒地说上一通,这样的情况自然也就回应者寥寥。

想说的是,我是属于那类更倾向于把工作做好、及时反馈却很少啰嗦的一类人,从来不愿在公共群里多回复一句话,多打一个词。被安排的工作有难度或有新进展,自然而然地就回到了线下直报领导的渠道,哪里还需要在工作群里说上一通。

以上是个人自说自话,不知说的是否在理,大家又是一个怎样的心态,欢迎交流!


致志于思


题主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现在都习惯于即时通讯办公,以前的QQ,现在的微信、钉钉,都是如此。而领导也开始变懒,组织成员习惯“拉个群”,发布任务喜欢上了“群发”。对于“群发任务”这件事,有些人比较主动的接受,也有人被动的不得不受。关于领导发布任务以后的同事的态度,那也是各有千秋,积极回应的、假装看不见的、还有默不作声执行的。就像题主问的一样,只有几个人回应,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不愿意回复的人是平时的性格使然,不回复不代表不做事

职场上有一句话“如果吼叫有用的话,驴就是最好的管理”,同样的道理,工作不在于发不发声,而在于有没有做事。领导在工作群发布任务和消息,确实有必要向他反馈你收到了信息的这个讯号,但是不反馈也没关系,按时交付结果并不是坏事。而平时不愿意回复消息的人,在我看来要么就是懒得回复,要么就是不喜欢出风头。在一些人眼里,及时回复响应领导信息是一件正常的事,却还有人觉得这是在出风头。抱着这样的念头,自然不会响应领导的信息。

及时反馈收到领导信息的人,也不见得是踏实干事的人

对于那些群里面吆喝起来喊口号的人,大家也要注意,他们的积极有时候只是挂在嘴上,谈到落实立马哑巴。在这些人看来,回应领导信息是表明自己支持领导的立场,但并不意味自己一定要去做。很多时候落实工作不到位的,恰巧是工作群里那几个喊口号的。

笔者在2017-2019年的一段工作经历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我们有一个管理群,平时老大安排的一些任务和通知都是在这个群里。有一位主管就是这样,整天口头喊着“收到”,嘴上挂着“使命必达”,结果到了他的辖区什么样的制度都不好使。最终结果就是好不容易约定的一些制度,就在这样的人手里毁了!

接到领导任务以后怎么回复,要看具体情况

对于我们平常工作过程中所遇到领导在工作群发布任务的情况,是不是要回复呢?个人认为看情况!什么样的问题,有没有指向性?如果是牵涉到你或者单独问你的,群里面或者私聊回复领导;如果是所有人的问题,那就看领导的喜好,是否需要跟节奏回复。再要考虑的就是影响力,你的回复会带来什么后果,如果不回复又有什么后果?想清楚这些问题自然就会有答案!


仅是路人


其实原因根本没那么繁杂和深奥,就是一个原因:领导未建立工作中的及时反馈与可追溯制度。因为及时反馈性的缺失,员工有可能未及时看到消息,或者做了但未告知领导,都容易造成工组中的失误与信息不畅通。因为可追溯性的缺失,领导业务安排工作未有连续性,员工有可能都有重复负责业务的可能性,导致不知道领导任务布置给了谁。

员工作为企业最基础的工作单元,所有的业务操作与工作表现都与企业制度息息相关。万不可以高素质等道德和常识要求员工,这样只会造成工作单元能力参差不齐,整体运行不顺畅。想要改变“领导安排工作,但是寥寥回复”的现状,核心是从制度上要求员工做到及时反馈与可追溯。

领导需以身作则,建立及时反馈制度

“以身作则”一词,出自《论语 ·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以自己的行动作为榜样。每当有任务布置下去,领导需要养成在几个时间节点询问业务进度的习惯。由于领导的追问,会提醒员工业务的重要程度,也能培养员工的及时反馈习惯。初期领导需要以身作则,要注意几个方面,来确定制度的有序建立。

1.言行一致,恪守诚信

领导不仅是规则的制定者,更是股则中的一员。言行不一,只会使员工效仿,对规则不在尊重和遵守。任何一个领导不遵守规则,都会使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降低,丧失荣誉感。最后企业文化与制度犹如一纸空文,只能是嘴上说说。

2.身先士卒,敢为人先

领导在建立及时性反馈制度时,切不可凭空想象布置过多工作,让员工无法完成。任何一个工作能够被及时的反馈和完成,有部分原因是在于此工作的合理性。因为合理的安排了工作的进度以及工作量,员工才能较好的与制度匹配,进行关键节点的反馈。一旦工作本身就有问题,员工有时会选择消极怠工,最终领导不问询,员工就不回答。

3.公平公正,处事严谨

对人对事,虽然一碗水难端平,但是要大体上是公平的。遇到及时反馈较好的员工,要夸奖和奖励;遇到业务没做好也没反馈的员工,要当面批评和指正。要知道,及时反馈也包括了领导给员工的反馈。

运用新工具,做到可追溯性

很多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大事小事都在公司群里讨论。一旦遇到问题,需要以前的资料或者内容的时候,就不得不去大段的查询聊天内容,费时又费力。所以,要做到可追溯性,要用好一些基础性的工具,才能培养出员工的习惯,建立起公司的可追溯制度。

第一个可以用的基础工具是email,这个是国际公司都依然采用的主要联系方式。不是太适合小微企业用,因为小微企业的核心是业务的野蛮生长。email 虽然能起到溯源的效果,但是在流程和时间上较为繁琐和拖沓。适合以风控为核心的大型企业,做到可追溯且清晰。

第二个工具可以是远程办公工具,比较有名的有飞书、钉钉、企业微信等。每个项目的背后,都可以罗列出进度状况,每个负责的员工在项目文件夹中留言及上传资料。当需要可追溯时,领导能一目了然的可以看到项目的最新进度,以及每位员工的历史发言及上传记录。

总结

领导在微信群布置了任务,却没多少人响应。原因只有公司未建立可追溯性与及时反馈的公司制度。建立及时反馈制度时,领导起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带头作用,需要注意的一点事是反馈制度中领导及时向员工询问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建立可追溯性制度,工具的选择则是最重要的一环,毕竟好的工具可以事半功倍,使得领导清晰的看到项目的流程与历史信息。

欢迎关注我@爱倒影的瓶,前百亿基金投资人,实体行业创业者,每天以管理者的角度分享投资与职场的思想。

爱倒影的瓶


现在的单位工作群,基本上成了公司马屁精的表演场,主管领导一发言,大小马屁精一片叫好,全是五魁首!咱是不说话,当小品看,从另一个角度看人性的善美丑恶,公司的工作群充分的体现了公司文化上下氛围。


有闲心办正事


及时回复是一种个人修为也是一种企业文化,考验的是组织能力,管理水平,员工素质。

“总是有几个人回复”

这个是问题的关键点,说明其他人没有回复,或者是视而不见,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组织能力太弱!

这个原因我说下自己的真实建议!

微信安排工作是不是常态?重要性和点到部门相关人员没有?

职场上微信安排工作会不定时不定情况的发布,一家公司如果没有这个微信布置工作的习惯,只是偶尔使用一次就会有这种“断回”的情况,思维活跃和层级较高的会及时回复,当然是跟个人素质关系不大,跟企业管理习惯有关系。

在布置工作时候是不是有“艾特”人或者部门的习惯,表明这个事情的重要性,由谁去做?收到任务后回复收到!这是一个完整的内容发布配置。只是临时通知而已,就有回复的慢,不回复的现象。

组织能力,员工素质也是考验临时状况发生的处理能力

从上到下的组织能力就要求上下保持一致!比如我所在的公司就是,无论是何时发布信息,必须回复收到!不允许回复其他好吧,好的,嗯嗯,表情之类的!这就是组织能力,哪怕你想发表想法和表达感情也是不允许的!只能回复收到!

不管是一个通知,一篇文章,一个外链消息,只要是领导发的跟你有没有关系,你看不看都要回复收到!领导一言堂而已,起大流的状态,跟着回复就可以!

及时回复也提现一个员工素质,虽然不能时时的查看微信群消息,但相差时间不能太长,回复而已哦!

员工是不是不满意现状,对公司上下离心,员工对领导失去信心

这个问题很可怕!上下离心的企业也不会有好的发展道路了,也是勉强维持!

经历的真实情况,之前所在的一个公司,刚开始入职时候大家都很活跃积极,整个状态非常好!可是慢慢感觉领导说的一些话经常不能兑现,满嘴跑火车。每次答应的事情总是不能兑现,还有就是变来变去,一件事情开头又另一件事情,最后就变成了在微信里看笑话的状态了,也没有人回复了,就几个人随意回复敷衍。

比如拖欠员工工资,福利不兑现,工作安排不扎实,画大饼,缺乏深度思考不切合实际!

造成员工对领导失去信任!微信群里在安排工作怎么可能有人回复!都在看笑话!

给三点建议,工作安排的方式,组织能力,信任感缺失

道·总经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