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瓦尔登湖》:大自然是亲子关系最好的调剂师


读《瓦尔登湖》:大自然是亲子关系最好的调剂师


读梭罗的《瓦尔登湖》就像漫步在瓦尔登湖边上,脱下了城市的面孔,换上一身轻便舒适的着装,像个独立思考的哲学家翻弄着泥土,种着土豆、香菜……,盖着一座小小的木屋,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必为工作而活着,也不必受世俗智慧的约束,而是像个自由人既没有断绝与外界的联系,也没有陷入埋头苦干的深渊,有着自己严谨的思考,又有着对大自然细腻的感知。

这一直是我向往的生活,也是我觉得值得推崇的生活态度。也许我们该从钢筋水泥中挣脱出来,看看生命原本该有的样子,而不是追逐人云亦云的成功标准。奢侈的生活不过是诸多生活形态里的一种方式,有些人可能看得太过极端或者狭窄,认为这才是人生唯一的追求目标。

没有大房子,没有貂皮大衣,也没有头衔与身份,丢掉一切外在的包袱,试着让真实的人性回归自然,这或许会是一种更超越,也更给人享受的状态。

至于亲子关系不和谐的家庭,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价值观的不同而带来的冲突。孩子更倾向于自由的,独立的生活工作方式,如果父母总是以刻板家长式的教养将孩子的行动禁锢,并辖制他的思想,那么这必然导致两者间的冲突。

阅读《瓦尔登湖》给了我一些关于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启发:


读《瓦尔登湖》:大自然是亲子关系最好的调剂师


1、不要跳跃着去够够不着的东西(顺其自然)

你去看那些曹德旺、马云、比尔盖茨、巴菲特等人的视频,他们的视频总是有很高的点击率,在很多人心里,他们的话是值得信任的,因为他们找不到其他可以参照着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依据。

更有甚者通过整容将自己变成“网红”,以此来博取大家的眼球。整容原本是为了正畸,或者让在意外、战争中容貌受损的人得到恢复,可现在却变成了一些人的一项爱好。

我倒不是抨击他们有什么不对,只是这种风气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与其让孩子们从小听大人们讨论如此虚浮的东西,不如带孩子们好好摸一摸泥土,学习些做菜、种地、洗衣服、刺绣之类的技能,认识一些稀奇的昆虫、植物和鸟儿。

有的孩子可能到现在都还未曾亲手摸过一只猪或一只鸡,也未曾在沙堆里打滚,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体验,然而他们的小脑袋瓜里却对摸不着的名人如数家珍。

与其这样,不如让孩子更务实一些,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做到自己都被感动。

新英格拉那些富有、显贵之人在殖民草创期也先将住所建成这样(简单),原因有二:其一,不想在建房造屋上浪费时间,也不想下一季粮食紧缺;其二,不想让他们从本国带来的大批穷苦劳工灰心泄气。过了三四年,这儿乡间已经适宜耕种了,他们便花上几千元钱,建起了漂亮的住宅。

这一段是说,新英格兰先民审慎的态度,先满足更为迫切的需求,等到条件好了再往上走一个台阶。这样至少不会像很多人那样才刚解决温饱问题,就成为了房奴,甚至有时还需要通过借贷去还房贷,让自己陷于窘迫的境地。

第一,如果孩子能够不受成功思想的催逼,而是专心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那么他们将更容易发现事物背后的规律和本质;

第二,如果父母自己在这件事上能气定神闲,那么孩子也必受到鼓舞,对自己的未来更有信心。

如此,父母和孩子在许多事上都能达成共识,就为亲子关系搭建了稳固的桥梁。


读《瓦尔登湖》:大自然是亲子关系最好的调剂师


2、不要将所学与劳动避开(亲近自然)

那些有点钱的家庭通常把自己的孩子保护得过于稳妥,孩子更像是一个珍贵的玩偶,所以他们从未亲自动手做过什么家务,甚至连洗碗都显得笨手笨脚。一双弹钢琴溜得起飞的手,对于粗活却束手无策,谈吐上的优雅在化作行动时却像个婴孩般稚嫩。这是合宜的吗?

他们想当然地享受了安逸与闲适,却将重活苦活累活交给了父母,也许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这也没什么不妥,但等到他的个子与成年人一般,若是还对家里的事务无动于衷,看到地板脏了也不知道主动打扫,那么他所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又有什么意义呢?

即便穷学生也得学政治经济学,而且只给他们讲这个,至于等同于哲学的生活经济学,在我们的大学里甚至就没被认真地讲授过。其后果便是他一面读着亚当·斯密、李嘉图、萨伊等的经济著作,一面使自己的父亲陷于不可挽回的债务。

梭罗说,决定或者表明一个人命运的,正是他的自我认知。一个对于生活并没有太多经验的年轻人,又没有体验过生活的艰辛与乐趣,一切都是从书本上习得,连刷马桶、修灯泡这种事情都是看着妈妈干的,他的认知会很深入,理解会很到位吗?一个草草习得就认为自己已经明白的人,他的命运又会好到哪里去呢?

也许有人说他的背景足以让他获得好的工作,拥有好的薪水,但根本的问题不是收入,而是认知基础不牢固或者说缺失给他带来的不幸感。他曾以为的简单,在实际生活中却连换个煤气桶、装个洗衣机龙头都给他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而这点点滴滴的麻烦足以令他对生活工作的不如意感日益加增。

他需要经历比儿时就熟悉劳动的孩子更长久的痛苦,才能逐渐适应劳动带来的不适。

与其让孩子未来经历痛苦,不如现在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既能在具体事务性的劳作中与孩子探讨劳动经验,又能增进彼此的亲子关系,至少不会让他们在成年的时候说父母什么都没有教过我们。


读《瓦尔登湖》:大自然是亲子关系最好的调剂师


3、遵循自身天性的趋向生活(尊重自然)

梭罗是比较倡导这个世界多一点不一样元素的,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才好,搞建筑、种植、航海,只要是喜欢的都可以。

我们的智慧,就体现在通过计算而得到的那个精确的点,就好比水手或者逃跑的奴隶的眼睛总要盯着北极星;这种方法足以指导我们一生。

他认为人生来就可以知道“上帝的启示”,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我比较赞同他的想法,花草树木有自己的归宿,能按着某种轨道向上生长,人难道就不可以吗?

有的人习惯于做规划,却不按着自己真实的喜好,只是看未来哪个更有发展前途,到头来让自己的一生都陷入不快乐之中。十年前吃香的土木工程专业,现在早已今非昔比,未来谁能说得清呢?我们只能搞清楚的不是未来,而是自己。

其实作为父母,大可不必总是为儿女安排,好像离了父母,儿女就会饿死街头。他们有自己人生的选择,与其因为安排得不妥当而争执,不如尊重儿女自己的选择,让孩子遵循自身天性的趋向而生活。这样既赢得了儿女的信任,又能够让儿女找到一生所爱,亲子关系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等到他长大了,他会骄傲地说,我为做自己喜爱的事而自豪。


读《瓦尔登湖》:大自然是亲子关系最好的调剂师


写在最后:

大自然是亲子关系最好的调剂师,带着孩子回归自然,花香便可

溢在家庭中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