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发展的瓶颈到底是什么?如何破局?

pds福田心耕


当代中医发展应该先从教育开始,需从小开始培养,在初中阶段就可以开始培养了。设立中等中医专科。在广大农村设立村级中医诊所,以中等专科生为主力军,重点解决农村看病难问题!中专生如有意继续深造,可考试进入中医大专学习,毕业后主要分配到乡镇,县市级中医院工作。在住上设立本科专业,毕业后可在省级中医院工作。以此类推以致直至博士级别。其次应该对中医院的治疗模式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确立以中医诊疗为主体,西医诊疗为辅的结合治疗模式!推动中医现代化进程!再则,必须摒弃市场化的医疗制度,实行成本治疗收费制度,由政府负责发放医生的工资。把医生从药物或其他诊疗环节的利益链条中脱离出来!


降龙设计洗心道人


还是纯粹的外行 与中医没有交际,但有个人的观察与理解。当下中医的发展瓶颈不外乎有如下原因:

  • 1,传统文化在一段时间内有所断档,中医免不了受了牵连;
  • 2,近代以来西医发展甚快,抢尽风头。中医却因为自身见效较慢,缺少标准,熬制麻烦……瓶颈,受到轻视;
  • 3,历史传统的师父传徒弟有效却不合时宜,中医药的学校教育有待继续改革提升;
  • 4,因为种种原因,全世界对于中医药方面的“大医”缺乏宣传,弘扬,客观上影响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 5,道地药材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少,原来可以采药的山川江河变成了景区,还要人越来越买不起那张门票。同时因为土壤水源空气污染等因素,药材质量下降;
  • 6,近现代在广泛引入西医教育的同时,中医教育相对落后,没有得到全社会应有的重视。
  • ……

中医药要想改变原来的发展瓶颈,实现破局,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 1,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接续,特别是中医药文化的教育。“中医药教育也应该从娃娃抓起”;
  • 2,加大对中成药的研究力度,出台政策推动医药企业药品及医疗器械的研发,向中医药进军,要效益;
  • 3,继续加大对名老中医的弘扬力度,鼓励其收徒,传艺。发现更多的中青年医药师,给予更多临床机会,对外学习交流的机会;
  • 4,继续大力加强中医药的专科大学硕士博士教育,完善学科体系,根据实际需求和发展规划,适当扩大专业方向。扩大中医药专业的招生,人才培训力度;
  • 5,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寻找和划定一批“神农药柜”,划定保护地以及核心保护区,大理种植培育道地药材。
  • 为扩大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可以与旅游、健康、食品、教育等等各行各业紧密联合,做大中医药产业的平台;
  • 6,利用各种媒体及传播利器,在全社会重新树立《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千金方》以及传统道医等民族文化瑰宝,打造国民健康品牌。弥补全民的中医药素养。

老乔游记


中医经历几千年了,理论系统少有人能创新,也少有人敢创新,这是最大的瓶颈。

少有人能创新,是基于中医理论本身已经非常丰富,非常深奥,吃不透原有理论谈创新容易沦为哗众取宠。且光懂得中医理论还不行,更重要的是很熟悉当代医学的发展,才能给中医理论创新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从能创新到敢创新,又有另外一个问题。一讲到中医的创新,很多人就会骂中医西化,说会把中医带入死胡同。如果谁敢说改革中医理论体系,而且还融入现代医学精华,估计口水都会将他淹死。

我们知道清朝末期的闭关锁国,将强大的中华民族带入死胡同。而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则将民族重新复兴起来。中医的发展也将如此,如果采取的是排斥的态度,甚至是排斥的政策,那么中医的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

破局方法就是“改革开放”,先让不同的新思维进来。中医不是某些人的医学,而是我们民族的医学,我们都可以去发扬光大。中医甚至还是世界的医学,很多国家已经在某些领域走在我们前面,也不妨学习他们。

谈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师傅首创的《华医学》,一位祖传中医,一位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能融合中西医来创新应用中医药,这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创新案例。

记得在深圳市民大讲堂开讲当“中医遇上西医”,听得深圳的一位中医嘉宾现场流泪,常常被沦为二流科室的中医原来还这么伟大;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顺德中西医结合医院讲课时,很多中医专家深刻的感触是:中药原来还可以这么用。

师傅生长在特殊年代,是一位对于祖国有特殊情怀的军医,在缺医少药的年代用从小上山采药的知识为连队建立首个药房,有条件后精于学习专研现代医学,首先在亚洲成功开展多脏器移植,以“无畏挑战”的精神和经历登上央视大家栏目,才有能力和胆魄敢于首创华医学。

然而理论创新总是充满艰难险阻,大咖的创新也不例外。最近,师傅的一段话我看后感触良多,也在此分享给大家,不知是否也有人引起共鸣?

创新虽是国策,但医学创新要逾越西医和中医的框架和栏杆时,难度不得而知。怀着报效祖国、兴医惠民的初心,该做的都去做,不怕小人作祟,也不怕渠道欠通畅,决心不变,步子不停歇,不负时代使命!



现代国医包医生


中医发展的瓶颈在中药饮片的质量!!!再好的药方饮片质量不过关都是虚幻的!我作为一个曾经资深的从业人员大声呼吁!请规范饮片的加工炮制工艺,大力打击假药,以次充好,加强药剂从业人员素质!钱固然要赚,但是不要赚要昧良心,监管部门要抓起来!不要让中药饮片成为监管盲区!


人到中年104113371


中医顾名思义是中国特有的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朴素医术,是多少代多少人在生活生产历程中通过主动或被动以身试药的智慧经验总结。

中医的存在和发展涉及四个方面:医疗环境、病人、中医师、中医药。那么发展瓶颈也需要从这几方面进行分析。

医疗环境:1、卫生部门对中医的重视程度不够,自从西医引进中国以后,西医的治疗时间和效果相对于以前的传统中医,效果明显高出一大截,因为西医有标准可参照,学习量化培养医生,同时可以标准化量化管理和治疗,导致管理部门和病人都倾向于西医,热衷于西医。

2、西医行业因为有一系列的标准,管理起来医疗行业有据可循,也是带动经济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所以也被大力倡导。

病人:1、中医见效慢,药苦,吃药费事不方便。

2、对中医的科学性持排斥或怀疑态度。

中医师:学习时间长,系统难学难精,不可量化培养,要视乎学者的天分而定。学的好或不好都需要长久的去实验,而病人不会把自己交给初出茅庐的医生看,况且年老的医生也是要视乎其水平而定,人们不敢冒那个险。

中药:中药的药性不可保证,多为人工种植,污染严重,甚至医德低下的医生以次充好,不法商贩唯利是图以假乱真。

中医的瓶颈在于以上几个方面,如果解决了,尚可发展起来。另外中医治病也有个规律:中医师诊断病的准确性、中医师用药的合理对症性、中药的药性保障。当然这三方面是理想状态,如果无法同时具备,只能是医渡有缘人药渡有缘人了,看自己的造化了。通俗点说就是碰,碰对了就好,碰不对且需要治疗呢。这点之于西医是略显下风的,虽然西医也是如此,但是概率上还是略高于中医。中医的理论听起来很厉害的,要发展起来,必须解决以上几个方面方能重新站立起来。


小牧童儿


中医发展的瓶颈有三,一是入门难。中医学习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道,靠悟。二是中医管理系统不科学,不懂怎么能管好。三是投入不足。中医是即是应用学科,又是基础学科,投入不足,发展无力,现在还是主要依靠老祖宗的遗慧,日本韩国都比我们更懂中医了。

破局亦有三,一是中医独立,中医和西医截然不同,中医需要独立于西医。二是系统性加大投入,包括:草药研究(药理,药效评价,种植等);中医教育体系(培养体系,知识体系,师徒制度等);医疗技术研究(中医对症下药,一人一方,效率低,可以依靠高科技手段,提供医治效率,进而提高中医影响力和收益)。三是重点突破。相比于西医,中医在病毒和养生保健方面有独到优势(西医治疗细菌和外科应急方面优势明显),重点突破,以形成良性发展的趋势。


行之育教


中医发展的瓶颈个人认为:

1/.从理论上继承和传承《四大经典》著作为奠基石,以客覌和实事求是、科学的发展观完善和发展中医理论。

2/.创新古代技术与手术方法,改进先进的诊疗工具。如针炙的发展己可用电针疗法、古代的麻沸散和华佗的开颅术的思维印证了现代科学麻醉、手朮在古代中医中的存在和当今必须进一步创新。

3/.中药学和针灸学是中医客观存在实效的中心理论与实践体系,是不可否认治病见效可摸可看的客观事实,易为广大人民接受,从而从另一角度更有力地支撑了中医理论基础,必须用科学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打开中药剂型改革和广泛应用的盲区,减轻中药剂型改革的毒副作用。

4/.着手中医顶尖人才的培养,着重发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中对危重症抢救的中药药理剂型的创造和相互应用,不断加强中医治疗心衰、休克(厥证、亡阳、虚脱)、呼衰(脱证)等关隘的突破。

5/.重视西医外科、产科手术在抢救中的中药剂型的结合应用。


半窗春雨


中医发展的瓶颈是各观存在的正常表现

一是中药剂量及中药药效方面

他们井方用药都是按书本规定的剂量组方

疗效差强人意都把他推给现在的人工载培的中药身上

当然不可否认他比野生的药效要差些

但人是活的

你不会加量吗?

大家都不难发现现在的中药论中国

讲治病都是讲经方,讲食疗

讲一两味中药治百病

这不是自毁中医自欺欺人吗?

如果有这么好的疗效还要你干什么

你还治不好病说明你自己大无能

所以

“老中医"不治病都到媒体上去讲养生了

所谓经方就是前人自创自用的经验方

可现在的老中医评方“你有药无方”

他们死邦硬套经方

既然是书本止的经方

叫任何人写都一样

在剂量上会保守大众化

所以每味中药的用量上顶多只标适中量

而在论医理上我估计问行也是各说各话

你说我是懂非懂我说你也是懂非懂

都不论医理只论何方可治

现在中药研究得已很详细了

古方又多

就是不懂中医的人把中药,药方结合反推

为什么就没人做这件事用大众化文字表达呢

二是由于以上科班出身和有证有单位的中医

他们是中医的强势群体

创新力有限

所以

必须放开民间中医药全面发展

在各乡村,社区鼓励民间中医建立纯中医药的中医诊所

严禁外地行医自负盈亏

这样才有利于中医药的全面发展


余贯三大道至简学中医


中医源头是道医,成为道医可不是如读大学那样简单,医术是修炼为本学习为辅,学院派中医不过是对传统中医知道个一二,有漫长路要走。

中药药性大不如从前,需要有实证工夫的人从新梳理,培育种植。

能获取中医学习资格很难,不仅要求智力超群,而且要求心性好品德高尚,品德恶劣的殊无可能成为好中医。

要从西医利益集团压制中突颖而出概率很小,市场经济资本的力量难以想象的强大,中医治好病无人知,一个道听途说的西药会有无数大牛媒体聚焦歌功颂德,背后就是资本的力量利益链在运作,简单来说,西药是药厂主导的治病体系,医生不过是牵线木偶。


周子期拥抱吉祥


所有吹中医中药的有意的无意的骗子们,别碰瓷吹牛了,吃野生动物就是中医思维传统思维,所谓的大补,补血补气补肾。中医不灭民族不兴。

中医:来,我们结合一下。

现代医学:我不用你结合。

中医:你还没有预防药和特效药,我有的是。

现代医学:那你还跟我结合干嘛?

中医:我得发挥关键作用。

现代医学:那你自己发挥吧。

中医:不行,我不跟你结合就不能发挥关键作用。

现代医学:……

中医:现在,我宣布,中西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医发挥了关键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