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说,“饿死不进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田”,你认为有道理吗?

面包好于鸡腿


“饿死不进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田”我觉得挺有道理的

饿死不进萝卜园,这里的萝卜,如果是胡萝卜的话,可能就不成立了,但在农村则一般指的白萝卜,这是因为白萝卜的种植特点,白萝卜适应性强,非常容易栽培,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而胡萝卜则对土壤、水分、气候、温度的要求都很高。农家想要种植胡萝卜则需要专门的护理栽培,下的功夫不下于种植土豆玉米等农作物。

而白萝卜则不一样,我们的那的农村,主种的是玉米和土豆,几乎每家在收成完土豆和玉米后,都会撒上一些白萝卜种子。不需要农家操心,一般2个月左右的时间,地里就会长出萝卜。当然,如果是专门种植白萝卜,还是需要精心施肥的。。

白萝卜口感偏辣,但也带甜,富含水分,它的皮是可以剥下来的,这部分就是它最辣的地方,农家人在地里干活,口渴且不饿时可以吃萝卜解渴,但绝不吃萝卜充饥,这是因为白萝卜含糖量低,偏辣,并且有助消化的作用,饥饿时吃下生的胡萝卜,那不仅吃不饱,可能胃里面还会有虫子在挠的感觉,非常难受,连走路的力气可能都没有了。所以饿死不进萝卜园还是有道理的。

至于穷死不耕丈人田,这是因为我们农村人也是看中脸面的,老丈人已经把女儿嫁给了自己,结果自己还有穷到去求丈人,这是要让村里左邻右舍笑话的,会更加瞧不起自己。俗话说人不能有傲气,但是要有骨气,这是农村人的骨气,不劳而获会遭人笑话,只有是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才是最心安最自豪的事。


米之乡


农村俗语说,“饿死不进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田”,你认为有道理吗?

前一个事情因为如今农村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咱们农民根本不愁吃穿,所以我没有听说过也没有经历过。但是我却听老一辈讲个故事是关于后面这半句的,说是九几年我们这边有户人家娶了个媳妇,这媳妇家庭条件比夫家要好的多。刚开始的时候两家人倒也过得和和气气,可是后来自从夫家耕了丈人田后,矛盾就出现了。

夫家因为自家土地贫瘠且少,不消几天就管理好了,那个时候农村又没有啥工做。老丈人就说把田给女婿打理,每年给点口粮就行。结果那年因为天气原因,两家的田都没有丰产,女婿答应老丈人的口粮也成为了泡影。这下老丈人不干了,逢人便说女婿耕他的田还不给他饭吃,村里也传开了女婿不孝顺的流言蜚语。当然具体的情况咱也不知道也就不在此评论,只是来说一说这两句话的道理。

饿死不进萝卜园

在农村萝卜也算是除大白菜和辣椒以外,最为流行的食物了,几乎有种植条件的都会种植些萝卜。小时候当自己胃口不行的时候,母亲都会煨一碗萝卜汤,说是多吃萝卜能够助消化,也可以消寒。所以在民间也有着“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但是您要是真饿了确实不能跑到萝卜园里吃萝卜。


前面说过这个萝卜是助消化的,您要是在饿的时候去吃萝卜,那可真的是越吃越饿。特别是萝卜里大部分都是水,所以吃萝卜还不如直接喝一点糖水,还能够补充一点点的营养。再者您跑进萝卜园也不是能够立即吃到萝卜的,还得拔萝卜,这个时间段指不定被主人发现,最后饥饿问题没解决,倒是落一个小偷的名声。

这个饿死不进萝卜园和渴死不进西瓜田其实是一个道理,一方面是因为这两样农作物起不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其它的农民误会。

穷死不耕丈人田

由我上面讲述的故事可以知道,贫穷的人家给耕丈人田一方面会导致别人的误会,另外一方面也会影响自己和丈人家之间的关系。首先在农村谁都会有贫穷的时候,特别是随着如今农村经济的发展,咱们农民之间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去依靠自己的丈人家,肯定会被自己的丈人瞧不起,认为你不求上进。

其次去丈人家耕地也会使得他们自身陷入两难的境地,我相信在那个以土地为生的年代老丈人其实是不愿意把田给女婿种的。但是如果不给别人肯定又会说连自己的女婿都不愿意帮忙,无情无义;帮助之后又会有风言风语说女婿没有能力,只能依靠老丈人来生活。

所以说“穷死不耕丈人田”的前提是咱们不能够找老丈人要,而不是老丈人给我们不能耕种,虽然说“不蒸馒头争口气”没有道理,但不管什么时候靠自己才是最好的。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随着如今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这两句俗语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如今依旧对我们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至少可以让我们身边少一些风言风语。


爱茶者九号


在农村流传着很多的俗语或者老话,都是老一辈人在长期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经验教训,能够帮助后人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比如农村老话讲“饿死不进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田”,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句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科学道理的,今天大农圈就和大家聊一聊。


1、饿死不进萝卜园

萝卜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锌,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萝卜中的芥子油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帮助消化,因此被人称为“小人参”。

”饿死不进萝卜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就算是饿极了也不能进到萝卜园里,拔萝卜充饥,一是因为萝卜有增加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只能让你越来越饿;二是白萝卜性凉,食用过量容易加重脾胃虚寒现象,出现腹泻腹痛的症状。因此也有“家有万贯,不拿白萝卜就饭”的说法。如果一个人在快饿死的时候,肚子空空,生吃白萝卜的话,对身体的伤害更大,还可能会有生命之忧。

2、穷死不耕丈人田

在过去,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一家人的经济来源全靠土地,所以一个人再穷也不要去耕种老丈人家的地。但“穷死不耕丈人田”这句话却包含着两层意思:

①过去农村有句老话“嫁出去的女子泼出去的水”,就是出嫁的女儿就是娘家的亲戚,家里的哥哥嫂子或者弟弟弟媳才是这家的主人。如果一个男人因为穷困,而种了老丈人家的田地,不仅让老丈人很为难(为了女儿,得罪了儿子),还让哥哥嫂子或者弟弟弟媳看不起,认为你是要夺取他们的财产,就会跟你处处作对,厉害的,还会直接收割你辛苦种出来的庄稼,这就是穷死不耕丈人田的道理了。

②“穷死不耕丈人田”,另一层意思是指一个男人再穷也不能入赘到别人家。因为在过去的农村里面,人们认为女婿倒插门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一般除非家里兄弟比较多,穷的吃不上饭,才会选择倒插门。去耕老丈人家的田地,在某种程度上说有倒插门的意思,这在农村是受人诟病的,因此这就是穷死不耕丈人田的道理了。

这句俗语是要告诫我们,人在贫穷的时候,遇事更要冷静,就像俗语里说的不能饥不择食,做出伤害自己的事;另外人在贫穷的时候,不要总想着依靠别人的帮助,要知道这世界上,锦上添花的人很多,雪中送炭的却寥寥无几。因此我们把摆正在自己的心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依靠自己的实力,改变人生,改变现实,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大农圈


"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这话其实是古代人们的一句警戒语而已,意思是提醒后生小辈们,岳父母之田地,就算是穷得要死,也不去租种,就算是饿死也别进别人萝卜园偷吃萝卜。

“穷死不耕丈人田”:因为过去田地一般集中在地主们之手,一般穷人自己没有田地耕种,全靠去地主家手中租地来种,来维持家庭生计,如遇风调雨顺年间,大家还可交上地主家粮租,一旦遇上自然灾难,田中可粒无收,那就要靠卖儿卖女去交租了,欠租利息高,利滚利,让你一辈子都永远还不清地主们租金。

而你女儿在过去,是嫁掉了的女,如同泼掉了的水,基上与岳家毫无关系,古代人们都重男轻女,家产传男不传女儿,女儿回趟娘家看看老娘,娘女俩就是聊上几句,问寒问暖,被兄嫂监听,生怕说她们坏话,如果女儿探完娘亲启程回夫家,兄嫂们眼睛都睁得大大的,生怕公婆给了钱米女儿,被兄嫂们视为恶贼。

见到这种情况,你身为女婿的还敢去丈人家耕种田地吗?如果你选择去种丈人之田,这不明摆着抢舅大爷们口中之食吗?你这不在影响郎舅们关系吗?所以,过去女婿们宁愿穷死也不去耕种岳丈人之田。

“饿死不进萝卜园”:饿死不进萝卜园,是因为萝卜性寒,水份含量高,生吃萝卜很刮油,心慌。萝卜间隔吃上几顿无妨,还可以降心火,润心肺,如果你餐餐用萝卜作为主粮进食,那就容易引起全身水肿,容易得疾病,一旦染病就无钱医治,那就离死神不远了,那水肿疾病引发全身溃烂,死状很悲惨


乡野胖丫


在我们中国人民生活几千年的历史当中,留下来很多俗语。这些俗语虽然看起来意思表达非常浅显,但不可否认它都是有一些道理在里面。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了这一句,农村俗话叫做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这句话的意思也并不复杂,就是说,一个人即使穷死了,也不要去种老丈人家的田地,就算是饿的要死,也不要跑到菜园里面去偷吃萝卜填肚子。为什么两件不相干的事却要放在一起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1.在古代,种别人家的田地就是佃户,而有地的人家就是当时的一些地主,耕种别人家的田地,双方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就是农民跟租种地主家的田地,收多少租金,交多少粮食,所有都是地主一方说了算,农民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为什么说不要去丈人家的地呢?其实意思也是一样,在我们国家这么多年的历史当中,一直以来女婿在老丈人跟前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也就是说,双方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平等的。女婿即使做的再好,在老丈人那边认为你去作为后辈,并且又是自己女儿的丈夫,不管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更深一层的原因是,以往多数家庭都有些重男轻女,很多家庭认为女儿不管为家庭做什么贡献、牺牲,都是应该的。那么女婿也跟女儿地位相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农村有非常多的老丈人没把女婿当客人,没有什么好脸色,甚至在以前,农忙或是有什么事,女婿都要无偿的帮助老丈人家干活。因此才说,即使饿得要死,也不要去耕种老丈人家的田,因为有可能自己都活不下来,还落不到一个好。

2.萝卜虽然是我们生活当中非常常见的一个蔬菜,它很好种,又便宜,人人都吃得起。但是因为它的成分是属于寒性,并且它水分又非常高,如果肚子饿的时候跑到菜园里面去吃了一些,本身肚子饿人就没有力气,如果吃这些生萝卜,肚子里面原本有的一点油水都被萝卜吸走了,这样吃萝卜不仅没有填饱肚子,反而会更饿。

平时我们把萝卜当成蔬菜吃,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并且还有一点好处。但是如果在肚子饿的时候天天把萝卜当做主食来吃,不仅没有什么营养,还会让身体引起水肿,或者是其他一些不好的症状。即使在饿的时候,也不要跑到菜园里面去把萝卜当做主食来充饥。

今天我们说的这两句话,看似是不相关,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即使人再穷的时候,也不要失去自己的志气。


女王朱琼


首先明确一点,作为一个在农村土生土长的人,我认为农村这句俗语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农村,有很多流传多年的俗语,不管是关于气候的,关于庄稼收成的还是关于人情世故的,对很多农村人来说都是很实用的,当然这些俗语也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农村人的生产和生活。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在农村生活,很多农村的俗语也不是很了解,今天小焦和大家分享“饿死不进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田”这句俗语到底是啥意思,希望大家多多探讨!

我们先来看看为啥“饿死也不进萝卜园”。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小焦也是看了很多三农大咖的回答,但是小焦觉得他们的答案并不让人满意。一是很多大咖都说人饿了不能随便进萝卜园拔萝卜吃,不然会被认为是小偷,在道德上是不可取的。但是小焦认为不是这样,因为除了萝卜园还有其他园子,里面的东西也能吃,难不成饿死不进萝卜园,那其他园子就能私自进了?二是有的说萝卜性寒,空腹吃了之后会造成身体不适。这个在医学上可能是真的,但是都快饿死了吃几个萝卜总能救命吧?显然这两个答案都是比较牵强的。

小时候,小焦不喜欢吃萝卜(红皮白心萝卜),老爸老妈就会哄着我说萝卜是助消化的,吃了吸收好,然后就能长大高个,然后我就拼命吃萝卜,但是个子长得却不高。其实,说萝卜助消化这个确实是真的,因为萝卜里含有淀粉酶,这个东西会帮助胃更好地消化食物。所以,如果人在特别饿的情况下进了萝卜园吃萝卜,那岂不是会更饿吗?所以,农村人才经常说“饿死不进萝卜园”。

我们再来看看为啥“穷死也不耕丈人田”。

在农村里,我们一般都会讲“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意思就是女儿嫁出去之后就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了,一切生老病死只能看女儿女婿自己的造化。所以,对于“穷死也不耕丈人田”一般会有以下几种解释:

一是如果女婿自己家里没地,而老丈人土地富余,女婿去种了老丈人的地,到了收获粮食的时候就可能会和老丈人甚至自己的舅子姑子产生利益冲突和纠纷。在农村里这种事情也是很常见的,说得好则罢,说不好最后肯定双方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很可能会导致两家家庭关系破裂;

二是一旦女婿去种老丈人的地,在农村里就会被人说三道四,什么没出息、没本事、没骨气的话会接二连三地出现,如果遇上个硬茬老丈人,甚至还会专门看不起女婿,那女婿在老丈人家里可就更抬不起头了,这个一般很多男人是绝对接受不了的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关于农村俗语 “饿死不进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田”的解读,如果觉得不对可以多多补充。当然,这个在以前肯定是这样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面临的是要共同赡养老人,相信看不起女婿的人是会越来越少的。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这里,欢迎关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农村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俗语,它们看似没有什么价值,只是通俗易懂罢了,但仔细的研究却能从中读懂更多的道理。那么“饿死不进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田”如何理解呢?

上半句俗语中,一个人就算是饿死了也别进萝卜园中,大家都知道在冬天时萝卜大量的上市,它的价格比较便宜,一般5毛钱就可以买上一斤,很多农村家庭也会进行栽种,这样的话根本就不需要购买,毕竟它的产量非常的高,种植起来比较容易。

如果农民没种植的话,邻居也会送上一些,毕竟它并不是值钱的东西。不过萝卜多吃一些却有着很好的营养价值,都说冬吃萝卜赛人参。那么为何饿死不进萝卜园呢?其实这事关一个人的志气,毕竟古人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即便是饿死也不能随意的偷吃别人家的东西,不然被人看到了,名声可就坏掉了。

古人对气节很是重视,因此才会说饿死不能进萝卜园中。当然人在饥饿的时候吃萝卜,那只会更有饥饿感,毕竟萝卜可以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因此在此时通常是不会选择吃萝卜的。

下半句俗语中,说的是女婿就算是穷死了也别去种植老丈人的农田,毕竟种植岳父的良田,那就是没本事的表现。且种植了丈人的田地,那孩子他舅也会抱怨,他们会认为你分家产的,这在古代可是大忌,弄不好可能会在一起打闹纠纷,一个幸福的家庭也会就此出现裂痕。

在过去农田价值非常高的年代,女婿就算穷死也会自力更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给老婆更好的生活,这样才能被岳父看得起。

当然这句俗语其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其表达的还是让人要有骨气有担当,大家怎么看呢?


惠农圈


农村俗语‘’饿死不进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田‘’在过去是有一定道理的。告诉做人要自强不息,拼搏努力。饿死跑进萝卜园拨个几个生萝卜吃又有什么用?萝卜微辣,吃生的肚子会越吃越燥不舒服。这跟饿死又有什么区别,反而生不如死。‘’穷死不耕丈人田‘’再穷也不耕种岳父的田地,在岳父面前死要面子活受罪。与前句意思同出一辙。
随着时间推移,这俗语应

用到现在后半句‘’穷死不耕丈人田‘’就不合时宜了!一胎化时期人正是现在在做父母,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老人。难道还分彼此。什么事都不是绝对的、有道理的,何况是一句俗语!
以上仅是个人见解,
如有评议,下方留言。敬请关注,眼望光年。一起共同学习!


眼望光年


农村俗语,饿死不进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才田,先说说萝卜,萝卜有顺气的功能,但是萝卜又吃多了,也会发生胀气,如果生吃萝卜,它是刺激胃的食物,尤其是饿了的时候,吃生萝卜,更有一种要人命的感觉,胃里会觉得七上八下,有一种 烧心的感觉,如果真吃了生萝卜,人要不死也被折腾死。

穷死也不耕丈人田,就说姑娘结婚后,老丈人家有田地,叫你去耕种,如果是帮忙可以,地包给你也可以,千万别白种,那样会被别人瞧不起的。


大萝卜,它的味道是辛味,甜,凉。入肺胃经,化痰热,散淤血,消积滞,大萝卜是寒凉的东西,如果人饿急了,到萝卜地里吃大萝卜,如果吃上一个萝卜还算可以,要是连续吃五六个,那会觉得胃里上下翻腾,因为萝卜是凉性的,如果吃的过多,它就会折腾人的,把人折腾的拉肚子了,这就达到萝卜目的,人折腾的死去活来,这就应了这个俗语,宁可死也不进萝卜地,主要人受不了那个罪。


穷死不耕丈人田,就是耕种老丈人家的田地,这个是不可以的,因为姑娘是嫁出的人,是泼出去的水,是别人家的人呢,没有权利继承家产,这是过去人的说法。如果姑爷帮助老丈人种田地,帮助老丈人收割田地。再有就是承包老丈人家的田地,每年给老丈人家一亩地多少钱,这也是可以的。千万别白耕种老丈人家的田地,这样会被外人瞧不起自己的,走到哪里都会招人白眼,会遭到别人的冷嘲热讽。

农村俗语说的非常正确,也是上一辈人总结出来的经验,这就是告诫人们,不要贪吃生萝卜,这个是必须记住的,不要因为萝卜好吃,尤其现在我们北方萝卜,用刀切成块,蘸大酱酱吃,当时是挺爽口的,到后来就开始折腾胃了,真的很难受的。这也是告诉后人们,在老丈人面前,要有点儿深度,不要总占老丈人家的便宜,帮助老丈家才是对的,人一辈子要光明磊落,你们说我说的对吧?

三农刚子


如今又到了“冬吃萝卜夏吃姜”的时候了,进入冬天之后,大家都会说吃点萝卜养生对身体好,可是过去农村的前辈们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说“饿死不进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田”,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既然吃萝卜有许多好处,为啥还有人宁愿饿死都不进萝卜园去吃萝卜,饿起来难道不应该吃啥都是香的嘛,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饿死不见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田”是什么意思。

饿死不进萝卜园

按理说,人在饿了的时候,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不应该挑三拣四,不吃这个也不吃那个,可是以萝卜来充饥确实不是件明智的事情。饿了的时候证明肚子里已经没有东西了,此时空腹吃萝卜很容易胀气,萝卜虽然不像辣椒大蒜那样刺激性强,但是也会对胃黏膜造成伤害,所以空腹吃萝卜而且还吃很多的话,是非常不好的。本来就饿的难受,进了萝卜园只有萝卜可以吃,吃了胀气更难受,因此会有“饿死不进萝卜园”的说法。


穷死不耕丈人田

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过去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长大之后结婚了就是别人家的人了,父母把你养大出嫁也算完成任务了,接下来过的好不好,是否受穷就看个人造化了。而在过去啥值钱,当然是土地了,有地种就有粮食收,有粮吃才饿不死,可是每个人的口粮地都是有数的,不是想种多少种多少,像老话说的这种“耕丈人家的田”那就是占人家便宜,这种情况就如同做了人家家里的上门女婿,这性质可是完全不一样了,那会感觉永远都抬不起头来,别人看见了也要对你指指点点,所以女婿们认定“穷死不耕丈人田”。

如今这种想法好像不怎么存在了,别说耕丈人田了,住丈人房开丈人车的都数不胜数,还有很多年轻人就想着找个有钱的老丈人,这样自己也可以一步到位,少奋斗个几十年。


因此,对于“饿死不进萝卜园”我是赞同的,就算是饿也不能乱吃东西,但是对于“穷死不耕丈人田”来说,我觉得时代变了,看法也应该改变一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