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文脈是什麼?

孫暢


我認為有倆個:漢字和哲學體系。

漢字就是象形文字起源,也一直保留下來,表音,表形,偏旁部首,等等,延續至今,始終區別於字母文字。

還有一個就是哲學體系,最廣泛的就是四書五經。

四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是指《詩經》,《書經》,《禮記》,《易經》,《春秋》。這些著作主要代表儒家思想。這也是全世界到處都有孔子學院的文化基石,要使儒家思想的發揚,必讀這9本書。

先秦時期和儒家思想共同的還有諸子百家,包括道家,法家,墨家,農家,陰陽家等等。共同組成了中國文化的哲學體系。

這些古聖先賢的智慧一直引領著中國文化的發展,滲透到每個中國人的基因中,展示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裡。

民俗,節氣,服裝,禮數,書法,武術,烹飪,器具……任何地方,任何時刻,任何方式,都有濃重的中國文化基因。

中國文化的脈絡到底是什麼?就是我們這些每天日常生活的中國人。





衛茳


中國文化的文脈是什麼?

文化是什麼?

文化就是歷史長河中的沉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


文化的文脈是什麼?

她果把文化比喻成一篇文章,那文脈就是支撐的框架結構。

中國的文化是什麼?

中國的文化就是中國之學,也即國學,是中華民族在數千年曆史中創造的文化,它不僅寫在書籍裡,更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具體的說中國文化包括:國家政治、職職制度、教育科舉、禮俗禮制、兵制法制、經濟賦役、思想學術?天文曆法、文化典籍、語言文學、倫理修養、宗教信仰、神密文化、書畫藝術、樂舞風流、衣食住行、中華醫藥、建築園林、節日風俗、考古文物、稱謂文化、圖書檔案、典故溯源、文俗民諺、百工名物、帝王重臣。


中國文化的文脈是什麼?

簡單的說,中國文化的文脈就是儒道釋三種文化。

儒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它所傳授的不外”四書”、”五經“傳統的責任感思想、節制思想、和忠孝思想,到我們當代還是一種的主流思想。


道,就是道家思想。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天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了道生法、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軍事策略,是“諸子百家”中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影響中華文化各個領域,對中華哲學、文學、宗教、科技、藝術等等影響深遠。

釋,就是釋迦牟尼的佛教。佛教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哲學,文學,生理學,科學等方面有著比較單獨的影響,說佛法博大精深或許恰如其分,因為佛法的觸及面是非常廣闊的。

以上這些,就是我們中國文化的主要文脈,它支撐起了我們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


半個南山人


謝謝。

中華文化的文脈是什麼?

回答問題以前我先解釋一下文脈這個名詞,然後在說文脈的起源,文脈的特點,文脈發展,文脈的精神,文脈的傳承。因為它涵蓋範圍廣泛,所以得大略的說明白道理。

文脈;

城市記憶的延續,“文脈”為龍脈的一種,是負屓之魂,屬文曲昌興之象。廣義龍脈曰為山川之勢(五峰三脈),狹義龍脈則有文武之別——文魂秦嶺(陝西九龍山)、武德鳳陽(安徽)。伏羲魂化九龍、真身遊歷天下,所遺百峰,皆為龍脈。從廣義上說,只要水、土、光照等幾大要素十足俱全、山勢整形,便可稱為“龍”,但真正具有靈性的,全國只存三條;具有文魂武德的,則僅有此兩處。因為真脈存量過於稀少、無法普及應用,故歷代風水學家普遍認同只要山勢起伏得當,便可算作龍脈的說法。

文脈的起源;

中國文化的文脈起源;是中國的文字,即陶文、象形字、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最後發展到楷書的過程。

沒有文字何談文化,更不能提及文脈一說。文字是通過記錄的載體,把歷史上的事件記錄下來,就形成了文本和文章。這樣我們才能看到文字文明帶來碩果。

文脈;著名學者(餘秋雨)認為;是中國文學幾千年發展過程中最高等級的生命潛流和審美潛流。

文脈的特點;

這股潛流,在近處看不能發現什麼,如果在遠處看,好像一條飛舞的巨龍, 佈滿了天際之邊。

等級是文脈的生命; 人世間,仕途的等級由官階決定,財富的等級由金錢決定,醫生的等級由治療率決定,明星的等級由傳播決定,文學的等級則不同,文學等級,只由一種沒有明顯標誌的東西所決定的,這個東西叫品味。

文脈的發展;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文壇上沒有純粹的文學家,大多都是思想和哲學家,文脈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等級。

一。莊子和孟子。二。老子和孔子。三。韓非子和墨子。

處在第一等級的莊子和孟子是純粹的文學家,無可厚非。

第二等級的是老子與孔子,這二位巨匠著時有些委屈了,因為他們是思想家和哲學家。

第三等級韓非子墨子,他們的論述 具有文學素質,乾淨雄辯的邏輯,明快簡潔的語言,讓人們產生了愉悅感。

他們大的方向都是文化的奠基者,傳播者和引領者。是中國文脈的推動者和奉獻者。

文脈的精神;

《詩經》《道德經》《論語》《史記》《金剛經》這些文化精彩精深的作品,集合了儒釋道三家的精華。為中國人的精神帶來了不可估量的財富,其中有文質彬彬的儒者風範,文雅中又有一種不能改變的風骨。風骨裡透著尊嚴與威嚴,說他有形卻也無形,如太極似日月,這就是文脈的精神所在。

文脈的傳承;

五千年不息的文明,哺育了龍的傳人。

文化傳承火焰一直在燃燒,從王羲之的書法,顧愷之的繪畫,唐詩宋詞在到明清的小說戲曲,四大名著的誕生,更為文化的傳承火熱一時。文化的傳播其實就是文脈的流動,我們一直沿著這條光明路向前走著。

文脈的清晰與渾濁,這一大任落到了我們中間。俗話說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我們的志氣就是不畏艱難,傳承文學經典,修身文化百園,應是中國人意願,記住文脈相承,不悔人生學涯。

以上大體應該是中國文脈吧!!!!

謝謝!!!


禪悟淨慧


《易經》是中華文化諸經之首、百家之宗。《漢書》作者班固說易乃“大道之源”。史上大哲高士、英傑俊才,多為善《易》者,或是宗師巨擘,或是賢相名將,如星璀璨,無《易》則史夜無光。

如果是中國文化是一條大河,《易》便是她濫觴的地方。

中國文化最為獨特和最引以自豪的是中醫,藥王孫思邈是這麼說的: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指最好的醫)。藥王還說:“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他的《千金藥方》之所以有“千金”之名,是因為他認為人無價,故而救人之藥每方都價值千金(當然並非售價千金),這種認識也來自《易》。《易經》重人貴人,認為天地之間唯人最是貴重。八卦三爻,人與天地“相參”,人重要到與天地相提並論的地步。

諸經百家的思想源自於《易經》,連《詩經》的文辭之美也源自於《易》,這都是不大為世人所在意的。只舉一例可證之:《易》有“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杯中美酒,吾與爾共靡(共飲)之)”《詩》則有“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二者都以鶴比喻賢良有德之士,其敬賢的思想以及文辭的表現手法、意境如出一轍。


行之說易


中國文化的文脈是什麼?這個問題提得好,值得每個人好好思考。

脈是什麼?動脈跳動的脈搏,稱之為脈。脈之重要與命相連,叫命脈,沒有脈了,生命也就終結了;再者,是連貫而自成系統的東西,如山脈、葉脈、一脈相承。

脈用在文化上是非常貼切的。第一,文脈絕了,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也就沒了;第二,文化不論怎樣演化,但一定脈絡相連,如果不連,那就不是文化,充其量也就是藝。由此可知,文脈是真假文化的分水嶺。

那麼,中國文化的文脈是什麼?鄙人於為,是孔老夫子所說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怎樣才是思無邪?正,就是無邪。何謂正?不偏不倚者是,也就是中庸。實際上,做得到思無邪,行的就是中庸之道了。

我們知道,數千年來,人們無不謳歌正,追求正,就是今天,公正也是人們所普遍認同及追求的理想。

正的表現形式,是真善美。與之相對的是假醜惡。中國文化,自古以來,皆以歌頌真善美,鞭撻假醜惡為主旋律,文脈清楚,一脈相承。

今天的文化,亂象叢生,但以這一文脈去衡量,便知是真文化還是假文化,不必求人。


慧光2787


兩個字:責任。

四個字:負起責任。

六個字:負起社會責任。

這和今天處處逃避個人責任,主張個人極度自由是不一樣的。我們的文化,並不主張個人的無限自由,孔子自己都覺得自由自在好的不得了,可是,他講仁,講教育,為什麼?

就是責任。

父母要盡到父母之責,兒女盡到兒女之責,大臣盡到大臣之責,天子盡到天子之責,丈夫盡到丈夫之責,妻子盡到妻子之責……

全是責任。

所以,中國文化讓人覺得很束縛,很累,就是你必須擔責。先天下之憂而憂,不是漂亮話,而是必須做的現實,必須盡的責任。

因為束縛多,所以打破它,就叫解放,解放束縛,解放各種應該承擔的責任。

這裡面,有過時的不合時宜的,確實應該解放,但是,把應該擔當的責任也丟掉,幻想一身輕鬆,全面自由,整個社會一定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今天,我們之所以回溯文脈,就是發現,責任這兩個字,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我們把靈魂丟了。


真相很簡單


中國文化的文脈是什麼,中國文化文脈是中國現在用的農曆,他是中華民族的起源文化,內容包括天地人所有文化。


沱鉈兒


中國的文化文脈應該是,文明,厚道,大度,知恩,感恩,報恩,和平,和諧,和睦,有道德,有公德,有品德,公平對人,公證對事,公證無私,這就是中國傳統優良文化的,特質,品質,本質,綜合中國文化的,元素質量就是文化文脈。



品讀人生喜相逢


我覺得文脈,是指中國文學幾千年發展中最高等級的生命潛流和審美潛流。

    這種潛流,在近處很難發現,只有從遠處看去,才能領略大概,就像那一條倔強的山脊所連成的天際線。

    正是這條天際線,使我們知道那個天地之大,以及那個天地之限,並領略了一種註定要長久包圍我們生命的文化儀式。

    因為太重要,又處於隱潛狀態,就特別容易產生誤會。必須要糾正的誤會有以下六個方向——

    一, 這股潛流,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是官方主流;

    二, 這股潛流,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是民間主流;

    三, 這股潛流,屬於文學,並不從屬於哲學學派;

    四, 這股潛流,雖然重要,但體量不大;

    五, 這股潛流,並不一以貫之,而是時斷時續,斷多續少;

    六, 這股潛流,對周圍的其他文學現象有吸附力,更有排斥力。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包涵



翁子涵


從華夏文明的發展來看,《易經》應該是貫穿著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文化之文脈!

《周易》的成書始於伏羲畫八卦,到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再到孔子作"十翼",可謂經歷了三古、三聖,而由《易經》延伸出了偉大的中華文華,如中醫、武術、養生、風水、氣功、古琴、水墨畫、書法、道教、禮節、節氣、民俗等等,無不跟易經、陰陽、五行有關,可以說一部《易經》縱橫華夏上下五千年!

而《易經》做為中國文化的文脈、源頭其地位無可質疑,故有言《易經》為群經之首,是因為它包羅萬象,從小易而言,能知天地、卜萬物;從大易而言,能出哲理、開智慧!不同行業不同人,讀《易》、學《易》又能有不同體會和感受,也能通達不同事情,古人常說:"不明《易》者,不得為相,不通《易》者,經商不利",可見中華文脈始於《易經》而發揚於華夏大地、炎黃子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