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名是相对于西医而言的,那古时的称呼是什么,有何依据?

蜀国叁叔


郎中,宫中称太医院,郎中经册封,考试为医官和太医,级别也是严格的。座堂开医馆须官府认可,江湖郎中也在当地有注册。


佛山倒影13362321


中医古代之名:

1、歧黄。来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黄帝与歧伯讨论医学的书。

2、青囊。古代中医第二个名称叫青囊,因三国时期名医华佗著作【青囊书】而得名。

3、杏林。传说三国时期吴国一位叫董奉,他给人看病从不收钱,只要求被治愈者在其屋后种一株杏树,因医术高明,很多百姓找他看病,没几年,屋后成了一片杏林,故得名。

4、悬壶。中医在古代第四个名称叫悬壶。

5、橘井。

6、大夫。

7、郎中。


枯树昏鸦6


理论说:形上五千年有易学、巫医。形下五千年有佛医、道医,儒医,焚书坑儒之后,儒医没了,皇宫有皇太医、太医,地方有坐堂的中医和走街串巷的郎中。中医的原意(广义概念)是:天地合气为中的、“以礼齐人”的中医。秦火之后的中医不能讨论天道理论,延续至今,丢失了形而上者谓之道(天道)理论,不学易(易经),不知地文在上的六经天文,不知玄学(象数学)、不知浑天、占卜(术数学)、历学,无法正确理解《黄帝内经》涉及的“形而上”之论(例如十二经的形成),用物形概念解释象形概念(例如藏府变脏腑),中医西医化是必然发生的事。

本人孤陋寡闻,恐有错误,参考。


哈大叔3


西医说的免疫力,中医说的是阳气。气血足百病无就是说你免疫力好的话就不会生病!中西有些名字只是叫的方法不一样,实际上都是一样的!肝火旺,肝阳上亢,就是肝脏工作强度提升,血液压力增大,就是高血压!原因肺气不足,血中氧气不够造成血液营养物质燃烧代谢不完全,血液垃圾增多。肝过滤血液就需要费力气。


济元堂养生主


中医之名是历史沿革而来,自西方医学传入我国以后,国人在表达称呼时慢慢形的成叫法,在历史的长河中,从农村到朝庭,对中国医生的叫法有其时代的味道,在诸多小说和剧中看到的有太医、御医、郎中、坐堂郎中,江湖郎中等等,在近代有中医大夫,赤脚医生、乡村医生、中医医师等。


山东冯科


中医应该包含中国各民族的医学医术(当然包含针灸,推拿,中草药气功、法术,手术等等)。


洪坚平


在没有西医以前的几千年,就有中医,怎么相对。


高君孝19511951


人们生活在自然中与疾病的防治采取的治疗方式不一样,其目的都是为治疗而治疗,各有所长,其方法是中医的理论标准为,扶正劫邪,辟实就虚,实泄虚补,阴阳调节,增加本能的体质而卸邪,西医是以杀菌为目的,在杀菌的同时不免要伤切正气。


用户6077440816142


中医行业在古代可分为,多种行医方式及名称,有祖传御医,殿前御医(太医),御医(官医,太医),坐堂郎中,江湖郎中,等。


无忧草2775


过去应该是称呼医生为大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