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為什麼能夠得到諸葛亮的重用?失街亭是必然還是偶然?

歷史漫談君


馬謖為何能得到諸葛亮的重用,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第一諸葛亮要提拔有才能的新人

大家都知道,夷陵之戰的大敗,導致當時參與征討的二代將領大量的死亡,使蜀漢出現了人才的斷層。為了使蜀漢能夠再次平穩的發展,那麼就必須提拔及重用新的有才能的人。而馬謖雖然還年幼,但早已有才名。於是能夠入的了諸葛亮的眼並加以重用。

第二馬謖本身就有才能

在諸葛亮南征南中的時候,馬謖就進言,對南中用兵應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服其心而已”。此計也深的諸葛亮的心意,於是採納了他的意見,使南中日後安定平穩。可見馬謖是有其過人的才能。

第三諸葛亮跟馬謖站在同一陣線

劉備揮下的將領官員,可以分為三個集團。第一是劉備的老班底荊州集團;第二個是迎接劉備入川的東州集團;最後一個是漢中本地的益州集團。而馬謖跟諸葛亮都是荊州集團的人,所以當有機會的時候,諸葛亮必定提拔同為荊州的馬謖輔助自己,這樣又怎麼不會得到重用。

第四馬謖是馬良之弟,諸葛亮對其多關照

當地人常言“馬氏五常,白眉為良”。可見馬謖家族五人都非常有才華,而諸葛亮更是與馬良關係抹交,友誼深刻。馬良也對蜀漢的發展其很大作用,那麼作為自己深交好友的弟弟,當然要好好的培養,設置重用了。



但是北伐是大事,不能有絲毫的馬虎。一開始諸葛亮也不想讓毫無實戰經驗的馬謖前往,但熬不過其一再申請,更立下軍令狀。但結果大失所望,導致最有成功機會的北伐失敗。其實失街亭是必然的,關節是時間的長短。



首先敵我雙方兵力差距大,馬謖當時率軍前往時只有兩萬兵馬,而張郃率領著五萬兵馬,完全碾壓馬謖的人馬。其次張郃擁有非常豐富的作戰經驗,而馬謖沒有什麼作戰經驗,關節是連有多年戰爭經驗的王平的意見都不採納,試問又怎能打贏魏國名將張郃了。所以街亭最後也必然失守。


南柯夢說


第一次北伐時,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謀,被諸葛亮以有重大致命缺陷而否定。中國古代戰爭史真是奇妙,當你提出一個作戰方案未實行後,對手馬上就會有類似的作戰行動對付你!而諸葛亮認為行不通的遠距離奇襲對手重要目標戰法,曹真張頜可不認為行不通。諸葛亮認為離作戰前沿三四百里的街亭根本不可能被奇襲,因此沒有對五道總渠的街亭提前留將留兵駐守。

當探明對手是司馬懿曹真張頜後才猛然發現街亭錯誤,必須補救時又沒有當機立斷,立即收縮兵力,以街亭為大本營進行爭戰。而是將主攻方向放在郿城,助攻方向放在箕谷,馬謖二萬人去守街亭,妄想拿下郿城箕谷,守住街亭(致少守到奪取郿城箕谷)。徹底消滅張頜突入集團!

諸葛亮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諸葛亮及蜀漢軍攻堅能力實在太差了(第二次北伐十多萬人攻打僅三千兵駐守的陳倉二十多天都搞不定可以證明)。在分兵前打了一兩個月都沒有拿下郿城,事急到這個地步了,又分兵還想拿下郿城,是做白日夢吧。箕谷趙雲鄧芝只有五千人,去攻打同樣有五千人守箕谷的曹真,是不是嫌趙雲活太久了!要不是趙雲果斷燒燬棧道,還真會給諸葛亮坑死在箕谷。馬謖在諸葛亮左交代右交代還要細細安排怎樣安營,還要立下軍令狀才去的街亭,被諸葛亮拖掉了寶貴的時間,他剛到街亭,張頜就到了,根本沒有馬謖安營紮寨的機會。

結果就是:郿城沒攻下,箕谷失敗,街亭失守,大敗虧輸。

戰後,諸葛亮不追究自己的失策,反而責怪馬謖失街亭斬首,趙雲箕谷敗降級。為自己的失策找了兩個替罪羊。


逍遙1906


諸葛亮重用馬謖,是蜀漢在人才匱乏時期必然的轉變。在馬謖被重用的時候,蜀漢的主力老將已經所剩無幾,能夠獨當一面的,只有趙雲和魏延。這時候的趙雲已經到了晚年,再去擔任主帥已經不合適。蜀漢街亭之戰的指揮官,最佳的人選是魏延。然而魏延這個人諸葛亮一直看不上,只是因為沒有其他人可以用,才一直重用魏延。因此諸葛亮想要訓練出新一代的將領,以便於在自己死後蜀漢不會出現人才真空期。

在蜀漢新一代將領之中,表現最出色的就是馬謖。從諸葛亮平定南中開始,馬謖就不斷地獻計獻策,諸葛亮收服孟獲,很多都是馬謖的功勞。馬謖比諸葛亮年輕9歲,擁有年齡優勢,諸葛亮想要培養新一代將領,第一目標肯定是馬謖。在劉備去世的時候,曾經說馬謖言過其實,不能委以大任,但是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實際掌握了蜀漢的大權,早就把劉備說的話當成了耳旁風。

馬謖丟失街亭有很多必然性,從雙方的實力對比來看,無論是蜀漢的軍隊總體軍隊數量,還是蜀漢在街亭前線的軍隊數量,都不如曹魏方面更多。曹魏街亭之戰的指揮官是張郃,張郃在黃巾軍起義的時候參軍,官渡之戰時期就已經是獨當一面的大將,劉備和張飛等人都同張郃打過仗。無論是戰場經驗,還是指揮水平,張郃都要強於馬謖,即使是馬謖的兵馬更多,敗給張郃也是必然的。

其實馬謖丟失街亭,責任不在於馬謖,而在於諸葛亮。諸葛亮派遣沒有實戰經驗的馬謖,去抵擋打了四十多年仗的張郃(張郃參軍的時候,馬謖還沒有出生),明顯就是一個錯誤的安排。對付張郃這種名將,諸葛亮應該派遣魏延和趙雲這些老將才對,派遣馬謖就應該做好失敗的準備。然而諸葛亮在失敗後,反而把主要責任甩給了馬謖,殺死馬謖來平息了戰敗的風波。


史海泛舟擺渡人


馬謖得到諸葛重用是必然,這是當時的蜀漢內部政治鬥爭下的必然。

諸葛和馬謖等荊州人都是外來人,受到益州土著世家大族的排擠那是正常的,所以他們抱團也是必然的。但是這其中還有一條暗線,諸葛和馬謖是寒門出身,諸葛在荊州之時就很看好馬謖,這並不是簡單的看好,還有身份上的相近。

所以,諸葛知道馬謖這個人有毛病還會委以重任,哪怕劉備已經提醒他了,他還是沒有辦法放棄馬謖這個寒門中的佼佼者,因為當時益州被世家大族把持,寒門之人有才能的寥寥無幾。

失街亭,其實也是必然的,諸葛必然要用馬謖,馬謖必然會選擇那個失街亭的策略。。。


偽裝135707859


蜀漢的創二代能力不夠,馬的忠誠可以,蜀漢沒有了趙關張黃馬,在沒有諸葛武侯的情況下誰對陣張郃都一樣的下場,


無風飛揚三趙青華


馬謖和白眉馬良曾共值於劉備帳下,劉備曾對諸葛亮說過馬謖有才但是為人不知變通不堪重用,至於失街亭這個應該是必然的,只是諸葛亮沒算到街亭失得這麼快。


雲少201666388


我感覺他是皇帝的臥底!


牧野喜劇元素


他們是一派人,後天出於無奈才,殺一儆百


思旗53297341


先皇說過,馬謖不堪大用,丞相為何還要重用?


用戶51823843907


馬謖確實有才,不然諸葛亮也不會重用他,但是他再有才也無法和諸葛亮比肩,受古代通訊的限制,諸葛亮不可能時時提醒他,正如此,諸葛亮才派王平符佐他,但是否有作用,諸葛亮也保證不了。再有論當時,諸葛亮不派馬謖守街亭,又能派誰呢?依這些,街亭失守必然大於偶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