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中医,怎么样?从何学起?

明日芝麻花


答:想学中医,很好。

中医学作为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 ,它更倾向于生物学和人类生命的科学,它传承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的文化和历史,它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瑰丽的宝藏和民族人文学科的丰碑。

因为中医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及宝库,且疗效显著,在一次次次重大疾病、传染病,如非典、SARS、甲流、新冠病毒等的预防与控制治疗上,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也引起了世界的广泛重视,这也更进一步向世界证明了:中医绝不是落后的医学!中医的前景和发展必将将成为必然趋势。

学中医,大概有三个途径:

一、是通过考学进学院。高中学历就有报考资格,不需要有医学基础。读大学的途径有三条即普通高考、成人高考、自考,由本人选择,考大学年龄不限、婚否不限,70岁也可报考,总分160就可读专科。县级招办报名,普通文科、普通理科都招中医,文科突出报文科,理科突出报理科,即使不复习,最赖你也能考个280来分吧,读专科中医就上了线。考上后没钱还可以贷款。

二、是拜师学习。现在中医拜师一般都需要有一定基础,起码是有行医资格的执业医师,有的甚至要主治医师以上,因为有真才实学的老中医往往都恨忙,没有工夫从零基础教起,所以你最好先打一定基础(比如学习中医的四大经典),取得一定文凭,然后你的机会就多得多。还有就是一定要意诚,坚定信念,不要放弃,相信你一定会遇到明师!

三、是平时自学《本草纲目》、《中医入门》、《汤头歌决》、《名医医案选》等书籍。本人建议你先开始从自学零基础学起,参考书籍有:《零基础学中医》 (正出版单位: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4月),本书将中医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脏腑、气血……),人体生病的原因(六淫、五邪、饮食、情志……),中医的治病手段(中药、方剂、艾灸……),以20堂课的形式呈现,每课只讲1个主题,讲透讲明白,让零基础的读者一看就能懂。归结起来,这本书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权威全面。这本书的作者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该书有三篇推荐序,全部出自博士生导师之手。试想,一般意义上的普及读物是无法受到教授们的如此青睐的。

二是深入浅出。这本书分为三个板块,20堂课。分别是“中医并不神秘”“人为什么会生病”和“寻找治病的良方”。20堂课,不仅囊括了我们对于中医的一些疑问,还学到了许多务实管用的知识。

三是编排巧妙。这本书拿起来让人爱不释手。通俗的说,这本书有点像一本老师的教案,又有点像一本学生的笔记,对于一些关键字词有详细的解释,对于一些重要内容、关键知识点用着重符号加以表明。作者的这种用心用情无疑也为这本书加分不少。

等有了牢固的基础后,再去专业学院进修或拜师学艺进一步深造吧。最后,祝你成功!


张舒杂谈生活百科


学习中医,如果没有准备好作为医学传承,终生济世救人,而是一时心血来潮浅尝辄止,则不如不学,且得其皮毛害人无数。

学中医应该是一入此门中,就须舍身向道,永不回头,艰于寂寞,无视庞辱,淡于名利。凡狎术求财之人,必是无良之辈。

关于学习中医年龄和方式,个人认为:一阶段为基础知识的掌握。二阶段为理论知识的准备。第三阶段为临床运用的总结。

一阶段具体年龄应在12一15岁之间,首先这个年龄段已突破语言文字障碍,记忆理解能力较较强,而且能够心无旁骛专心学习。

此时,应当通读如《本草纲目》《平湖脉诀》《汤头歌诀》《十二经络》《医古文》,这些工具书籍要趁早记住,否则今后学习基本理论时根本没时间去补课。应用就会捉襟见肘,悔之晚矣。

二阶段应当在16一20岁之间,读本不要太杂,一本《医宗金鉴鉴》从第一页读起,不分科别,死记硬背,熟悉程度要达到条文在页,见症知书。此间在与工具书横向贯穿,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三阶段应当20岁左右,经过前面一、二阶段的准备,争取有机取进入中医学院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同时涉猎古代名家著作,用理论认识中医原理,掌握临床技巧,妙用经典处方,适时验证方药,总结疗效,积累经验。

治学之道,难于持之以恒且朝夕如斯,毁于偶有一得则昂首戴面。


杏园闲话


学中医要下苦功,第一步背塾常用药,药性賦,第二背熟几百个常用方剂歌决。第三背熟28种脉诀。再就要掌握.八纲.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脏腑辨证等。这就入门了。然后要搞懂中医六古四今中医核心理论,就可以为天下良医了。六古核心理论.一何为阴阳平衡?二何为治病求本?三何为扶正驱邪?四.何为.顺天和而治?五.何为阴平阳秘?六何为阴中求阳.又阳中求阴?四今核心理论为老夫独創。一何为因果同物类疾病?二何为因果异物类疾病?三.何为活体黑箱解剖理论?四.何为医学十大新治則,?掌握了四新理论,就对西医也得了如指掌,治疗各种重大疾病就有秋风扫落叶之势!


用户978448453788顺天


1. 先学十二经络,记住足三阴三阳经。

2. 买《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黄帝内经》。其他温病类书此生不买,不看。

3. 看《伤寒论》条文,结合日常生活中感冒该如何治,观察众人的身体特点,多问自己为什么?在书中去找答案。当明白了,书也看完了,再把这些整合起来,用一个整体思想去考虑。后来就不缺方,更不缺药。学会了自己治感冒,就已经很不错了。


x7203


喜爱中医的各位同道本人04年自学方剂学08年开始学习中基、诊断学、伤寒、金匮等现已购买中医书籍数百本,自学中医不到半年就开始给亲朋好友看病开方(汗,胆很大)有成功也有失败!初学者建议先看一些能激发自己喜爱中医的书籍1:如《中医是无形的科学》《中医人生》等,2:《神农本草经》和《中药学》等:3:再看《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剂学》如《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和《邓中甲方剂学讲稿》等,4:然后再看医案 《伤寒、金匮名医验案精选》等医案书籍, ,5:《郑钦安医学三书》《圆运动的古中医》等 6:还要多临床多总结多尝方和药多悟等, 7:自学者一定要建立自己的问诊和辨症体系如“辨六经+方证”或“辨八纲+症候”,等自己慢慢理解吃透再在原有基础上做学术上延伸,当有一定的临床基础后再看《黄帝内经》《难经》等书籍以上是本人的一些自学感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医者


学习中医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考中医药大学进行国民正规教育,另一种师承教育,不知道你的学业情况如何,及你的兴趣爱好,还是家中有从业者。

学习基础是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学习内经,金匮,伤寒杂病论,温病学等。至于学习是因人而矣!不知道对你的回答是否有帮助,谢谢!



子愚中医


学习中医,第一基础理论学好。在学习中药药性归经等。这些学好就得学临床学比如医案大师的用药思考等,在跟有经验的老中医求教,。这些做了还得自己有点小病自己处方才能体会用药之奥义。中医属于博学多识。想成为大师级医师必须对病多研究用药。理论基础扎实


宇宙用心聆听


我本人就正在学习中医的路上。

首先你学中医是想干啥?

满足爱好?一时脑热?养生保健?治病救人?

不同的目的,学习方法不一样的。

如果是满足爱好,你就找找相关的中医基础理论看看,听听徐文兵讲的黄帝内经,这样防止外行聊天刁难。

如果一时脑热,你就先热一会,等半年你还脑热想学,就好好考虑下自己的这次脑热。

养生保健的话,你就在喜马拉雅上听听徐文兵和梁冬的黄帝内经解解闷。

如果用来治病救人,你就要走计划的去做,学习的第一阶段目的只有一个考取医师资格,先要取得考取资格证的第一文凭,办法自己去咨询,是需要付出汗水和努力的哟,第二阶段就是临证看病,这样需要一辈子用心去做,因为人命重于千金。

真心喜欢就去好好学,中医是值得你一辈子用心去学习的事情。


九土之精


首先要明确学习中医哪一部分?中医有中医专业、针灸专业、推拿专业、中药专业、护理专业。其次,做中医大夫的话,自己要掌握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比如,中医有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可以拜师学习;也可以参加一些中医药大学举办的中医培训班,经过几年系统地学习,自己可以参加《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的考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考核,如果取得了这两个证书,说明有了行医资格,那么就可以找一家医院接纳你,自己就可以成为一名中医大夫了。


平安是福251582986


先学会、并背熟汤头歌,找一本神农本草背会,然后找一个真正能看病的中医大夫,不计报酬,学徒三年,悟性好的话,可成一位好的中医大夫,悬壶济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