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七十年代農村電網是兩根線,是什麼原理?有誰知道?

鄉村山民


您好,我是老嘉,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目前我有國家認證的低壓電工證,這個問題算是比較內行了。我們知道火線和零線兩根組成220伏的市電;以前六七十年代工業水平很低,在農村基本上就是照明使用。所以只要220伏的電就可以了。後來工業水平陸續發展起來,很多地方要用到電動機或者各種加工機械,就必須要用到三相電,也就是380伏的電,這是要四根線組成的,其中三根火線,一根零線。

謝謝關注“嘉人視界”!


嘉人視界


我舅舅是村裡的唯一一個電工,現在都55了還奮戰在農村電力的一線,這個問題起初小農人也不太明白,後來特意問了舅舅。

舅舅說:“在過去70年代農村能有根電線遷進村裡,那這個村一定有關係戶,過去城市條件差,南方很多地方都利用水力發電,咱們北方基本都是用煤去火力發電,那時候供電站設施簡陋,就幾個大功率的變壓器組往各村送電,你說的這兩根線沒用幾年就被改造了,記得是在98年改造的,後來改成了現在的380V動力電分成220V分到各家”

那麼為什麼會用2根線來送電呢?

那時候有專家說,一個零線,一個火線,一個地線,零線和火線是送電的,地線是防止漏電的,專家尋思何必不用大地當那個地線,即能放漏電,又能省錢,後來就在一些地方實驗了一下,可在實驗過程中,發現這電壓太不穩定了,有條件不好的地方,那燈一閃一閃的,用的家數多了,還容易燒主電纜,後來經過改造就用3根線在電線杆上了,也就是咱們現在用的民用電。

這就是為什麼過去會有兩根線的電線,這個實驗雖然失敗了,但是也從這個實驗中看出,凡是都需要嘗試,早發現錯誤早改正,省得以後總走彎路,你們說是吧?


布衣小農人


我是半個電工,雖然沒有證也在建築工地做過十幾年,現在我來說說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由於七年代那個時候農村家庭沒有現在這麼多的用電器,只有照明需要用電,杆上只有一火一零兩條電線就能滿足村民用電。而現在杆上是四線制三火一零分配給各用戶。



東北農村胖哥


七十年代末我們這也才通電,終於擺脫了夜晚黑燈瞎火的時代,那個時候我記得電網很簡單就是兩根線,一跟火線,一跟零線,這是早期農村配送得低壓電,所以村都是,回想起來那個時候的電力照明效果好像比煤油燈強不了多少,燈泡泛紅,



山裡的李子


不僅僅是70年代吧,在我們東北的農村大概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也是兩根線。只有少量的需要三相電的工廠才會使用三根線的三相電,其餘的都是
兩根線的兩相電。一方面是那時候的電力設施落後,一方面是那時候對電力的需求沒有現在那麼高。

我是83年生人,在1990年還是1991年讀的小學。那時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天放學回家寫作業、我媽媽批改作業,都需要點蠟燭。那時候鎮子裡也通電了,為什麼要點蠟燭?因為那時候電力極不穩定,不定期、不定時的斷電是很正常的情況。通常是一個變壓器帶動一個村子的電力需求,這樣的電力設施怎麼可能穩定、持續的供電。

而且,那時候的發電都是火力發電。技術相對落後,發電效率也有限,大部分的電力都供應城市,周邊的鄉鎮和農村總是處於電力不充足的狀態。白天用電量低的時候沒什麼問題,一到晚上都用點燈了,就斷電了,電力負荷大、線路也老化,跳閘、斷電幾乎天天發生。

我沒記錯的話那時候農村主要的用電設備就是電燈、黑白電視,部分條件好的人家會有一個電飯鍋了。即便如此,只要這幾種電器同時使用,就會出現鄉鎮、農村範圍內的用電高峰,停電也是很必然的。

後來在90年代之後,電力設施逐漸的完善之後,這種情況才逐漸的改善。從一個村子一個變壓器變成一個大隊或者一趟房子一個變壓器,也逐漸的從兩根線路供電變成三根線路供電。而且,那時候生活條件差,我的一個同學家裡為了省電煤,從外面的電線上節接電用電爐子取暖。如果是現在的電力設施條件,誰敢去擅自的接電,很容易出問題的。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更多農業養殖知識和種植技術,請關注三農堂廣訊,誠邀您的關注,共同探討三農知識。

要說在農村裡,早很早的時候幾乎是沒有電使用的,那會家裡都是使用那種馬燈,有的就是蠟燭為主,也是到了後來農村通了電之後,家用電器也就普及了,還記得小時候家裡用的冰箱和電視,由於村裡的電壓不穩定,那會還要買個穩壓器,不知道大家還記得電器的穩壓器嗎?有的時候,到了村裡用電高峰期的時候,尤其是到了晚上,那麼燈就會變的很暗,那會也就是這麼過來的,後來農村裡的電經過改造後,電壓也穩了,農民也總算是度過了那段時期,那麼在農村七十年代的時候,農村的電網都是兩根線,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原理呢?

說起這個農村電線的問題,咱們還是要從村裡剛通電的時候說起,以前的時候,農村裡的電線杆山確實有兩根線,有的時候電線上面還有很多的鳥在上面,還記得小時候,我們都用石頭砸小鳥,後來有的時候準備去用棍子去打,大人就告訴我們說,不能用棍子碰電線,上面有電,弄不好就會死人的,所以那會對於電來說,也是比較害怕,畢竟在以前的時候,有的人為了偷電使用,就出現過很多的傷亡事故,所以這個電就是比較讓人膽戰心驚的。

說起這個電線杆上是兩根電線,這兩根電線主要是咱們常說的兩相電,像三相電就是屬於工業用電,以前的時候,電力改造不完善,農村裡很少給通三相電,這個也就是咱們剛才說的,有的時候在村裡到了用電高峰期的時候,家裡的電壓不穩,我們要使用穩壓器的原因,對於以前的電線是兩根,一根火線和一根零線組成。

那麼這種情況下,在下雨,或者是打雷的時候,這種電線極不穩定,有的時候就會出現斷線的情況,一旦斷線農村就會面臨著停電,加上農村的農業發展的比較迅速,一些工業用電就派上了用場,所以後來經過改造後,在農村都是使用三股電線,一是可以使用三相電,而是使用兩相點的時候通過三根掉線的變壓後,就形成了兩相電,對於在使用兩相電和三相電的價格也是不同的,所以現在農村裡都是三根電線的電線杆了。


三農堂廣訊


我在農村,我也有電工證,這個我來回答肯定專業

你問七十年代農村電網怎麼是兩根線

我們先來講講農村低壓(400v)電力供電,我們家庭用照明及生活用電為220v電壓,生產加工、農業灌溉用的是380v電壓

這個電壓是上級變電站輸出10kv左右的電壓,經過變壓器變壓,輸出得到線電壓380v相電壓220v,這個變壓器的輸出線為四根,即三根火線,中性點接地成一根零線(地線為單獨接地)

一般三相用戶這四根線都進戶,而220v家用電只取任一一根火線種零線就行了,所以說農村不光七十年代,就是2020年普通照明線路還是兩根線

至於您的家裡三根線,期中為一火線,一零線,一地線,這根多出的地線其實用角鐵埋地1.5米接出來就行了




糕級顧問


我說幾句,不一定對。

在比較久遠的年代,我國廣大農村的電力幹線,有的是兩條線,有的是三條線的,這都是電力部門送往農村的一次線路。簡單的說就是用戶變壓器臺 之前的高壓電,電壓等級基本是六千六百伏的。

這樣的線路節省成本!(兩條線路的)

原理是,從它的上一級變電所出來的線路,假若 ,送往三個地點,那麼,它的次序是 ,AB , BC, CA 。它的每兩條, 送到一般是每個村的變壓器臺的,通過保護電器接入變壓器,接法是,變壓器出來的線路也是三相四線的A,B,C,零。A零,B零,C零。它們都是民用的220伏普通電照,等等之用的。它們的A,B,C,就是三相380伏的動力線路了。

至於,變壓器內部的結線方式是,變壓器也是三柱式的 兩個邊相是自偶方式的變壓,高壓進入自偶變到對地為220伏的 ,中相是來的兩相全接入中相里的高壓線圈上的全電壓,通過低壓線圈變壓出來,對地電壓220伏的另一相來。中相的電(是與其它的那兩相的電,不是相同的相位的 ,)簡單的說就是,三相電的波形就有了。也就能基本滿足當時農村的較大型的電機運行了。

這樣的方式,雖然節省了材料,但是運行效果,不理想,故障率高,電力負載不均衡!

所以,國家發展了,逐步的淘汰了這種方式。


陽光下的森林7


家庭用電,一般都是220伏單相,所以只需有一根火線一根零線就能正常供電。

但是這只是你在家裡附近看到的情況而已。

如果70-80年代的當年,你能夠走遠一點,去到電線的起點,就會看到,這兩根電線其實是從變電房中出來,是從三相變壓器中取出其中一相搭線過來的,而另外兩相,就分別供應給別的村莊。供電局是根據各村用電戶數的多少來分配每一相儘量相同的數量(因為以前農村家庭基本上是電燈和電風扇等少量電器,計算每戶平均用電量非常簡單),使得三相用電儘量平衡,減少零線的平衡電流,減少線路損耗,穩定各相電壓。

而現在,經濟水平發達了,農村家庭的大功率用電器大量增加、數量不一……為了使得三相電路儘量平衡,所以向村裡拉電線的時候就乾脆三相都拉進來(三火一零共四條線),每兩三戶為一組用其中一相,另外兩三戶用另外一相,如此類推……同時還能根據實際用電戶的電器增減來隨時靈活改變分組方式。

再加上,現在有的家庭的用電器也有的是直接採用三相380伏供電的(比如中央空調等等),所以為了適應社會需求,所以也有必要把三相電都拉進村裡來啦。


新會譚生


開始是二根線220√的,全部照明用,燈很暗,還常斷電。主要是那時電力產量不夠,農村也沒什麼電力設備,一個大隊就一臺變壓器,三項火線送到變壓房,在變壓房埋地線,埋地線時放很多鹽增加導電性,變壓器降壓出三項火線,每一個或幾個灣子拉一根火線和地線,這就是那時的二根線。這時農村打穀是用拖拉機頭打或牛拉石磙壓。後來國家電力產量大了,安排給農村的電力多了,就每個灣拉了四根線,這叫三項四線,三項火線一項地線,地線是公共的,火線是根據全灣用電功率平均接在三項火線上,這時生產隊也買了打穀機打穀了,這時也常停電,我們國家的電一直是優先供應工業、城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