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通脹的關鍵是打通資本市場的任督二脈


解決通脹的關鍵是打通資本市場的任督二脈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2020年2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4.05%,5年期以上LPR為4.75%。

1年期貸款基礎利率(LPR)下調10個基點,這是符合市場預期的,但是5年期以上LPR僅下調5個bp,幅度明顯偏小,這說明在基準利率沒有下調的基礎上,銀行的長期負債壓力較大,所以長期貸款利率報價很難有效下調,這對緩解市場的債務壓力很有限,尤其是在當前國內面臨特殊週期的情況下,LPR緩慢的下調無助於緩解國內經濟壓力。

國內的利率市場一直存在長期扭曲現象,這一現象過去曾被很多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是利率雙軌制造成的,其實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國內市場利率的扭曲在很大程度上是內外利率差異造成的,是外部資本輸入造成的,所以國內的實際利率才會長期扭曲,給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困惑。

2008年次貸危機以後,由於中國推出4 萬億刺激計劃,國際資本也隨著國內市場的開放瘋狂湧入內地,而這個週期恰好又是美歐日向市場紓困的週期,造成國際貨幣爛溢,所以國內流動性與國際流動性在中國大陸高度集中,逐漸形成了國內嚴重通脹的局面。

原本在高通脹前提下,國內應該通過央行的價格工具來控制通脹,需要通過加息等手段收緊流動性,但是次貸危機之後美歐日的利率很快就降至零利率與負利率,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如果加息將會造成利差擴張,國際資本可以輕易通過貨幣輸入躺在中國的銀行體系與金融體系中套利,所以為了防止內外利差的擴張,中國央行被迫壓制利率上升,而主要採用提高準備金率的手段來控制流動性,一度將銀行的準備金率提高到20%以上,這令央行的貨幣政策以及國家經濟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干擾。

由於國內市場利率被強行壓制,通脹就難以有效抑制,過剩的流動性就刺激了房地產市場的通脹現象,造成房價飛漲,結果導致國內房地產泡沫問題的出現,給後期國內經濟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困擾,例如產能過剩、社會高負債、地方債擴張、社會金融化、消費遞減、企業融資難、兩級分化等等一系列問題基本都是由此而發,並給未來中國經濟留下了最大最嚴重的風險隱患。

國內的流動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國際資本輸入造成的流動性過剩,但是國內為了避免外資嚴重套利又不能輕易上調利率,這就為後來的貨幣政策帶來一系列問題:一導致國內市場實際利率與基準利率脫節;二國內通脹的重要形態表現在房地產上;三導致經濟逆週期中缺乏有利的價格工具調整手段;四導致國內負債上漲速度加快等。

更為關鍵的是,由於中國央行執行的是強制性結匯政策,所以當外資輸入時,央行一面增發基礎貨幣對沖外資輸入,一面還要通過收緊準備金率控制國內流動性,這等於放外打內,外資的額度可以有效得到保障,而內資的供給反而被進一步收緊,這樣的貨幣政策幾乎等於給外資放權,給內資上籠頭,所以才會出現國內企業融資越來越難的問題。

國內企業融資困難,就又把責任推到直接融資問題上,然後股市與債市大擴容,造成證券市場又出現了掏空廣大股民財富的嚴重問題,居民財富被套取,社會負債就必然快速上漲,為了解決負債問題,銀行表外、銀行理財、債券市場擴容、互聯網金融等都不斷湧現,為什麼?嚴格來講就是負債的轉移與消化,但是這一套負債消化系統西方經濟已經驗證是行不通的,所以國內經濟才會出現當前的減速問題。

國內去年開始實行利率市場改革,想糾正利率雙軌制問題,寄望LPR等積極來調整市場實際利率,這有些不現實,因為中國的利率水平缺乏自主性,受到外部環境的嚴重干擾,當前歐日都是負利率,美聯儲未來還有下調利率的可能,這就逼迫中國利率難以上下有效調節,而且由於央行持有鉅額美國國債,中美利差如果過大,中國的損失會非常嚴重。

因此我前期談過央行需要降息的問題,但是市場中有些人憂慮通脹,所以認為不能降息。不降息,基礎利率就下不來,就難以調降市場實際利率,根本解決不了當前的社會負債問題與融資難問題,消費與供給都得不到緩解,未來國內經濟會更困難。

其實通脹出現在食品等價格與房地產上是國內宏觀調控出現了一些問題,由於國內資本市場長期鎖死了證券市場的財富分配功能,將證券市場的多項功能長期定位為融資功能,這就造成證券市場無法導入國內資源優化過程,造成證券市場長期掏空居民財富,由於證券市場喪失了一些最基本的功能,阻塞了社會財富的合理分配機制與資本循環機制,過剩的資本才會湧入房地產與食品等領域,結果形成了現在的複雜局面。

所以解決通脹問題並不在於市場當前是否降息,解決通脹問題的鑰匙是疏通國內資本的有效運轉渠道。正常的金融管道都沒疏通,國內經濟能好嗎?正常的金融通道被堵塞了,國內經濟能不出現腸梗堵嗎?能不出現畸形的商品與資產價格嗎?因此中國經濟當前的問題不在於金融多麼創新,而在於先把金融有效循環的任督二脈打通了,理順資本市場的關係,才能更好地引導消費與供給端的平衡,中國企業才會有活力,中國經濟才會健康!

(本文系馨月說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頭條號馨月說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