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化用别人的诗意,但是又写出了新意,终成一首经典的千古名篇

古人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写诗填词,往往喜欢出其不意,会去化用前人的诗意,这也是一种独特的创作手法,如果化用的好,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成就一首新的经典之作。但是这样化用的话,自然对于创作的要求很高,要是太过于明显,反而会弄巧成拙。不过有一些成功的例子,譬如盛唐著名诗人李白就化用过《黄鹤楼》的意境,尽管是化用了里面的诗意,可是同样写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李白化用别人的诗意,但是又写出了新意,终成一首经典的千古名篇

《黄鹤楼》那是七律里的名篇,如果给唐诗排一个名次的话,那么一定可以进入到前十名。那这首诗作者也是盛唐诗人崔颢,这首经典的名篇,一直是广为流传,成为唐诗里的千古名篇。而当初李白读过了这首诗之后,更是赞叹不已。可是骨子里又不服气,认为可以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于是他事后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两首诗意境一样。

李白化用别人的诗意,但是又写出了新意,终成一首经典的千古名篇

我们先来看一看崔颢《黄鹤楼》的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这首诗意境唯美,而他创作这首诗时,正是由于听闻了黄鹤楼的大名,所以兴致勃勃特意跑到黄鹤楼,当他站在楼上时内心可谓是感慨万千,于是信手拈来,写下了这么一首经典的名篇。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是在这里他并没有看到仙人,眼前只不过是寻常的景色。这多少让诗人有些失落,所以在这首诗中,他把通过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不仅描写了眼前的失落之感,同时也写了骨子里的悲痛之苦,还有对于故乡的思念。

李白化用别人的诗意,但是又写出了新意,终成一首经典的千古名篇

那么这首诗写完之后,便是迅速地在读书人流传开来,立马让人们见识到了诗人过人的才华,使得李白读了都惊为天人,内心赞叹的同时,也有些不服气,毕竟对于诗仙来说,他一向自视甚高,认为自己的才华,那是无人能及,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登金陵凤凰台》。不过很显然在流传程度上,李白的这首诗那是不如崔颢的《黄鹤楼》。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化用别人的诗意,但是又写出了新意,终成一首经典的千古名篇

这首诗便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原文,整首诗虽然也是意境唯美,同样也流传出了感伤之怀,但是在气势方面要逊色一些。而且还有着很明显化用的痕迹,这也是李白唯一一次认输。崔颢的《黄鹤楼》太过于经典,无论李白怎么写,那也是无法超越。不过从则面了反应了一个问题,李白只不过是化用,可是能够化用的如此成功,那也是相当了不起。

李白化用别人的诗意,但是又写出了新意,终成一首经典的千古名篇

崔颢的《黄鹤楼》整首诗都充满了忧愁之感,从开篇就营造出了一种凄美之感,原本听闻黄鹤楼的风景秀丽,上面还有神仙和仙鹤,可是去到了黄鹤楼之后,却只是看到了普通的风景,这多少让诗人有些失落,正是由这些失落,诗人再次展开了联想,把内心的思乡之苦全部融入进了作品中,从而也使得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

李白化用别人的诗意,但是又写出了新意,终成一首经典的千古名篇

那么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同样也是如此,正是由于登上金陵凤凰台,看到了眼前普通的景色,以此同样展开了联想,写到了吴国的灭亡,晋代无数荒冢古丘,一片荒凉的景色。整个四周的景色也是很普通,远处的江水分成了两条河。正是由于这些景色,也让诗人内心再次充满了忧愁,想到了自己的处境,从而营造出了一种凄美之感,读来当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