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程度高低与道德,品行,修养成正比吗?为什么?

中文一


这是傻瓜理论!没文化的,只要始终保持那份纯朴,道德都不会有问题。相反有了文化的,只要产生了私欲邪念,则会越有文化越不道德,越有文化越会干出不道德、伪道德的事来,就像那个自诩为有文化喝咖啡满嘴跑火车的伪君子,他的所做所为还不够教科书吗?


公益赵叔一赵传德


不完全成正比。我爸爸读了个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我妈妈好一点,读了个初二。他们老两口都算没啥文化的人吧?但我和我哥哥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出轨、不整人害人、不违法乱纪、不占人便宜、不好吃懒做,不乱花钱……因为我爸妈总是告诫我们,穷不怕,但就怕懒;苦不怕,但就怕坏,也就是说一个人不管处于什么环境,都要保持一颗正直善良的心……所以我自认为我们全家人都是道德品质比较高尚的人。(我哥哥高中毕业,我中技毕业)不过修养这一点嘛!个人做得不是太好,我哥哥老实憨厚,话语不多,不说非常有内涵气质嘛!看上去也还是彬彬有礼噻!唯独我修养差,话多无脑、沉不住气、脾气火爆,还没啥气质😁新闻里不是经常有报道吗?那些偷窥狂和流氓变态之中,还有大学生、研究生啥的呢😱综上所述,文化高的人修养好我同意,但道德、品行这两点我不完全赞同,这与性格和成长经历有关。


凤146983974


本来是有关系的,但是就现在的现实来说没有关系。记得几年前在我们厂打工的当地农村朋友说:别看你们厂都是大学生,这素质还远远赶不上我们农民!我们厂是一个特大型央企,固定职工六百多,合同制和临时工一千多,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企业,但从为人处世等基本道德品质方面来说,和老职工比现在毕业的学生一年不如一年,这和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家庭环境有直接关系,早就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


fisherman1119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学历等于道德修养吗?答案是直接的,学历与道德修养和品行,不是对等关系,有的人,学历不高,但是人品修养很好;有的人,学历高,人品却很差;有的人,学历高、道德修养和品行又好,就是我们常说的,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可见,学历与人的道德修养和品行,不成正比!

但是,我们应该自我要求自己,好好学习、同时注重品行修养和道德修养。我们也希望社会上的人们,都能够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建设美好的社会和家园!

文化是做人的根本保证和方向!

中华传统文化,以孝道为根本,强调百善孝为先。我们在家就要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的习惯和品行。这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和根本。

在学校学习,尊敬老师和同学,认真遵守学校纪律,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与同学一起团结奋进,一定会成为成绩优秀和人品端正的好学生!

在社会和工作单位,尊重长辈和领导、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与同事真心相待,一定可以成为受人尊重的人!

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就是我们的人才观,人们应该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奋斗!在家孝敬父母,工作中尊敬领导,与大家一起团结奋斗,脚踏实地,认真求上进,真诚热情,就是大家认可的人才,品学兼优德才兼备!











聿剑


一般来说文化程度与道德修养品行是成正比的,因为文化高的考虑事情全面一点,周全一点,长远一点,但不是绝对,文化低一点的人不等于道德修养品行都比文化高的人差,因为道德修养品行跟家教祖传关系很大,例如:个別家庭长辈恶毒横行,毫无疑问其晚辈大多也不讲理。总之,文化低的人教养略低于文化高的人,并非绝对。


霍三虎


这个是不可能呈正相关的,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学习能力,会思考。文化的传承正是人类学习能力的一种传承,人通过知识学会技能,进而发展生产力。而道德品行修养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秩序的体现,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文化知识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传递人的经验,这种经验他包括生产技能和交流技能。道德和修养以及品行,这个得划归人的交流技能里头。

因此,可以说文化程度的高低和你道德品行修养不成正比。

首先,文化程度越高,不一定交流技能就越好,反而是生产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呈正比。

其二,文化程度高的只是代表智商高,而道德修养主要提现在情商上。

第三,现实生活中也能看到,文化程度高的,其个人修养不一定高哪儿去。就拿征信体系建设来说吧,失信名单里头多少是文化程度好的?

第四,中国古代社会已经用事实证明了,文化程度的高低和道德,修养没有多大关系。封建谁会的上层建筑基本上都是文化程度最高的那一群人,然而就那么短短两千多年的历史,换了多少个朝代?

因此,可以这么说,文化程度的高低,和道德修养没有多大关系,更不成正比例。

只能这么说,文化程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们的学习能力,意识到自身品行不足的那部分人会反省自己,进而提升自己的修养。谢谢大家,我是飞云,喜欢诗歌写作,了解古诗写作基本规则,有喜欢创作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或者私信我,带大家一起了解律诗的写作规则,以及对联如何创作等方面的交流




飞云冉冉


当然不是。

文化高低是与努力程度和头脑灵活度有关的,只要不是很笨,在足够勤奋努力下,都能掌握一定的文化。

而道德、品行、修养应该是与性格相关的,也就是与这个人从小就逐渐形成并越来越稳固的性格相关。

季羡林老先生曾经说过这个意思的话“有些人的坏是骨子里带来的,无论如何也不会改变”,当然从心理学角度讲,

一个人最终的性格除了少部分天生之外,更多是受到其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即:其小时候的家庭教化和熏陶。

俗话讲“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这是有道理的。心理学和犯罪行为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曾经讲过“所有犯罪分子,基本上都可以在其童年找到原生家庭缺陷的影子”。

所以,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生长在教育得当、父母品行良好的家庭环境下的话,那么即便他的学问再高,其道德、品行、修养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东华的深想简说


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和修养与文化程度高低不能说没有关系。国家发展教育事业,就是为了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其中就包括个人道德品质。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我们国家形成了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气。人们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大大增强,出现了无数先进典型,如雷锋 ,焦裕禄,任长霞,赖宁等等。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成了社会风尚,自发救落水者的事迹经常见于报道,“白衣天使”们勇斗“新冠”,救死扶伤的感人场面让人泪下……

只有提高文化水平,才能让人明事理,辩曲直,正确把握自己的言行,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用一套合格的道德标尺来约束自己人人都去遵守道德规范,社会才会和谐,有序,各项事业才能健康发展。人间到处充满爱,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核心的,它又以“仁”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伦理道德体系。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读书万卷,学识渊博,并用心良苦,制定了各种礼仪,而且身体力行,成为万代师表。如果孔子没有高深的学问,是不可能有这些建树的。

文化水平的提高能增进人们的道德修养,但决不是说有文化的人修养都很高。有文化而灵魂卑劣者比比皆是。民间有句话“坏人不可怕,就怕坏人有文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坏人”的文化不含道德层面的,他们只学习了那些对他做坏事有帮助的部分。同理,有些人虽然文化水平很高,但忽视了道德理论的学习,或者并不缺少道德理论,就是不愿意去践行。

为什么有些人懂“道”却不愿践行呢?很大因素要归于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子女有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年幼的子女,心灵是一张等待精心描绘的白纸,模仿性极强。需要父母正确地教诲,引导。否则,一旦养成了恶习,成年后就很难回头。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即使文化水平不算太高,品德也未必会差。


绿叶小杏


我认为文化程度的高低与道德,品行,修养是不成正比的。

文化程度对这些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品性和修养有时候也来自自身环境的影响,我们不能以学历来评价一个人的素质,学历高的人不一定素质好,学历低的人也不代表素质低。

如有些农民工,语言谦和,朴实,去超市怕弄脏地板,拖鞋而进。在公交上,怕弄脏座位而坐在过道。

你能说农民工的语言,动作行为就是文化程度高的表现吗?这与文化程度高低无关,这是心理品质和道德本质的问题。

高铁霸座男的动作行为和语言如何?阻挠高铁发车女的行为语言如何?

当事人可是博士和教师,你能说他们文化程度低吗?这些动作行为语言,是文化程度问题呢?还是人的本质问题呢?

这类现象,并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生活中,当你细心观察,不难发现。

因此一个人的道德,品行,修养与文化程度并不成正比,而是与其他很多方面有关。

著名遥感学家,地理学家,中国国内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李小文院士,在美国也是获得了加州大学的博士学位的高级人才

而他的气质衣着,以及各方面就像是地道的普通农民,致使研究院看门的保安都说,哪里来的农民?不让其进去,当得知是国家高级院士,保安是愧疚不已。

事实上,至今以来,那些大神级别的科学家,文豪,伟人等,平时都是什么随意的。

由此可见,人的言行举止,是由内心综合素质所表现出来的,而不是由文化程度的高低表现的。


八千深海蓝


我认为:前者是进行知识教育,后者是进行做人的教育,二者不成正比!

第一,什么叫文化程度?

  • 所谓文化程度:就是表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普及和发展程度,同时也是指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

  • 根据国家文化程度代码标准(国家标准GB4658-84),文化程度从大类上可分为研究生、大学本科(简称:本科)、大学专科和专科学校、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或中等技术学校(简称:中技)、技工学校、高中,初中,小学,文盲或半文盲。

第二,什么叫道德品质修养?

基本含义:

  • 所谓道德品质修养:也称为思想道德修养,简单说就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

  • 其实,思想道德品质修养都是人的道德活动形式。是指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理想人格而在意识和行为方面进行的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道德境界。不同社会、时代和阶级的有不同的目标、途径、内容和方法。

主要特点:

1、思想道德品修养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在政治倾向、理想信仰、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养成的较稳定的品质。

2、思想道德品质修养是指人们的道德认识能力和道德行为技能在人的素质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每个人的成才中都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3、思想道德品质修养是指导,文化素质是基础,科学素质是本领,身体和心理素质是本钱。

4、所谓思想品质道德修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

5、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内容包括个人成长的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变化、发展的规律。包括成长过程中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等实际问题。

6、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内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当前中国的国情和当代历史使命。

第三,文化素质与道德品质修养的关系?

  • 首先说文化素质与道德品质修养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为他们是同属于人生教育的两个方面,前者是进行知识教育,后者是关于怎么做人的教育,但是必须明白,二者不成正比例只是同属于教育范畴,也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两个不同的教育,仅此而已。
  • 所谓的道德品质修养,就是人的综合素质,这与文化程度没有直接的关系,素质一般和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家教有关系,他处于一个什么养的环境性格就会趋向于那个环境的的影响。因为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不一样,家庭教育也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修养和素质都不同。文化程度只能证明一个人有学识而不能体现修养和素质。

  • 所谓综合素质是一个人内在的品德修养的行为体现,与文化水平高低没有关系。比如有的人学库五车,却清高自傲,尖酸刻薄,习惯对人颐气指使;有的人虽然读书不多,但海纳百川,处处为人着想,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所以说,一个人无论其接受文化程度是高是低,品德修养是他来到这世界所应该上的第一课。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程度和道德品质修养是两个方面的不同问题,一方面是教知识,一方面是教做人,虽然也含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是它们并不成正比,甚至有时还会相反。所以我们必须在做好人的同时,学好知识,这就是所说的德才兼备。

燎原寄语:人生需要知识教育,更需要做人的教育,你知识多文化程度再高没有道德品质修养,还是让人瞧不起,这也是二者不成正比的原因,所以才提倡德智全面发展,才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