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发生黑穗病,下面的预防措施,你不可不知

玉米黑穗病是由黑粉病菌侵害引起的,又称为黑粉病、乌霉,是玉米常发生的病害,发生后造成大量减产,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准确掌握发生病因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防治能够起到防治病害,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黑穗病是由玉米黑粉病菌侵害引起的病害,病菌主要有两种,一种为丝黑穗病,又称为乌玉米、哑玉米,一种为普通的黑粉病,临床上症状相同,但是病原、发病规律和发生条件又有所差异,因此在生产上掌握玉米黑穗病的病因,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防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根据笔者经验,总结玉米黑穗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旨在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玉米发生黑穗病,下面的预防措施,你不可不知

1 症状

玉米黑穗病菌主要侵害玉米的地上部分,如茎、叶、雄穗、雌穗等幼嫩组织,发病后在侵害部位形成肿瘤,在肿瘤未成熟时外面由白色或淡红色具有光泽的柔嫩组织包裹,成熟后变成灰白色或灰黑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粉,整个果穗变成病瘤的情况比较少见,这种情况下要注意与丝黑穗病进行区别。在病瘤成熟前切开轻压会流出汁液。而丝黑穗病侵害雌穗和雄穗,一般在出穗后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雄穗发病后花器变形增生,颖片增多延长,有的部分花序被害,雄花会变成黑粉,雌穗染病后整个果穗变成一团黑褐色粉末和散乱的黑色丝状物,荷包破裂后散出黑粉。

玉米发生黑穗病,下面的预防措施,你不可不知

丝黑穗病的病果穗不呈瘤状,切开挤压很少有汁液流出,稍后很快会变成一包黑粉状物,里面含有大量的丝状维管束参与组织。玉米在发病后除了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黑粉包,后期有些苞叶破裂后散出黑粉,散出的黑粉粘结成块,内部含有丝状物,也发现少数病株整个果穗成畸形的刺猬头状,大部分病雄穗仍然保持原来的穗形,仅有个别的小穗受害变成黑粉包。在诊断时需要将黑穗病和黑粉病进行区分,丝黑穗病只侵害果穗和雄花序,黑粉病则危害整株玉米的各个部位,两种病害虽然都能产生大量的黑粉,但是丝黑穗病的黑粉中间存在丝状物,外观看不呈瘤状,黑粉病瘤内无丝状物,受害的各个部位产生肿瘤。

玉米发生黑穗病,下面的预防措施,你不可不知

2 病原菌和传播途径

玉米黑穗病的病菌属于担子菌亚门真菌的玉蜀黍黑粉菌,冬孢子黄褐色至赤褐色,球形或近球形,直径9~14um,表面有刺冬孢子间混有无色不孕细胞,直径7~6um。冬孢子在成熟前集合成孢子球并有菌丝组成的薄膜所包围,成熟后分散冬孢子萌发产生4个细胞的担子,侧生担孢子。担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直径7~15um,担子孢又可芽生次生担子孢子。冬孢子萌发适温为27~31℃,低于17℃或高于32.5℃不能萌发,在缺氧时不能萌发。冬孢子萌发率与成熟度有关,外部孢子早成熟,萌发率高。病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侵染玉米的专化型不侵染高梁,侵染高梁的专化型虽能侵染玉米,但侵染能力很低。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或粪肥或沾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以上。病害无再次侵染。

玉米发生黑穗病,下面的预防措施,你不可不知

3 发病条件

玉米黑穗病发生于玉米品种抗性、种植条件、气象因素、菌源数量等密切相关。尤其在前期高温干旱、后期高湿、干湿交替的气候条件利于病害的发生,尤其在抽穗期前后发病率较高。其次如果种植易感病的品种也会引起大面积发病,根据生产经验发现甜玉米易感性比马齿形玉米高,晚熟品种比早熟易感性高,耐旱品种比不耐旱品种的抗病力强。再者种植制度与发病程度也有密切的关系,如套种玉米播种期早,和小麦共生期长,幼苗生长状况较弱,不抗病,如果同时存在昆虫危害,极易染病,管理粗放、种植密度较大、施肥单一、连茬种植、土壤有机质少等因素均可增加玉米感染病菌的机会,反之,湿润多雨、土壤肥沃、易保水保肥、排灌方便的土地里病菌的孢子存活质量低、发病较轻。

玉米发生黑穗病,下面的预防措施,你不可不知

4 防治对策

针对生产上常见的玉米黑穗病诱发因素,特提出以下治理对策:

4.1 选用抗病杂交品种

在生产上尽可能选择早熟、耐干旱的抗病杂交新品种,如陇源916,陇单9号,临早玉1号,正德306,丰玉13,玉源5号,福地201等品种。在同一块田地可根据不同年份轮换交替使用不同的品种进行种植,可有效的减少玉米黑穗病发病率。

4.2 加强栽培管理措施

根据所选玉米不同的品种特性,选择合理密植,及时进行防虫治病,采用配方施肥,实施三年以上的轮作,并适度浇水,做到田间地头旱能灌,涝能排,培育壮苗,适时晚播。

玉米发生黑穗病,下面的预防措施,你不可不知

4.3 消灭病原菌来源

在秋收结束之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株的残体,将土壤深翻,施用不带菌的粪肥,尽可能的减少病原菌的来源。

4.4 施用药物

防治丝黑穗病可在种子播种前施用50%多菌灵湿性粉剂按照种子重量的0.3~0.7%进行拌种,或者施用50%甲基托布津按照0.5~0.7%的用量进行拌种,也可使用10%烯唑醇乳油20g湿拌玉米忠100Kg,闷堆24h处理防治玉米黑穗病可在出苗前使用15%三唑酮粉剂750~1000倍液喷雾,在花期喷洒50%福美双粉剂可达到降低发病率的目的。

玉米发生黑穗病,下面的预防措施,你不可不知

5 小结

根据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穗病的症状、病原特点、传播途径、发病规律和发病条件,通过合理轮作、加强管理、药物预防等措施减少病害发生率,提高玉米产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