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都变成太上皇了,怎么不离开开封,非要待在开封等着被抓?

jielysong


我认为宋徽宗变成太上皇而不离开开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小看金军的魄力了

宋朝开国以来不断和周边的少数民族作战,作为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丧失了燕云十六州和西北产马地的宋朝对外战争小胜大败,辽国和西夏一直宋朝皇帝头疼的问题。

宋徽宗小看了金军的魄力,认为他们跟宋朝先皇面对的辽国一样顶多会兵临城下然后抢劫一番就自己再签一堆给钱给地的卖国条约就糊弄过去了。

第一次宋金战争他也是这么做的,金军得到好处还有李纲的死守保全了开封,即使宋徽宗传位给宋钦宗,他也对金军的态度还是跟原来对辽军的态度一样,放下政事安心享乐!

低估对手实力

宋辽战争时期,辽国在当时的北方作为一个庞大的帝国,从宋太宗开始一直和北宋作战,北宋军队从一开始的有效果的防御到后来的送人头,辽国铁骑也多次深入宋朝荼毒,但是辽国自始至终都没有对北宋政权有着颠覆性的威胁,澶渊之盟后北宋用金钱求和与辽国保持了百年和平。

宋徽宗一直认为金军和过去的辽军一样他没有想到金朝敢和整个宋朝撕破脸更没有想到第二次金军南下制造靖康之耻自己会有惨死五国城的结局。因此宋徽宗当了太上皇也没有认清形势。仍旧留守在开封城内。

权力的诱惑让他不能远离权力的中心

宋徽宗禅位给自己的儿子宋钦宗也没有离开开封的原因,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宋徽宗对权力的留念,宋徽宗是个艺术家皇帝但是他不傻。

县官不如现管,太上皇是皇帝老子但不是皇子没有执掌天下的权力,所以宋徽宗不会选择把权力全都交给自己的儿子避免了自己成为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唐玄宗晚年凄凉的情景。

而开封是北宋的政治中心,在开封宋徽宗会有自己的势力以及监督宋钦宗有没有想把自己变成唐玄宗第二的想法,所以宋徽宗把自己留在了开封城内,最后和自己的皇帝儿子被金军打包跟送快递一样送到了五国城!

父子提防

宋钦宗的即位属于宋徽宗的甩锅行为,想用宋钦宗来吸引金军的注意力,宋钦宗也不傻知道自己的老子给他皇位是为了甩锅把自己当成挡枪子的了,哪天金军退兵了和宋朝再签一个澶渊之盟自己的皇帝生涯也做到头了。

为了监视自己父亲有没有“二次就业”的欲望便于自己监视,这对父子互相防备对权力的执着很在行,但俩人都错过了局势,仍旧等待金军什么时候南下宋朝再签一个澶渊之盟,然后父子二人关上门再抢皇位。

总结:

宋徽宗传位之后仍旧留在开封的原因就是对形势的盲目乐观,忽略了李纲等将士的作用,战略上藐视金军认为金军和之前只要钱不要命的辽军一样,同时宋徽宗本人也舍不得做皇帝高高在上的感觉,他的传位只是为了逃避责任甩锅而已,金军一走他就会“二次就业”为了避免自己成为第二个晚年唐玄宗,宋徽宗为了皇权必须留在开封城,时刻监视金军和自己儿子的一举一动!

点播关注呗,亲们


影妹侃历史


首先说明一下,这道题中的开封在宋朝的时候叫做汴梁,又叫东京。

其实,宋徽宗赵佶让位后不是没躲出去过,而是躲出去之后又被他那个继承皇位的“败家儿子”赵桓派人给叫了回来,就也再没有机会走出去。

宋徽宗赵佶是个不负责任的人,自从当了皇帝,就没好好管理过国家,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其它方面,不是研究书法绘画,就是搞艺术品收藏,还注重道教大搞迷信活动,把个朝堂弄得“乌烟瘴气”!就在金兵南下的时候,赵佶听说金兵打仗非常厉害,而且马上就要渡过黄河了,情急之下便逼着太子赵桓继承了皇位。

(宋徽宗 赵佶)

退了位的赵佶在长长出了一口气之后,就带着一大帮子人去了镇江,理由是“祈福”。按理说赵佶到了镇江该干嘛就干嘛呗,可这位太上皇可倒好,不好好地烧香祈福,竟然又关心起朝堂上的事儿来,一天到晚的左一个旨意又一个旨意往京城里发。钦宗赵桓对当前的局势本来就心烦意乱,还要把他老爹的旨意左一个右一个的驳回,心里简直烦透了。

能不烦吗?他赵佶掌权的时候不好好打理朝政,退位了又想要指手画脚,这是想干嘛?金兵南下,大敌当前,各方面的事情都要有一个正确的安排,最需要的就是政令统一,他赵佶这么干不是在添乱吗?还有,他赵佶让蔡京、朱勔、童贯等一些“重量级”人物陪在身边算怎么回事儿?影响也太恶劣了吧!

(宋钦宗 赵桓)

在第一次京城保卫战胜利结束之后,这位在外面不好好躲着偏要管闲事儿的太上皇被他那个忍无可忍的儿子派人给请回了汴梁城,可回后来之后仍然不老实,还想要找借口去洛阳。面对“不省心”的老爹,赵桓还能怎么办?只能限制老爹的自由!没办法呀,不能再让他乱管闲事了,更不能让他溜出去“另立中央”!

于是,太上皇赵佶就这样被他那个不孝之子赵桓给软禁了,直到父子俩双双被金国四皇子完颜宗弻带领的金兵给俘虏时就再也没有走出过汴梁城。


徐国后裔


成为太上皇的宋徽宗的确曾逃离了开封,但后来被追回来了。

一、宋徽宗是逃跑主义者:退位、离都

宣和七年十二月,在金军第一次围困开封期间,宋徽宗直接撂挑子,禅位给儿子宋钦宗。

“庚申,诏内禅,皇太子即皇帝位。尊帝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居于龙德宫。”

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人的态度,毫无担当,将烂摊子甩给自己年轻的儿子。

然后就在李纲等人进行东京保卫战的时候,他又开始逃离东京了。

“靖康元年正月己巳,诣亳州太清宫,行恭谢礼,遂幸镇江府。”

他以太上皇之尊南下,不顾大局,是明显的逃跑主义,最终因主战派占上风,金军也解围,宋徽宗被宋钦宗给拦了回来。

二、宋徽宗为何不能走?

宋徽宗虽然禅位成为太上皇,但是宋钦宗初继位,宋徽宗的影响力还是极大的。

宋徽宗逃离东京南巡,会对这个朝局产生不良影响。

首先在国家危难之际,太上皇南下会产生不好的示范作用,分化抗金的力量。

虽然宋钦宗还在东京,但是太上皇南下还是会让人有朝廷将有迁都南方的意思,这个东西一旦传出去,官员世家效法,北宋将出现树倒猢狲散的效应。

《宋史》记载,“道君皇帝如亳州,百官多潜遁”,这不利于北方的抗金。

虽然宋钦宗在主和于主战之间摇摆不定,但是此时主战派李纲执政,正进行东京保卫战,朝廷必须显示主战的氛围,所以对于太上皇的离开,宋钦宗是十分不满的。

其次宋钦宗会怀疑,太上皇南下可能另立朝廷,这对他的皇位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情。

宋徽宗禅位时,宋钦宗是死活不愿意继位的,几次推脱:

“趣太子入禁中,被以御服。泣涕固辞,因得疾。又固辞,不许。”

宋钦宗好不容易继位,接手了父亲的烂摊子,宋徽宗又撒腿就跑,不顾儿子死活,不顾国家安危,实在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皇帝。


微史春秋


这是一个闹剧故事。

公元1125年底,金国大军第一次南下,仅用时两个月便杀至黄河北岸。宋徽宗是个典型的富贵皇帝,一生都没有受过挫折,哪见过这种大场面?所以他当时便接受了太常少卿李纲的建议,把皇位传给了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钦宗赵桓。让他留守开封,而自己则以太上皇的身份带上蔡京、童贯等奸臣逃到了江南为儿子“祈福祷告”。


宋徽宗传位之前,其实他是有犹豫的,当时一个叫吴敏的大臣就说过,当今圣上要是主动禅位,失去了权力,是有可能会覆导唐玄宗晚年悲剧的。批驳李纲不要乱出主意。

然而李纲这人喜欢拿大道理压人,他认为唐玄宗受冷落是唐肃宗不孝导致的,而当今太子不是那种人,徽宗怎么就不能传位呢?并且太子监国确实名不正言不顺,太子毕竟无权封官赏爵,前方的将士们会觉得为太子卖命和为皇帝卖命不一样,不会死战。这仗根本没法打。满朝文武在李纲影响下,也就趋向于徽宗主动退位了。而宋徽宗怕死,不想君王死社稷,于是他就很没警惕性的(也可以说是缺心眼)把权力交给了宋钦宗。

这是宋徽宗,再说宋钦宗。宋徽宗下旨传位给他后,他坚决不肯即位。因为他也知道自己继位就会变成金军的活靶子,他也不想君王死社稷,所以他就哭哭啼啼,为了不继位居然哭昏了好几回。最后是几个宰相强行把黄袍披在他身上,把他硬架到龙椅上才算是完成了继位流程。

一个皇帝看到危局不想当皇帝,一个太子看到危局不想继位,这种滑稽场面在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例 。



不过,宋徽宗是真不想当皇帝吗?宋钦宗又是真不想继位吗?

不是!他们只是在危机时刻不想殉国,不想承担责任而已。他们并非是不稀罕权力,不贪恋皇位。所以公元1126年5月宋军打赢第一次开封保卫战,宋钦宗用赔款加割地等屈辱条款送走金军后,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两人之间便爆发了激烈的权力斗争。

当时宋徽宗在江南,宋钦宗在开封,两人身边都有臣工辅佐,都有军队护卫,可谓是两朝并立,而且宋徽宗嘴上说不贪恋权力,但他在江南却整天左一道右一道地往京城发令旨,遥控开封的文臣武将,这引起了宋钦宗对他的不满和疑虑。于是徽钦父子反目的恶果就从这里种下了。

宋钦宗为了抵消宋徽宗的令旨,也频繁下旨给文臣武将,告诉他们太上皇已经退位,你们以后都要听朕的。地方官员也都明白,太上皇已经不是皇帝了,所以没过多久各地官员便开始不听徽宗的旨意。这使得徽宗怏怏不乐,非常不满,动了回去的心思。

另外宋徽宗退位之前,童贯还带了两万北方籍士兵护卫,这些士兵都是北方人,难免思乡心切,不愿久居江南,如果徽宗长时间不北返开封,他们有哗变的可能。因此,宋徽宗在失去权力,又控制不住军队后,便在金军退走之后的第一时间回到了开封。



宋徽宗回朝之后,宋钦宗响应民意,第一时间以铲除奸吝小人为名,将宋徽宗身边的一干骨干,如蔡京、童贯等人罢免流放,架空了自己老爹。这件事让天真到有点白痴的徽宗明白了过来,儿子是要对自己下手了。为了主动缓和他俩的关系,徽宗在他生日那天宴请钦宗,结果钦宗被权力迷失理智,徽宗主动倒满一大杯酒想跟他碰杯子时,他死活就是不喝,一副你老人家是不是跟我倒了毒酒想毒死我的怪异表情看着宋徽宗,把宋徽宗气的呜呜大哭,号泣而去。

之后不久,金军第二次南下,金军这一次与前次一模一样,进军异常迅速,仅用了一个半月便又杀至黄河北岸。

宋徽宗听说后,就给宋钦宗上书,说咱爷俩不能都待在开封,如果都待在一个地方,万一金军破城了,咱俩就全完了。所以,我想去西京洛阳招兵买马,整顿河山。徽宗在上书中,言辞特别恭敬,自称“老拙”,称儿子钦宗为陛下。


宋宗皇帝看完老爹的信,立即驳回,他怕金国人,但更怕老爹复辟,另立朝廷,如今他已经当上皇帝了,岂能允许徽宗复辟?所以他驳回了徽宗的请求,并还把徽宗“请”到了后宫。徽宗至此彻底被软禁,对宫外的消息一点也不知道了。

就在宋钦宗与父亲勾心斗角时,金军突破了宋军的黄河防线,将开封包围。宋钦宗听说军情后,吓得有点心智不清了,他在开封保卫战进行到最紧要关头时,竟然听从了一个叫郭京的妖道的谗言,企图靠作法保城。

郭京在钦宗面前吹牛皮,说他会什么“六丁六甲之术”,只要钦宗给他7777个人,他就能做法打退金军。结果等郭京打开城门,带领着他的神兵出城作法后,金军直接发动进攻,顺着打开的城门杀进了开封,将开封的外城攻陷。


开封城一共有三重城墙,外城虽然丢了,但里面仍然还有两重坚固的城墙,金军一时是无法攻入内城的,钦宗本不必要惊慌。但钦宗胆子小,他听说外城失守后,吓尿了,居然听信了金国人的鬼话,跑到金营谈判,结果就如羊入虎口一般,有去无回,被扣下来做了人质。

前面说了,宋徽宗被钦宗软禁在后宫,外面的事情根本不知道,所以金军完全攻陷开封城之后,他也就跟瓮中之鳖一样与所有后宫佳丽一起也被金军俘虏了。


值得一提的是,宋徽宗在被压出皇宫前,一辈子昏庸无道的他,竟然难得的爆发出了一丝血性。他说自己愿意去金营做人质,但条件是金人能把宋钦宗换回来。可是金人就是要把宋朝皇室一网打尽,怎么可能放钦宗回朝呢?所以徽钦二帝这对父子,就这样一起被金国俘虏到了北方。延续167年的北宋王朝也就此灭亡了。


Mer86


恕我直言,他不是不想离开,而是有人不想让他离开都城汴梁!

其实,大家都忽视了一个事实:第一次开封保卫战之时,宋徽宗就成功的从开封跑到了南方避祸。当时,金军南侵,北宋无力阻挡,在金国骑兵凌厉的攻势之下,兵锋直指北宋都城汴梁城。鉴于北宋都城随时有被攻陷的可能性,宋徽宗赵佶决定传位于太子赵桓,自己则带着一帮心腹逃到了南方避难。

赵桓既是宋钦宗,宋徽宗长子,因为母亲早逝逐渐失去了父皇赵佶的宠爱,因此太子之位一度被动摇。值此国家危难之际,自己被父亲作为替死鬼留在了都城死守,可想而知,在赵桓的心里对父亲赵佶的感情是多么的复杂。

万幸的是,即位之初的宋钦宗赵桓在新晋宰相李纲的辅助下打赢了第一次开封(汴梁)保卫战,金兵退去之后,饱受压抑的宋钦宗赵桓开始着手去对付自己的老爹宋徽宗赵佶!

当时宋徽宗赵佶驻足东南,麾下有大臣有武将有太监有军队,俨然一副“小朝廷”的模样。毕竟宋徽宗是二十五年的天子,当初退位完全是因为惧怕金国的灭国之兵,如今金兵已经退去,难保宋徽宗不会卷土重来,利用手中庞大的军政资源把宋钦宗赶下皇位,重登大宝。宋钦宗为此夜不能寐,生怕自己的老爹会夺自己的皇位,毕竟自己在老爹眼里就是一个顶雷的儿子!而且,他的这种想法似乎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他屡次派人请赵佶回到汴梁,赵佶都置之不理,似乎在酝酿着不可告人的阴谋。赵桓日思夜想,终于想到了一个人,只有他去办这件事才能一战功成!

第一次开封保卫战结束不久,宋钦宗赵桓派了一个人去请自己的父皇回到都城汴梁,这样他才能实施自己的计划,因为汴梁现在是自己的地盘!而且,赵桓对自己派出的这个人有足够的自信,因为这人是李纲,第一次开封保卫战的实际指挥者,北宋王朝的英雄,他肯定能把太上皇赵佶请回汴梁。

果然,李纲出马,一个顶俩!靖康元年四月三日,太上皇赵佶一行人回到了都城汴梁,赵佶万万没想到的是,等待他的不再是那个沉默、恭敬、温顺的好儿子赵桓,当年的懦弱太子已经君子豹变成了大权在握的皇帝了!

赵桓也毫不客气,总算把老爹骗进了自己的地盘,他先是驱逐了赵佶的所有侍从亲信,全部换上了自己的人马,然后他收走了太上皇赵佶的财权,赵佶之所以退位之后还能拥有大批的追随者,很搭的原因就是他没有把财政大权放给宋钦宗,现在不行了,宋钦宗下令全部收过来,哪怕是赵佶曾经赏赐过的钱财,也要交出来,否则一律问罪!最后,宋钦宗赵桓彻底毁了太上皇赵佶东山再起的念头,赵佶直接被软禁在了龙德宫里。

赵佶上书请求宋钦宗赵桓让自己去西京洛阳招兵买马,以防备金兵再次南下,宋钦宗连看都没看直接驳回;赵佶的生日,天宁节,赵佶满饮一大杯酒后,亲自给宋钦宗赵桓斟了一杯酒,可是赵桓拒绝饮用,在场所有的人都知道赵桓是怕自己的父亲给自己下毒。

父子之间,已经视若仇雠,何其悲哉?

正当汴梁城中,赵佶赵桓父子斗法之际,金兵第二次南侵,这次又是灭国之势!与上次没有异样,金军的战斗力依然很强,依然是兵分两路,很快就打到了东京汴梁城下。

第二次开封保卫战爆发,这时候,李纲已经在内斗中被贬到了南方,指挥作战的变成了一帮屁都不懂的宰执高官们。太上皇赵佶自己就算想跑,宋钦宗赵桓也绝对不会再放他出京了,这种心理也能理解,毕竟上次赵佶离京避难差点儿变成了宋朝第二朝廷,这次死活也不能让他走,要死一块儿死!

所以,并不是太上皇赵佶不想逃离汴梁,而是宋钦宗绝对不会放他走!


李老师历史课


<strong>宋徽宗都变成太上皇了,怎么不离开开封,非要待在开封等着被抓?


答: 钦宗无法容忍国有二日。他父亲在南边又有一个小朝廷。徽宗的花岗石让南边的人很有怨言,待着也不太好过,所以儿子来请就回去了。第二次金人南侵,皇帝对金人了解不够。误以为可以和谈,没有死守汴梁。


具体原因有以下三点


徽钦二帝为何不选择南逃与金国继续对峙,而是选择前往金营被俘呢?要知道后来的宋高宗赵构,当初前往金营议和后成功逃离,靖康之难发生后,他便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继任帝位,这说明当时的徽钦二帝是有机会南逃的。

第一、当时金军的步步紧逼,宋钦宗第一次前往金营求和后被放回,在赔偿了金军许多金银财宝后,金军北撤。他以为已经安全了,便解散了前来勤王的军队。没想到很快金军又来了,钦宗这次还是以为金军只是想勒索金银钱帛,达到目的后就会退军,于是放松了警惕,他根本就没有想到无耻的金军会直接扣人。


第二、宋钦宗本来也有南逃的打算,但是主战派李纲坚决反对皇帝南逃,不得已宋钦宗只能坚守。宋钦宗本以为宋军仍有大军可以抵御金军,可是他的大军要么战斗力十分的弱,要么就是被一帮文人瞎指挥,被金军打得一触即溃,望风而逃。


第三、当初宋徽宗退位后,本来已经逃到南方并建立了自己的小朝廷,而宋钦宗考虑到国无二君,便下令让其父亲宋徽宗返回汴梁,可怜的宋徽宗好不容易逃离了虎口,结果又被勒令回来了。


就这样,由于徽钦二帝的优柔寡断以及昏招频出,导致国破家亡,二人也被金国降封为“昏德公”和“重昏侯”,极具讽刺之意。


宋徽宗简介


宋徽宗赵佶(1082年6月7日-1135年6月4日),北宋第八位皇帝,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同时也是画家、书法家、诗人、词人和收藏家,且擅长古琴、蹴鞠、击鞠、打猎,自创“瘦金书”字体。徽宗在书画上的花押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花押。


徽宗为宋神宗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其兄长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并垂帘听政一年,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在位26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因病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祐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


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历史的影像


公元1125年,金国灭亡辽国后,就将兵锋指向中原,宋金战争爆发。

宋徽宗一看形势不对,立即宣布提前退休,把皇位传给儿子宋钦宗赵桓,自己带着蔡京、童贯等一批亲信连夜逃到了镇江。

赵桓与宋徽宗的关系并不好,更不想做这个替罪羊的皇帝,当时赵桓绕着柱子跑,就是不肯接受皇冠;

赵桓8岁的时候,母亲王皇后含冤而死,因此他一直愤愤不平。

宋徽宗44岁的时候,赵桓前来祝寿,宋徽宗赐了一杯酒,有大臣用脚踢了一下赵桓的脚,赵桓会意,怕酒中有毒,因此坚决不肯喝。

既然宋徽宗已经逃到了南方,为什么又要回到开封,结果成为金人的俘虏?根本原因在于他被权力和富贵俘虏了。

宋徽宗一行逃到镇江后,还不忘截留地方上朝贡中央的物质,甚至把去开封勤王的军队也留住了,显然有另立小朝廷的意思。

当金军议和退兵后,宋徽宗就动了复辟的想法,所以又赶回开封想要争权夺利。

没想到的是,金国翻脸的速度太快,议和文书的笔墨还未干,金兵又再次南下,这一次宋徽宗来不及逃走就被抓了。

宋徽宗被俘后,金兵把开封变成人见地狱,抓走了他的嫔妃和儿女,他的神色没有变;

听说京城和皇宫内的金银财宝被洗劫一空,他也无动于衷;

可是,当听说金兵把他收藏的字画古玩都抢走了,他才神色惨淡,表情非常痛苦。


道中道道而道


没地方跑了,因为花纲岩让江南的人赶回来了


用户3511844858330xu


胆小怕事的皇帝


如朕亲临天下


怕太上皇难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