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作诗:燕子不日飞入京,永享山河乐太平

刘伯温作诗:燕子不日飞入京,永享山河乐太平

刘伯温作诗:燕子不日飞入京,永享山河乐太平


何为神人?通晓天机,拥有像神一样本事的人。在中国历史这条长河里,中国只有六个神人,六个通晓天机的人。这六个人是:西周姜太公,战国鬼谷子,汉初三杰张良,三国诸葛亮,大唐徐茂公以及明初刘伯温。

作为这六大神人之一的刘伯温,是否像三国时的诸葛亮一样,不仅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还拥有呼风唤雨,预知未来的能力呢?还别说,刘伯温真有这个本事。

话说,某一天的早上,明太祖正在殿内吃烧饼,刚咬了一口,便听到内监传话道:“国师刘基刘伯温,请求觐见。”

太监话音未落,朱元璋突然心想:“都说刘伯温能神机妙算,好比诸葛孔明再世,不妨今日好好地测试他一番。”于是,朱元璋把烧饼藏在了碗中,这才召见了刘伯温。

君臣礼毕,等刘伯温坐定之后,朱元璋立刻问道:“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

刘伯温马上掐指论算,第一时间回答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依臣之见,这碗中乃烧饼是也。”

一听这话,明太祖惊叹道:“我朝之中,有如此博学异于常人之国师,真是我大明子民之福分。”随后,借着这个烧饼,双方展开了一次愉快的会谈。

朱元璋想知道,自己百年之后,大明王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世界。

于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刘伯温那永载史册、预知未来的《烧饼歌》,就这样孕育出笼了。

朱元璋问:“天下后世之事若何?朱家可长享否?”刘伯温答:“吾主万子万孙,何足问也?”朱元璋问:“自古有枯荣,世间无朽物,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刘伯温答:“天机泄露,臣罪非轻。”朱元璋道:“朕今赐你无罪,但说无妨。”

刘伯温谢恩,随后,摊开笔墨,写了三首诗:

其一.“燕子不日飞入京,永享山河乐太平。豪杰更起文墨辈,英雄奉旨看还乡。”

其二.“北方胡虏害生民,御驾亲征定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谏,生灵遮掩主惊魂。”

其三.“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相送金龙复故旧,云开边日照边疆。”

刘伯温的这三首诗,看似简单无边,实际上却蕴含了三段未来的历史:

第一首诗,燕子就是燕王,指的是朱棣要谋朝篡位,建立一个永乐王朝。

第二首诗,为了驱除鞑虏,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皇帝兵败被俘,明朝也差点亡国。

第三首诗,虽然大明经历了“土木堡之变”的惨败,但还是胜利了,明英宗也回来了,大明王朝也重开了国运。

听到这里,朱元璋迫不及待地问道:“此时天下若何?”

刘伯温答道:“天下大乱矣。”朱元璋愤怒道:“朕之天下,有谁乱者?”

刘伯温继续作诗一首,回答道:“天下饥寒有怪异,栋梁龙德乘婴儿。禁宫阔大任横走,长大金龙太平时。老练金龙精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任用阉人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

在这首诗中,“栋梁龙德乘婴儿”指的是太监张敏把皇子藏在后宫,以躲避万贵妃的残杀;“长大金龙太平时”指的是明孝宗即位后大明中兴;“老练金龙精壮旺”指的是明武宗不务正业,就知道吃喝嫖娼;“相传昆玉继龙堂”指的是明世宗即位,直系皇族就此断绝。

最后两句,刘伯温指的“阉人”,不言自明;而八千女鬼是指“魏”字,这个魏忠贤,正是导致大明王国的罪魁祸首。

得知大明局势不妙后,朱元璋继续问道:“八千女鬼乱朕,天下若何?”刘伯温继续作诗道:“忠良杀害崩如山,无事水边成异潭。救得金龙真骨肉,可怜父子顺难当。”

这里指的是,在东林党的保护下,虽然皇权没有旁落,但可怜那“一月天子” 明光宗、“木匠皇帝”明熹宗,他们全都英年早逝了。

一听这话,朱元璋好奇地问道:“两子接连陨,莫非是争夺国本乎?”刘伯温回答:“非也。”随后作诗道:“迁南迁北定太平,辅佐帝王有牛星。传至六百半梦至,岂有玉宇得心惊。”此言一出,朱元璋还挺高兴,说我大明还能相传六百年,朕心足矣。那么,大明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子的呢?

刘伯温答曰:“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至此天下未已。”

崇祯皇帝上吊,顺治皇帝进京。可见,刘伯温这首临时兴起的《烧饼歌》,居然完整地预测了大明王朝的历史,并且最终讲到亡国,这太令人不可思议了,而这里面的预言故事,更是比西方《诸世纪》里面的还要神,还要准!明王朝就此结束。

当然,咱们也要清楚地知道,这种所谓的预测,不过是后人的假托之作,或者是他们的造神运动罢了。其实,早在唐朝的时候,李淳风、袁天罡编写的《推背图》,就跟刘伯温的《烧饼歌》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