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开展八大志愿服务行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本报讯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牵头,市直属机关工委、网信、妇联、文联等部门迅速行动、认真部署,发动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广泛开展各类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党员、青年、妇女、文化等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牢牢织密疫情防控网、共同守护全市人民群众健康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全市300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7万余名志愿者积极作为,开展八大志愿服务行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行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全市各交通要道,在小区、嘎查村,一面面鲜红的党旗竖立在防疫阵地上,全市1.8万余名党员志愿者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广大党员志愿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参与包联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他们配合街道社区干部在做好测体温和登记外,还帮助社区干部对周边环境进行消毒,教育引导群众增强疫情自我防护意识,号召大家少聚会、勤洗手、出门一定戴口罩,不信谣、不传谣。这些党员志愿者,他们把初心使命转化为疫情防控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佩戴党徽、亮明身份、站在一线、干在一线,当好社区疫情防控排查员、宣传员、管理员、督导员、防护员、服务员、卫生员、资料员,助力社区构筑一道严密防线,他们不惧寒冷,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宣传引导、摸底排查、体温检测、防控知识讲解、出入人群和出入车辆管控等各项工作,确保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开展青年志愿服务行动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侵袭,团市委第一时间动员全市各级团组织以临战的状态投入工作,汇聚各类团属资源、组建青年志愿者队伍、发挥青年网络力量,助力疫情防控。各旗县市区团委也积极招募当地防疫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中。截至目前,共招募志愿者3000余人,其中储备志愿者980名,大学生志愿者200余名,已投入工作志愿者1800余名。招募的志愿者有各级团干部、社会组织青年、机关事业单位青年、放假大学生和社会上乐于奉献的青年。志愿者们严格按照《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工作指引》《关于各地团委开展防疫志愿服务工作的有关要求》要求,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科学有序地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公共区域消毒、稳定社会情绪、爱心捐款捐物、协助嘎查村社区工作人员做好登记、排查劝返人员等各种防疫志愿活动,全市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围绕中心,发挥优势,主动作为,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开展巾帼志愿服务行动

市、旗、镇、村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各级巾帼志愿者纷纷行动起来,主动配合当地党委政府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小的社会单元。通辽市巾帼志愿者号召全市家庭要从我做起守住家庭防线,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全市最美家庭成员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进入社区争当志愿者,身体力行、捐款捐物。她们为居民免费发放口罩;走访慰问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执勤人员,为他们捐赠消毒物资、送去食物、清理卫生,让执勤人员无后顾之忧,坚守岗位;自己制作防疫知识宣传小视频并广泛转发扩大宣传。通辽市“最美家庭”——艾乌兰家庭,艾乌兰作为科左中旗幼儿园的一名教师,疫情发生以来,她每天在微信群中发送儿童认识冠状病毒绘本、疫情防控知识,正确引导居民群众不信谣、不传谣,坚定信心,战胜疫情。旗镇村三级妇联党员干部、巾帼志愿者队伍纷纷主动领任务、想办法,包村包片,守村守哨,为防疫攻坚战贡献一份巾帼力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125名巾帼志愿者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联系服务基层群众1.5万余人。

开展文化文艺志愿服务行动

我市各类文艺文化组织坚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要求,在演出场所关闭、文艺演出暂停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文艺创作。全市各级乌兰牧骑、文化馆、文联的文艺工作志愿者们除了值守小区以外,还在家中发挥各自艺术专长,结合疫情防控常识,创作喜闻乐见的情景剧、好来宝、舞蹈、器乐等作品,通过小视频、抖音、快手等形式展现给广大人民群众,普及防控疫情知识,增加群众抗击疫情的信心。截至目前,我市各地文化文艺工作者共创作诗词100余篇、散文400余篇,歌舞80余个,原创歌曲10余首,好来宝30余个;市旗乌兰牧骑共创作各类文化文艺宣传视频142个;基层文艺文化志愿者、爱好者也纷纷创作了一大批文化文艺作品,创作快板书《农牧民怎么防范疫情》、抖音快手小视频《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挺住》、诗词《抗击病毒专刊》等多部作品,同时积极组织动员各旗县区苏木乡镇街道宣传委员、网格员、网评员等将这些作品转发到朋友圈、各村民(居民)交流群,让这些文化文艺宣传视频传播到千家万户,使百姓宅出美好生活。

开展免费心理咨询志愿服务行动

爱“心”连线,用“心”行动,争做疫情疏导员。通辽市文明办发出号召,市巾帼维权志愿者、巾帼帮帮团、心理学专家主动请缨,成立了通辽市心理健康援助志愿者团队。他们通过电话咨询、线上讲座等形式为疫情一线医护人员及疫情期间受情绪困扰的群众提供心理干预和咨询,帮助群众消除焦虑和恐慌,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这场突出如其来的考验。心理健康援助志愿者团队始终坚守岗位,热情解答,真情服务,如同冬日里的一丝暖阳,为被隔离人群、一线医护工作者和普通群众送去了内心的安宁和丝丝温暖。通辽市妇联、通辽市方舟心理咨询职业培训学校、通辽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均开通心理援助服务电话,建立心理援助公益群、社会心理服务微课群,24小时为广大群众服务。近一周以来,通辽市方舟心理咨询职业培训学校共接待来电群众求助和咨询30余人次,线上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22期,通辽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接听热线12人次,为2名居家隔离、145名重点监控对象和6名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心理干预。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

本着“防控到村,安全到家”原则,全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积极行动起来,指导各村镇成立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在抗疫中,广大志愿者纷纷走街串巷、进村入户,利用宣传栏、公示栏等阵地,悬挂横幅,刷写标语,印发公开信、倡议书、防疫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发放给村民,利用村村响,没有村村响的利用宣传车等,每天至少3次循环播放,积极宣传权威信息,引导广大群众遵守科学防疫规定,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坚定防疫必胜的信心和决心。通辽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服务者在防护宣传、体温测试、捐助并发放口罩、登记过往车辆、排查武汉返乡人员、公共场所消毒等工作中发挥作用,在抗击疫情工作中汇聚起了强大的“正能量”。 截至目前,全市的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9个所、1162个站已全部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

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行动

为了积极应对疫情,有效传播网络正能量,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市委网信办充分调动全市新闻网站、政府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抖音、快手、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组成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团队,开设专题专栏“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广大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积极参与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发挥“网络正能量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利用微信公众号、快手、抖音、朋友圈、直播、头条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和平台,及时发布官方消息、普及防疫知识、辟谣网络谣言、引导正确舆论,使全市人民足不出户第一时间掌握关于疫情的各类权威信息,传播一线正能量,鼓舞士气,坚定信心。由通辽市委网信办运营管理的新媒体账号“通辽发布”、“Mr·通辽”,截至目前,共发布疫情相关信息421余条,总阅读量达226.8万次。每日平均参与传播的属地网宣员、网络传播志愿者达3000余人。

开展社会各界爱心志愿服务行动

面对疫情,我市社会各界人士勇于担当,纷纷捐款捐物助力抗击疫情,志愿者无私奉献,献力出力,彰显人间大爱,为疫情防控工作积极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加入到战“疫”中来。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的物资更是不计其数,一件棉服、一箱方便面、一双手套,每一件爱心物资无不彰显着我市广大群众与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并肩同行、同舟共济的决心。2月7日,通辽血库告急,求助广大市民。团市委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各级团组织动员和向青年呼吁,共号召了200余名志愿者积极献血,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此次全民战“疫”中,像这样的志愿活动数不胜数,有力支持了基层一线的疫情抗击行动。自1月28日,通辽市各级红十字会在主流媒体相继发布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接收捐赠款物公告以来,截至2月7日 ,通辽市各级红十字会累计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物价值1376.94万元。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我市社会各界人士在疫情面前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我市抗击疫情贡献着力量。

各地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在全市各个社区、村持续开展着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不怕吃苦,不畏严寒,不惧风险,不计得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 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筑起了一道道安全防线。他们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彰显了爱心善意和责任担当,成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

(刘晓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