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日不落帝國的稱號,是怎麼樣建立的?

泰林說趣史


大英帝國,可以算得上新航路開闢以來是繼荷蘭帝國後的又一個全球性“霸權國”了。到了十九世紀中葉英國建立起“日不落帝國”,實際上這個稱呼反映在國際關係上就是所謂的當時世界性“霸權國”。非要找個與之比擬的國家的話恐怕只有美國能媲美了。而英國是怎樣建立起這種“日不落帝國”的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必須要對這個名詞做解釋,不然容易偏離題主的問題。所謂的“日不落帝國”從歷史和國際關係的角度來理解,小編認為至少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擁有看得見的遍及世界的殖民地。這是很多人所認知的“日不落帝國”,顧名思義大家都懂。二是,看不見但卻比殖民地更重要的一樣東西,那就是世界“霸權”。即,大英帝國擁有當時國際體系中規則的制定權和裁判權,也就是霸權。簡單點來說就是在當時的國際格局中擁有絕對的領先和領導地位。這才是“日不落帝國”最核心的內涵所在。

二林君就從這兩個維度來解答一下題主的這個問題。實際上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個英國對外擴張與自身建設相統一的過程。或者說也是一個英國由封建國家走向現代國家,然後從一個側翼島國崛起為歐洲大國,再到強化在歐洲的地位,然後走向世界霸權的過程。

一、關鍵的起點:1640-1689的資產階級革命對英國自身的塑造(走向現代國家)

但凡講到英國的“發家史”其他的可以不提及,但資產階級革命不得不說。這段歷史可以說是現代英國以及其之後“霸權”確立的基礎起點。

很有意思的是,當時正值歐洲三十年戰爭打的火熱之際。而英國恰好在這個時機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可以說是英國與眾不同的歷史背景。要是英國捲入這場宗教戰爭或者其他大國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干涉,恐怕就不存在英國的革命勝利了。

經過近五十年的革命歷程,英國實現了一個徹底而又重要的轉變。光榮革命的勝利以及1689《權利法案》將英國帶入了一個全新的革命性憲政時代——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和政權。別忘了當時的歐洲可是處於絕對的君主專制時代。而荷蘭雖然號稱是世界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但卻沒能建立一個完整的資產階級政權。由此英國的革命開創了英國的新時代。至少確立了幾大原則,即。議會至上、自然權利以及資產階級主權。這就是當時英國所開創的革命性制度創舉,也是後來英國對外擴張的內部基礎建設基石。沒有這些就沒有後來的英國。

二、關鍵的第一步:1652-1674三次英荷戰爭,英國走向了爭霸道路

實際上這是發生於資產階級革命期間的重大事件,但上一部分講的是英國制度的自我構建,這一部分講的是其對外爭霸的部分。因此也單獨列出來給予說明,這也符合剛剛我們說的這是一個相互統一的過程。

這場與當時頭號海上霸權國荷蘭的戰爭,是英國對外實力第一次集中體現,也是英國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可以說非常的重要。22年的戰爭,英國先後與荷蘭簽訂了第一個《威斯敏斯特條約》、《佈雷達條約》以及第二個《威斯敏斯特條約》。荷蘭失去了新阿姆斯特丹等殖民地,失去了對大西洋航運的主導權,還賠償了200萬金幣給英國。由此荷蘭走向衰落,英國邁出了其稱霸世界的第一步。

通過三次英荷戰爭,荷蘭的商業霸權與海上優勢逐漸轉到英國的手中,英國開始登上海上霸主的寶座。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場較量英國獲取了海上商業霸權和航運的主導權,但這僅僅是霸權建立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與歐陸霸權國法國的長期較量了。

三、關鍵的第二步:1701-1721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英國躋身歐洲強國之列

三次英荷戰爭後英國雖然獲得商業霸權,但是別忘了自從三十年戰爭後,國際體系在歐陸上形成,英國作為一個側翼島國,每能進入體系,這是不可能成為霸主的。歷史已經證明,再強大的國家不能借助國際體系均不能實現持久的霸權。因而,英國的下一步就應該獲得在歐陸上的該有大國地位,而這就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有關。

這場由神聖羅馬帝國和法國為爭奪西班牙王位繼承權而引發的全歐“世界大戰”徹底成就了英國的未來。以西班牙、法國為主的一方對抗英國、神聖羅馬帝國、荷蘭等。最終後者大獲全勝,尤其是英國。當初他之所以加入這場與其“毫無關係”的戰爭就是為了防止法國獲得西班牙而使其權勢大增威脅到英國的利益以及歐洲的“均勢”。最後英國勝利了,1721年的《烏德勒支條約》削弱了法國,增強了英國的實力。我們來看看英國得到了什麼。

法國承認安妮為英國國王,但法西兩國永遠不得合併;法國將聖克里斯托佛島、阿卡迪亞以及紐芬蘭割讓給英國;西班牙將直布羅陀割讓給英國;西班牙在地中海的之梅諾卡島割讓給英國;英國獲得在西屬美洲殖民地販賣黑奴的壟斷權等等。

由此可見,這場戰爭英國從法國與西班牙手中奪取了大片殖民地以及一些政治權益,而且還換得了歐陸主要大國對英國王位的認可,從此英國成功躋身為歐洲強國之列,它再也不是偏居一隅的島國了,已經是具備強大實力和對歐洲事務有發言權的大國了。換句話說就是,英國走進了歐洲國際體系,這是其走向世界的關鍵一步。

四、關鍵的第三步:1756-1763七年戰爭,英國強化歐洲地位的第一波。

進入歐洲秩序只是一個開始,當時法國的力量還是比較強大的,英國不能說在歐洲能起絕對的主導地位,法國至少在綜合實力上還是依然能抵抗英國的。

1756年,英法兩國為爭奪歐洲霸權和海外殖民加上普奧兩國為爭奪中歐霸權與德意志領導權而爆發了七年戰爭。這場大戰與英普為一方,法奧為一方。這種組合也反映出大國之間以國家利益為首要衡量外交政策考量。因為本來法國的傳統政策是削弱奧地利,但這次面對英普結盟的尷尬局面,法國不得不改變政策,以現實利益為重。

這次大戰主要有兩個戰場。一是歐陸戰場和英法在北美,印度等地殖民地戰場。最終的結果是英國為首的一方又大獲全勝了。1763年英法等在巴黎簽訂《巴黎條約》。英國獲得了巨大的殖民地寶貴財富。

根據條約,英國獲得了法國在北美地區以及印度地區的大片殖民地。從此,英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大國。在歐洲由於法國的繼續衰落和普魯士的崛起,歐洲大陸的“均勢體系”更加穩定,而英國就是超越這種均勢,擁有歐洲最強大力量的“離岸平衡手”。再也沒有人是英的對手了,其在歐洲地位得到第一次大鞏固。

七年戰爭斷送了法國的大部分殖民地,英國贏得了海上及殖民地霸權,為日後建成龐大的殖民帝國奠定基礎。

五、關鍵的第四步:1793-1815反拿破崙戰爭的勝利:英國權勢到達歐洲頂峰

就在英國準備一步步登上世界巔峰的時候,法國爆發了革命,還出了一個拿破崙。起初英國組建反法同盟是為了防止法國崛起破壞歐洲均勢,但後來是為了阻止拿破崙建立歐洲霸權。可以說拿破崙帝國的建立是對英國霸權建立的一次最重大的挑戰。

因此,英國不僅親自出面組建多次反法同盟戰爭,還出錢出兵,盡一切可能阻止拿破崙。結果英國贏得了這場大規模,長期的較量。戰後英國出面主導了歐洲秩序的重建。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場戰爭對英國來說,不在於殖民地的獲取,實際上該得到的都得到了。更重要的在於主導歐洲秩序的重建和規則的制定。到了這一步就體現出二林君剛開始說的“日不落帝國”還體現在英國對規則與秩序的制定上來了。

維也納會議和維也納體系確立了三個原則,即“均勢原則”、“正統原則”以及“補償原則”。而這三大原則中和英國切身利益相關的就有兩個。這個體系的主導就兩大國牽頭,一是英國,二是俄國。

英國最為關注的就是“歐洲均勢問題”,因此在英國的主導下,歐洲大陸重新確立了均勢體系。同時按照“補償原則”,英國又獲取了赫爾果蘭島、錫蘭島、好望角、圭亞那、聖盧西亞島、多巴哥島等等大批海外殖民地。

和以往不同的是這些殖民地的獲取是按照英國在會議上主導的原則所劃分給英國的。這不僅體現在英國表面上獲取殖民地的實際利益,還深刻的體現英國對拿破崙戰爭後歐洲秩序的安排的主導權。由此可見,英國在這場戰爭後再一次強化了自己的權勢。“日不落帝國”的雛形已經基本出現了,剩下的就是塑造英國統治下的世界秩序。

六、關鍵的第五步:工業革命後英國安排世界秩序,真正的“日不落帝國”誕生

通過以上分析,如果單叢殖民地的角度來看,似乎到了到了拿破崙戰爭以後英國就已經差不多是“日不落”帝國了,因為當時她所統治的殖民地範圍已經夠大夠多了。但這實際上還沒有達到英國最巔峰的歷史狀態,接下來的工業革命才是關鍵。

英國是最早開始和結束工業革命的國家。到了十九世紀中葉,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工業國家。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和帶來的國家力量的快速膨脹讓英國處於歷史最強時代。

政治上,英國不斷鞏固和擴大其殖民地。清王朝的大門也被英國打開。同時歐洲政治的主導權掌握在英手中,塑造了所謂的“不列顛治下的和平”。

經濟上,英國是最大的經濟強國,國際貿易的規則主要由其制定和監督。倫敦成為經濟中心,英鎊成為了世界貨幣。

軍事上,大英帝國完成工業革命後其軍事裝備和力量堪稱世界頂尖水平。尤其是海軍力量,無論是從裝備到數量和質量都是其他國家不能比擬的。其海軍主力艦艇的噸位要超過其他任何兩個海軍強國的總和。可見一斑。

此外英國擁有了最具競爭力的國際商品,擁有最大的海外獨佔市場。這一切都表明了,英國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日不落帝國”,而且,這個帝國不僅僅是擁有最廣闊的殖民地,還有更重要的國際秩序的規範,櫃子的主導權,貿易和市場的主導權,無比強大的軍事力量。這個“日不落帝國”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霸權國。

到了這一步,真正的“日不落帝國”才算是建立起來了。在十九世紀中葉,我們打開世界地圖,看到的每個大洲都有英國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太陽從來不會在英帝國的勢力範圍裡落下;到處都能看見英國的商品,感受“世界工廠”的強大實力等等。似乎全世界都和英國有關一樣了。

因此總的來說

英國從一個偏居一隅的島國成為“日不落帝國”是經歷了一個相對漫長的發展時期的。先是自身體系和制度的建設,然後是走向歐洲大國行列,接著是爭霸世界。前一個階段,包括英荷戰爭、七年戰爭、拿破崙戰爭等主要是爭奪殖民地,建立龐大的殖民地基礎。後一段是對歐洲乃至世界體系秩序的建設階段,即用英國強大的實力作為基礎,來安排世界的經濟和政治秩序。因此到了這一步,“日不落帝國才算是最終誕生了”。

總結一下有這麼幾個關鍵的節點:第一階段自身建設很關鍵,對應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然後是在此期間對荷蘭戰爭的勝利。開啟了“日不落帝國的建設”。

第二階段,殖民地和歐洲霸權的獲取。主要有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反拿破崙戰爭等。奪取了遍及世界的殖民地,為“日不落帝國”建設打下堅實基礎和塑造雛形。

第三階段,對歐洲乃至世界秩序的安排。主要是在工業革命以後完成的,由此建立了“日不落帝國”。


二林說國關


大家好,我是漁公子,我來回答!

老牌殖民主義國家一般是指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俄國、法國和英國。而英國則是從事殖民掠奪的時間最長,佔領的殖民地最多,維持殖民統治的時間最久。

據統計,到了1914年時,英國殖民地面積達335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全球陸地面積的1/4,佔各列強殖民地總和的1/2,等於本土面積的100多倍。

殖民人口近4億,等於本國人口的9倍,其所殖民的範圍包括各大洲,是當時最大的殖民帝國。英國的國旗長期飄揚於各殖民地的上空,不管是東半球還是西半球都能受到陽光的照耀,因此自稱為“日不落帝國”。

那麼英國的“日不落帝國”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呢?

一、海盜起步

英國建立“日不落帝國”的第一步就是發展海盜事業,而這要從伊麗莎白時代說起。在這一時期,英國逐漸向近代門檻邁進,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迫切需要發展海外貿易和對外擴張。

初即位的伊麗莎白女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亟待解決的債務負擔,長期存在的戰爭威脅,無法根除的貿易障礙,難以克服的信仰危機等等。

英國正經受著來自國內外的各種壓力和衝突,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採取了一種特殊的方法去戰勝困難,而這個特殊的方法就是利用海盜去對敵國的商人和貿易進行打擊,於是海外遠航和搶劫成為了這個時代的顯著特點。

在伊麗莎白的許可和鼓勵下,英國海盜走出了海峽,走向了遼闊而又充滿著種種誘惑的大洋,展開了大規模的海盜掠奪活動。此時,英國海盜成為了英國獲取財富和打擊西班牙的一種手段。

伊麗莎白女王、商人、海軍等群體都成了海盜活動的支持者和參與者。而西印度群島的豐富資源,成為了當時英國海盜襲擊的重點目標。隨著海盜活動的日益繁榮昌盛,對英國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促進了英國的發展。

通過搶劫,英國獲得了大量財富,國家資金得到顯著增長,經濟得到了發展,與此同時,由於嚐到了海上力量的甜頭,英國海軍力量也得到了重視和增長,從而刺激了英國的對外殖民。

二、通過戰爭手段不斷擴大勢力範圍

英國在走上爭奪殖民霸權的過程中,發動了近200次的戰爭。1588年的英西戰爭,英國奪取了西班牙殖民霸主的寶座,奪得了從非洲販賣黑奴的貿易壟斷權。

17世紀50至70年代的3次英荷戰爭,摧毀了荷蘭的殖民霸權,奪得了東西方貿易和對亞洲進行殖民掠奪的優勢。其後又對法國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爭,1756—1763年英法因為爭奪殖民霸權和歐洲霸權而進行的“七年戰爭”,戰火遍及歐、亞、美三大洲,結果摧毀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使得英國奪得了北美殖民地和南亞次大陸的勢力範圍。

在英國這長達80年的戰爭歷程,奠定了其海洋霸權和殖民霸權的基礎。

三、工業革命後,商業資本家成為殖民擴張的推動者

從18世紀下半葉開始,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英國爆發了工業革命。此時,資本主義的機器大工業時代替代了以手工為基礎的工廠手工業。

由於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工業的生產效率不斷提高,使當時的人們不得不深入思考,如何在市場中獲取最大利潤,此時,工業資本主義的殖民擴張萌芽開始產生。

工業革命後,英國工業資本主義者就開始向歐亞大陸掠奪工業原料場地和商品銷售市場,而印度半島成為了英國主要的殖民重點。同時在非洲地區,英國也加緊了殖民控制,這一時期,是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間,它代表工業資產階級利益的政府奉行自由貿易政策,開始了工業資本掠奪殖民地的時期。

至19世紀60年代,英國進入了資本主義黃金時代,它是“世界工廠”、世界貿易中心、金融中心。這種第一工業強國的地位,為它向外擴張創造了雄厚的經濟基礎,所以從60年代至80年代是鞏固侵略,擴張殖民地的高潮,至20世紀初佔領了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

結語:上述就是英國“日不落帝國”稱號的建立歷程,可以看出英殖民帝國的發家史實際上是走著一條火與血的歷程,期間經歷了三個過程:海盜起步,戰爭開路和工業革命。


漁公子讀史


導語:

英國,全稱英吉利大不列巔聯合王國。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蒸汽機工業革命的國家。世界上第一個完成資本主義私有制工業國家。先進的工業生產力,讓科技和發明領先世界,推動軍事發展。英國從1588年開始至1921年,三百年縱橫七洲三大洋,先後擊敗海上馬車伕荷蘭,西班牙無敵艦隊,法國歐洲第一陸軍,1815年,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正式成為世界警察,殖民全球。

一,霸權始於海上,初露崢嶸於大西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16世紀的三大洋上,西班牙無敵艦隊揚威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西班牙的海上霸權獲取的巨大利益,讓英國羨慕嫉妒恨。英國決心發展強大的海軍,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1588年七月,英國集結自己海上的197艘戰艦,共計1.6萬士兵,2000門火炮,與西班牙無敵艦隊決戰於英吉利海峽。結果是西班牙無敵艦隊慘敗,損失了一半戰艦。英國一戰成名,獲得了制海權。

二,二次爭霸擴大海上霸權,阻擊海上馬車伕荷蘭,最終掌控歐洲制海權。

1602年後建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印度乾的風生水起,攜取了大量利益。這當然讓有志爭霸世界,想佔領整個印度的英國視為眼中釘。1652年後,英國發動三次針對荷蘭的海戰,從1652年至1674年,英國用了22年徹底擊敗頑強的海上馬車伕荷蘭。從而控制歐洲海權,為進一步侵略佔領印度奠定了基礎。

三,成為世界海上霸主,圖謀陸地稱王,七年戰爭擊敗法國,揚威歐洲大陸。

1756年至1763年,歐洲各國為了殖民地,歐洲霸權,相互之間發動了戰爭。英國趁機強勢介入歐洲大戰,與歐洲老牌陸上霸主法國進行爭霸。爭奪歐洲話語權和主導權。英國聯合歐洲新秀普魯士,重重阻擊了以法國為首的歐洲封建帝制聯盟。結果是法國戰敗,簽訂《巴黎和約》,割讓加拿大殖民地給英國。英國成為最大贏家,第一次向世界自稱日不落帝國。

最後總結:

英國從16世紀至19世紀,用三百年工業革命,帶來的先進生產力和強大軍事力量,征服了歐洲,亞洲,美洲遼闊的殖民地,殖民24個國家,殖民領土3367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不愧它日不落帝國的名號。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18724663814948831"} --}

紅紅火火講歷史


大家好,我是詩涵果果。

英國是歐洲老牌的殖民地國家,在通過對西班牙和法國一系列的戰爭獲取勝利後,幾乎奪取了後者百分之八十的殖民資源,在全世界的24個時區之內,統統有屬於英國的殖民地,這也是英國人在17世紀可以驕傲的宣稱自己屬於“日不落帝國”!

日不落帝國的建立,套用二戰時期英國首相丘吉爾的話說“羅馬人征服世界用了三百年,我們征服世界只經過了三次戰役,而目前的世界比羅馬時代的世界擴大了一倍”!

第一次戰爭

十六世紀末,法國作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經歷了“光榮革命”後的英國,在資產階級和新興貴族重新建立起英國秩序後,煥然一新的英國向法國發起了挑戰!在法國稱霸歐洲的過程中,英國則成了阻止法國稱霸的攔路虎,並且在經過長達九年的戰爭中,以法國的失敗而告終,史稱“九年戰爭”;

另一場戰爭則是十七世紀初期,法國與奧地利為了爭奪西班牙王位,發起了席捲半個歐洲的戰爭,最終以英國和荷蘭在海上徹底戰勝法國艦隊而告終,史稱“西班牙王位繼承戰”!


第二次戰爭

1740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死亡,由於沒有兒子,只能有長女繼承,但是在歐洲列強的環伺下,奧地利王位的繼承引起了歐洲兩大陣營的戰爭!英國和荷蘭等國以及法國,西班牙以及普魯士等分別隸屬於兩大陣營,經過了長達多年的垃圾戰爭,甚至到了後來,已經不侷限於奧地利王位爭奪戰,開始了相互征伐和征服!史稱“奧地利王位爭奪戰”。

另一場戰爭則是歐洲列國為了爭奪海外殖民地,獲取更多的殖民利益,紛紛拉攏盟友,甚至傳統盟友反目成仇!史稱“七年戰爭”。


第三次戰爭

由於拿破崙奪取了法國政權,強勢的法蘭西共和國在拿破崙的引導下,開啟了法國再一次爭霸歐洲的戰爭。歐洲其餘各國,如英國,普魯士,西班牙等國,組成了抗法同盟。一直到十八世紀初期,作為反法同盟的英國在完成了工業革命之後,迅速成長壯大,一直到十九世紀初期,在一戰後戰敗了德國,並且同樣佔據了德國大片殖民地後,膨脹的英國成了全世界首屈一指的霸主!

總結:英國人在十九世紀之前,雖然浮浮沉沉,但是在成長的路線圖上,一直處於跌小漲大的趨勢,一直維持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詩涵果果


太陽東昇西落乃是自然規律,那麼何為“日不落”帝國呢,自然指的是在一個國家的部分疆域太陽已經下山了,但是在另一部分疆域太陽仍高高掛起,形容版圖廣闊,遍佈全球,歷史上帝國有很多,但能夠被稱之為“日不落”帝國的卻寥寥無幾。

15世紀起,西方航海技術快速發展,船舶的製造水平也有了顯著的上升,於是歐洲的各個國家便開始大肆進行海外的殖民擴張,西班牙作為第一代崛起的帝國,也是首個被冠以“日不落”稱號的國家。


“日不落”一詞也最早來自於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的一句話:“在朕的土地上,太陽永遠不落下。”

16世紀下半葉,英國後來者居上,也開始推行殖民擴張政策,因為英國本身是一個島國,國土面積並不大,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英統治者對外擴張的慾望愈加強烈。

1588年,英國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成為了新興的海上強國,殖民擴張的野心也逐步展現。

17世紀,英國擊敗了被譽為“海上馬車伕”的荷蘭,又在18世紀中葉的英法戰爭中一舉擊敗法國,奪取了大片殖民地,徹底奠定了英國在當時世界上的霸主地位。

18、19世紀,英國的國旗開始飄蕩在各個殖民地的上空,不論是東半球還是西半球,都能受到陽光的普照,因而英國也被稱之為“日不落”帝國。

19世紀初,美國對英國發動獨立戰爭,阻止了英國進一步滲透美國,在懸殊的實力對比下,美國依然和英國戰了個平手,雖然沒有打贏,卻也為美國帶來了極高的國際聲望,英國不可戰勝的神化也就此破滅。

再經過一戰和二戰,英國由於連續捲入大戰,國力進一步被削弱,英國的殖民地也相繼開始發動獨立戰爭贏得獨立,英國“日不落”的稱號也就此成為歷史。


輕侃古今


提起英國“日不落帝國”的建立,則不得不提海上霸主的由來。因此,本文主要通過對其成為海上霸主的原因分析,來揭示其“日不落帝國”的建立。筆者認為,英國海上霸主的建立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性。

一、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成為新興海上霸權國,為海上霸權、海外殖民打下基礎

16世紀的西班牙海軍艦隊,縱橫海域數十年,士兵飽經戰火的洗禮,絕對稱的上是世界第一強!但為何會被英國打敗呢?筆者認為,其中有幾點不得不提的“偶然性”原因。

在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執政期間,國內的經濟呈現的是一片虛假繁榮,外強中乾,人民內部矛盾尖銳,軍隊中厭戰情緒逐漸高漲;在與英國海軍決戰前夕,西班牙無敵艦隊統帥科魯茲不幸去世,而接替者則為西班牙貴族西頓尼亞公爵,他對於海戰並不精通;加之自然條件的影響,在西班牙無敵艦隊起航不久,遭遇了大西洋風暴,損失慘重。綜合以上因素,此時與英國海軍決戰,必然註定失敗。此次戰敗也並非“偶然性”的影響,也間接證明了英國海軍的崛起,其海上霸權擴張的開始。

二、三次英荷海上大戰,拖垮“海上馬車伕”荷蘭,促使海上霸權進一步擴張

談起荷蘭的崛起,則不得不提歐洲強國間的長期戰亂(主要是英、法),在此期間,荷蘭逐步壟斷了海上貿易,依靠海上貿易的發展彌補了自身的短板,即狹小的國土面積,資源的匱乏。他在海上貿易賺取了大量利益後,英、法兩國逐漸眼紅,最終英國通過三次海上大戰,極大限制了海上貿易的發展,促使薄弱的經濟基礎日益被拖垮,自然便走向了衰亡,荷蘭的海上貿易地位也逐漸被英國所取代,這是英國海上霸權、海外殖民的進一步擴張。既有客觀因素,也是自身的強大實力的體現。

三、七年戰爭打敗法國,奪取海外殖民地,徹底確立海上霸主地位。

18世紀中葉,歐洲的陸地強國組成兩個陣營,為了謀取各自利益,爭奪霸權,相互之間發動戰爭。英國趁機介入歐洲陸地戰場,聯合歐洲強國普魯士,對法國進行牽制。最終法國在俄國彼得三世上臺後的倒戈、奧地利的戰敗撤軍,雙重打擊下走向失敗。而後,英、法兩國簽訂《巴黎條約》,法國將其在北美、西印度群島、非洲和印度的大片殖民地割讓給英國。自此之後,英國的歐洲海上霸主地位徹底確立。

最終,英國通過工業革命、海上貿易的發展、以及拿破崙的對外戰爭進一步鞏固了在國際上的地位。促使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鼎盛時期,而此時的英國統治著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殖民地更是遍佈各個大洲。因此,他也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


歷史的寶庫


日不落帝國一詞最早是用來形容16世紀時的西班牙帝國的,它來源於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的一段論述:“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

1588年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逐漸取代西班牙,成為海上新興的霸權國家,開始不斷擴張海外殖民地。之後,英國相繼在英荷戰爭和七年戰爭中打敗最強勁的對手荷蘭和法國,奪取了兩國的大片殖民地,確立了海上霸權。

1815年英國在拿破崙戰爭中的勝利又進一步鞏固了它的國際政治軍事強權地位,工業革命在英國首先爆發,經過工業革命洗禮後的英國,成為國際貿易和信貸的中心。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鼎盛時期,當時,全球人口的約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國的子民,其領土面積則有約34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從英倫三島到岡比亞、紐芬蘭、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馬來亞、香港、新加坡、緬甸、印度、烏干達、肯尼亞、南非、尼日利亞、馬耳他以及無數島嶼,地球上的24個時區均有大英帝國的領土。

英國出版的大英帝國全球地圖用紅色把帝國的領土標出,可以清晰地瞭解到這個龐大的帝國在全球的影響力。這個帝國被稱為英國的“第一帝國”,也被稱之為“日不落帝國。


時光隧道2019


在19世紀日不落帝國這一詞則被普遍作為大英帝國的別稱,

因為日不落帝國是指太陽無論何時都會照在其領土上的帝

國,通常用來形容繁榮強盛、在全球七大洲均有殖民地並掌

握當時霸權的帝國。在經歷了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後,

英國進入“黃金時代”,成為19世紀世界上最先進的工業化國

家。到1914年,英國佔有的殖民地比其本土大140多倍,是世

界上第一大殖民強國,號稱“日不落帝國”。擴展資料:起源日

不落帝國一詞最早是用來形容16世紀時的西班牙帝國的,它

來源於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

五世)的一段論述:“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在19世

紀這一詞則被普遍作為大英帝國的別稱,特別是在維多利亞

時代,那時候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把大英帝國用粉紅色標

出,生動地表現出英國在全球範圍內的霸權。在查理曼和拿

破侖之間,統治歐洲版圖最廣的是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

這個處於大航海時代和宗教改革運動啟動階段的帝王,統治

的領域包括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島、奧地利、

尼德蘭、盧森堡、名義上的整個德意志邦聯,還有非洲的突

尼斯、奧蘭等,加上美洲正在不斷擴大的、數倍於歐洲本土

面積的殖民地。他的帝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這個稱號比維

多利亞的大英帝國


賓賓說情感


我們所有人都知道在1689年,英國確定了君主立憲。所以大多數人都是以為之後憑藉著制度優勢英國就可以稱霸世界了。其實不是這樣的,瑞士、荷蘭的資本主義制度比英國確定的要早的多。英國在1689年的100年前都開始了稱霸的道路了

我們知道西航路開闢之後最先發達起來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尤其是西班牙擁有著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無敵艦隊。不過最終在1588年,英國成功的惹惱了西班牙,因為老是搶西班牙的商船。西班牙去遠征英國了。這時候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和海盜聯合打敗了西班牙。可以說這是稱霸的開端。

西班牙、葡萄牙衰落之後,崛起的是荷蘭。荷蘭被稱為還上馬車伕。幾萬艘荷蘭商船穿梭世界。英國這時候開始想打荷蘭了,從1652年打到了1784年。英荷戰爭打了一百多年,打了四次,英國和荷蘭各勝了兩次。不過最終荷蘭的商業帝國還是打不過英國的海軍。荷蘭開始沒落了。

英國在打荷蘭的時候,還在和法國打仗,法國可以說是英國一直以來的敵人。1754年至1763年,英國和法國開戰,打了七年,又被稱為七年戰爭。有人說這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英法都是殖民帝國,這連個國家在全球都有殖民地,所以在全球都開戰,在歐洲,在美洲,在亞洲,在非洲都在打仗。這場戰爭由歐洲列強之間的對抗所驅動。英國與法蘭西和西班牙在貿易與殖民地上相互競爭。同時普魯士,這個日益崛起的強國與奧地利正同時在神聖羅馬帝國的體系內外爭奪霸權。這場戰爭最大的贏家最後是英國人。

這一次就是法國的拿破崙時代,拿破崙可以說自始至終都沒有打敗英國。最終被英國人帶領歐洲給滅了。這一次可以說標誌著英國人徹底打敗了法國人。可以說從此之後法國無法和英國爭霸了。也是英國稱霸世界的絕對確立了。

這一次是英國人和法國人在克里米亞戰爭打敗俄國的。在1853年10月20日因爭奪巴爾幹半島的控制權而在歐洲大陸爆發的一場戰爭,是拿破崙帝國崩潰以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國際戰爭,奧斯曼帝國、英國、法國、撒丁王國等先後向俄羅斯帝國宣戰,戰爭一直持續到1856年才結束,以俄羅斯的失敗而告終,從而引發了國內的革命鬥爭。

這一次是一戰了,一戰前由於德國統一國家實力大增,一直和歐洲大國英法有矛盾。不過最終英法打敗了德國。不過也正是這一次戰爭英國幾百年的家底都徹底的打沒了。世界霸主的地位開始動搖,二戰後世徹底的失去霸主地位了。







篼鈄


【1】日不落帝國解釋:指不論什麼時候都有領土處於白天的帝國,通常用來形容繁榮強盛。

【2】如何建立:首先建立這個稱號的不是英國,而是西班牙,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慘敗於英國,西班牙帝國開始衰弱,從此日不落帝國落於英國;英國相繼在英荷戰爭和七年戰爭中,打敗最強勁的對手荷蘭和法國,確立了海上霸權。

工業革命更讓英國取得無可爭辯的經濟強權。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鼎盛時期,當時,全世界大約4~5億人,也就是當時全球人口的約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國的子民,其領土面積則有約3367萬平方公里,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3】結束:20世紀中葉,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隨著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和英國國力的日漸式微,其殖民地紛紛獨立,與此同時,新興霸權國家美國的崛起,也促使大英帝國逐漸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