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浙大復旦等一些211院校畢業的學生後面的職業發展其實並不一定比清華北大的差?

小建898


個人奮鬥的差異。不管上什麼大學,關鍵看上大學後你的拼搏壯態,還有與你的專業有關。不要說985大學,不少二本的學生,最後的出路也不比北大學生差。


思維獨行俠486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面臨和題主類似的問題。

在上高中時也曾產生過這樣的困惑,有一天一個哥們給我說:“老師天天講好好學習,都不知道好好學習的意義到底在哪裡,你看社會上有一些企業家,他們小學都沒畢業,照樣混的風生水起,而那些學習成績比較好的人,甚至研究生、博士生畢業出來之後,卻要給這些老闆打工,學習再好還是個打工仔。”

以當時的認知水平,總感覺這個哥們的話哪個地方有問題,但具體又說不出來具體的問題在哪裡,仔細想下感覺非常有道理,現實的情況卻是這樣的。

後來才知道這就是非常著名的“倖存者偏差”,是一種典型的認知歸因謬誤。

據說是在二戰期間,盟軍的戰鬥機遭受到了重創,為了分析具體的原因,就組織了科學家對成功返航的戰鬥機進行分析,很多科學家覺得應該加強對於機翼的防護,因為回來的戰鬥機機翼都遭到了重創,只有一個統計學家認為應該加強對於飛機引擎的保護,如果引擎出現了問題,飛機就很難有機會返航。

更有意思的是,這個案例被改編以後,成為了2018年全國二卷的高考作文。

之所以會陷入到倖存者偏差當中,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大部分認知是通過對比得到的,而在進行對比時很容易忽略掉參考標準。

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人都知道五星級酒店和小賣部的礦泉水價格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在小賣部花了5元錢買了一瓶礦泉水,這個價格肯定是貴了,但如果你花5元錢在五星級酒店買瓶礦泉水,這個價格一點也不貴。

在判斷價格貴還是不貴,關鍵是看以什麼樣的標準來進行比較。同樣的在比較清華北大一流名校和211院校畢業生的職業發展前景時,也要進行區分,不能拿清華北大比較差的學生和浙江復旦大學這些比較好的學生進行比較。

畢竟目前高考是分省進行的,同樣是清華北大的畢業生,有些時候同一所學校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差別,要遠大於不同學校同一層次學生之間的差別。

之前有個朋友本科讀的是非常普通的211院校,考研的時候考上中科院某很厲害的研究所,當時他們宿舍裡面有清華、北大畢業的,還有一些一般985院校畢業的,只有他的本科院校稍微差一些,後來他跟別人講這件事情,別人聽完之後就會說:“哦,原來清華北大的學生也不過如此嗎?”

如果僅僅用個體來比較,情況確實是這樣的,但是如果總體和總體之間進行比較,就會發覺情況是完全相反的。清華、北大每年有30%左右的學生會選擇出國留學,然後有40%多的學生會保送本校,餘下一部分是考研或者是找工作,要知道選擇考研的學生基本是處在後面20%,甚至10%的位置,這個朋友是普通211院校畢業,他們學校大部分都需要考研,而能考上中科院比較厲害的研究所,在普通211院校中就算不是處在前10%,最差也是前20%。

用一個學校的前20%的學生和另外一個學校後10%的學生比較,這樣比較得出的結果肯定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其實人與人的成就是很難比較的,不同性質的工作職業發展的道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比如像明星、主播這樣的工作,在前期的時候收益肯定是比較高的,但是像律師醫生這樣的工作肯定是越老越吃香,在前期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職業發展前景在哪裡。

期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升學與考試


浙大復旦本身與清華北大的差距就不是很大

同屬985的第一梯隊,c9。

清華北大現在高考時也要到處挖狀元,不然狀元就被其他高校挖走了,早已經不是那種狀元必上清北的時代了。

清華北大也有自身的弱項,儘管兩所高校已經屬於綜合院校,但說起清華就是理工強,北大文科強,而浙大復旦則是更綜合的院校,也有自己的優勢。

每個高校都有地域性,就像清華北大北京生源的比例更高,浙江大學則是浙江生源的比例最大。

每個地域的生源質量是有差異的,從傳統而言,南方就比北方考試更厲害,所以在明清時期,科舉考試都會限制南北的比例。

江浙滬教育與市場經濟更緊密,學生讀書時期浸染的商業氛圍也很濃。清北則是政治中心,尤其是北大,一直被視為領頭羊。所以,互聯網時代南方的商業領袖相對來說更多一些,而且在很多時候把商業領袖放在政治家的前面。

所以,進哪個大學讀書是智力因素,而如何發展則是與個人、社會、高校、地域有很大的關係,是綜合影響的結果。


大學專業深一度


浙大復旦畢業生職業發展為什麼不比清華北太差呢?答案就是浙大復旦實力接近清北,它們的學生與清北相比當然也不會太差。下面從三個方面進行粗略分析:

一、浙大復旦屬於國家頂尖級大學一。它們不只是211院校,他們還與清北等院校同屬於985院校。211院校全國有110多所,而985院校才有39所,忽略了浙大復旦為985院校,那是給他降了很大的級別呀,另外,復旦浙大還與清北等屬於首箇中國頂尖C9聯盟成員及雙一流綜合性大學。

二、浙大復旦,綜合排名緊挨著清北。清北都是排名在一二之間,而浙大復旦排名也緊跟在清北之後,一般排在中國頂尖大學的前五名,學校綜合實力可見一斑。

三、浙大復旦每年高考所招學生的分數,也是比較接近清北所招學生的分數。學生分數差不是很遠,所以學生的實力差距當然就不會太大了。

當然,以上的結論是浙大復旦與清北的畢業生差距不太大,但並不能說明沒有差距,金牌銀牌銅牌,差距不大,但它們意義相去甚遠。

而且題主所說的不差,所用的標準是什麼?我估計是亂猜吧!你若真的要進行比較,就得把清北與浙大復旦的所有學生的就業,依博士、碩士和本科等層次作比較統計,然後依數據再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如果採用田忌賽馬方式進行,那麼結論肯定對清北不公,也是不厚道的。





蒙旭登


其實,這個現象可能是一個由於人多導致的概率問題所產生的錯覺,實際上不一定復旦浙大等211院校的畢業生髮展的比清華北大更好,畢業以後的發展差別不是很大,但是總體來說,可能清華北大的學生會更好一點!

首先,高考能夠考上覆旦浙大等985/211高校的學生在智力或者學習能力等方面與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差別不是很大,可能只是輸在運氣或者其它方面,這些985/211學校在教育方面差別也不是很大,也就是說,畢業生質量總體是差不多的!

其次,學歷只是敲門磚,這些學校能夠敲開的門其實也差別不大,大多數企業也不是非北大清華不要,最多都是以985/211來衡量,之前說過,雖然這些985/211學校的學生沒能夠考上北大清華這兩所頂級大學,但是他們卻在智力與學習能力上差別不是很大,所以,畢業參加工作以後他們的機會是公平的,競爭也是公平的,因為工作以後一切靠能力。

身邊也有清華大學畢業的同學,也有浙大的同學,從工作以後的發展看來,清華大學的本科生髮展的更好一點,而浙大的研究生跟電子科大的研究生平分秋色,待遇與工作能力都相當,所以說,清華大學的畢業生真的不見得比其它學校的畢業生混的差,其它985/211學校的畢業生也有混的好的。

題主說的這種現象產生只是一個錯覺,畢竟除了清華北大還有其它37所985/211大學,畢業於這些大學的學生要比清華北大多的多,人多,出知名校友的概率也大很多,只要有那麼幾個有名的人出來,就給人感覺比清華北大的學生混的好,這就好比那些支持讀書無用論的人經常舉的例子說:“我們村的二狗子才初中畢業,人家現在當老闆呢,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都給人家打工呢。”,由此他們得出一個結論,讀書沒啥用,這其實就是思維固化與無知的體現,要是全國所有的初中畢業生都當了老闆,大學生去給他們打工,或許這個結論還可以成立,其實,要是真正的去統計下這些高校畢業生的工作情況,估計清華北大的學生普遍混的好的人更多一些!





學個習


首先必須更正一下,浙大復旦可不是一般211高校啊,都是頂尖985高校,排名可能不如清華北大,但這完全是同一個層次的高校。就好像斯坦福、哈佛、加州理工、牛津、劍橋、帝國理工。所以,如果就題主的表述,這道題完全沒有意義,同一層次高校畢業的學生,憑什麼要差?

好吧,我們去掉浙大復旦,就保留211高校,即為什麼有的211高校畢業生髮展不比清華北大的差。我們分三個環節來解析一下:

第一個環節:高考

一個人能上什麼樣的大學多半取決於三大因素:勤奮、智商和教育資源。我們一般認為,能考上清華北大的人,要麼三個方面都很好,要麼其中一兩個方面特別優秀。相對而言,考211高校的人,則通常只佔了其中一個,或者三個都相對普通。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有的人很聰明,但因為家庭條件或者區域原因,上的中學比較一般,基礎不紮實,考211就算不錯的了。也有智商一般,但家庭條件比較好,從小各種好學校各種補習班,進高中後成績能保持在中等偏上,也能考上211。如果比較這三個因素,上清華北大的整體強於上211高校的。

第二個環節:就業

按目前國內的情況,畢業生就業一般也取決於三個因素:學歷層次、畢業學校和實際表現。其中畢業學校是上一個環節的延續,但有些人可以通過考研考博來改變(不過對一些看重第一學歷的單位不管用)。學歷層次是個關鍵因素,對於一些專門職業比如高校教師、科研人員等來說,學歷比學校更重要,可能寧願招雙非的博士也不會要清北的本科。至於實際表現,總體來說清北這樣的學校平臺更高培養質量更高,但211高校也不乏脫穎而出的優異生。從這個環節開始,211高校的學生其實就有機會實現逆襲了。我有兩個高中同學,一個是清華本科畢業去企業,另一個是西南石油博士畢業留校,兩個人差不多專業,但西南石油這個職業發展明顯更好一些,生活質量也更高。

第三個環節:職業發展

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考驗的是一個人的工作能力、情商、人脈資源以及運氣。這裡面,人脈資源和工作能力可能會受益於你的畢業學校,比如說清華北大的優質校友資源,但並沒有獨佔性的優勢,像一些行業院校在行業內可能會有比清華北大畢業生更大的人脈資源優勢,比如華北電力大學在電力系統,中國石油大學在石油系統,北京郵電大學在電信系統等等。工作能力同樣也沒有明顯優勢,因為大學4年的鍛鍊遠遠比不上工作後幾十年的錘鍊。至於情商和運氣,跟你畢業學校更是完全沒有關係。總的來說,工作超過5年,學歷、學校、學習成績等要素基本已經不再起作用了。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人的職業發展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賽跑,不管是清華北大、211還有雙非學生,不同的只是起點,最直接的影響也就是35歲之前,後面的發展,完全看個人。至於說211超過清華北大的,雙非的超過211的,高中畢業的超過大學生的,一切皆有可能。


高校人才真經


其實,北大、清華、浙大、復旦都是歷史悠久的大學,只是北大、清華因為坐落在北京,在清朝和近代史上,北大和清華率先萌芽新思想,成為思潮的中心,其影響力之大,全國各地優秀的仁人志士皆匯聚於此,推動了北大和清華髮展,百餘年間,這兩所大學匯聚了全國最頂尖的學生,還有最牛的老師,科研成果豐碩,震驚世界。

而浙大和復旦,因地理位置因素,其影響力要弱於北大、清華,但兩所大學一個處於上海,一個位於杭州,這兩個城市都是當今一線城市中經濟發展的楷模,也為浙大、復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培養的學生並不輸清華、北大,傑出的校友遍佈各行各業。


手剝筍


清華北大學生的家長遠非復旦浙大能比的


平安pinganwushi


大學只是開始,同學仍需努力。


無qwerasdf


地域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