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藝術清單》姜昆:用行動展現藝術的力量 對人民有承諾就應該對得起人民

《我的藝術清單》姜昆:用行動展現藝術的力量 對人民有承諾就應該對得起人民

《我的藝術清單》

近日,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出現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綜藝頻道全新節目《我的藝術清單》當中,分享了他對自己四十多年從藝經歷的回顧,也讓觀眾感受到這位舞臺上的“常青樹”對相聲藝術的深情厚意……

1968年,18歲的姜昆插隊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在這裡,開始了他的相聲之路。1976年,姜昆離開奮戰8年的北大荒,進入中國廣播藝術團,成為一名踏入專業相聲隊伍的文藝“新兵”。在近半個世紀的藝術生涯中,他創作表演了上百段相聲,創辦中華曲藝學會,擔任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著書立說,薦才授徒,致力於中國曲藝藝術的繼承與創新發展。現在的他不僅僅是引領中國曲藝發展的重要人物,還是一位充滿“後青春”活力,瀟灑時尚的炫酷“70後”。

從相聲演員到主持人

1990年,國內首個益智類欄目《正大綜藝》開播,當時已連續主持7屆春晚的姜昆帶著剛剛大學畢業的楊瀾一起擔任了這檔著名欄目的第一任主持人,這也是姜昆第一次正式主持電視欄目。“我想我只能起一個我們相聲裡叫,捧哏的作用。”他將自己的相聲技巧和包袱巧妙地融入主持當中,與楊瀾一幽默一知性的主持風格,歷史性的開創了電視綜藝節目先河,並很快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正大綜藝》這個節目像一股春風吹進了電視臺,也吹到了每個觀眾面前,讓我們當時比較封閉的環境當中有了視野開闊的感覺。”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週日晚上圍坐在一起觀看《正大綜藝》,成為了很多家庭的必備活動。開場語“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不僅成了流行語,同時也是一代人記憶中的成長片段。

春晚對我來講 是壓力非常大的工作

1983年,第一屆央視春晚橫空出世,新鮮的形式、精彩的表演引發了全民參與的熱情,開啟了37年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先河。姜昆作為幕後策劃的重要力量,在春晚初創階段,對於晚會模式和節目類型的確立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時大家都沒有經驗,全靠自己摸索,一個人要承擔現在好幾個人的工作。姜昆笑著回憶,“我騎著一個自行車,四處跑邀請嘉賓,我用編好的詞一遍一遍跟大家講,晚會是現場直播,就像是一場球賽,不到最後一分鐘,你不知道是輸是贏。”

不僅如此,姜昆還是春晚的主持人之一,他為春晚帶來活潑、幽默的主體調子,也迎來了自己在央視春晚的黃金時期。作為主持人,他連續主持了7屆春晚,成為80年代春晚主持隊伍的主心骨;作為演員,他和搭檔為觀眾帶來太多經典作品,至今仍毫不褪色。

接力棒必須是一代一代的傳承

“1983年春節晚會上,侯寶林大師當著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說道,姜昆是馬季的學生,馬季是我的學生。這就是一個傳承的開啟。”

1976年,姜昆從北大荒回到北京的前一天,相聲大師侯寶林親自到兵團接他。寒冬的北大荒,溫度達到了零下33度,在一個小廣場上,侯寶林先生就站在大卡車上為戰士們演出。結束後,兵團請侯寶林先生一起合影留念。“大家看見侯寶林先生在哪兒坐著呢?”節目中,姜昆指著照片給觀眾看,“他就站在後面的正中間位置,我卻坐在了前排的中間,本來這個位置是侯寶林先生,侯寶林先生是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我們都非常尊重他,並請他坐在前面正中間的位置,可他怎麼都不肯,說:我們今天是接姜昆回北京的,姜昆是你們兵團培養的文藝骨幹,今天我要讓他坐在中間,讓他記住北大荒對他的培養。當時坐下來,我的眼淚就下來了。”

這張照片讓姜昆記了一輩子,前輩的一句話,他用40餘年的時間踐行。年輕時,他大膽刷新傳統相聲表演,締造了電視時代相聲的又一次輝煌。如今,他身為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退居幕後把振興相聲和曲藝的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甘當一座橋樑,維繫最微妙和纖細的傳遞。

對人民有承諾 就應該對得起人民

姜昆出生於一個北京的普通家庭,父親是一名教師,母親在街道居委會工作。姜昆從小就喜愛文藝,從少年宮到學校,總是願意參加各種各樣的演出。家裡雖然窮,但姜昆的母親還是願意省吃儉用攢下錢帶兒子去看《洪湖赤衛隊》,教他唱片中的歌曲。參加活動沒有衣服穿,姜昆的母親連夜忙活,好讓他第二天可以穿上一件用父親衣服改小的襯衫和一條沒有補丁的褲子。

《光明日報》的一位記者曾經用鏡頭記錄了姜昆在河南慰問演出現場的後臺一人獨坐沉重的身影。演出的前一天,姜昆的母親去世了。第二天,他仍然來到了南水北調工程的演出現場,因為他答應過第一線的群眾,他對人民有承諾,不能食言。“當時我一直在想,如果母親還在世,我相信她會說:姜昆,你去吧,我支持你!”那天,姜昆在臺上表演相聲時沒有流露出一點悲傷來,但他的腿是抖的。如今,已經70歲的姜昆,依然奮鬥在基層演出一線。

瀟灑一點 糊塗一點

節目裡大家看到的姜昆,不僅僅是一位藝術大家,還是一位時尚、可愛、新潮的老人。秀俄文、拍vlog,他是一個不願墨守陳規,敢於突破創新之人,雖然已至古稀之年,但心態卻與年輕人無異,他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學著跳舞,一起唱歌兒,探索豐富的曲藝形式。他成為了自己人生舞臺的真正主角,意氣風發地給自己編排內容豐富、多姿多彩的節目。

作為侯派相聲的第三代傳人,他很少像傳統大師那樣身著長衫、手持摺扇,多是一身西服領帶的打扮,可說學逗唱、妙語連珠卻處處見於傳統。他上承傳統大師遺風,下啟大眾娛樂時代,一切的努力實踐和創新,就是為把相聲代代承繼、發揚光大,把世界的笑引向中國,把中國的笑灑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