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所展現出來的,不就是人性的光輝嗎?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至今,江蘇、成都、重慶等多個地區都出現為支援抗疫而捐出自己多年積蓄的老人,他們往往並不富裕,許多甚至生活相當清貧。

1

老大爺扔下50萬要捐給武漢、87歲奶奶捐20萬畢生積蓄、七旬拾荒阿婆捐錢遭拒大哭……


【#民警苦勸半小時歸還獨居老人捐款#,老人:這麼好的國家,當然要繼續好下去

】2月6日,廣東佛山,一老人到派出所放下4000元后轉身就跑,民警急忙追上歸還。民警說老人想捐錢給警察買口罩,執意不肯收回,便悄悄跟著老人回家,發現她是一位住在附近的獨居老人,隔著門勸說了半個多小時,老人才將錢收回,“老人年紀這麼大了,我們雖然很感謝,但不能接受捐錢”。(公眾號:心靈攻略有視頻介紹過程)


一位捐款老人的生活狀況(下圖):


他們所展現出來的,不就是人性的光輝嗎?


從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的觀點中,我們瞭解到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在骨子裡其實是自私的,這是自然選擇導致的。甚至一些看上去“無私”的利他性行為,在本質上其實也是自私的。可見,在不用任何約束手段和激勵措施的情況下要一個人無私奉獻其實非常難。


那麼,獨居老人們為何要冒著風險,將自己的“辛苦錢”捐贈出去?如果你是他們中的一員,你會這麼做嗎?


2


一位臉上佈滿壓瘡的前線醫護人員:


他們所展現出來的,不就是人性的光輝嗎?


一線醫院裡的醫生護士,因為沒時間,不得不剪去長髮以方便工作,口罩在臉上勒出了血印子,連脫下來休息片刻的時間都沒有,累了就直接躺地上休息,他們甚至都沒有空去寫關乎職稱升遷的論文,可網上卻仍有“鍵盤俠”說她們是為了名利。

3

她其實就是一個小姑娘,一位95後,她有自己的興趣,有自己的愛好,有很多想做還沒來得及去做的事......可她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奔赴前線?

再加上李文亮醫生鍾南山院士......社會上總是存在這樣一批能夠無私奉獻的人。


他們與製造假口罩,惡意抬高口罩價格等趁機發國難財的人形成鮮明的對比

4

是什麼心理驅使著這些“天使們”奔赴戰場,無私奉獻呢?


責任角色。人的一生中,會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從兒子/女兒,到學生,再到員工/老闆,父親/母親。


我們每扮演一個角色,就要多承擔一份責任。他們在疫情期間,意識到了自己是醫護人員,是醫生,是中國公民,在國家遇到危難的時候自己理應履行責任。

他們所展現出來的,不就是人性的光輝嗎?


有的朋友問:我既不是醫生,也沒有能力捐贈,我該如何做貢獻呢?


作為普通人,我們的責任就是不過度恐慌,不給病毒可乘之機,不給他人添麻煩。我們要做好防護措施,戴好口罩,忍耐一下,在不必要的時候不出門。


想想在武漢做貢獻的人們,短短几十天不出門的我們真就不算什麼。

②為他人著想的天賦。心理學家證實,很多人都有這種天賦: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特別在意他人的感受,以他人為優先。


具體表現為:

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說話之前會思考後果,不願意讓別人覺得難受或不自在。這類人要比其他人更有可能進行無私奉獻的行為活動。


“人生而自私,我們要學習的僅僅是如何培養人類的利他行為。”我們沒必要逼迫自己完全效仿這些無私奉獻者,但我們或許能儘自己所能做一點微小的貢獻。每個人付出多一點點,世界的確會更好。


③互惠性利他行為。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好人有好報。這句話可不是什麼烏托邦式言論,而是一句真理。


美國生物學家阿克塞爾羅德曾以博弈論為基礎,收集了63個不同的策略,用以模擬生物種群的進化,1000次演化過後發現,活到最後的永遠是善意策略,惡意策略在第200次演化過後就全部滅絕了。


可見,大自然賦予了我們人類互幫互助的特性,正是因為我們通過該特性能夠更好地存活,繁衍,延續人類文明。因此,我們人類總是習慣:今天我有難你鼎力相助,明天你有難我定不忘報答。

他們所展現出來的,不就是人性的光輝嗎?


④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在這無聊的“隔離期”,我們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不妨多關心一下家人,朋友和自己心理健康。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陪他們聊聊天,聽他們發洩一下。哪怕只是一句關心的話語,也能讓他人的情緒有所好轉。

他們所展現出來的,不就是人性的光輝嗎?


在文章的最後,我們要向奔赴前線的醫護人員,工作人員還有其他在以自己的方式做貢獻的人們致以敬意。他們所展現出來的,正是其他生物都沒法做到的事:純粹的利他性行為,這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生物的一大特徵,也是人性光輝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