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看起来很傻,最后却被证实是聪明的事情?

历史中百科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一个历史人物——东方朔。为什么说他呢?从他做过的很多事情可以看出的。有两件事情尤其明显,一件是三千竹间的自荐简历信,一件是要求汉武帝给升职加薪。

东方朔的三千竹简的自荐信

汉武帝继位不久,想干一番大事业,朝廷对人才需求量很大,下令向天下广纳贤才。汉朝的官员选拔制度以举荐制为主,举荐又分自荐和官方推荐两种,官方推荐这种是很少的,大部分人是走自荐的这条路。只要是有本事的人,都可以写推荐信推荐自己,被皇帝看上就可以做官。

东方朔从小就把天下能读的书都看了个遍,四书五经不在话下,兵法布阵样样精通。东方朔怎么可能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马上准备竹简,那时还没有纸,写起了自荐信。自荐信写得停不下来,竹简足足用了三千根。吹牛的本事在这封自荐信上发挥的淋漓尽致。三千竹简用尽,可见内容之多。准备竹简也花了不少功夫,人家可是用毛笔一字一字写的。

汉武帝看到这堆竹简都惊呆了,好奇的看了起来。“八岁不到父母就离我而去,靠着哥嫂才把我养大成人,十岁书读四书五经,十三岁开始舞枪弄棒,兵法类的书读了不少于二十万字,兵法布阵样样精通。我精通各种语言,各地方言都能说。民间小把戏,上街卖艺也是样样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星象八卦研究也很深。像我这样身高一米九,身体敏捷,为人清廉的人能否为国效力……”。

汉武帝连续三天才看完这自荐信。简历写得好真的非常重要,不然凭什么从万千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这是所有求职简历的历史典范。

不知是看中了东方朔的过人胆识,还是看重了他的幽默风趣,亦或是他自吹自擂的才能汉武帝信了?后面发生的一切做了最好的解释。

不久后汉武帝任命东方朔做了郎官。虽然被封了官,汉武帝并没有对东方朔委以重任,只图他在百忙之中给自己逗逗乐。汉武帝看重的只是他幽默能说会道的一面,把他当相声演员养着,重用是不太可能了。

东方朔间接要求升官加薪

东方朔觉得跟自己的理想差距很大,想摆脱这种困境。平时又没什么机会见皇帝,只能等到皇帝想听段子的时候才能打个照面。如今皇上忙着打匈奴,也没时间听段子,已经一年多没召见东方朔了。见到皇帝才是东方朔摆脱困境的唯一办法。

终于在一次闲逛的时候,找到了机会。看到皇宫有一群侏儒正在表演杂技。上去一打听才知道这是专供皇帝娱乐,请来的杂技演员。上去就吓唬他们说:等皇上娱乐完迟早要杀你们。”把这圈杂技演员吓得不轻,向东方朔情教救命之法。“等下皇上要从这来经过,你们就下跪,求皇上饶你们一命,或许可以保住一命,”。

没过过久汉武帝了过来,看到一群人在地上跪着,痛哭流涕的叫饶命。连忙让人打听怎么回事。问清缘由后急忙把假传圣令的东方朔找了过来。斥责道:“你是不是活腻了,竟然敢假传圣旨。我什么时候说过要杀这般杂技演员。”

东方朔不急不慢的说道:“这些杂技演员都是供皇上消遣打发时间的,身高不到一米,拿着三百钱的工资。我身为朝廷栋梁也做着给皇上解闷的事,身高一米九,工资也是这么多,以他们的身高绝对是吃不完的,我却天天吃不饱,这一点都不公道。”汉武帝听完乐了,不但没有怪罪他,还给他升官加薪。

虽然升官后经常在皇帝身边,可汉武帝对他的定位还是那个逗乐解闷的东方朔,很少和他谈论国家大事。既然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东方朔也习惯了,慢慢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如果对国家大事有什么见解,他都是用机智幽默的方式,以段子的形式讲给汉武帝。到后期,东方朔的很多主张都得到了认可,直接影响了汉武帝对国家大事的决策。

总结

历史上的东方朔更像是一个是相声演员,关于他的趣事还有很多。其实不然,倘若东方朔真的以大隐隐于朝为志,又何必如此矜矜业业于朝政社稷呢。在历史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有着文才伟略,踌躇满志却一生怀才不遇,不得志的人。拥有治国奇才却被武帝视为滑稽取乐的弄臣,排除在重臣之外。

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汉武帝身边从头到尾都身安无事的只有东方朔一人,这就是他很多事情看起来像傻很滑稽,实际是很聪明的最好证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