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究竟是“人生如梦”,还是“人间如梦”?

晓看青丝



原作为“人间如梦”,也有“人生如梦”的版本,不管是“人间”还是“人生”,在格律上都是一致的。

但从现代汉语来看,人间和人生还是有区别的。人间是指人类社会或世间;而人生则是指人的生存和生活。

人是人类社会的细胞,作为诗人苏轼,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单独的生命个体。从整个诗篇去理解,我倾向于“人生如梦”,这个用法在语言的使用上,表达更准确。


中华文化传播人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苏东坡的名篇。中国人只有具备初中文化大约都知道这首词。对它,也就不必过多解释了。这首词在流传的过程,存在好多版本。比如题主所给的图片中,人生如梦,就写作了“人间如梦”。

其实,除了这里的差异之外,这首词还有两三个地方有差异。我上文中,把有差异的地方都加了下划线。第一处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有的版本写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

第二处是,樯橹灰飞烟灭的“樯橹”二字,有的版本写作“强虏”。

第三处,就是这里所问的,“人生如梦”,有的版本写做“人间如梦”。

把这三处差异排列组合一下,大约就有五六种版本了。

到底哪个版本是苏东坡当初的版本,那个版本最好,今天恐怕难有定论了。不过根据出版者个人的喜好而已。

我们先说,第一处的差异。现在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多。但我觉得“乱石崩云,惊涛列岸”在气势上,比前者更强,在感觉上,也比前者鲜明。为何?“穿空”,只说石头飞到空中去了,而“崩云”,不但说石头飞到空中,还把云彩打破了,飞溅的浪花,就是天上打破的云彩。同样,“拍岸”,是浪打在岸上,气势固然是有,但“裂岸”的力度明显更强一些,岸已经被浪花撕裂的感觉就更强烈了。但通行的版本,用前者的更多。或许大多数人认为,苏东坡游赤壁的这个晚上,浪不必这样大,风不必这样急。

第二处是,“樯橹”与“强虏”。前人早就辩析过了。樯橹者,物也。强虏者,人也。前者是说,曹孟德的百万战船被一把火烧掉了。后者是说,强大的敌人在一把火后,被打败了。孰优孰劣,恐怕谁也不好说。只能是二者并存。

第三处,就是今天的正题了。到底是“人间”对,还是“人生”对。恐怕也难有定论。之所以二者并存的原因在于,“人生如梦”,表达的是一种主体的感受,而“人间如梦”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客体的观照。“人生如梦”是有主体的,这主体就是“我”,就是作者苏轼。人生如梦是说,我感觉人活着就像做梦一样。是我在做梦。而人间如梦,更多的是主对客体的关照,所着重点在于环境。前者是所重是“我在梦中”,后者所重是“君乃在梦中耳”。

现代人更注重个人感受和主观体验。古代人更重视外在社会,注重物我一体,天人合一。所以,以苏东坡潇洒的个性,他当初很可能用的是“人间”二字。

应试教育的标准答案模式,会把人教傻的。汉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发散性和模糊性。写诗写词,表达的是一处情感和情怀。怎样表达情怀是最重要的。死搬教条,对汉语的学习是没有半点好处的。

苏东坡当初写的原文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文学作品,哪怕是文学天才的作品,也可能不是很完美的,也很可能在流传的过程中被修改。修改后的作品,可能会更好。李白《将进酒》的原文,现在不是已经找到了。对比之下发现,修改后的版本,确实比原版好。


七月流火140400643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韻石軒


版本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⑴

大江东去⑵,浪淘尽⑶,千古风流人物⑷。故垒西边⑸,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⑻,小乔初嫁了⑼,雄姿英发⑽。羽扇纶巾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⑿。故国神游⒀,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⒃。[1]

版本二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⒃。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

版本三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3]

版本四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4]

版本五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假面倾城


应该是人生如梦。人教版的也是人生如梦。

这首诗作者是怀古之作。回想赤壁之战,千古风流人物,多少豪杰,谈笑间灰飞烟灭都成过往。作者站在古人挥洒热血意气风发的地方,回想自己的人生经历,对比古人,感慨良多,感叹人生。如果用人间,也体现不出苏轼大文豪的气概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所以从全文意思理解也应该是人生。



墨尘1991


人生如梦



中华福苑诗词


这样SB问题连苏轼都答不出来?

因为或者传抄之误,或者是作者不同稿件版本并行流传于世,就如同首词有作“强虏”,有作“樯橹”,究竟是哪一个? 真想弄个水落石出,需要考证。有时牵强附会考证一番,白忙活!

汉代解经,用数以万字(可达10万字)解释“尧典”,“曰若稽古”,简直脑子进水!

小编提这种问题同一样脑子进水!哈哈哈……


国学小师


个人觉得应该是人生,因为第一、这首词主要写人,如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第二、人生如梦更顺口。第三古人诗中一般会出现天上人间。


凡人评论热点


谢谢!此句在明刊本《诗余画谱》中所载:‘’人间如梦‘’。另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出版的【唐宋词鉴赏辞典】对苏轼该词中的该句也是按‘’人间如梦‘’刊载。谢谢!


王義君


是: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