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不能違背自然規律:專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主席章新勝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掌門人

每年9月聯合國大會期間,不僅各國元首和政府首腦會匯聚紐約,各主要國際組織的領導人也會在此參加各個重要會議與活動,共同探討和推動解決世界面臨的緊迫問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主席章新勝就是其中一位

目前正值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該組織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全球環境現狀和重要舉措如何?章新勝接受了聯合國新聞專訪,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傘狀結構 全球合力

1948年10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法國政府於法國楓丹白露聯合舉行的會議上成立。對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成立的初衷,章新勝表示,愛因斯坦、居里夫人在一戰後就有建立的想法了

二戰結束,馬歇爾計劃、歐洲復興計劃帶動全世界進行工業化和城鎮化。“他們有些擔心,環境要為此付出多大的成本?地球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否能承載?

他們覺得心裡沒有底,所以要建立這個組織。”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有1350個會員,世界主要生態環境組織基本都是其會員。不僅有各國的環保部、科學院等,還有許多國家的外交部,比如中國、法國。此外,還有將近1000個民間組織的會員,如美國著名的四大國際民間組織,大自然保護協會、保護國際、世界資源學會和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章新勝表示,這一個大平臺和網絡,召集力很大。“各國要解決環境生態問題,就需要政府、非政府、科學教育屆攜手共同努力,包括媒體。”很多人熟悉的世界野生動物基金就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70年代創辦的。

該聯盟幫助聯合國和各個有關方面創辦了1971年《拉姆薩溼地公約》,並協助起草了1992年《生物多樣性公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荒漠化公約》、《二十一世紀議程》、《地球憲章》。

1980年,應聯合國要求,該組織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戰略。12年後有了第一次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35年後的9月又有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

樹立標準 順應自然

章新勝提到,目前所有自然環境與生態保護組織的主要科學產品和工具都是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提供的。“全球最權威的保護地分為六大種類和標準,我們在這方面建立了規則和標準。”

聯盟共六大科學委員會,1350多名科學家和專門人員。章新勝以擁有8000會員的物種委員會為例闡釋了其工作內容。“它解決全球所有的生命體相關的問題。自然資源分為無生命的,如水、土壤、空氣,和有生命的,包括動植物、微生物、生態系統、基因和遺傳,這些是生物多樣性的四大系統。”

他們所使用的一個重要知識產品和工具叫“紅色名錄”(Red List)。“很多人大概熟悉《遺產名錄》。所有的自然遺產都是由我們評審之後再給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他舉例道,美國商務部、加拿大海洋漁業部是聯盟會員,因為聯盟會對可以貿易的物品、動植物出具意見。

我們幫助形成了《瀕危物種公約》這樣的組織,決定野生動植物能不能被用於貿易。他們只會聽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佈的數據,而不是各國的遊說。我們不是搞數學建模,全部是基於實證,即事實和數據。

章新勝表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具有國際組織的地位,因此,他總能代表聯盟應邀出席聯大會議。與許多自然保護組織不同的是,該聯盟更注重“道德操守”和治理的理念。

他表示,今年紐約之行讓他深切感受到全球對持續和平、氣候變化、消除貧困、全球治理、公正和正義、多邊主義和全球化自由貿易的呼聲越來越大。

他指出,這次氣候變化峰會強調採取行動、實施及交付。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全球各地正在開展1500個項目,大多數是在發展中國家。而“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更是其和其他國際組織最早提出的一個理念

氣候變暖、生物多樣性流失,地球生態系統這個“銀行”大量赤字欠賬……章新勝表示,到2050年如果不能實現2℃控溫,那將面臨物種大滅絕

“地球是個有機體,就像我們人,得了感冒不一定全靠高級藥品,他有自己的修復功能、恢復功能。所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是成本最低且實用的,關鍵就是重視地球的生態系統。”

他表示,人類應該檢討自己,在工業化進程中,生物多樣性大量丟失。“縱觀當今世界,不論是技術解決方案,工程解決方案,還是其他途徑,都不能違背自然規律。所以人類怎麼能變成人類,我們一定是要一直向大自然——我們的地球母親學習。”

聯合國新聞圖片 | 章新勝與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兼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政策與方案支助局局長徐浩良在2019年9月聯合國氣候峰會期間交談

契合中國 生態文明

此外,章新勝指出,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中國的合作非常密切。1979年改革開放後,該組織受邀來到中國,協助其開展的項目包括熊貓物種的恢復、中國生態建設保護大綱、整個民營水系的修復、解決北京地表水40%供應等等。

他表示,21世紀人類面臨最大的持續挑戰就是人和自然的關係、保護和發展的關係。在這方面,中國提出了生態文明的理念。

有人將生態文明稱為《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國版,某種程度上可以這麼說,不過生態文明更廣、更深。

2015年,2030議程確定‘三合一’,即經濟、社會、環境相互融合。而中國十八大確定的是‘五位一體’: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和生態文明真正融為一體,才能解決人類面臨的挑戰和地球能不能存續的問題。生態文明是道法自然的最高境界。”

聯合國圖片 | 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期間,中國代表團設立“中國角”展區,開展各項會議和活動,展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採取的積極行動

一百年前恩格斯和黑格爾說,人類第一次征服自然的時候,可以充分享受其成果,那就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但一百年前他們就預見到,當人類繼續征服自然時,將遭受自然的懲罰。

章新勝強調,如果現在不採取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就氣候變化、保護自然和環境採取行動,人類以前取得的成果將會付之東流。明年是“環境超級年”,他希望國際社會能夠共襄盛舉,將保護大自然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教科文組織圖片 | 中國安徽省青陽縣的九華山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章新勝最後提到,2020年關於生態環境將有三大重要活動。第一是六月份將在法國馬賽舉行的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屆是2016年受奧巴馬總統寫信邀請在美國夏威夷舉辦的,這屆是受法國馬克龍總統。”

其次是將在中國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

,最後則是明年九月聯合國大會期間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峰會

他表示,希望明年的會議變成“自然大會”(Congress for Nature),呼籲世界各國,聯合國和有關組織,以及關心聯合國、關心自然和生態環境的人士都能出席這些會議,為保護地球貢獻智慧和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