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段話來介紹你自己的農村老家?

農村一味


到了西安古都,公交車外都能看見,陝西最美是秦嶺,秦嶺最美是商洛,我的家就在商洛商州區腰市鎮中鄉村1組,全組36戶,140口餘人,平時只能看見在家留守的老人及孩子,到了晚上格外的寧靜。

年復一年,山還是那座山,河還是那條河,也沒新的變化,三面都是大山緊密環保,唯獨一條沿著河流崎嶇小路,平時都看不到年輕人,只有過春節和誰家有紅白喜事能看到百十多口青年人,看起來不是很大的一條小山溝,在周圍村莊人的眼裡得到很高的稱讚,只要誰家過紅白喜事,不管離家多遠都回來給幫忙幾天,過完事之後主家在和老鄉們坐一塊都要聊聊後才各奔東西,這裡人都很痛恨房前屋後的大山,就是這大山壓住了人們的幸福,多年來都是靠三十多口在外打工年輕人湊錢開山修路,他們都是搶先奪後的捐款,我也記得修了好多年了也沒得到國家關懷,就這樣年年的修著,有的人都氣的罵著,就這樣年年修著,走上水泥路路也是家鄉人最大的盼望。


步行難


我的家在陝西渭北山區唐昭陵西邊的一個小山村。全村千把口人,民風淳樸,人人安樂。家鄉盛產各種水果,蘋果是主要產業。這二年,紅提葡萄值錢了,大家又發展了紅提葡萄。可由於一下子一齊栽植,紅提價掉了許多。

家鄉這些年人們基本上已脫離了過去的窯洞,房子蓋得高大敞亮。不少人與時俱進,裝上了太陽能,還裝有互聯網。年輕人基本上都玩微信,上網查資料,打遊戲。

家鄉修了水泥路,也裝有路燈,晚上街道上亮堂堂的。

可惜的是村上的年輕人大都進城打工了,路燈底下很少有人聚集了,更沒有那歡聲笑語。

過去家鄉的人經常爭地,有時為一綹地竟大打出手,如今的地撂荒的很多,給都沒有人要。

家鄉留守的基本都是老人兒童,有個侄子十二歲常年在家上學和料理家務。

老人心慌了,找一個聊天的人有時都很難,儘管路燈夜裡很亮,大家基本上是各在各家看看電視。

我住的那個街道共有五戶,差不多四十口人,現在只剩下一對老夫婦。街道上很少有人來,草長得很高很高。門上的杏子黃了,落了一地,都沒有人吃。


關中鄉土文學樵夫


我的老家位於安徽北部,淮河以北的平原上。這裡土地肥沃,風調雨順。養育了170萬人口。我們縣是全國人口大縣,全國排名前五。但經濟還是欠缺,都說平原好,一眼望不到邊。小時候總嚮往著大山,還記得村子附近有一個土堆,是燒磚窯廠留下來的,夥伴都喜歡往上跑著玩,因外站在上面可以看的更遠。一個土堆承載著美好的回憶,長大以後發現土堆變小了。夥伴們都各自成家,再也找不到童年的樂趣。

現在家鄉是一年一個樣子,新農村建設,村村通公路。家家小汽車小洋樓,日子比童年是好了好幾倍,只能總結國家在強大,農民在富裕。









小寶迪迪


我的老家福建東北部山區屏南縣雙溪鎮乾源村,縣戶籍人口18萬,我們村有700人左右,加其他三個自然村也就1000多人口,真正的地少人多,一個人不到兩分地。縣城也沒有幾家工廠,鎮裡沒有工業。

年輕人基本外出做生意,打工的比較少,年老的在家種花菜跟玉米。

鎮上消費高,堪比北上廣一線大城市,甚至猶過及,簡簡單單幾道小菜,不下四五百,這不宰是外地人,本地人也是這個價格。

最後白水洋跟景區離我們村4公里多,鴛鴦溪10多,去景區必經我們村,夏天我們那邊是避暑的天堂,天然的空調縣,夏天晚上不開空調不開風扇還得蓋被子不然會著涼哦。

我是AI陳正雲,聚焦財經和生活領域,想要學習自媒體營銷的夥伴,可以私信關注聯繫交流分享!





華東華南地理圖書


大家好,我也來說說我的老家,我是山東的,山東濟寧金鄉縣。以前吧,那個農村的,都很窮的,沒有吃沒有喝的,更不要說這個路,這個路呀,一下點雨都得好幾天不能出門,以前雖說窮了點,都過的挺有意義的,鄉里鄉親的鄰居都很熱情的,吃的水果蔬菜都是健康的。也不上化肥,也不打農藥。現在雖說比以前好過了,你看現在吃的東西都不健康,那一樣東西,不都是用農藥的和添加劑。現在的人,也比不上以前的人,人對人一點熱乎勁都沒有。下面的圖片,就是以前的農村。




zxl123zxc趙蘇


窮,那是真窮啊!這是我對老家的最深的印象,下點雨那泥巴能到大腿,你就別想出來了。我老家在安徽亳州利辛縣的偏遠農村,小村莊不大,也就幾十戶人家。

村民大多出去打工了,村裡只剩下了一些孤寡老人和留守婦女。連個樓房都很少見,我好多年也難得回老家一次。

但是我今年回去,突然間眼前一亮。水泥路一直修到了村裡,家家戶戶蓋起了小樓房,新農村建設,村裡的房子都是統一規劃的,整齊的小樓房,現在水泥路的兩邊。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下點雨連家門都出不了。現在農村變化真大啊,這都是因為黨的政策好啊,給農民得到真真正正的實惠。不但居住環境變得好了,而且農民的腰包也變得鼓了,環境的治理,讓天空越來越明亮了。也許有一天我會回到老家哪也不去,給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


幸福的倔驢


我的家鄉是廣西一個小鄉村。雖然沒有綿延大山,沒有流水潺潺,但是小村很寧靜,家家戶戶都敞開著大門,也不怕會有小偷小摸的。我們種植稻穀為生,每到農忙時節,田裡就是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大家在各自的田地裡一邊忙活著,一邊聊著說著,又辛苦又快樂。家家戶戶都會養些雞鴨豬狗,以前沒有手機沒有網絡的時代,和雞狗玩耍可以說是一種最容易獲得的快樂。最開心的還是母雞生蛋的時候,那悅耳動聽的雞叫聲,宣佈著我們即將有雞蛋可以吃了。我永遠熱愛那一片充滿了回憶的土地,和那些簡單的人,還有那純樸真實的快樂。


大大發


我的農村老家是在南方。小時候給我最大的印象是周圍都是山,群山環繞,開門就是山。儘管山清水秀好風光,但我還是想著要走出大山。就這樣,我來到了北方工作。第一次坐火車北上的時候,我看到一望無際的平原,非常感慨,原來世界上還有這麼平坦的地方。如今,走的越遠,越想念家鄉。還好,我在老家的宅基地上蓋了房子。每當我在外心情不悅的時候,我就翻出家鄉的照片看看,心心念唸的老家,充滿生機的綠色,總是能讓我的心平靜下來。非常感恩自己有一個農村老家,感恩自己的祖宗和父母等家人。


和女兒一起成長


2017年9月被國家譽為‘’中國花生之都‘’。我的村莊是在美麗的淮河北岸的天中大地,氣候分明,土地肥沃,人們勤勞。一年一季冬小麥和夏季花生,水稻,旱稻,大豆,玉米。優質花生,香豬養殖也是我縣的名片。

在改革開放的40年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紛紛走出家門,打工創業,率先成為小康村,精神文明示範村。率先實現農業機械化。道路整潔,房屋寬敞明亮,各種文化娛樂,健身設施應有盡有,農業基礎設施正在逐步完善。

村莊於四年前就沒有人居住了,下一步,國家補貼老房面積,撤掉老房恢復可耕地,為土地流轉作準備。

現在,人們所到之處都是歡聲笑語,載歌載舞……











花生之都陳哥


不能說老家,因為我現在也生活在這裡。河南省許昌市東城區一個村(東城區國家不承認屬於後孃養的,反正現在搞了好多區),只能說許昌這幾年城市變化非常大,在搞鄭許一體話,許昌市區的環境也好,但是鄉村真的不敢恭維。一座座高樓平地而起無數的渣土車上面印著“讓塵土遠離城市”遠離城市好遠離去農村啊,一個3米多寬的路天天幾十輛渣土車穿梭。這只是一方面,說說我們村的飲用水,地下水嚴重汙染屬於那種燒回水茶鏽一層的那種,南水北調經過許昌市,但是隻有許昌市市民才能喝上,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我們村是沒喝上,後來聽說臨村打了深水井,接到我們村了本來挺高興的事,水壓不夠,井打的淺了,三天兩頭斷水,這些事接踵而至。再後來一直這樣,做飯的話水先燒開放一放撇去浮沫,才能做飯。家裡有電三輪車可以去幾公里外的加油站拉生活飲用水,只用來平常做飯。老一點的老人家只能喝著被嚴重汙染的水來生活。可懷念小時候一家一個大水缸舀水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