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屯兵新野到坐拥荆南四郡,养成类英雄刘备的进化之路

被曹操奉为唯二英雄的刘备为何在新野沉淀七年。

刘表刚死,诸葛亮劝刘备夺取荆州,刘备为何不从。

拿下荆南四郡,刘备枭雄气质大器晚成。

↓ ↓ ↓ ↓


从屯兵新野到坐拥荆南四郡,养成类英雄刘备的进化之路

一、刘备弃汝南,屯新野。

在刘备放弃汝南之前,还是属于附庸袁绍的一股势力。在袁绍与曹操对峙官渡的时候,以骚扰的方式打击许昌南部诸县,但是被曹仁击败。

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公应绍。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

就在这时,刘备打算离开袁绍。离开袁绍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江东的孙权,一个是荆州的刘表。为何刘备选择刘表,而不是入主江东?

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

江表传曰:初策表用李术为庐江太守,策亡之后,术不肯事权,而多纳其亡叛。

典略曰:辅恐权不能保守江东,因权出行东冶,乃遣人赍书呼曹公。

孙策刚亡,孙权少年即位。不仅庐江太守李术依靠江东大族趁机独立,内部宗亲通敌,而且孙氏只是占领会稽等五郡,人心不稳,实力可以说是并不强大。

按理来说,刘备应该趁机南下江东,占领一城半城。以刘备好结豪侠的个性,那些后来加入孙权阵营的新秀,指不定会加入谁呢。

其实不然。虽说曹操深陷北方战场,但仍不往恩威并施于孙权。

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

江表传曰: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书责权质任子。

先是上表朝廷,封孙权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承认孙权集团的存在。击败袁绍,曹操坐实北方第一霸主之后,又责怪孙权没有派儿子入京为质。这时的孙权已经是坐拥六郡,四方稳定,依然是惧怕曹操,要不是周瑜的出现,早就把孙策的儿子送给曹操当作人质。所以刘备没有选择南下江东是对的,因为孙权集团容不下刘备,也不敢接纳刘备。

从屯兵新野到坐拥荆南四郡,养成类英雄刘备的进化之路

二、刘备屯兵新野,过上了最安稳的七年(公元201年至208年)。

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十二年,曹公北征乌丸,先主说表袭许,表不能用。

七年,就打了一次仗。把诸葛亮急的,还质问刘备:

魏略: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

不过刘备毕竟是寄人篱下,天下十三州,除了新野,没有他的一席之地。哪怕是荆州豪杰归附,实力日益壮大。再者,刘表性缓,不晓军事,这才是关键所在。

早在北方双雄对峙官渡期间,韩嵩及刘先就劝过刘表:

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於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

从屯兵新野到坐拥荆南四郡,养成类英雄刘备的进化之路

刘表既不附庸,也不趁机扩张领土,甚至一度想杀死韩嵩。到了刘备来投,刘表只是表面好好先生,背地里小心防范。更何况有了张绣降曹的前车之鉴,令刘表因此丢了宛、南阳两大地盘,因此即便是曹操虚国北征乌丸,都不愿意偷袭许都,生怕刘备借此壮大,再有此劫。

于是在曹操彻底扫清袁氏余孽,统一北方后,诸葛亮就提出对应的政策:

魏略: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登记人口,充实军力,以备曹操南下之战事。最显著的效果就是:备从其计,故众遂强。


三、但是给刘备预备的时间太短,加上刘琮的不告知,令刘备措手不及,几近殆尽。

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

自韩嵩、刘先等人劝刘表要么附庸其强,要么趁机扩张的时候,他们的说辞更是偏向附庸其强,还明确指出附庸曹操。而且韩嵩是一而再的劝说刘表,让刘表不得不怀疑韩嵩早就通敌曹操,是曹操派来的说客,所以才一度想杀了韩嵩。从这开始,荆州就多了降曹派的存在。

刘表死后,刘琮在蔡氏的拥立下继承荆州刺史。面对曹操南下,年幼的刘琮一度表现的态度是抗曹。

越、嵩及东曹掾傅巽等说琮归太祖,琮曰:"今与诸君据全楚之地,守先君之业,以观天下,何为不可乎?"

特别是傅巽,提出三个降曹的观点:

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以人臣而拒人主,逆也;以新造之楚而御国家,其势弗当也;以刘备而敌曹公,又弗当也。三者皆短,欲以抗王兵之锋,必亡之道也。

在傅巽的观点中,曹操俨然代表是朝廷,是正统。以楚地抵抗国家,以刘备抵抗曹操,是必亡之道。何况刘备不是屈就人下之徒。于是乎,刘琮还是举州投降了曹操,导致曹操南下荆州,完全没有遇到抵抗,并且是一路追击刘备。

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

从屯兵新野到坐拥荆南四郡,养成类英雄刘备的进化之路

因此,在刘备过襄阳时,诸葛亮曾劝刘备应趁机夺取荆州,甚至有人还劝说刘备绑架刘琮及荆州官吏到江陵,挟刘琮以令荆州,都被刘备否定。


四,拿下荆州四郡,刘备方才坐实枭雄的头号。

从屯兵新野到坐拥荆南四郡,养成类英雄刘备的进化之路

一路南奔,后经关羽数百艘船及刘表长子刘琦万人的接应,刘备得以安全抵达夏口,与正在观望时局的孙权隔江相望。这时,出现一关键性人物:鲁肃。他毛遂自荐,以吊唁的身份,刺探荆州虚实。

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如果刘备、刘琮、刘琦齐心协力,则两家互为结盟;反之,则图之。这是鲁肃最初的想法,只是他路行一半得知,刘琮早已投降曹操,因此他调头去拜访了刘备,提出联合抗曹的建议。

肃径迎之,到当阳长阪,与备会,宣腾权旨,及陈江东强固,劝备与权并力。

从屯兵新野到坐拥荆南四郡,养成类英雄刘备的进化之路

虽说江东也是早有降曹派,好在主公孙权听得进去,才有这么一出孙刘联盟火烧赤壁的好戏,才有五万联军战胜二十万大军的精彩战役。

在曹操兵败乌林后,一路北退,留下曹仁镇守江陵。刘备与周瑜继续追击,曹仁退守南郡,两军隔江相望。

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於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肋,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周瑜在前线与曹仁作战,刘备转头南下,以刘琦为荆州刺史,顺利拿下荆南四郡。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

从屯兵新野到坐拥荆南四郡,养成类英雄刘备的进化之路

有了荆南四郡,有了数万部曲,这时刘琦病死,刘备就不再推脱,一跃成为强力的荆州新主。让孙权一度害怕,并且进妹固好,结为姻亲。基于这层关系,同盟加上亲家,孙权向刘备提出取蜀的想法。

献帝春秋曰:今欲先攻取璋,进讨张鲁,首尾相连,一统吴、楚,虽有十操,无所忧也。

刘备哪能放任孙权取蜀,前有诸葛亮的隆中对,后又得荆南四郡,大业刚起步,怎能受制于孙权。因此刘备提出反对意见,然而孙权不听,依旧派孙瑜率军屯兵夏口准备入川。刘备只好作出反应,甚至动武。

权不听,遣孙瑜率水军住夏口。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

天下十三州,曹操已经据得八州半,马超韩遂据得雍凉二州,孙权据得扬州,刘璋张鲁据得益州。刘备仅是荆州半州,更何况南郡还是跟孙权借的。对于刘备来说,孙权是同盟,雍凉又远,眼下能成就霸业的也就益州。

所以面对孙权取蜀的行为,刘备可是连哄带骗加威胁,才让他放弃取蜀的想法。


结语:

刘备算是一个养成类英雄,从屯兵新野到坐拥荆南四郡,拒绝刘表谦让的荆州刺史,不从诸葛亮夺取荆州到打着刘琦的旗号夺取荆南四郡,并且阻止孙权入川夺取益州。从一个附庸诸侯的势力,到独占一方的强力诸侯,实为一个枭雄心路历程上的质变。

英雄记曰:表病,上备领荆州刺史。魏书曰:表病笃,讬国於备,顾谓曰:"我儿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备曰:"诸子自贤,君其忧病。"或劝备宜从表言,备曰:"此人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

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

或劝备劫将琮及荆州吏士径南到江陵,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


资料出处:《三国志》、《英雄记》、《献帝春秋》、《魏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