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德三国不敢与美国决裂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天津的老百姓


为什么提出这么奇怪的问题?

英法德为什么要和美国决裂呢?你认为他们有决裂的必然因素吗?

没有美国,英法德早完蛋了,先是二战美国救了英法的命,二战结束后对西德大力扶持,而后整个欧洲笼罩在苏联的铁幕之下,又是美国出面对抗苏联,欧洲才得以安全。尤其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帮助了整个欧洲的复兴,使一片废墟的欧洲迅速崛起并集体成为发达国家。

然后英法德成了发达国家了,就要和美国决裂??现实版的农夫和蛇???[捂脸][捂脸]

你想什么呢?[打脸][打脸][打脸]


尧天舜地


不是不敢,是时候未到罢了。英法德三国之中,英国与美国关系最铁,他们超出利益关系的范畴,更像是一种亲情关系。法国,德国和美国的关系很复杂,尤其是美法关系。在欧洲,美国对法国不放心,看不顺眼,法国人也一样,法国不放心美国,一直想挑战美国的霸权。德国与法国,在核心利益上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美国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最大阻碍,但德国受制于美国,在话语权方面,法国要比德国大。但是,德国实力不弱,美国人不敢小觑。

理论上说,英国背离美国的可能性比较低,英国是美国的铁杆盟友。但是,美国是否会看重英国?在过去,这个答案是肯定的。然而,英国脱欧之后,其自身价值大打折扣,美国人或许会重新评估英美关系。事实上,英美之间,固然存在某些非利益性的关系,但利益关系,依然很重要。如果忽视了利益,就无法看懂英美关系。在美国人看来,英国是一枚棋子,尤其是抗衡欧盟的棋子。在此之前,英国处于欧盟的体系内,也是核心成员国,美国可以利用英国干涉欧盟。假如英国不再是欧盟成员国,那么欧盟与美国的关系,也会发生些许变化。

美国与英国存在特殊关系,欧盟看在眼里,法德两国都不糊涂。在很多事情上,欧盟在美国面前,往往处于低姿态,甘于被压制。因为法德两国明白,不给英国面子,就等同于得罪了美国。因此,美国干涉欧盟的策略,经常可以得逞,主要得益于英国的帮忙。现如今,形势已经大变,英国退出欧盟,就等于给了欧盟一个信号,即英国要自绝于欧洲,脱离欧洲,不再是欧洲的一份子。如此一来,原本欧盟要在面子上有顾虑,现在却可以放开手脚,有些关乎利益的问题,既可以同英国硬碰硬,也可以同美国掰腕子。总而言之,英国无法再替美国制衡欧盟,这使得英法两国有了更大的勇气,可以与美国博弈。

换言之,英国退欧,促使法德间的联合更加紧密,这肯定是美国人不乐意看到的。因此,美国人必然对英国存在怨气,既然英国无法再当一个棋子,那么美国与英国之间,很多事情将发生变化。这样一来,英美间的关系,肯定不能回到过去。现如今,已经有部分人指出,英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关系,正在趋向于非紧密性。这也就是说,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很可能迈向终结。

一旦英国和美国形同路人,法德两国也不会再给美国面子。长此以往,英法德三国,都将与美国决裂,这是很有可能的。假如美国失去英法德三国的支持,那么美国的盟友体系,也将名存实亡,进而丧失军事霸权。最终,美国的世界霸权,也会彻底走向衰落。

文 / 图维坦


图维坦


决裂不取决于敢不敢,而是取决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利益还是分歧利益大于共同利益。对于小国或势力不足的国家来说无非是选边站,假如英德法投靠了俄罗斯,有什么不敢的?美国能怎么样?一个俄罗斯都足够美国对付了,如果再加上欧盟美国还不傻眼?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说到底是利益关系,欧盟是跟着美国利益大还是跟着俄罗斯利益大,这是明摆着的事。美国是资本主义集团的代表,这个格局没有变。虽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投奔了资本主义阵营,但是无论是民主制度建设和价值观与老牌资本主义相差甚远。而俄罗斯的强悍和战斗性作风更与欧盟格格不入。华约解散北约存续,俄罗斯周边的东欧小国心有余悸纷纷申请加入北约寻求联保,这正中北约下怀,于是东扩到了俄罗斯家门口。俄欧旧隔核没解除新矛盾又增加,处于新仇旧恨中,投俄之路基本堵死。

俄罗斯体量太大雄心勃勃,欧盟根本驾驭不了。如果说欧盟现在受特朗普的气,投奔了俄罗斯说不定就不是受气的问题而是挨打的问题,两害相遇取其轻。欧盟没有单独防御力量,安全由北约承担,北约说到底还是以美国为主。与美国决裂,胆量是有了,安全却没了,还是个利益问题。至于英德法与美国单挑,不但北约面临解体危机,欧盟同样面临解体危险,对英德法来讲无疑是一场災难。


欧盟军事上没有独立的能力就只能依靠美国,不过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即使欧盟能够独立也不会脱离美国阵营,这是利益驱同与价值观一致决定的。小的矛盾不可能没有,但完全对立的基础没有,这不仅表现在政治方面,同时表现在经济和技术合作方面。美国的总统必定不会个个都是特朗普,美欧由特朗普播种的不和谐迟早会修复。

从地缘角度讲,哪个国家也不希望身边有一个强国,欧盟对俄罗斯也是这样。从历史上讲俄罗斯就是一个侵吞周边领土劣迹斑斑的国家,如今又有克里米亚的现实版。没有美国,欧盟根本不是俄罗斯的对手,随时面临威胁。欧盟不敢与美国决裂是个假想题,美国没有触动欧盟根本利益,而且与美国联手利益大于分岐,为什么要决裂?这个世界是为利益而争而不是为胆量而争,不顾利益的胆量是傻气,不值一提。


吉祥如意170587193


英、法、德三国都不敢和美国决裂,原因何在?呵呵,就算它们心里想决裂,可实力和利益不允许呀!!!

先说英国,英国被戏称为美国表哥,实际是美国在欧洲的代言人,历史和情感上就倾向美国。美国还是英国第一大出口大国和第二大进口大国,大约占英国出口的18%,这么重要的贸易对象关系着英国的钱袋子,怎么可以随便决裂呢?还有英国有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一的国际政治地位也是美国人给的,五常一个重要权利就是可以合法地拥有核武器,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英国的核武器是控制在美国人手里的,它的核武器潜射三叉戟弹道导弹就来自美国,没有美国人的允许,怕是核导弹都发射不出去。英国自己唯一的坦克厂也早破产了,以后英国的坦克大概率也只能买美国货了。英国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的舰载机F35B也来自美国,要是美国不卖的话,英国航母就是个大号靶船,连保护自己的能力都没有,更不用说什么作战能力了。在这些非常重要的武器都必须依赖美国情况下,英国有和美国决裂的资本吗?


再说法国,法国虽然在武器系统上比英国更独立些,但目前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而且有些关键的武器系统也必须依赖美国,比如法国航母戴高乐号上关键的舰载机弹射系统就是用美国提供的两具美制C-13蒸汽弹射器。没有这些弹射器,航母战斗机飞不起来,也就无法保护航母舰队和打击敌军。美国还是法国第四大出口国,同时法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席位的国际地位更是美国给的。没有美国打败德国,法国恐怕还是在英国的流亡政府。

最后德国,德国首先在政治上就无法抬头,因为它是二战战败国,目前境内还有大量美国驻军,处于被看守的状态。由于是战败国,所以德军无论是规模、军费、训练还是武器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更不可能去和美国决裂,否则政府分分钟被推翻。民众也受了多年的和平教育,根本不可能支持政府和美国对抗,甚至德国军人在德国社会地位都偏下,此前还不断被媒体曝光德军肥胖和酗酒的丑闻,士气不高。而且美国是德国第一大出口国,也没必要和钱袋子过不去。

英、法、德三国还有个共同假想敌俄罗斯。这需要美国这个老大才有实力来压制,保护它们的安全。

坦率的说,别说三国各自对抗美国,就是三国军队搞个联军也完全不是美国对手,加上还有经济贸易、历史文化、宗教传统等纽带来缓解关系,所以它们没有必要更没有实力和美国决裂。


国际那点事儿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前,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才算决裂?冷战,还是发生战争?所以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存在太多主观和模糊不清的地方。不妨换个问法,欧洲何时才能摆脱美国控制,走向独立和统一?

当代美欧关系定型于二战结束后,在冷战时期得到巩固和发展。这期间意识形态的起到了类似宗教的作用,超越国家和种族将欧洲和美国团结在一起。这期间,欧洲德法的联合有了欧盟的雏形。但是,意识形态也如麻药一般让欧洲的方方面面被美国逐渐渗透和控制,欧洲的美国化,或者说半殖民化加深。

美欧的联合事实上并没有表面上那样固若金汤,在冷战时期,中东曾经是英法的后花园。但是,美国后来巧取豪夺,不仅照单全收,还利用苏伊士运河的矛盾,釜底抽薪,肢解了大英帝国。英法不是不想反抗,要怪就怪二战英法失血太多,有求于美国。

冷战后,随着欧盟得逐渐强大,美国其实十分警惕,特别是法国要组建欧洲军时,美国那霸权主义的丑陋嘴脸暴露的一干二净。事实上,欧洲和亚洲都是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就像美国经济繁荣的两个翅膀。但是,这两个地区一旦出现对美国霸权构成挑战的,美国都会无情的打压,包括英法,日本,中国,还有欧盟。

欧盟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科技力量,还是经济实力,完全可以和美国比肩。如果欧洲还继续幻想着和美国的兄弟情义,那么苏联的解体无疑会成为欧盟的最终归宿。今天之所以美欧没有撕破脸,原因是因为世界另一头的中国的复兴,让美国感到更大的压力。但是,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利益,该来的总是会来。无论是美国衰弱后,欧洲成功统一,还是在美国的打压下欧盟最终解体。


小白龙4149


这个问题让三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紧紧追随美国的英国:为什么要决裂?

自诩中间立场的法国:什么是决裂?

自带反美光环的德国:为什么不决裂?

于是,最后三国异口同声地表示:爱咋咋地!

虽然同属西欧国家,但英法德从来不是一路人,历史上三国不仅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打得死去活来,二战后在面对美苏等超级大国时,三国的各怀鬼胎也表现得也相当明显。

所以,无论历史还是今天,三国从本国利益出发,对美国的态度始终都是截然不同的,这也决定了三国在处理与美国矛盾时表现得大相径庭。

在静夜史看来:

因为英国自二战后始终紧紧追随美国,所以英国是真正的“不敢”和美国决裂,而且也没有必要和美国决裂;

因为法国自二战后始终自诩独立于美苏之外,所以法国从来不认为自己依附于美国,因此法国“不屑”与美国决裂;

因为德国自二战后始终被美国控制,早已破罐子破摔,加上德国作为欧盟领袖,有和美国叫板的能力,所以德国真正“敢于”和美国决裂,可惜这只能是一厢情愿。

二战作为世界历史的分水岭,也彻底逆转了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地位对比。由于西欧等传统列强在二战中被打成一片废墟,因此美国成为世界资本和人才的汇聚之地,综合国力鹤立鸡群。

而当1947年美国开始推行马歇尔计划,整个西欧国家因此受益并迅速复兴的同时,也沦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美元也最终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为巩固对西欧的控制,美国还在1949年主导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西欧各国彻底沦为美国的附庸。

在辉煌不再的情况下,西欧各国痛定思痛,从煤钢联营起步,开启了艰难的欧洲一体化道路。

虽然在美国的羽翼下,欧洲各国无论如何折腾,也不可能达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领域的高度“统一”,成为对抗美国的恐怖力量,但经济高度一体化的欧盟已经在国际社会崭露头角,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

虽然在二战中被彻底打回原形,国土也被美苏两极撕裂,但德国却因祸得福:

一方面,没有政治野心包袱的德国得以全身心投入到经济建设中,二战后十年联邦德国经济就成为欧洲“一哥”;

二是由于地处冷战前沿,无论联邦德国还是民主德国都成为本阵营的“样板”,受到了本阵营的大力支持,联邦德国在马歇尔计划中受益,民主德国则始终是共产主义阵营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

而当1990年两德合并后,经过短暂阵痛,德国再度成为欧洲经济最强大的国家。此时的欧盟作为德国的心血,也是德国地位的重要展现,可以说,希特勒没有用战争手段完成的统一,二战后的德国以另一种形式实现了。

因为经济实力强大且领导欧洲的大哥风范,德国虽然境内仍有大量美军基地,却敢于和美国叫板,坚定拒绝特朗普要求将军费比例提高到GDP2%的要求。而面对特朗普恐吓撤走驻德美军的所谓“大招”,默克尔更是针锋相对,表示慢走不送,这让特朗普很受伤。

虽然贵为超级大国,有着指哪打哪的能力,但面对愤怒的德国,暴怒的特朗普也不敢对德国动粗,因为比起德国的听话来,美国的霸主地位更重要。

相比于德国,法国是相当幸运的,除了拥有远大于德国的面积,还白捡了个二战战胜国地位和五常席位。

而这个躺赢的国家并不打算一直躺着,所以在二战后虽然法国也是马歇尔计划的受益者,却也是最为坚定的反美者。

面对美苏两极对峙的局面,夹在中间的高卢鸡表示自己也可以试试,并开始了一系列努力。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法国开始了一系列挑战美国霸权的尝试,比如1964年1月同共和国建交,严重损害了美国在亚洲的遏制政策;同年戴高乐出访拉美,公然杀入美国后院煽风点火,而且戴高乐还访问了苏联,不断强化自己的“独立自主”地位。

而为了彻底“独立”,法国于1966年2月21日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要求北约总部从巴黎滚蛋,严令部署在法国境内的北约军队和核武器撤离。

应该说,此举虽然让法国一度孤立,但确实让法国看起来更像一个大国,而直到2009年4月,法国总统萨科齐才在北约成立60周年峰会上宣布法国重新加入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因为始终以大国自居,法国从未感觉自己与美国是依从关系,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敢不敢决裂的问题了。

不过从当下的情况来看,法国内有黑人和难民危机,外有德国强烈的领导权压制,所以力不从心的法国不得不在外交上越来越依赖美国,所谓的大国之梦,终归是美国手掌心里的舞蹈。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克龙邀请莫迪参加G7峰会增强法国话语权的举动,越来越显得弄巧成拙。

而相比于法国,英国更为识趣,但却醒悟得最晚。

作为古往今来的著名“搅屎棍”,英国一直充当着谁强打谁的大陆平衡战略,岛国环境让英国的“离岸平衡手”玩得如鱼得水。

但是二战改变了这一切,从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英镑体系瓦解开始,英国就明白自己的日不落帝国是保不住了,往后余生,全都是美国了。

所以,英国很自然地完成了从当爸爸到当儿子的转换,成为美国的忠实追随者。因为有英语的共同纽带,美英关系可谓如胶似漆。

但是“日已落帝国”的主宰欧洲梦一直没有醒,虽然看到了自己的一落千丈,却没有看到“西欧陆沉”的尴尬局面,如果想玩离岸平衡手,没有美国的主导是不可能的。而美国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不可能全心全意为英国所驱使的。

所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当法德的欧洲一体化雏形已现时,傲娇的英国才姗姗来迟,而因为没有享受到所谓的端茶倒水的大哥待遇,英国又傲娇地开始了“脱欧”之旅。

而从民粹盛行的英国政治生态来看,折了三个首相的英国“脱欧”绝对是看不到尽头的扯皮之路,而这种扯皮又折射出英国当下积重难返的焦虑和尴尬。

所以英法德三国终归不是一路人,虽然同为欧洲三驾马车,但三国永远不会齐心,也终归不会将欧洲带向更加辉煌的明天。是否和美国的决裂,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欧洲的尴尬现状,所以英法德三国也终归会在尴尬中继续走下去。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在《伊核协议》不断被架空,美国和伊朗几近开战的关键时刻,英法德三国竟然以挽救《伊核协议》之名启动了协议争端解决机制,一石激起千层浪,英法德三国的行为立刻招致了伊朗的极端不满,认为英法德三国不是站在公正的一端来解决伊核问题,而是一味的屈服与美国的高压与霸凌。


其实,在中国的舆论场上,对英法德三国启动对伊朗违反《伊核协议》的争端解决机制也是感觉到很错愕,按照国人的思维,英法德三国应该做的是顶住美国压力,在《伊核协议》框架下履行更多对伊朗的承诺,以避免伊朗在突破《伊核协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拆掉美国和伊朗之间的战争引信,毕竟,一个和平稳定的中东局势比一个硝烟四起、难民到处流窜的中东更符合欧洲国家的利益。



然而,英法德三国并没有按照这样的逻辑来处理与伊朗的关系,似乎,这三个国家又重新回到了美国的战略轨道,充当起遏制和打压伊朗的帮凶。

在我看来,英法德三国的选择没有什么奇怪的,伊朗想要依靠《伊核协议》来撬动美国和英法德之间同盟关系,以实现自己想要的战略目标本来就不现实,英法德三国不可能与美国决裂, 他们也不敢决裂,尤其是在美国和伊朗之间做二选一的选题时,欧洲国家觉得会站在美国一边。



国与国之间因利益而结盟,如果站在欧洲国家立场来看,谁能保证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站在谁的一边,这是一个再现实不过的衡量标准,就美国和伊朗对欧洲的重要程度来看,美国显然要比伊朗在英法德三国的分量重,所以,英法德三国最终回到美国的战略轨道上,来对伊朗进行围堵和打压一点都不奇怪。



在某种程度上,欧洲国家就是美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延伸,在美欧结盟的几十年中,他们之间形成相对稳固的利益共同体,欧洲国家在以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中获得了巨大的国家利益,而美国却是掌握着这种利益分配的总盟主,因此,在美欧同盟体系的舒适区待久的欧洲各国慢慢的就丧失了自己主导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即使美国对他们也颐指气使,也薅羊毛,只要美国不过分到窒息他们,他们依旧愿意唯美国马首是瞻,愿意配合美国的各种战略要求。


三号二


英法德三国,不是不敢与美国决裂,而是不愿与美国决裂。

英法德和美国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在国际关系中,他们的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何况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这个敌人就是俄罗斯!

俄罗斯,由最初的莫斯科公国,通过向四外扩张,向东越过乌拉尔山脉占领西伯利亚;向南打败奥斯曼帝国夺取克里米亚,获得黑海出海口;向西打败欧洲各国,抢夺波罗的海出海口。通过武力扩张,最终成就了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重要港口加里宁格勒,就是从德国手中抢来的。就象我们念念不忘海参崴一样,许多德国人至今没有忘记哥尼斯堡。

今天的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100%的核力量和80%的常规军力。这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不敢轻视的。叙利亚内战,俄罗斯图—160远程轰炸机从俄中西部起飞,向北飞行,再沿挪威外海南下,拐入地中海,在叙利亚投下炸弹后,从里海返回俄罗斯,全程13000公里,充分展示了俄罗斯的超远程打击能力。

就因为这种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侵略历史,欧洲国家,包括英法德三国,不敢轻视。这也是北约至今没有解散的原因。

共同的敌人,使欧美走到了一起。通过打压、制裁,达到削弱或解体俄罗斯,使其不再对欧美产生威胁,便成了欧美一致的诉求。美国地理位置的优越,综合国力的强大,在应对俄罗斯的问题上,美国属于强势的一方,而英法德属于弱势的一方。因此如何对待俄罗斯,英法德还是要听命于美国,还是要以美国为主的。法国为俄罗斯建造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就是因为美国的反对,不得不取消,转而卖给了土耳其。德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项目——北溪2号线,因为美国的反对,多次停工,至今无法完工投产。德国虽然有气,也只能忍耐。

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英法德三国是不会和美国决裂的。除非俄罗斯解体,或是病入膏肓,无法再威胁欧美。


远望水绕山


且不说英法德三国敢不敢的问题,关键是它们有什么必要非要与美国分道扬镳呢?况且您使用的字眼为“决裂”,可见威力之猛不同凡响。那就意味着欧洲盟友与美国长期保持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陷入“决裂”,这对它们有什么好处呢?

自战后以来,包括西方世界在内的国际秩序及规则大部分制定权、话语权和领导权都掌握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手上,它们跟着美国“吃肉喝汤”已经惯了,这也符合彼此之间的根本利益,完全“决裂”并不符合自身的国家利益,更不符合共同的安全需求。

再说,它们之间的文化基因及共同价值观是基本一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正如美国总统所说的那样,当美国在二战期间及时出手解救之前,法国人已经开始学习德语了。换句话说,如果美国没有出手,那法国很可能完全陷落德军手中(事实上法国确实已经投降并组建了贝当元帅领导下的维希政府)。而英国同样是离不开美国的拯救,这个时候的美国对整个二战都是有贡献的。此外,战后的欧洲满目疮痍,更离不开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扶持,英国更是深陷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之下,无力应付,只有坚定跟着美国才能维护自身的全球战略利益。

话说回来,难道我们就敢与之“决裂”吗?实际上目前我们也需要它,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尽管美国在以美元为主的全球化过程中受益最大,但其他的也同样得益于全球化。

总之,不论是从政治、安全、经济及价值观等多方面来看,欧洲盟友都没有完全摆脱美国的实力,至少短期内还不行。就算是有些矛盾但并非不可调和的。


东震木



欧盟和美国有分歧不假,但有矛盾却并不一定要决裂。英,法,德三国之所以和美国结盟,除了最主要的利益因素外,不能忽视的是他们之间还有着意识形态及种族方面的“共性”。如果抛弃后者,而只以“利益”而论的话,评估他们之间的关系时,难免会有失偏颇。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里,英,法,德任何一国都不会与美国彻底决裂,欧盟也不可能形成一个“国家式”的主体。换句话说,欧盟如果能保持现在的“存在模式”已经不错了!一旦欧盟中的德法两国有了将欧盟打造成“国家式主体”的行动时,那欧盟也就离“分裂”不远了!不仅仅是美国会干预,即便是俄罗斯,它也不会允许一个将俄罗斯排除在外的“大欧洲国家”的存在。

近些年来,一些所谓的专家在评论国际事务及战略时,似乎热衷于欧盟能成为世界一极。所以对英国脱欧总是大加鞭挞,对波兰等原东欧国家抵触法德等国对欧盟事务的把持也是极尽嘲讽。其希望欧盟能够成为一个“主体式国家集团”的心情似乎比欧盟国家成员更急切。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希望欧盟能够“牵制”美国。这种合纵连横的策略看似无可厚非!但其实是一种“短视行为”。一来忽视了欧盟国家之间的历史恩怨,它们不可能成为“主体式国家集团”。二是忽视了欧洲国家和美国的意识形态“共性”,忽视了欧洲人和美国人在历史,文化方面的关联性。


美国虽然是个移民国家,但不要忘了,美国当初的建国者是欧洲人这个事实。所以,至今,美国对欧洲文化仍然具有“认同感”。而欧洲也同样认同美国的意识形态。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它们可能会为了“利益”而打得头破血流。但是,它们相互之间的“认同感”又足以保证它们对外的“大体一致性”。东方讲“亲情”,西方国家也同样是讲“亲情”的。毕竟,它们也是人类,也有人类的正常情感。另外,即便是同样属于欧洲国家的俄罗斯,由于在“行为准则”上的异同,欧洲国家就一直不能认同俄罗斯。所以说,即便是欧盟成为了“主体式国家集团”,它也不会帮着域外国家对付美国的。相反,可能对域外国家更不利。所以,用欧盟来对付美国的想法并不可取,近乎有点“想当然”。从短期来看,是一种安慰。而从长期来看,则很可能是在为自己“挖坑”。

从国家层面来说,美国无疑和英国的渊源最深。而美国和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四个英联邦国家组成的“五眼联盟”,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感”体现。经常能看到有些评论在论及“五眼联盟”问题时,总是说英国为首的这四个英系国家“没有骨气,总是唯美国马首是瞻”。其实,如果反过来说,人家都是“英系国家”,又有着割不断的文化认同感。那么,人家又凭什么要和“外人”一起对付美国呢?这个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但总有人会“想当然”。


从人文情感来说,虽然美国的种族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美国主流社会中,欧洲白种人仍然占据着优势地位。在表面上看,美国和德国在历史上打过仗,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增加军费开支问题,两国之间似乎闹得很不愉快。但是,还应该看到,它们之间并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经过二战后的几十年改造,德国人虽然更理性了,但很多德国人的骨子里仍然有着“大欧洲”的观念。所以,一旦有机会,它们就会不自觉的进行“尝试”。而美国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一次次的敲打德国,而德国之所以和法国走的近,之所以和俄罗斯“眉来眼去”,无非是借力打力,谋求摆脱美国,进而以欧盟为平台而达成新时代意义上的“大欧洲”而已。但德国人的“大欧洲”框架里却并没有俄罗斯的“位置”。而从历史来说,即便是“大欧洲”建成了!从“远交近攻”的古训来说,俄罗斯仍然会是它的敌人,所以,它们也不会帮着俄罗斯去对付美国的。俄罗斯自己也很清楚,所以,俄罗斯并非真心希望欧盟成为“主体式国家集团”。而美国虽然不希望欧盟强大,但它对欧盟国家的情感肯定要胜过俄罗斯。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在G7峰会上,特朗普在和默克尔会谈时公开强调自己的德裔身份就是个佐证。据说,在美国,现在德裔人最多。所以,说美国会和德国彻底决裂,目前并不具备人文和战略基础。

在历史上,英,法,德这三个国家之间更是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它们之间有过“合并”,也有过战争。它们之间的战略关系也是“犬牙交错”。这三个国家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出于一己之私的战略利益而采取过“制衡”的作用。英国偏重于不同环境下的“离岸平衡”策略。而德国的眼里只有“大欧洲”。法兰西民族历史上被称为“浪漫民族”,但二战中的“不战而降”使法国人的心性发生了“变化”,它们急于挽回失去的“尊严”,所以总想“与众不同”,慢慢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独行侠”的外交“形式”。但是,法国的“独行侠”身份也是有底线的。虽然法国平时会反对美国,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法国仍然会毫不犹豫的“倒向美国”。所以,必须认清法国的“本质”。综上所述,并不能说英,法,德三国“不敢”和美国彻底决裂,而是它们不具备和美国彻底决裂的“人文和政治基础”。


从实力上说,英,法,德三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但是和美国相比的话,它们和美国之间仍然有着巨大的差距。以经济总量来论,美国的GDP是20.5万亿美元,而英,法,德三国的GDP加起来也不过是10万亿美元。从军力角度来说,虽然英国和法国也都是世界级的军事强国,但若与美国相比,却又不在一个档次上了!特别是德国,不仅其军力世界四流,而且在自己的国土上仍然驻扎着几万人规模的美军。虽然美国驻军德国的主要使命是针对俄罗斯的,但同时也是对德国的“震慑”。所以,德国根本就没有和美国决裂的“本钱”。从科技上说,虽然英,法,德都是现代化国家,也都有着完备的科技和工业体系。但显然,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它们也一直在搭乘着美国的“科技快车”。特朗普上台后,这三个国家之所以和美国“争吵不断”,皆因商人思维的特朗普不给它们搭乘美国科技快车的便利了!过个一年半载,待它们之间适应这种模式后,或者是美国调整策略后,它们又会和美国拧在一起的。


从俄罗斯方面来说,俄罗斯一直认为自己是欧洲国家,也一直想融入欧洲。但由于历史的渊源,以及俄罗斯一直以来的“行为方式”不能被英,法,德三国为主的欧洲国家接受,所以,几百年来,它们始终不能接受俄罗斯,导致俄罗斯一直“游离”在欧洲之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孤独熊”。时至今日,包括英,法,德三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仍然有着“防备俄罗斯”的心理。直白的说,如果没有美国的存在和震慑,假如俄罗斯“翻脸”了,估计整个欧洲都不是俄罗斯的“对手”。所以说,即便是欧盟成为了一个“主体式国家集团”,它们也很难有战胜俄罗斯的实力,所以,它们不会“傻”到和美国彻底决裂的地步。当然,那时,俄罗斯也就等于又多出了一个可以和它“扳手腕”的对手。所以,从内心来说,俄罗斯自然也不希望欧洲成为一个整体。其次,欧盟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即便是英国不脱欧,以东欧国家和西欧国家的矛盾,它们也不可能组成一个“主体式国家集团”。再者,既然欧盟的强大既不符合美国利益,也不能被俄罗斯接受,而它们自身又不是铁板一块,那它们就不具备“统一”的环境和基础。所以,和美国有着人文,政治,安全和利益关联性的英,法,德也就更不可能和美国彻底决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