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努力”是种什么样的体验?你的孩子在经历这些吗?


身边总是有这样一些学生:

每天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走,下课总缠着老师问问题,平时没事就刷题,但考试成绩惨不忍睹。

去到图书馆,把书摊开之后,拍一张照发朋友圈,然后开始玩手机、回消息。最后一个上午过去了,还一页都没有看完。

平时讨论问题时高谈阔论,对别人的观点不屑一顾。

常常觉得不想思考,对自己所学的东西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就好像看着一个陌生人一样。

这些都是典型的“假努力”的表现!



“假努力”是种什么样的体验?你的孩子在经历这些吗?


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努力


很多读书的、参加工作的人,你问起TA们为了什么而努力,TA们可能支支吾吾,说不上来。或者TA们可能告诉你:“我身边的人都很努力,xxx买了房,xxx年薪几十万,我不努力就落后了。”

这些人也经常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读高中的时候非常努力,因为身边的人都在奋斗,而等到大学,身边同学都开始参加社团、谈恋爱、玩耍的时候,自己自然也就失去了动力。

这是因为TA们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只以身边的人为参照物,别人努力,自己跟着努力。这样看起来可以,但实际上有个大问题:

TA们常常会很焦虑。

TA们害怕未来生活不如意,害怕自己落后于人,害怕成为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这些人就算暂时达到了目标,也还是会焦虑,因为别人也在进步,因为没有一个位置是永远安全的。

“假努力”是种什么样的体验?你的孩子在经历这些吗?


焦虑是伴随着TA们的诅咒,除非TA们能找到自己发自内心热爱的东西。

如果暂时找不到也没有关系,不要让这种焦虑摧毁自己就好。可以试着多读书,多跟不同的人群交流,什么事都去做做。

适当的时候可以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这也就是“间隔年”的作用。

“假努力”是种什么样的体验?你的孩子在经历这些吗?


自我感动式的努力


这种人学习时效率不高,学一下玩一下,又很爱拿自己今天学了多少多少个小时来说事。

TA们常常期待着别人的夸赞,被夸完之后,再意犹未尽地发条朋友圈,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虽然在别人看来很无聊。

这些人处心积虑地维护着一个“认真学习”的美好形象,对TA们来说,自己的人设永远比学习重要。这些人不是真正的热爱学习,只是喜欢学习给TA们带来的“努力”、“上进”、“有文化的标签”。

这些人通常很虚伪,也很容易被捧杀。

TA们应该抛弃掉学习带来的附加值,沉浸在学习本身。找出自己效率不高的原因,才能进步。

“假努力”是种什么样的体验?你的孩子在经历这些吗?


没有耐心,只注重广度不注重深度


有的人是很聪明,好像什么都会,但多问几句,其实是什么都只会一点。

TA们常常有“学习焦虑”,喜欢掌握大量信息,沉迷于占有信息的快感中。像饕餮一样,什么都吃下去。

“假努力”是种什么样的体验?你的孩子在经历这些吗?


这样的人没有不可替代性,容易被淘汰和忽视,毕竟,问TA们还不如问百度。TA们也无法对掌握的信息有系统的认识,不能自圆其说,而且常常会忘记很多东西,还记住很多未经证实的谬误。

这样的人需要对自己感兴趣的点取交集,找到自己的真正爱好所在,深耕下去。深耕下去获得的信息并不一定就比到处获取信息的量要少。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内心自甘平庸,不敢去期待


读高中的时候,生物老师看到我们班有些同学对考试开始采取一种麻木的态度,对发下去的卷子看也不看,生气地说:“你们虽然努力,但已经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是最可怕的。”

害怕失败,所以开始不敢去期待。看起来还是按部就班的在努力,但其实心里不那么踏实。

把心态放轻松一点,在该努力的时候害怕,可不是什么好兆头。有力气害怕,说明你还没有全情投入。

“假努力”是种什么样的体验?你的孩子在经历这些吗?


何不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真正有能力获得成功的人,你会怎么样?你会不敢期待吗?

最后,如果发现自己落入了“假努力”的陷阱,也不要太惊慌,这是你的内心在告诉你,它开始紧张了。它可能开始在意别人看法,它可能对失败感到厌倦,它可能就是累了。

那就停个几分钟,先跟它做一场对话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