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夫妻,都戰鬥在疫情防控最“吃緊”的地方

他們是夫妻,都戰鬥在疫情防控最“吃緊”的地方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身披“藏青鎧甲”“白色袍衣”,直面危險,逆向而行,用生命守護生命。

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萬柏林分局有這樣一對“警醫”夫妻檔,新春伊始,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萬柏林分局黨委委員、紀檢書記張朝和他的妻子互道一聲珍重後,各自奔赴戰“疫”一線——張朝深入轄區、所隊、卡口開展督導檢查,而他的妻子張穎惠作為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援鄂醫療護理團隊隊長,帶領100名護士踏上了援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征程。

張朝作為分局領導,分管萬柏林派出所和興華派出所,1月24日,這兩個派出所轄區的東社、迎西高速卡口被確定為車輛、人員進出太原的重點交通通道,轄區的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被確定為省、市兩級指定接收發熱病人的定點醫院。這些地方都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吃緊”部位。如何確保這些重點部位的安全和秩序?遇到突發緊急情況如何第一時間有效應對?如何確保戰友們的安全?這些問題,擺在了張朝的面前。

他们是夫妻,都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地方

疫情防控阻擊戰一線,張朝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和戰友們奮戰在守護人民群眾平安的第一線。“你好同志,請問你們要去哪?請出示身份證並測量體溫。”“你好同志,非常時期,請配合我們的工作……”這樣重複的話語,張朝不知說了多少遍,他帶領民警們在卡口對過往車輛逢車必檢,對駕乘人員逢人必測,強化精準查控,確保不漏一車、不漏一人。

他们是夫妻,都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地方

除了每日卡口查控工作,張朝還不定時前往基層派出所、刑警隊等單位,通過“不打招呼、隨機路線、直達現場、督導檢查”的方式,查看防疫情、消毒灑水、戴口罩、街面警力巡邏頻次密度等工作,要求各單位嚴格落實領導帶班制、24小時值班備勤制度,備足應急力量,組織好派出所值班備勤人員時刻待命,確保工作落到實處。“疫情防控特殊時期,作為公安機關,我們內部單位和民警、輔警的自身防護工作更要高度重視,必須解決大家心理上的後顧之憂。”連續督導檢查好幾天的張朝說這句話時,他的眼神是那麼篤實而堅定。

為阻斷疫情蔓延,張朝帶領戰友們嚴格落實“三天清零”工作部署,一個一個篩查,一個一個過關,確保所有高危地域人員納入視線,納入管控。張朝和戰友們與社區工作人員引導群眾規範防控行為,叮囑進出小區的群眾做好個人防護,出現症狀及時就診;當看到群眾由於疏忽大意忘記戴口罩時,他都是及時阻止,要求其嚴格按照規範佩戴口罩。

在疫情面前,張朝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與戰友們始終戰鬥疫情防控最前線,為轄區群眾守好安全屏障,堅決遏制疫情蔓延。

在張朝戰鬥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線的時候,張朝的妻子張穎惠也正奮戰在援助湖北抗擊疫情的火線上。

張穎惠是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護理部副主任,中華護理學會危重症專科護士,從事護理工作30年。17年前,張穎惠帶著滿腔熱血和激情成為了第一批進入SARS病房的護士,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同戰友們一次次從死神的手裡搶人,17年後的2020年2月2日,她依舊滿懷熱誠,帶著南丁格爾的誓言,帶著責任與擔當,毅然決然地奔赴防疫一線,同她身後的戰士們一起與病毒作鬥爭。

“保護好自己,給國家把事情做好!”這句話來自年邁的父親對防疫一線張穎惠的殷切囑託;但就在正月二十三要年滿八十歲的老父親不知道的是他捧在手心上的孩子即將踏上兇險未卜的逆風援鄂之路。

他们是夫妻,都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地方

其實,張穎惠同志早在疫情剛剛爆發時,就主動寫了請戰志願書,做好了隨時應戰的準備。在今年的1月27日(正月初三),作為“省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導組”專家,到我省運城、臨汾、呂梁進行了疫情防控的督導工作。2020年2月2日,她被任命為臨時黨支部副書記、山醫大二院護理團隊的隊長、山西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100名護士組成的護理團隊的隊長,帶著家人深深的囑託、孩子殷切的期盼,率領著身後的百名將士踏上了援鄂抗擊“新冠”疫情的征程。到達武漢後,很快投入到了工作中,對每一個環節進行嚴格把關,對每一項工作都親力躬為,保證每項護理治療操作有效。

他们是夫妻,都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地方

“2020年2月5日,是我來到武漢的第4天,凌晨3點35分了解完夜班護士進入隔離病房後的情況,又與中日友好醫院的護士長溝通合作相關事宜,已經是凌晨4點,終於有時間坐下來欣賞壯美的武漢。窗外一片靜謐,長江水緩緩流淌著,貨運船在江上慢慢穿梭,遠處的黃鶴樓、壯觀的長江大橋盡收眼底!”這是張穎惠寫下的一段話語。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危難前,張朝和張穎惠在各自的崗位上肩負各自的使命,用平凡卻又堅實的肩膀築起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堅固防線,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貢獻全力。

這一刻!我們滿懷希望,靜待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