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兒科常見病:(2)上呼吸道感染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各種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簡稱上感,俗稱“感冒”,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該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如上呼吸道某一局部炎症特別突出,即按該炎症處命名,如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急性上感主要用於上呼吸道局部感染定位並不確切者。鼻咽部感染常出現併發症,累及鄰近器官如喉、氣管、支氣管、肺、口腔、鼻竇、中耳、眼及頸部淋巴結等。

部位:鼻、鼻咽、咽部

病因

各種病毒和細菌均可引起,但90%以上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後可繼發細菌感染,最常見為溶血性鏈球菌,其次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近年來肺炎支原體亦不少見。

嬰幼兒時期由於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點而易患本病。營養障礙性疾病,如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亞臨床維生素A、鋅或鐵缺乏症等,或護理不當,氣候改變和環境不良等因素,則易發生反覆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遷延。

臨床表現

由於年齡大小、體質強弱及病變部位的不同,病情的緩急、輕重程度也不同。年長兒症狀較輕,嬰幼兒則較重。

1.一般類型上感

(1)症狀①局部症狀 鼻塞、流涕、噴嚏、乾咳、咽部不適和咽痛等,多於3~4天內自然痊癒。②全身症狀 發熱、煩躁不安、頭痛、全身不適、乏力等。部分患兒有食慾不振、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症狀。腹痛多為臍周陣發性疼痛,無壓痛,可能為腸痙攣所致;如腹痛持續存在,多為併發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

嬰幼兒起病急,全身症狀為主,局部症狀較輕。多有發熱,體溫可高達39℃~40℃,熱程2~3天至1周左右,起病1~2天可因高熱引起驚厥。年長兒以局部症狀為主,全身症狀較輕,可僅輕度發熱。

(2)體徵 體檢可見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有時可見下頜和頸淋巴結腫大。肺部聽診一般正常。腸道病毒感染者可見不同形態的皮疹。

檢查

病毒感染者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計數相對增高。病毒分離和血清學檢查可明確病原,近年來免疫熒光、免疫酶及分子生物學技術可做出早期診斷。

細菌感染者白細胞計數可增高,中性粒細胞增高,在使用抗菌藥物前行咽拭子培養可發現致病菌。鏈球菌引起者於感染2~3周後ASO滴度可增高。

病毒性上感者,應告訴病家該病的自限性和治療的目的:防止交叉感染及併發症。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周圍環境、多飲水和補充大量維生素C等。

(1)抗病毒藥物 大多數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可試用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口服或靜脈點滴。亦可試用潘生丁,3日為一療程。

(2)抗生素 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繼發細菌感染者可選用抗生素治療,常選用青黴素類、複方新諾明(2月以下嬰兒禁用)及頭孢菌素類。咽拭子培養陽性結果有助於指導抗菌治療。若證實為鏈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風溼熱、腎炎病史者,青黴素療程應為10~14日。

(1)高熱可口服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用冷敷、溫溼敷或酒精浴降溫。

(2)發生高熱驚厥者可予以鎮靜、止驚等處理。

(3)咽痛可含服咽喉片(較大兒童)。

(4)中成藥亦有較好的效果,中藥方面要結合辨證論治來治療。

預防

主要靠加強體格鍛鍊以增強抵抗力;提倡母乳餵養;防治佝僂病及營養不良;避免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

春季兒科常見病:(2)上呼吸道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