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返工了,父母挥挥手已走远,你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疫情有趋稳的态势,各地生活也将慢慢地恢复,许多地方工厂开始复工,社会也将逐渐步入正轨。

各地采取了包机、专车接送外地的工人返回工作地, 许多人,包括许多家长也要开始走上工作岗位。可是有许多孩子无法和父母一起前往工作地,因此,这一大批孩子需要留在自己的出生地接受教育。

这就是所谓的“留守儿童”。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全国有上千万的留守儿童。


开始返工了,父母挥挥手已走远,你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虽然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然而除了经济上的些许改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带给他们更多的恐怕还是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儿童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

虽然现在,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安全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家长陪伴的缺失,家庭教育就留下缺陷。

留守儿童会产生一些问题:

1、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的缺失

由于有些监护人文化水平不高,无法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进行适当的辅导;有的监护人对孩子们的学习督管不够或方法不当,产生了厌学、弃学现象;有的由于隔代教育,缺乏共同语言,家庭教育难以到位;有的祖辈们过分溺爱,任其发展,养成学习懒惰的坏习惯。如缺乏正确的引导,也容易产生爱吃零食、抽烟之类的不良生活习惯。

开始返工了,父母挥挥手已走远,你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2、一些留守学生产生性格缺陷

留守儿童由于与家长接触较少,家长对于孩子成长情况缺乏了解和指导。外出打工的家长一方面远离子女,要管束也是鞭长莫及;另一方面其他监护人舍不得管,或是不方便严加管束留守孩子,致使部分留守儿童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也可能会产生如心灵孤独、情感淡漠等心理影响。

3、行为偏差

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的不良习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正从而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部分留守孩子把家长给的钱花费在上网、吃喝、抽烟之上。


开始返工了,父母挥挥手已走远,你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那么,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你需要注意些什么?

1、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外出务工的父母应加强通过电话 、写信等方式实施有效的亲情教育。父母不能只关注学习,更不能只看考试成绩,要更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现在通讯方便,要常常和孩子通话,和孩子视频,提升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亲情联系。


开始返工了,父母挥挥手已走远,你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2、做好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

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为子女选择适宜留守儿童的的学习方式,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让子女在校寄宿,随着学校社会对留守儿童越来越关注,寄宿制成为目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其优势在于寄宿对锻炼一个人的适应能力很有好处,能够帮助留守儿童改善生活,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习成绩,改变辍学倾向,培养道德情感、社交技能,提高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另外,父母也可以在学校的科学指导下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提高自身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水平。


开始返工了,父母挥挥手已走远,你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3、让孩子体验生活

现在每到寒暑假,许多家长会将孩子接到父母打工的地方。这是要提倡的,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温暖,父母关爱。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亲自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同时,父母还可以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困难。但实际上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在外的见闻以及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将对他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有利于引导孩子提高勇气,树立信心,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