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抗疫捐軀後,女兒的信令人淚目

1月21日,武昌醫院被確定為首批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當時接收了499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數僅次於金銀潭醫院。

28天后,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以身殉職,年僅51歲。

這是武漢抗疫以來,第一位因新冠肺炎而犧牲的在職院長。

1969年2月10日,劉智明生於湖北十堰,幼時的劉智明,人如其名,智慧過人,聰明好學。

1987年,18歲的他,過關斬將,順利考入武漢醫學院(今武漢大學醫學院)。

大學期間,劉智明茁壯成長,身高躥到了一米八幾,加上長相英俊,陽光開朗,與人和善,成績優異,在老師和同學當中,人緣都很好。

他抗疫捐軀後,女兒的信令人淚目

圖:劉智明(後排左一)大學時與同學合影


1991年,22歲的劉智明,如期畢業,分配回十堰老家,在鄖陽地區醫院(今湖北醫藥學院附屬太和醫院)神經外科工作。

那個時候,十堰還很缺醫生。

劉智明所在科的主任叫塗漢軍,從醫多年,經驗豐富。

塗主任對劉智明十分認可,認為他既有愛心,又有責任心,雖然跟床的病人很多,很辛苦,但是5年都沒有任何工作失誤,更沒有一個病人投訴。

劉智明還熱愛生活,喜歡文藝,是醫院裡年輕的團委幹部之一。

每個週末,他都會提前到職工餐廳,精神飽滿,事無鉅細地佈置晚上舞會的場地。身材高大,氣宇軒昂的他,經常成為舞會上的焦點。

舞會結束後,許多年輕同事,常聚一起吃飯喝酒,交流工作、生活,以及感情。

劉智明在繁忙的工作、豐富的業餘活動之外,還堅持學習進修,後來獲得了碩士、博士學位,令院長王倫長都刮目相看,也為以後進軍武漢埋下了伏筆。

1995年,26歲的劉智明,工作調至武漢市第三醫院。

在新的單位,劉智明先被安排在急診科。

同事們對他印象不錯,認為他雖然文質彬彬,但是膽大心細,敢於擔當,待人誠懇,有情有義。

因為工作忙,護士們經常需要加班,這個時候,劉智明總會自掏腰包,在外面餐館叫人送餐過來,請大家一起吃飯。

有的護士看他知識淵博,想跟他下病房學東西,他總是樂於提供幫助。科室有什麼人不舒服、家裡有困難,他也會幫忙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就幫忙出主意。

有時醫護人員被病人誤解,引發醫患糾紛,這時也總是劉智明,主動站出來,以醫生的權威和專業的知識,為病人開導、講解,替護士們解圍。

他抗疫捐軀後,女兒的信令人淚目

圖:年輕時的劉智明(右三)


正因為表現出色,同樣從十堰走出來的醫院領導金捷,雖然此前素未謀面,後來也注意到了劉智明,對他頗為欣賞,兩人交流漸多,亦師亦友。

在武漢市第三醫院,劉智明一干就是18年,逐漸成長為一名擅長顱腦外傷、顱內腫瘤、腦血管病及椎管內病,特別擅長神經外科疾病手術治療的醫學專家。

行政方面,劉智明也是好手,先後擔任科室副主任、主任,以及醫務處副處長、處長,乃至副院長等職務。

做領導後,劉智明對新進醫院,事業剛起步的年輕人特別照顧。

不但同事結婚時,會作為“孃家人”參加,同事生了孩子,他也會抽休息時間去探望。此外,他還特別重視每個醫生的進修問題,經常追著他們制訂職業規劃。

劉智明的愛情也開花結果,和小自己4歲的美女護士蔡利萍,結為伉儷。後來,蔡利萍經驗日趨豐富,逐漸成長為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ICU護士長。

婚後兩人十分恩愛,先後育有一女一子,生活寧靜而美滿。劉智明儒雅溫和,工作認真,也愛家人,愛花花草草,節假日時,有時會和家人外出踏青。

儘管事業很順,幾乎可以用平步青雲來形容,但是劉智明一點兒不忘本,對於在十堰工作時的老領導、老同事,都念念不忘。

當年他的主任塗漢軍,後來升任太和醫院院長、湖北醫藥學院黨委書記,雖然身處不同城市,但是兩人常常通過電話、網絡,交流醫學經驗,每年都會見上幾面。

此外,劉智明依舊熱愛學習,工作之餘,他曾赴美國參加醫院管理培訓,並在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繼續深造,為事業進一步騰飛奠定了基礎。

2013年,44歲的劉智明,被武昌區委區政府授予“武昌英才”榮譽稱號,並被調至武昌醫院擔任院長。

調任那一天,武漢市第三醫院的老領導金捷,和醫院書記一起,專程開車把他送到新單位,勉勵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後來,劉智明果然不負眾望。

武昌醫院,是一家有百年曆史的二級綜合醫院,在劉智明接手後,僅僅一年,就從二級榮升三級醫院,劉智明亦榮列“武漢市人民政府博士資助人選”。

2015年,劉智明46歲時,又列武漢市“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

2017年,武昌醫院成為武漢科技大學附屬醫院後,承擔起本科階段教學工作。

劉智明是教學的直管領導,又是武昌醫院院長及神經外科專家,兼顧行政、臨床、教學,還參與外科教學和備課,親自制作教學PPT。

他抗疫捐軀後,女兒的信令人淚目

圖:劉智明工作照


隨著醫學造詣日深,聲望日隆,他還擔任了湖北中醫藥大學、江漢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工作非常忙,經常回到家孩子已經睡了,家中事務,全是老婆一人操持。

2019年9月,劉智明的小兒子還在上初中,大女兒劉洋則女承父業,也選擇學醫,順利考入了湖北醫藥學院臨床醫學專業。

在大學,曾經帶過剛畢業時的劉智明入行的塗漢軍院長,此時也成為了劉洋的老師。

2019年國慶,武昌醫院全院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50歲的劉智明,自青年時代就愛好文藝,他站在最前面給同事們起頭,帶著大家一起唱,神采飛揚,字正腔圓,給同事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2019年11月,46歲的蔡利萍,忽然整個肢體麻木,最後確診是重度頸椎間盤突出症,必須做手術,術後一個月都只能在家躺著,需人照顧。

然而,即使這樣,劉智明也只是破天荒地,在老婆動手術時請了兩天假陪她。他對同事說:“兄弟,實在是沒辦法,工作調不開,有些事情你們幫我盯著點。”

人生在世,禍福無常。

要是此時,有誰能未卜先知,該多好。那他一定會無論再忙,也要多抽點時間陪家人,陪老婆,說一說那些沒來得及說出口的話。

2020年初,天降橫禍,那時還叫“不明原因肺炎”的疫情,籠罩荊楚大地。

此時,做完頸椎手術的的蔡利萍,還有一個月假期沒有休完,但是她一想到自己帶的護士們,都是跟自己女兒差不多大的孩子,就再也坐不住了。

在她眼裡,這群90後的護士們,“哪是什麼戰士,都是一群孩子,這群孩子們,也是第一次遇到如此特殊的情況。”

而在劉智明所在的武昌醫院,病房裡“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人也多起來。形勢嚴峻,劉智明帶頭查房,組織醫院最強的醫護力量,全力救治病人。

他抗疫捐軀後,女兒的信令人淚目

圖:1月中旬媒體報道“不明原因肺炎”


1月20日,劉智明去市裡參加緊急防疫會,各大醫院院長都到了,會上,他見到了老領導金捷,但因任務緊急,會後兩人沒有過多交談。

1月21日,金捷忽然接到劉智明電話,說:武昌醫院被列為定點醫院了,要在兩天內完成院區改造,接收499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數僅次於金銀潭醫院!

金捷說,你們是綜合醫院,這麼短時間內改造成傳染病收治醫院,難度很大。劉智明想了想,回答說:應該沒問題。

接下來,劉智明三天三夜沒閤眼,硬是在兩天內,帶領職工改造病區,騰挪病房,按時將東、西兩個院區按要求分區,併成立了醫療救治指揮部和10個工作組。

1月22日晚,武昌醫院接收轉運病人的前一夜,劉智明和書記王力霞兩人還在改建病房,上上下下跑了一夜,不停地修整、檢查、完善,一夜沒睡。

一直到凌晨4點,劉智明才給老婆蔡利萍打了個電話,讓她送些換洗衣物,因為醫院正式成為定點以後,他就不能回家了。

蔡利萍在電話裡,很心疼地罵他:你感冒一週了,還這麼晚不睡,不要命了嗎?

1月23日,499名新冠肺炎患者,如期轉入武昌醫院。

同時,醫院開始將非新冠肺炎患者轉出。作為院長,劉智明擔心病人安置,親自盯著數十輛救護車來回奔忙,直到499名病人全部轉出。又一夜沒睡。

一切安排妥當後,劉智明才跟王力霞說:王書記,我感覺有點不舒服,明天準備去做個CT,免得傳染給你們。

王力霞看著這個強壯,且比自己都小几歲的搭檔,還笑著安慰他:你不會有事的!

1月24日晚,除夕夜。

武昌醫院的所有職工,都收到了院長劉智明安排的節日禮物。醫院食堂,還收到了劉院長的囑託,讓以後伙食多一些雞蛋和水果。

那個時候,許多人還以為,病區名單上看到的那個“劉智明”,只不過,跟他們院長是同名同姓。

事實上,那就是他。

在安排除夕禮物之前,劉智明已經確診新冠肺炎,並且住進了重症病區。

在ICU病房裡,劉智明依然心繫病人,一天都沒有好好休息過,不停地接打電話、回覆微信,病人收進來沒、院內感染防控做到位沒……都是他最關心的。

他的主治醫生、武昌醫院ICU主任徐亮多次提醒他,說:這樣不行,太勞累了,必須好好休息!你現在不是院長,而是病人,你要聽我的!

但劉智明回答他:我是院長啊,我丟不下!

而劉智明老婆蔡利萍所在的武漢市第三醫院,也成了定點醫院。蔡利萍把90後護士們稱呼為“孩子”,“孩子們”也都稱呼她為“蔡媽”。

每次進ICU病房前,她都會像媽媽送孩子上戰場一樣,幫她們仔細檢查好防護服,並給每一位“孩子”的防護服上,畫上每人喜歡的卡通形象,寫上鼓勵的話。

他抗疫捐軀後,女兒的信令人淚目

圖:蔡利萍給“孩子們”防護服上畫卡通


得知劉智明的情況,蔡利萍非常擔心,她給“小肚雞腸的老公”發微信說:


他抗疫捐軀後,女兒的信令人淚目

聽說劉智明生病後,老領導金捷給他打了多次電話,都顯示關機。後來,武昌醫院重症監護室主任告訴他,劉智明的病情一開始便很嚴重。

1月28日,劉智明核糖核酸檢測呈陽性,妹妹打來電話問情況,他想的還是工作,反覆說:“醫院還有很多事情沒做……”

妹妹掛掉電話大哭。她很後悔沒能多接送哥哥兩趟。

過年前,她見了哥哥最後一面,此後他便一直很忙。有天晚上,她經過武昌醫院打電話,說等他下班送他回家,但哥哥說:別等了,我事情太多,還是自己回吧。

2月3日,劉智明病情危重,真的用上了呼吸機。

當天,堅守崗位的蔡利萍,忙裡偷閒4次撥打視頻通話,劉智明都沒接。

他已經說不出話了。

後來,視頻終於接通,蔡利萍哭著說:我來陪你吧!

劉智明依然艱難,且堅定地,搖了一下頭。


2月3日晚21時許,劉智明終於回了微信:


他抗疫捐軀後,女兒的信令人淚目

幹了20多年醫護,夫妻倆都非常清楚“氧合上不來”意味著什麼,她心如刀絞,很想心一橫,放下一切去陪老公。因為要配合呼吸機的頻率,劉智明經歷著巨大的痛苦:胸悶,憋氣,呼吸困難。

照顧劉智明的護士都知道,他其實很需要老婆在身邊。狀態很不好的時候,老婆的一條微信、一個電話,都能讓這位院長的情緒安穩下來。

每次蔡利萍下了晚班來看他,他都很高興。雖然兩人已經連一句話都說不了,但多少年的夫妻感情,哪怕一個眼神,都能讓對方知道自己想說什麼。

他抗疫捐軀後,女兒的信令人淚目

圖:蔡利萍與重症中的劉智明攜手,無聲勝有聲


他太瞭解她。

她是“孩子們”的主心骨,她是她們的“媽”。

這個“媽”不是親媽,卻會心疼她們體力透支暈倒,心疼她們換班後需要吸氧,心疼她們餓得犯了胃病還要喝咖啡硬撐……危急時刻,她實在走不開。

2月10日,劉智明51歲生日。

第二天,他打開微信,發了最後一條朋友圈:

幾件大事值得紀念——ICU醫護團隊為我在病床上過了個生日;剃了個大光頭;離開呼吸機十二小時以上,用經鼻高流氧合可達90%以上。

收到許多祝福和鼓勵,他回覆說:

我撐了20天,雖然生不如死,度日如年,但還是活著好。

作為醫生,他對自己的病情很清楚。他甚至連醫療預囑,都跟主診醫生講了:

如果萬一,不要插管搶救。

因為插管搶救,最容易感染醫護人員!他在最後關頭,還是一心想著別人!

2月14日,劉智明病情加重,轉至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家人在病房外守候了整整兩天,然而,奇蹟最終沒能出現。

2月17日,院方進行了ECMO人工心肺的最後搶救措施,多次都沒成功。

2月18日10時54分,51歲的劉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以身殉職。

這是武漢抗疫以來,第一位因新冠肺炎而犧牲的在職院長。

2月18日下午3時許,同濟醫院中法院區外,殯儀館的車來接劉智明。

他的愛人蔡利萍,還穿著那一身厚厚的隔離服,天光下,白得耀眼。

她多麼想再看“小肚雞腸的老公”一眼,可車已經開動了。

他抗疫捐軀後,女兒的信令人淚目

圖:蔡利萍淚別老公劉智明


她哭著,跟著車跑,伸出手去,卻怎麼也夠不著……

黑色的車子駛出醫院,她像忽然失去了什麼倚靠一樣,跌跌撞撞,淚如泉湧。

守在車子離去的地方,她一遍遍翻看手機上“小肚雞腸的老公”,發來的那些文字和語音,久久不願離去。

得知劉智明抗疫捐軀,他在十堰工作時的老院長王倫長,為他寫下悼詩:

驚聞智明歿沙場,老淚縱橫如湧泉。

其他師友同事,也紛紛發朋友圈,或以其他方式,對他的離去表示哀悼。

他抗疫捐軀後,女兒的信令人淚目

圖:前同事哀悼劉智明的朋友圈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說:

劉智明醫生的去世是巨大的損失,他在2019冠狀病毒疫情期間挽救了無數生命。

是的,那些他救過的人,一個個從重症監護室轉到普通病房,再從普通病房,走出了醫院大門。

而他自己,卻永遠也回不來了。

他生前努力盡責,慷慨大方,與人為善。身後,卻留下了47歲的護士長妻子,和正上初中的兒子,以及一個剛上大一、依然學醫的女兒。

他的女兒劉洋,在疫情期間,寫給他和妻子的家書,他沒看到。

其中有幾段,發自肺腑,催人淚下:

他抗疫捐軀後,女兒的信令人淚目


或許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你們醫務人員應盡的責任,是你們的義務。

他們稱讚你們為白衣天使,但醫生護士從來不是什麼天使和神明。白大褂之下也和所有人一樣普普通通,有著逃不過生老病死的血肉之軀。

可我同時也知道,你們這一生,早就將我第一天踏進大學校園、步入臨床專業時所許的誓言,烙印在了本能之中。

他抗疫捐軀後,女兒的信令人淚目


他抗疫捐軀後,女兒的信令人淚目


除了劉智明,還有李文亮、梁武東、柳帆……這次抗疫中,武漢至少已有8位醫護人員因公殉職。

而在他們身後,還有高達1700多名被感染的醫護人員。

每個人的背後,都是一個有愛有笑有溫度,家人每天都翹首以盼,等著他們平安歸來的家庭……

他抗疫捐軀後,女兒的信令人淚目

圖:疫情面前,為自己打氣的醫護人員


我們不提倡英雄主義。醫護人員也是人,保障他們的休息和健康至關重要。

但是,被歷史推上了英雄之位的人們,值得我們——活下來的人們,永遠銘記。

當抗疫勝利,當硝煙散盡,我們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周遊世界,享受生活之時,請不要忘記:

在災難中,曾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生命,捍衛了保護我們的誓言——

“醫生,此去欲何?”

“戰病疫,救蒼生!”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