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謎:太平天國的太平軍和曾國藩的湘軍,哪支軍隊的人數多?

洪浩江蘇南通


這個不是未解之謎,毫無疑問太平軍的人數要多於湘軍,太平天國鼎盛之時,有軍隊六十萬,東王楊秀清治軍能力還是不錯的,不過太平軍兵員質量參差不齊,能打的主要是兩廣老兄弟。而曾國藩的湘軍以曾國荃的吉字營為首,大多是從湖南湘鄉曾的家鄉招募的農夫,鼎盛時也不過12萬人,不過大都是經過系統訓練的,所以戰鬥力會強一些。就算把左宗棠招募的湘軍一部算上,也不到20萬。所以,人數方面,太平軍勝出。再多說一句,如果不是太平天國內亂,最後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呢。





東山客


如果單論數量,絕對是清軍更多。

太平天國最多的時候號稱有“百萬之眾”,但實際上用於作戰的兵力頂多(巔峰期)也就在60萬左右。而當時清朝在全國的總兵力大概在200多萬,遇到戰時能動員到450萬人(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地方上的團練武裝,諸如湘軍、淮軍等)。兵力上的劣勢,加上太平天國後期,太平軍戰鬥力水平的嚴重下滑,這些都是構成太平天國起義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雖然鬧的動靜不小,席捲了半個中國,但仍然屬於一場舊式的封建農民起義,和古代的其他農民起義沒有本質的區別。這種落後的封建農民起義具有非常大的時代侷限性。

洪秀全一夥打著“拜上帝教”的幌子煽動底層百姓革命,由於當時清朝橫徵暴斂、統治腐敗,而拜上帝教可以給人希望、凝聚民心,所以開始鬧出了很大的動靜把清政府搞得焦頭爛額。

但是太平天國卻以宗教立國、獨尊上帝,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排斥其他教派,特別是對儒教形成了嚴重的衝擊,不僅得罪了地主階級,而且讓一直遵守儒學教化的老百姓也不能接受,所以遭到了各個階層的反對。

地主們紛紛組織起團練協助清政府對付太平天國,普通百姓識破太平天國的嘴臉後也開始拋棄他們,太平天國的失敗在所難免。




鈿車寶馬


太平天國之亂是明清戰爭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太平軍的足跡先後到過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河南、山西、直隸、山東、福建、浙江、貴州、四川、雲南、陝西、甘肅諸省,攻克過600餘座城市,勢力範圍遍及十八省。太平天國失敗後,散佈在長江南北的太平軍戰士向中國人民傳佈了許許多多充滿著理想的故事,孫中山童年時代便以“洪秀全第二”自許,甚至湘軍被裁撤之後大部分人參加了袍哥會。

所以你說誰的人數最多。


小雨趣味歷史


光從數量上看,肯定是太平軍的人數多。

歷史上的湘軍有很多支,曾國藩的湘軍只是其中最大的一支而已,各支湘軍戰法大同小異,這裡以曾國藩的湘軍舉例,湘軍由於薪水高,選拔標準高,訓練嚴格,所以兵員一直不多,哪怕曾國藩直轄的湘軍最高峰時期也不過5萬人,太平軍動輒幾十萬的野戰軍,湘軍均能戰而勝之,其主要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第一,掌握制江權,後勤有保障。

第二,家鄉子弟兵,靠得住。

第三,薪水多,收益高。

第四,戰法上揚長避短。

雙方武器差距並沒有很大,在一些方面湘軍還佔有優勢,在此戰中,雙方武器都基本差不多,主要武器是冷兵器,常見的軍事用途的刀跟矛,甚至還有農具,比如鋤頭,長叉,短柄小斧,次要武器則是火器,最常見的就是被稱為鳥銃的火繩槍了,但是湘軍擁有購買自西洋的各類重炮以及火炮,還有清政府以及外國的支持,對面的太平軍雖然也有洋炮,但是這些只是少數,只能通過走私來購買,沒有湘軍多,所以湘軍戰鬥力比太平軍高得多,從此戰的經過也能看得出。三河鎮之戰中,導致湘軍失敗的原因並不是武器裝備方面的差距,而是雙方巨大的人數差距,這場戰鬥中,湘軍只有5000兵力,卻要對抗來勢洶洶的10萬太平軍。儘管如此,湘軍仍然發揮了出色的戰鬥力,由李續賓這名猛將指揮,湘軍甚至還一度佔據上風。

三河鎮之戰時,太平天國已經處於下滑時期,而這一時期天京發生變亂,太平軍內部鬥爭激烈,內訌導致太平軍一大批優秀將領被清理,石達開也帶著一批太平軍出走,這一時期招募的兵源素質差,大部分是強制拉來的壯丁,戰略戰術雖然屢次大敗清軍,但是缺乏創新,打來打去還是那幾樣,被清軍識破後就開始屢屢戰敗。而湘軍這邊已經將戰鬥力弱的綠營進行改編,並開始編練新的勇營,湘軍也大量購買了洋槍洋炮以對抗太平軍,雙方之間甚至開展過一系列的軍備競賽。這場戰鬥不過是太平天國滅亡前的一次迴光返照罷了,因為權力鬥爭,而清洗了一大批優秀將領,軍隊內曾經的信仰也被無情的內訌所破壞,從這一時刻起,這場農民起義就基本可以說是已經完結了。




志龍侃歷史


依我之見:

首先也送明確一個概念,這裡指的是湘軍,不是清軍,然後再來回答這個問題。

湘軍只是清軍種的一支部隊而已。

湘軍是晚清時對湖南地方軍隊的稱呼,或稱湘勇。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後,清朝正規軍無法抵禦,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裝,湘軍就是在這時發展起來的。

湘軍將領主要是湘鄉人,大多是封建儒生,士兵則招募湘鄉一帶農民。曾國藩與一些重要將領既是同鄉,又有同學、師生、親友的關係。

天京之役湘軍人數達到高峰也才12萬人左右,而太平軍動輒可以糾集五六十萬的兵力。(出自百科,可信度比較高)

所以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絕對是湘軍少於太平軍。


兔兒臉


太平軍從數量上要遠遠多於湘軍,太平軍佔據著江南半壁,其兵力主要由自己廣西子弟兵和江南各省的老百姓,而湘軍是以宗族、師徒關係作為主要兵力,所以總兵力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但論戰鬥力來講:

剛開始太平軍內部團結、兵多將廣、骨幹力量起著重要作用,而湘軍初期缺乏骨幹、缺乏經驗,對上鼎峰的太平軍難免會敗下陣來。

到了中後期,天國內訌,民心不穩,骨幹力量損失殆盡,石達開抽走主要力量,另圖發展,最終兵敗被俘,天王不得不提拔青年才幹,大肆封王,但內部腐敗內訌問題依然沒有解決,軍隊士氣依然低下,反觀湘軍這邊,內部凝聚力更強,採用結硬寨、打死仗的方式,剋制了太平軍的運動戰。安慶之戰,天京解圍之戰,太平軍數量上都是遠多於湘軍,最終也子失敗而告終。





坐看雲起時1218


兵不在多在精,太平軍的人數是多於湘軍的但最終還是丟了南京,這很好的說明了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軍隊的人數而是軍隊的質量。太平運動初期太平軍的數量遠遠不及八旗軍但卻一路打到了南京城,也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

曾國藩的湘軍建軍之初就注重軍隊的訓練和質量

曾國藩在擔任湘軍團練大臣後,為了強化對湘軍的訓練制訂了嚴格的訓練制度。為了提升軍隊的戰鬥力在太平軍攻打湖南的關鍵時刻他也沒有出兵援助,這就看出他對練兵的重視程度,因為他知道新兵不訓練到了戰場是必敗無疑的。

太平軍西征的時候再次打到了湖南,湘軍在湖南同太平軍多次交戰,不僅戰果輝煌還擊殺了太平軍老將軍曾天養,遏制了太平軍攻打長沙的戰略企圖。此後湘軍還乘勝收復了武昌,雖然武昌後又被石達開搶佔但湘軍的戰績還是有目共睹的。

江南江北大營被攻破後湘軍成為太平軍的主要對手

1856年江南江北大營的八旗軍被太平軍擊潰,此時的南方八旗軍已經基本喪失殆盡。為了挽救危局清政府不得不重用曾國藩的湘軍,自此湘軍成為太平軍的主要對手。此後湘軍離開了湖南在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多個戰場同太平軍相持。

天京事變發生後湘軍乘機攻取武昌拉開了反攻的序幕,1859年湘軍李續賓部一舉攻克江西重鎮九江。攻克九江後湘軍在西線戰場開始佔據主動,各部隊前往安慶集結,準備圍攻安慶。

湘軍兵力十萬人與太平軍相比數量佔劣勢

1861年太平軍丟失了重鎮安慶,皖省的局勢一落千丈。不久陳玉成因叛徒出賣被俘,太平軍西線防禦基本崩潰,曾國荃率軍圍困南京,李秀成帶兵貪攻江浙沒有及時回援導致太平軍西線防禦陷入了全面的被動。

湘軍兵力主要由三部分組成,西線攻擊南京的曾國藩湘軍主力約十五萬人,東線李鴻章的淮軍兵力約八萬人在浙江上海,此外還有左宗棠的老湘營兵力六萬人。其實攻擊天京的湘軍兵力也就十萬人,此時太平軍數量卻是湘軍的幾倍,最終還是沒有守住天京。

所以決定這場戰役勝負的不是軍隊的人數,而是主帥的指揮能力和軍隊的戰鬥力,太平軍兵力擴充太快軍隊訓練不足,一旦遇到遭遇戰就很難堅持,面對裝備精良身經百戰的湘軍,太平軍最的失敗就很難避免了。


秋雨魯北說歷史


總體而言,太平軍人數多。

因為,太平天國就一支太平軍。

而清政府除了湘軍,還有淮軍、綠營兵、八旗兵等武裝力量。

湘軍只是清軍中的一支軍隊而已,剿滅太平天國並不只是湘軍孤軍奮戰。


知識百貨君


從數量上看的話,太平天國佔優!但是從戰鬥力來說,前期太平天國都是從廣西出來的老兵,能打硬仗,而湘軍一直以來是以族系、師友、等為紐帶,後期的戰鬥力更強


將軍利劍


很明顯是太平天國的太平軍。當時,曾國藩和他的湘軍被石達開的部隊包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