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盈餘》:看自由時間如何變革世界的未來

今天聊這本書是克萊·舍基的《認知盈餘》。

《認知盈餘》:看自由時間如何變革世界的未來

本書的核心觀點是:人們的自由時間除了僅僅用於內容消費,還應更多用於內容分享和創造。分享和創造的價值遠大於消費。

當我重溫這本書的時候,我在思考它對短視頻或者其他移動互聯網平臺的意義。

試想一下,各位每天在短視頻花費多少時間。

累計半小時、一小時還是兩小時?

留意我身邊的朋友,發現很多人都是超過1小時的人。

既然如此,我們就更要了解認知盈餘的重要性。怎麼用好這種理論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克萊·舍基對“認知盈餘”的詮釋重點提到兩點:

1、現在有一大批受過教育,並且擁有自由支配時間的人,他們有豐富的知識背景,同時有強烈的分享慾望;

2、如果有一個平臺可以將這些人的時間匯聚在一起,就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應。

頭條和抖音不正好是這樣一個平臺嗎?

馬化騰在《認知盈餘》一書的序言中說,如何鑄造一個供更多合作伙伴共同創造、供用戶自由選擇的平臺,才是互聯網時代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這個平臺上,大多數人在分享自己的知識,同時也在受益別人的知識。依靠這樣的大平臺,一種大資源悄然產生。


《認知盈餘》:看自由時間如何變革世界的未來


在頭條這個大平臺,我們看到認知盈餘的關鍵要素:“自由時間”和“特殊才能”。

而這個要素相加,“自由時間”+“特殊才能”=創造世界,帶來新機遇。

試想,你要能夠把擁有特殊才能的人通過平臺匯聚成一個圈子,每個人貢獻自己的自由時間,那會產生多大的價值。

好比我現在做微書評,我每天分享一本好書。未來我們“榮振環微書評”各種平臺的書友要發展到10萬人,如果10%的人分享1本好書,那就是1萬本,一個人每天讀一本書,1萬本要讀27年。

但是,我們微書評的宗旨是讓你快速瞭解4%的圖書精華內容。為什麼是4%呢?二八定律告訴20%內容決定80%的價值,我要找的是一本書20%的20%,即4%的內容你掌握了,64%的價值你就收穫了。


《認知盈餘》:看自由時間如何變革世界的未來


這樣,我們的書評,你三分鐘即可看完,等到我們會員能夠協同分享1萬本的時候,你看完1萬本書不過3萬分鍾,3萬分鐘不過就是不到21天的時間,而且,你基本上都是用零散和碎片時間進行學習。

這就是認知盈餘協作幹大事的設想。

正如之前在互聯網上,人們利用“認知盈餘”,在一起用我們空閒腦循環來完成的共享,建立在線工程。比如編輯Wiki百科全書。

在頭條的平臺矩陣裡,比如,我用頭條分享一些好書評,朋友們覺得好,就自動自發轉發,把好書傳遞給更多的人。在抖音上,我做的讀書短視頻,有人覺得好,也會點贊收藏,這樣坐在馬桶上至少可以聽到一種精華感悟。

由此,我們在培養大家愛上讀書的好習慣。我們正在創造一個更好的,更加合作的世界。


《認知盈餘》:看自由時間如何變革世界的未來

在認知盈餘的理論認知中,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認知盈餘的時間,就是空閒的時間,這種空閒時間是建立在數字科技和人類共享的基礎或氛圍之上的,最後利用空閒時間和才能,通過人們的自願貢獻和合作,以及創造和分享,使用認知盈餘從而實現更多的社會價值。

當前,我們已經進入一個需要共享和交流的時代,就好比,為什麼電視開機率會下降?

表面上看是從單一屏幕轉換到N個屏幕,從電視轉向互聯網、移動互聯、手持終端,實質上是觀眾已經不甘於僅僅只是消費,他們還要創造和分享。從被動消費媒介內容、圍觀事件轉向主動創造、積極分享信息,參與社會轉變。

有了移動互聯網上更多的的分享平臺,它使得我們交流更加方便,拉近我們與世界各個角落的人的距離,當然,有可能也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的空虛與脫離現實。


這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大多數的時間泡在手機上,當然也可以選擇用手機上的各種平臺來改變我們的生活。


《認知盈餘》:看自由時間如何變革世界的未來

怎麼改變呢?從人際關係上,有兩種,一種是利用自己的網絡加強自己與“強關係”的關係,讓朋友能夠緊密溝通,協作乾點有意義的事。

另外一種,是積極發展“弱關係”,結交新的朋友、發展新的世界、進入新圈子,發現新機會。


總之,移動互聯網需要我們把空閒時間和我們的才能匯聚到與我們類似的圈子或者有共同目標的圈子,大家協同起來去將空閒時間賦予新的意義。

在《認知盈餘》這本書中,提到一個觀念,“無酬的動機”,簡單說來,“無酬的動機”人人都有它來源於我們人性的天性。個人興趣、人的天性,驅使著人們做一些雖無酬但是對自己來說有趣、有成就感的事情。


《認知盈餘》:看自由時間如何變革世界的未來


你要想讓這些盈餘的自由時間變得有用,就必須把所有的人的時間都結合起來。同時要注意兩個要素:一,要激發參與者的內在動機,自我驅動去做事;二,讓參與者的才能能夠被組織起來。

我現在致力於做一箇中國最睿智的書評號,我們通過分享一些實用有價值的好書,讓朋友們更好地學習和應用。用手機讀好書精華,用手機傳遞好書智慧。

最後,你要記住,移動互聯網如同古代的“四大發明”一樣為時代賦能,你是用火藥來做鞭炮,還是用來改變世界,就在你的一念之間。

在認知盈餘的指引下,你要懂得利用一種向心力的理念或內容把有閒有才能的人匯聚起來,立足於一個“無酬的動機”來發動人群把你要乾的事做了,你就是利用認知盈餘發送一場人民戰役,這也許能夠改變世界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