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盈余》:看自由时间如何变革世界的未来

今天聊这本书是克莱·舍基的《认知盈余》。

《认知盈余》:看自由时间如何变革世界的未来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人们的自由时间除了仅仅用于内容消费,还应更多用于内容分享和创造。分享和创造的价值远大于消费。

当我重温这本书的时候,我在思考它对短视频或者其他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意义。

试想一下,各位每天在短视频花费多少时间。

累计半小时、一小时还是两小时?

留意我身边的朋友,发现很多人都是超过1小时的人。

既然如此,我们就更要了解认知盈余的重要性。怎么用好这种理论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克莱·舍基对“认知盈余”的诠释重点提到两点:

1、现在有一大批受过教育,并且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有强烈的分享欲望;

2、如果有一个平台可以将这些人的时间汇聚在一起,就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

头条和抖音不正好是这样一个平台吗?

马化腾在《认知盈余》一书的序言中说,如何铸造一个供更多合作伙伴共同创造、供用户自由选择的平台,才是互联网时代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这个平台上,大多数人在分享自己的知识,同时也在受益别人的知识。依靠这样的大平台,一种大资源悄然产生。


《认知盈余》:看自由时间如何变革世界的未来


在头条这个大平台,我们看到认知盈余的关键要素:“自由时间”和“特殊才能”。

而这个要素相加,“自由时间”+“特殊才能”=创造世界,带来新机遇。

试想,你要能够把拥有特殊才能的人通过平台汇聚成一个圈子,每个人贡献自己的自由时间,那会产生多大的价值。

好比我现在做微书评,我每天分享一本好书。未来我们“荣振环微书评”各种平台的书友要发展到10万人,如果10%的人分享1本好书,那就是1万本,一个人每天读一本书,1万本要读27年。

但是,我们微书评的宗旨是让你快速了解4%的图书精华内容。为什么是4%呢?二八定律告诉20%内容决定80%的价值,我要找的是一本书20%的20%,即4%的内容你掌握了,64%的价值你就收获了。


《认知盈余》:看自由时间如何变革世界的未来


这样,我们的书评,你三分钟即可看完,等到我们会员能够协同分享1万本的时候,你看完1万本书不过3万分钟,3万分钟不过就是不到21天的时间,而且,你基本上都是用零散和碎片时间进行学习。

这就是认知盈余协作干大事的设想。

正如之前在互联网上,人们利用“认知盈余”,在一起用我们空闲脑循环来完成的共享,建立在线工程。比如编辑Wiki百科全书。

在头条的平台矩阵里,比如,我用头条分享一些好书评,朋友们觉得好,就自动自发转发,把好书传递给更多的人。在抖音上,我做的读书短视频,有人觉得好,也会点赞收藏,这样坐在马桶上至少可以听到一种精华感悟。

由此,我们在培养大家爱上读书的好习惯。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更好的,更加合作的世界。


《认知盈余》:看自由时间如何变革世界的未来

在认知盈余的理论认知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认知盈余的时间,就是空闲的时间,这种空闲时间是建立在数字科技和人类共享的基础或氛围之上的,最后利用空闲时间和才能,通过人们的自愿贡献和合作,以及创造和分享,使用认知盈余从而实现更多的社会价值。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需要共享和交流的时代,就好比,为什么电视开机率会下降?

表面上看是从单一屏幕转换到N个屏幕,从电视转向互联网、移动互联、手持终端,实质上是观众已经不甘于仅仅只是消费,他们还要创造和分享。从被动消费媒介内容、围观事件转向主动创造、积极分享信息,参与社会转变。

有了移动互联网上更多的的分享平台,它使得我们交流更加方便,拉近我们与世界各个角落的人的距离,当然,有可能也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空虚与脱离现实。


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大多数的时间泡在手机上,当然也可以选择用手机上的各种平台来改变我们的生活。


《认知盈余》:看自由时间如何变革世界的未来

怎么改变呢?从人际关系上,有两种,一种是利用自己的网络加强自己与“强关系”的关系,让朋友能够紧密沟通,协作干点有意义的事。

另外一种,是积极发展“弱关系”,结交新的朋友、发展新的世界、进入新圈子,发现新机会。


总之,移动互联网需要我们把空闲时间和我们的才能汇聚到与我们类似的圈子或者有共同目标的圈子,大家协同起来去将空闲时间赋予新的意义。

在《认知盈余》这本书中,提到一个观念,“无酬的动机”,简单说来,“无酬的动机”人人都有它来源于我们人性的天性。个人兴趣、人的天性,驱使着人们做一些虽无酬但是对自己来说有趣、有成就感的事情。


《认知盈余》:看自由时间如何变革世界的未来


你要想让这些盈余的自由时间变得有用,就必须把所有的人的时间都结合起来。同时要注意两个要素:一,要激发参与者的内在动机,自我驱动去做事;二,让参与者的才能能够被组织起来。

我现在致力于做一个中国最睿智的书评号,我们通过分享一些实用有价值的好书,让朋友们更好地学习和应用。用手机读好书精华,用手机传递好书智慧。

最后,你要记住,移动互联网如同古代的“四大发明”一样为时代赋能,你是用火药来做鞭炮,还是用来改变世界,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在认知盈余的指引下,你要懂得利用一种向心力的理念或内容把有闲有才能的人汇聚起来,立足于一个“无酬的动机”来发动人群把你要干的事做了,你就是利用认知盈余发送一场人民战役,这也许能够改变世界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