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小豹健康空間」疫情期間,孩子發燒要不要去醫院?


「青小豹健康空間」疫情期間,孩子發燒要不要去醫院?

疫情期間,最怕孩子發燒。一旦孩子發燒,寶爸寶媽們該怎麼辦?要不要去醫院?若孩子只出現咳嗽、發熱等症狀,但確定無外出、沒有接觸過新冠肺炎感染者或密切接觸者,先不要慌,可以在家裡嚴密監測孩子的體溫、狀況。如果體溫持續不降,或咳嗽加重,出現呼吸困難、精神狀態不佳等,應該就近到開設兒科門診的醫院,遵醫囑進行檢查和治療。

針對不同的症狀,有哪些不同的處理方式?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主任童笑梅醫生給寶爸寶媽們帶來了一些處理經驗。

正常情況下,孩子的體溫在36℃~37℃,如果在37℃~37.8℃就是低燒了,37.8℃~38.5℃為中度發燒,38.5℃以上為高熱。高熱往往對孩子有一定損害,比如,20%的嬰幼兒會出現發熱伴有驚厥的表現,叫高熱驚厥。孩子體溫達到高熱需要降溫,控制驚厥的發作。因此要特別警惕高熱的出現,注意高熱的處理。

當孩子出現低熱或中度發燒時,通常不需要特殊干預,可以採用物理降溫,並密切監測孩子的體溫走勢,比如每小時給孩子量一下體溫。

如果是普通感冒,一般孩子體溫超過38.5℃時,建議用藥物降溫。目前,常用的退燒藥有兩種: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如果孩子持續在38.5℃以上高燒不退,可以兩種退燒藥交替使用,間隔3-4個小時。每種退燒藥在24小時內使用通常不超過4次,不會引起藥物過量和中毒的問題。

要多給孩子喝水,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用母乳當水來喝,減少因為高燒引起的脫水風險。

孩子生病後如果3天之內反覆發燒,需要去醫院時,不建議家長三番五次奔赴各個醫院找不同醫生看。因為每個醫生用藥習慣會不同,同類藥物的作用大同小異,如果把所有大夫開的藥都吃進去,會造成某些藥物成分加倍甚至藥物過量的情況。

首次就診後,只要孩子精神狀態好,沒有出現呼吸困難、神志變化、昏迷等特殊現象,都可以在家吃藥,同時密切觀察。通過對症治療、控制體溫,吃一些流食或半流食,兩三天感冒症狀基本都能緩解。

如果孩子高熱持續時間超過72小時,建議再次就診。因為這有可能是由上呼吸道感染轉成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等相對較嚴重的疾病。也有一些少見疾病,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免疫性疾病,發燒時間通常超過一週。但這些疾病畢竟很少發生,80%-90%的發燒還是由於呼吸道細菌和病毒引起的,家長不用過度緊張。

你還想了解哪些內容?歡迎給青小豹郵箱([email protected])留言。(攝製: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曼玉 後期:詩童 漫畫:張玉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