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員工確診新冠肺炎 全體員工在家辦公;微商化挑戰在哪裡?

噹噹員工確診新冠肺炎 全體員工在家辦公;微商化挑戰在哪裡?

微信公眾號:商業科技創投圈(spark-share)


截至 2 月 21 日 06 時 45 分,累計報告確診病例 74683 例,較昨日新增 404 例,累計死亡病例 2123 例,較昨日新增 117 例,累計治癒 16729 例,較昨日新增 2342 例,疑似病例 4922 例,較昨日新增 1277 例。

我從比我聰明得多的人那裡學到了一個簡單的人生哲理:觀察那些你不想成為的人,然後做跟他們相反的事情。我們都希望自己辦事能變得更加高效,Awosika 認為,與其試圖弄明白該做些什麼才能保持高效,不如把注意力放在不該做什麼上,從避免那些實際上會讓你達不到自己期望的習慣開始。例如,人們會對別人取得的成就產生不同的乃至完全相反的反應,關注他人的所作所為會扭曲你對現實的看法。從嫉妒那些在社交媒體上炫耀自己生活的人,到哪怕一些看似積極的事情,比如過分地認同你最喜歡的名人或運動隊,你都在潛意識裡發出這樣的信號:你自己的生活是最不重要的。Awosika 指出,你越關注自己,你的任務,你的習慣,你的結果等等,你就越不需要刻意地摒棄低效的習慣,因為養成高效的習慣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今日商業科技焦點:
✅噹噹員工確診新冠肺炎 全體員工在家辦公
✅品牌跟進“微商化”,挑戰在哪裡?
✅這場疫情給文創行業帶來那些長期影響?
✅2020 年醫療新風向在哪裡?
✅疫情加速了各行哪些變化?

噹噹員工確診新冠肺炎 全體員工在家辦公

界面新聞 20 日消息,噹噹網相關人員表示,19 日晚從疾控中心得知,噹噹網一名女員工的新冠肺炎核酸檢測為陽性。據悉,這位員工隸屬北京總部,噹噹總部辦公地點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東路 8 號靜安中心,該員工曾到公司上班 3 天半,與部分員工有接觸。噹噹市場部聲明,2 月 15 日前述員工的母親在北京通州被確診為新冠肺炎,不過當時並不知道其母親生病。在噹噹管理層得知此消息後,對辦公區進行了幾次消毒,並召開了全員電話大會通報進展,同步疾控中心的指示,解答員工各種提問,安撫員工緊張情緒。在疾控中心不做停工建議的情況下,噹噹網管理團隊表示,考慮同事們可能會有焦慮和不安,已安排公司全員從 18 日起開始不來公司,安心在家辦公。

品牌跟進“微商化”,挑戰在哪裡?

“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2020 年以前恐怕沒有人會想到,這句名言有一天真的會應驗在微商身上。

✅企業主動“集團微商化”
2020 年初,疫情這隻“黑天鵝”飛出來,才真正讓不少線下品牌對何為私域流量、何為社交渠道、何為線上客戶關係管理,有了切膚之痛。不過,現在能跟上並且整體轉型的企業,大多也並不是今天才突然領悟到“微商”、“私域”流量的價值的。上週末因為分銷成績震驚行業的恆大“恆房通”也早就在 2015 年已經上線,目前用戶已經達到了千萬量級。

✅官方下場,全民微商
企業微信也已經親自下場了。今年以來,企業微信的一系列更新,幾乎都可以為“微商”式的操作模式服務。而企業微信朋友圈又在品牌的私域流量中,直接多開了一個商品曝光的出口,和還有一定開發門檻的小程序、微商城比起來,幾乎可以算是零成本。另外,企業微信的各項群管理功能都明顯在向第三方微信營銷工具看齊,甚至更進一步:簡單的有自動回覆、群歡迎語,複雜的還有非常有利於企業做 CRM 管理的、員工離職後客戶群再分配的功能等。官方下場清盤,微商模式也逐漸走向正規化。

✅品牌跟進“微商化”,挑戰在哪裡?
基於對市場的觀察,總結了以下幾個發生了變化並需要企業作出應對的方面:
1、品牌與消費者的接觸點被拉長了
對品牌而言,與消費者的接觸點,從消費者每次進店到完成購買的短時溝通,變成了真正的長期互動溝通——僅僅是售賣貨品的對象的“消費者”,變成了需要長期服務的“用戶”。
2、品牌的宣傳方式,由以前的中心化溝通方式,變成了去中心化的溝通機制
以前品牌的宣傳方式一般是通過統一平臺進行投放的中心化行為,但現在則變成了通過無數朋友圈、私信,由多個導購、員工共同完成的去中心化行為。
3、以顧客為核心的經營方式
與傳統零售方式相比,微商做到了無所不在的同時,也有不少人做到了無微不至:拋棄了傳統冰冷、單向的品牌溝通方式,讓品牌的銷售行為具體到了消費者所熟悉的個體上。

✨2020,‘全民微商’魔幻開場,你認為第三方平臺該如何抓住機會?#微商 #銷售

這場疫情給文創行業帶來那些長期影響?

近幾年,隨著線下娛樂消費的繁榮,興起了不少新業態,比如抓娃娃機、狼人殺、網咖、劇本殺、密室逃脫等等,其中大部分業態在國內剛發展沒幾年,尚未誕生大的公司和品牌,行業裡以中小企業居多。疫情影響下,線下娛樂場所關停,眼下迫切的房租、人力成本帶來了現金流壓力,這些中小企業是否能活下去成了一個普遍問題。這場疫情給文創行業帶來那些長期影響?

現金流重壓下的小企業和個體從業者
最近幾年才在國內興起的娛樂方式,狼人殺、密室逃脫、劇本殺等全國新成立的品牌,絕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第一次面對這樣的突發公共事件,它們並沒有什麼抗風險的準備。危機之下,他們能做得很有限。對於像他們這樣的小微企業主,開源基本不會成為選擇,因為他們並不確定,撐著走下去會不會還是走向死亡的終點,所以並不敢冒風險繼續增加投入,裁員、關店就變成了大多數人的選擇。還有一些自由職業者,例如演唱會、展會、電競比賽等被迫取消或延期後,獨立玩具設計師們也無法通過玩具展來推出自己的新作品。

倒下的影響不僅是裁員還有行業信心
除了中小企業和自由職業者,疫情也給知名企業和垂直賽道的頭部企業帶來了不同的壓力。線下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文化娛樂類公司,在疫情影響下成為了第一塊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危機從單個公司開始波及整個產業鏈上下游。除了被現金流壓垮之外,線下娛樂還要遭受時間更漫長的影響。如果說對某一個個體線下文娛企業面臨的現金流問題還有解,那假如大量企業沒有熬過去,從業人員的離開、轉行也會影響整個行業的信心,尤其是近兩年才有一定起色的文創領域。

自救,將目光轉移到線上
加快線上產品的研發節奏、開展線上業務成為線下文化娛樂類企業拓展收入來源的重要通道。但線上一定是解藥嗎?雖然增加線上渠道能夠開源,但短期內企業依然需要大力節流。小程序、電商、直播、短視頻、眾籌……對於很多線下企業來說,能用的自救措施都在使用。現階段他們的訴求是希望能看到一些利好政策。很多投資人在疫情期間頻繁提到企業至少要有 6-12 個月的現金儲備,亂亂認為對中小企業來說並不現實。很多中小企業都是處於發展期,營收與成本打平已經算不錯的狀態。基本不會有盈餘來抵禦這類十幾年一遇的特殊風險。

✨疫情對於文創行業還會產生哪些深遠的影響?你覺得現階段該採取什麼措施自救?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創業 #創投#創投圈

2020 年醫療新風向在哪裡?

相較於其他行業,醫療健康一直展現出抗週期的實力,被越來越多人視作“黃金賽道”。那麼 2020 年醫療新風向在哪裡?“36 氪”訪問了十餘家投資機構,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洞見。

2020 年投資主題
啟明創投:2020 年會是投資機會更大的一年
創新醫療器械、全球化的創新藥、人工智能的各產業應用、SaaS 和雲技術

斯道資本:關注基層市場醫療需求,實現普惠醫療
新藥研發、醫療器械、醫療信息技術和醫療服務,以構建全產業鏈的戰略佈局。

奇蹟之光創投基金:提升對創新療法與藥物篩選技術的關注
重點關注生命科學以及精準醫學領域,包括分子診斷、質譜平臺與應用、合成生物學、創新 CDMO、基因編輯、免疫療法、細胞療法、新型藥物篩選平臺等創新技術。

銘豐資本:佈局有全球獨立 IP、技術區別性強的平臺技術公司
醫美上中游真正具備核心價值的企業,並開始佈局擁有著全球獨立 IP、技術區別性很強的平臺技術公司,進行長期的價值投資。

易凱資本:看好學科專業相關的醫療服務
心血管、神經系統學科、骨科以及眼科、五官科、醫美、口腔等賽道及相關的企業公司。

⚔️當醫療投資遇上新冠肺炎疫情
斯道資本:行業馬太效應顯現,初創公司原始商業邏輯或改變
高特佳投資:POCT 市場擴容,第三方檢驗力量凸顯
奇蹟之光創投基金:下半年優質項目或得到更多基金的橄欖枝
約印醫療基金:疫情是檢驗企業實力的試金石
銘豐資本:加大對戰略級細分行業、前沿生物技術、病毒防治的關注
易凱資本:創新疫苗行業迎來風口,但醫藥投資邏輯基本不變

細分賽道洞見
⭐️生物科技與醫療器械:看好創新醫療器械、全球化的創新藥


經緯創投:追逐“更好”的藥、抓住進口替代機會
斯道資本:關注療效、成本、效率的提升
北極光創投:中國醫藥出海是大勢所趨
聯想創投:關注手術機器人和高端設備的國產替代的機會
約印醫療基金:技術的成熟度和延展性是關鍵
奇蹟之光創投基金:POCT、創新藥、新型療法未來仍可期
銘豐資本:關注創新藥、疫苗和新生物技術

⭐️智慧醫療:商業場景是關鍵,建構“閉環式”的醫療服務環境
聯想創投:關注手術機器人和高端設備的國產替代的機會
約印醫療基金:產生好的商業場景仍是關鍵
奇蹟之光創投基金: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符合真實需求的智慧醫療場景才能經住考驗
冪方資本:醫療服務邁向智慧化

⭐️醫療服務:服務老齡人群和高淨值人群,橫向擴張併購加深
斯道資本:高質量私立醫療服務和有待進一步發展的專科值得關注
約印醫療基金:順應老齡化和消費升級趨勢


易凱資本:橫向擴張併購趨勢加深

⭐️創新支付:商業健康險仍然是藍海
藍馳創投:關注垂直健康險服務網絡的產品創新和有助提升服務體驗的新技術

✨在你看來 2020 年將會有哪些行業變化?什麼細分行業更受資本青睞?突發疫情給市場帶來了什麼變化?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創投圈

疫情加速了各行哪些變化?

疫情像是各行各業的一次大考,有的企業被打得措手不及,有的則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電商、短視頻、遊戲、線上教育、知識付費等眾多行業的崛起,又何此次事件有哪些關係呢?水木然學社創始人水木然認為疫情加速了以下 5 大變化:

線上獲客能力
近兩年,很多企業的生意不太好做,主要原因是:獲客能力在減弱,獲客成本在提高。經過這次疫情,大家發現了線上獲客的重要性;未來,線上獲客一定會加速取代傳統的線下獲客方式,傳統的電話、廣告、分銷等模式,主動權會越來越小,成本會越來越高。

傳統的公司正在加速解體
因為這次疫情,很多人開始在家裡辦公。這不只是線上辦公、協同辦公,它還意味著整個社會越來越個體化,越來越碎片化。一個社會的經濟越發達,人的獨立性就越強。對於很多公司來說,想要長久地存在下去,只有一個趨勢——完成平臺化。平臺化不再以勞動合同為約束,而是以創造價值為目標,靠線上協同來工作。千萬不要再試圖綁定一個人,規定什麼時間幹什麼事情,這種機制一定會被淘汰。

個體崛起加速到來
未來的創業邏輯不再是先組建一個公司,而是先實現個體崛起,再成為一個超級個體。過去,一家傳統公司想要想創造 10 個億的營業額,至少要有 1000 人的規模;在互聯網時代,一家傳統的互聯網公司要做 10 個億的規模,可能只需要 100 個人;在超級個體的時代,一個超級個體要想做 10 個億的規模,可能 10 個人就夠了。在總營業額不變的情況下,團隊規模會越來越小,這就超級個體。

直播時代會徹底到來
火神山醫院超 4000 萬人通過直播監工,這是一個全民監督的時代,反映到商業上,整個商業也從圖文時代升級到了直播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所有商品都要全方位地、實時地展示給大家,任何美化都變得很蒼白,所以未來一定是一個直播的時代,而這次疫情是加速直播時代到來。

超級傳播者
超級消費者也就是超級傳播者,指的是那些能夠帶來深度二次傳播的人。比如,誰可以給你帶來 10 個以上的客戶,並且幫你在小範圍人群裡樹立品牌形象。超級傳播定律:1 個超級消費者大於 100 個普通消費者,大於 1 萬個圍觀者,大於 10 萬個路人甲。因為中國超級發達的物流決定了中國小眾品牌有很好的基礎設施,而且中國的 14 億人口,使得任何一個小群體都可以成為一個品牌,所以說接下來中國一定是海量中小品牌崛起。

✨你認為這次疫情加速了哪些變化?這些行業又催生了哪些行業的發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創業 #創投#創投圈

商業科技創投圈

產品服務推特圈

衛星授時研究所

功夫英語精進圈

熱搜頭條娛樂圈


微信公眾號:商業科技創投圈(spark-sha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