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员工确诊新冠肺炎 全体员工在家办公;微商化挑战在哪里?

当当员工确诊新冠肺炎 全体员工在家办公;微商化挑战在哪里?

微信公众号:商业科技创投圈(spark-share)


截至 2 月 21 日 06 时 45 分,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74683 例,较昨日新增 404 例,累计死亡病例 2123 例,较昨日新增 117 例,累计治愈 16729 例,较昨日新增 2342 例,疑似病例 4922 例,较昨日新增 1277 例。

我从比我聪明得多的人那里学到了一个简单的人生哲理:观察那些你不想成为的人,然后做跟他们相反的事情。我们都希望自己办事能变得更加高效,Awosika 认为,与其试图弄明白该做些什么才能保持高效,不如把注意力放在不该做什么上,从避免那些实际上会让你达不到自己期望的习惯开始。例如,人们会对别人取得的成就产生不同的乃至完全相反的反应,关注他人的所作所为会扭曲你对现实的看法。从嫉妒那些在社交媒体上炫耀自己生活的人,到哪怕一些看似积极的事情,比如过分地认同你最喜欢的名人或运动队,你都在潜意识里发出这样的信号:你自己的生活是最不重要的。Awosika 指出,你越关注自己,你的任务,你的习惯,你的结果等等,你就越不需要刻意地摒弃低效的习惯,因为养成高效的习惯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今日商业科技焦点:
✅当当员工确诊新冠肺炎 全体员工在家办公
✅品牌跟进“微商化”,挑战在哪里?
✅这场疫情给文创行业带来那些长期影响?
✅2020 年医疗新风向在哪里?
✅疫情加速了各行哪些变化?

当当员工确诊新冠肺炎 全体员工在家办公

界面新闻 20 日消息,当当网相关人员表示,19 日晚从疾控中心得知,当当网一名女员工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为阳性。据悉,这位员工隶属北京总部,当当总部办公地点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 8 号静安中心,该员工曾到公司上班 3 天半,与部分员工有接触。当当市场部声明,2 月 15 日前述员工的母亲在北京通州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不过当时并不知道其母亲生病。在当当管理层得知此消息后,对办公区进行了几次消毒,并召开了全员电话大会通报进展,同步疾控中心的指示,解答员工各种提问,安抚员工紧张情绪。在疾控中心不做停工建议的情况下,当当网管理团队表示,考虑同事们可能会有焦虑和不安,已安排公司全员从 18 日起开始不来公司,安心在家办公。

品牌跟进“微商化”,挑战在哪里?

“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2020 年以前恐怕没有人会想到,这句名言有一天真的会应验在微商身上。

✅企业主动“集团微商化”
2020 年初,疫情这只“黑天鹅”飞出来,才真正让不少线下品牌对何为私域流量、何为社交渠道、何为线上客户关系管理,有了切肤之痛。不过,现在能跟上并且整体转型的企业,大多也并不是今天才突然领悟到“微商”、“私域”流量的价值的。上周末因为分销成绩震惊行业的恒大“恒房通”也早就在 2015 年已经上线,目前用户已经达到了千万量级。

✅官方下场,全民微商
企业微信也已经亲自下场了。今年以来,企业微信的一系列更新,几乎都可以为“微商”式的操作模式服务。而企业微信朋友圈又在品牌的私域流量中,直接多开了一个商品曝光的出口,和还有一定开发门槛的小程序、微商城比起来,几乎可以算是零成本。另外,企业微信的各项群管理功能都明显在向第三方微信营销工具看齐,甚至更进一步:简单的有自动回复、群欢迎语,复杂的还有非常有利于企业做 CRM 管理的、员工离职后客户群再分配的功能等。官方下场清盘,微商模式也逐渐走向正规化。

✅品牌跟进“微商化”,挑战在哪里?
基于对市场的观察,总结了以下几个发生了变化并需要企业作出应对的方面:
1、品牌与消费者的接触点被拉长了
对品牌而言,与消费者的接触点,从消费者每次进店到完成购买的短时沟通,变成了真正的长期互动沟通——仅仅是售卖货品的对象的“消费者”,变成了需要长期服务的“用户”。
2、品牌的宣传方式,由以前的中心化沟通方式,变成了去中心化的沟通机制
以前品牌的宣传方式一般是通过统一平台进行投放的中心化行为,但现在则变成了通过无数朋友圈、私信,由多个导购、员工共同完成的去中心化行为。
3、以顾客为核心的经营方式
与传统零售方式相比,微商做到了无所不在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做到了无微不至:抛弃了传统冰冷、单向的品牌沟通方式,让品牌的销售行为具体到了消费者所熟悉的个体上。

✨2020,‘全民微商’魔幻开场,你认为第三方平台该如何抓住机会?#微商 #销售

这场疫情给文创行业带来那些长期影响?

近几年,随着线下娱乐消费的繁荣,兴起了不少新业态,比如抓娃娃机、狼人杀、网咖、剧本杀、密室逃脱等等,其中大部分业态在国内刚发展没几年,尚未诞生大的公司和品牌,行业里以中小企业居多。疫情影响下,线下娱乐场所关停,眼下迫切的房租、人力成本带来了现金流压力,这些中小企业是否能活下去成了一个普遍问题。这场疫情给文创行业带来那些长期影响?

现金流重压下的小企业和个体从业者
最近几年才在国内兴起的娱乐方式,狼人杀、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全国新成立的品牌,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第一次面对这样的突发公共事件,它们并没有什么抗风险的准备。危机之下,他们能做得很有限。对于像他们这样的小微企业主,开源基本不会成为选择,因为他们并不确定,撑着走下去会不会还是走向死亡的终点,所以并不敢冒风险继续增加投入,裁员、关店就变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还有一些自由职业者,例如演唱会、展会、电竞比赛等被迫取消或延期后,独立玩具设计师们也无法通过玩具展来推出自己的新作品。

倒下的影响不仅是裁员还有行业信心
除了中小企业和自由职业者,疫情也给知名企业和垂直赛道的头部企业带来了不同的压力。线下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文化娱乐类公司,在疫情影响下成为了第一块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危机从单个公司开始波及整个产业链上下游。除了被现金流压垮之外,线下娱乐还要遭受时间更漫长的影响。如果说对某一个个体线下文娱企业面临的现金流问题还有解,那假如大量企业没有熬过去,从业人员的离开、转行也会影响整个行业的信心,尤其是近两年才有一定起色的文创领域。

自救,将目光转移到线上
加快线上产品的研发节奏、开展线上业务成为线下文化娱乐类企业拓展收入来源的重要通道。但线上一定是解药吗?虽然增加线上渠道能够开源,但短期内企业依然需要大力节流。小程序、电商、直播、短视频、众筹……对于很多线下企业来说,能用的自救措施都在使用。现阶段他们的诉求是希望能看到一些利好政策。很多投资人在疫情期间频繁提到企业至少要有 6-12 个月的现金储备,乱乱认为对中小企业来说并不现实。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处于发展期,营收与成本打平已经算不错的状态。基本不会有盈余来抵御这类十几年一遇的特殊风险。

✨疫情对于文创行业还会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你觉得现阶段该采取什么措施自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创业 #创投#创投圈

2020 年医疗新风向在哪里?

相较于其他行业,医疗健康一直展现出抗周期的实力,被越来越多人视作“黄金赛道”。那么 2020 年医疗新风向在哪里?“36 氪”访问了十余家投资机构,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洞见。

2020 年投资主题
启明创投:2020 年会是投资机会更大的一年
创新医疗器械、全球化的创新药、人工智能的各产业应用、SaaS 和云技术

斯道资本:关注基层市场医疗需求,实现普惠医疗
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医疗信息技术和医疗服务,以构建全产业链的战略布局。

奇迹之光创投基金:提升对创新疗法与药物筛选技术的关注
重点关注生命科学以及精准医学领域,包括分子诊断、质谱平台与应用、合成生物学、创新 CDMO、基因编辑、免疫疗法、细胞疗法、新型药物筛选平台等创新技术。

銘丰资本:布局有全球独立 IP、技术区别性强的平台技术公司
医美上中游真正具备核心价值的企业,并开始布局拥有着全球独立 IP、技术区别性很强的平台技术公司,进行长期的价值投资。

易凯资本:看好学科专业相关的医疗服务
心血管、神经系统学科、骨科以及眼科、五官科、医美、口腔等赛道及相关的企业公司。

⚔️当医疗投资遇上新冠肺炎疫情
斯道资本:行业马太效应显现,初创公司原始商业逻辑或改变
高特佳投资:POCT 市场扩容,第三方检验力量凸显
奇迹之光创投基金:下半年优质项目或得到更多基金的橄榄枝
约印医疗基金:疫情是检验企业实力的试金石
銘丰资本:加大对战略级细分行业、前沿生物技术、病毒防治的关注
易凯资本:创新疫苗行业迎来风口,但医药投资逻辑基本不变

细分赛道洞见
⭐️生物科技与医疗器械:看好创新医疗器械、全球化的创新药


经纬创投:追逐“更好”的药、抓住进口替代机会
斯道资本:关注疗效、成本、效率的提升
北极光创投:中国医药出海是大势所趋
联想创投:关注手术机器人和高端设备的国产替代的机会
约印医疗基金:技术的成熟度和延展性是关键
奇迹之光创投基金:POCT、创新药、新型疗法未来仍可期
銘丰资本:关注创新药、疫苗和新生物技术

⭐️智慧医疗:商业场景是关键,建构“闭环式”的医疗服务环境
联想创投:关注手术机器人和高端设备的国产替代的机会
约印医疗基金:产生好的商业场景仍是关键
奇迹之光创投基金: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符合真实需求的智慧医疗场景才能经住考验
幂方资本:医疗服务迈向智慧化

⭐️医疗服务:服务老龄人群和高净值人群,横向扩张并购加深
斯道资本:高质量私立医疗服务和有待进一步发展的专科值得关注
约印医疗基金:顺应老龄化和消费升级趋势


易凯资本:横向扩张并购趋势加深

⭐️创新支付:商业健康险仍然是蓝海
蓝驰创投:关注垂直健康险服务网络的产品创新和有助提升服务体验的新技术

✨在你看来 2020 年将会有哪些行业变化?什么细分行业更受资本青睐?突发疫情给市场带来了什么变化?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创投圈

疫情加速了各行哪些变化?

疫情像是各行各业的一次大考,有的企业被打得措手不及,有的则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电商、短视频、游戏、线上教育、知识付费等众多行业的崛起,又何此次事件有哪些关系呢?水木然学社创始人水木然认为疫情加速了以下 5 大变化:

线上获客能力
近两年,很多企业的生意不太好做,主要原因是:获客能力在减弱,获客成本在提高。经过这次疫情,大家发现了线上获客的重要性;未来,线上获客一定会加速取代传统的线下获客方式,传统的电话、广告、分销等模式,主动权会越来越小,成本会越来越高。

传统的公司正在加速解体
因为这次疫情,很多人开始在家里办公。这不只是线上办公、协同办公,它还意味着整个社会越来越个体化,越来越碎片化。一个社会的经济越发达,人的独立性就越强。对于很多公司来说,想要长久地存在下去,只有一个趋势——完成平台化。平台化不再以劳动合同为约束,而是以创造价值为目标,靠线上协同来工作。千万不要再试图绑定一个人,规定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这种机制一定会被淘汰。

个体崛起加速到来
未来的创业逻辑不再是先组建一个公司,而是先实现个体崛起,再成为一个超级个体。过去,一家传统公司想要想创造 10 个亿的营业额,至少要有 1000 人的规模;在互联网时代,一家传统的互联网公司要做 10 个亿的规模,可能只需要 100 个人;在超级个体的时代,一个超级个体要想做 10 个亿的规模,可能 10 个人就够了。在总营业额不变的情况下,团队规模会越来越小,这就超级个体。

直播时代会彻底到来
火神山医院超 4000 万人通过直播监工,这是一个全民监督的时代,反映到商业上,整个商业也从图文时代升级到了直播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所有商品都要全方位地、实时地展示给大家,任何美化都变得很苍白,所以未来一定是一个直播的时代,而这次疫情是加速直播时代到来。

超级传播者
超级消费者也就是超级传播者,指的是那些能够带来深度二次传播的人。比如,谁可以给你带来 10 个以上的客户,并且帮你在小范围人群里树立品牌形象。超级传播定律:1 个超级消费者大于 100 个普通消费者,大于 1 万个围观者,大于 10 万个路人甲。因为中国超级发达的物流决定了中国小众品牌有很好的基础设施,而且中国的 14 亿人口,使得任何一个小群体都可以成为一个品牌,所以说接下来中国一定是海量中小品牌崛起。

✨你认为这次疫情加速了哪些变化?这些行业又催生了哪些行业的发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创业 #创投#创投圈

商业科技创投圈

产品服务推特圈

卫星授时研究所

功夫英语精进圈

热搜头条娱乐圈


微信公众号:商业科技创投圈(spark-sha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