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詩什麼意思?

手機用戶5833919937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詩表達了詩人王維,在田園生活中,遊玩的樂趣。寫當時在遊山玩水時,詩人由心而行,走著走著,竟不知不覺的走到了,水流的盡頭,像是沒有其他的路可走了,索性,就在這附近坐下,投身於山水之間,看著無憂無慮的雲朵,飄來飄去。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在退隱後,所做的《終南別業》中的句子,寫了隱居與山水之間的閒適情趣。

在品讀這首詩,會讓人細品詩佛王維給人帶來的生活真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碰壁,會在通往既定的路上,遇到瓶頸,在茫茫人海中走著走著散了,在路途中迷失了方向,無路可走,甚至會失望。

他叫我們“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當我們處於困境時,不要灰心於失望,你所努力過的,它正在醞釀一種新的希望,抬頭看看天空,那雲朵,正在無憂無慮的漂游著,品品這些走過的路來,那麼,心自然就寬了,路也就寬了。





悠南說影


我是絕詩妙句言汗青,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糾正一下,這句詩目前較為流行的說法是“行到水窮處”而不是“行至水窮處”。

這句詩出自王維的《終南別業》,全詩如下: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翻譯:人到中年便對“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直到晚年才把家安置在了終南山的邊緣。當興致來的時候,就獨自一人到處去遊玩,一旦遇到快樂的事我便開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

有時突發奇想,動身走到水的盡頭尋求源流,又有時會坐著,看那徐徐上升的煙霧,在天空中自由的變幻。偶然會在山林遇見鄉村的父老,也會和他們相談甚歡,甚至都忘記了回家。

世人都說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這句話一點都不假,作為詩人,王維有著極高的繪畫天賦,作為畫家,王維又有著詩人的崇高意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成為了王維作品的標籤。

這首《終南別業》大概寫於758年(唐肅宗乾元元年)之後,晚年的王維看清了政局的動盪和仕途的艱險,想盡快逃離這個煩擾的塵世。從此便吃齋奉佛,過起了悠閒自在的生活。

這首寫在歸佛之後的詩作,是被公認的禪詩,詩中處處表現了深刻的禪理。有人會說:“這首詩也不見得有多好,如此的平淡無味。”其實詩的好壞不在字句的雕琢,而在於意境的深遠與否。劉辰翁曾經說過:“無言之境,不可說之味,不知者以為淡易。”,可謂是說在了點上。

至於“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說走到了水的盡頭,再往上也就沒有水了,內涵便是作者領悟到的禪宗向上治理的情景,清淨寂然,不著不染,任憑他世事紛紜,我都不會為之所動。就好像有人問趙州從諗禪師,兩龍戲珠,哪一隻會贏,趙州禪師輕鬆的回答說:“老僧只管看。其理一趣。”


絕詩妙句言汗青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終南別業》中的名句。

大概是40歲時,我的生活走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我買了一個日記本,曾經把這兩句詩抄到扉頁,它長期安慰我直至幫我捱過灰暗的時光。於是,我對這兩句詩極喜歡,此後每遇困境,就想起這兩句。

其實這首詩是一個哲理小故事,我們先看看原詩全詩: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是一則生活小故事:詩人在中年的時候就喜歡求仙訪道。到了晚年乾脆就住在終南山的山邊,興致來時就自己一個人四處走走,走到水流窮盡的地方就坐下來,直看到雲水升騰。偶然碰到了山中老人,兩人可以相談甚歡,忘了歸期。

此詩大約寫於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之後,是王維晚年的作品。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中年的時候,我就非常好道,到了晚年,就安家在終南山山邊。王維身經“安史之亂”,曾無奈在叛軍政權任職,後平叛後因平叛有功的弟弟王縉一力保全才免去一死,對於仕途艱險,王維是過來人,感受極深,因此,他吃齋唸佛,過起了半官半隱的優遊生活。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興致到來的時候,惟有獨自遊玩,遇到讓人高興的事(比如看到好的風景,比如得到絕妙的詩句,比如心中有獨特的體會等),也不過是自己知道罷了,既寫高興的事無人分享的孤獨,又寫自得其樂的安然。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既然是隨處遊走,隨意、隨興而行,就是走到哪裡算哪裡,但在不知不覺之間,竟然來到了流水的盡頭,眼前無路可走,怎麼辦呢,索性就地坐了下來,“坐看雲起時”。這兩句是這首詩的精彩處。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只要是人就難免遇到人生困境,《兩地書》中記載魯迅先生當年回答許廣平時的話:“走‘人生’的長途,最易遇到的有兩大難關。其一是‘岐〔歧〕路’,倘若墨翟先生,相傳是慟哭而返的。但我不哭也不返,先在岐〔歧〕路頭坐下,歇一會,或者睡一覺,於是選一條似乎可走的路再走,倘遇見老實人,也許奪他食物充飢,但是不問路,因為我知道他並不知道的。如果遇見老虎,我就爬上樹去,等它餓得走去了再下來,倘它竟不走,我就自己餓死在樹上,而且先用帶子縛住,連死屍也決不給它吃。但倘若沒有樹呢?那麼,沒有法子,只好請它吃了,但也不妨也咬它一口。其二便是“窮途”了,聽說阮籍先生也大哭而回,我卻也像岐〔歧〕路上的辦法一樣,還是跨進去,在刺叢裡姑且走走,但我也並未遇到全是荊棘毫無可走的地方過,不知道是否世上本無所謂窮途,還是我幸而沒有遇著。”

其實關於窮途末路,至少有幾種選擇:1、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方了,哭過鬧過,哪裡跌倒哪裡躺下,承受甚至享受失敗或者乾脆躲開,有點類似墨翟、阮籍;2、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方了,也不哭也不鬧,就在哪裡“等”著,等待事情的轉變,這是王維的態度,也是陶淵明的態度,陶說“雲無心以出岫”(《歸去來兮辭》),王維“坐看雲起”,思想一脈相傳,這是悠閒到了極點、豁達到了極點、通透到了極點才有的念頭;3、到了宋代陸游時,他說:“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遊山西村》),他也不哭不鬧,但是他要試著往前走,不走怎麼可能“又一村”。

同樣面對前面沒有路的時候,墨翟、阮籍是悲觀地大哭而返;陸游是再往前走走試試找找方法,魯迅的辦法與陸游相類似,但更積極更富戰鬥精神;王維則是反正沒路了我們看看風景吧,說不定等時機一到事情又解決了呢。三種人生態度,墨翟、阮籍是消極的,陸游和魯迅是積極的,陶淵明和王維是隨緣的。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正因為是隨緣的,詩的最後一聯寫道:“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如果偶然遇到了山林裡的老者,就一起相互談笑,甚至忘了歸期。

“水盡雲起”,王維把詩寫出了畫意,非大畫師而不可得,隨緣而安,同時王維又把詩寫出了禪理,非大禪師而不可得。


孫遠遠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詩什麼意思?

這兩句詩是出自於王維的《終南別業》,也是他眾多作品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首,整首詩意境唯美,寫得也是很有禪理,通篇看上去普通,如果僅僅從字面上來看的話,它著實是很一般,可是我們只要稍稍瞭解了王維的生活經歷,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那就會發現這首詩與眾不同,而這兩句也是別具一格,充滿了佛家之語。

王維作為盛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他是唯一一位能夠與李白和杜甫相媲美的詩人,他的詩也是自成一派,寫得很簡練,但是用詞又是極為講究,而這首詩也正是他晚年的作品,這個時期詩人一個人獨自在終南山隱居,再加上他一心修佛,所以在這首詩中也就融入進了自己對於人生的理解,也就處處充滿了哲理。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我們要是單從這首詩的字面上來看,著實是很普通,詩人淡淡著筆,只不過是寫了自己當時在終南山生活時的情形,無非只是日常的生活,但是寫得又是極為巧妙,他不僅寫得很細膩,同時也是融入進了自己對於人生的思考,也正是這樣的一種思考,才令這首詩充滿了一種深刻的哲理,尤其是那兩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這兩句正是告訴了世人,面對人生的困難和挫折,不必要太過於糾結,只要放下心中的雜念,那麼任何的困難也就不在話下。正是這樣的一種描寫,也令這兩句歷來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王維晚年之所以選擇去終南山隱居,也正是由於他有所悟,於是選擇遠離人世,過著一種極為簡樸,苦行僧一樣的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他的思想自然而然又獲得了昇華,而在這首詩中,他也正是把這樣的一種思想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也令這首詩顯得更具有震撼力,同時又是充滿了哲理。


品詩讀詞


王維著名的詩《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首詩中的這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經常被大家引用,顯然喜歡這句話的人很多。可是在現實運用中,對這句詩有很多種解讀。

有人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隨意而行,等到發現自己無路可走的時候,就索性坐下來,悠閒的看白雲起起落落。也有人說,這句話是說處在絕境不要怕,"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水到盡頭了還有云。

如果只從這兩句詩的表面意思看,這些理解都有自己的道理,可是如果結合作者王維來看,這些理解和這兩句詩的本意相差的實在是太遙遠。

要搞懂這兩句詩的真正含義,首先要搞清楚這首詩要表達的思想。這就要了解王維和他的終南別業。

王維和佛教的淵源比較深,他的父母都信奉佛教,他的名和字合起來"維摩詰"是佛教的一個在家修行得道的佛。在佛教氛圍濃厚的家庭長大的王維,自然對佛教的感悟比一般人深。

因此,終南別業不是王維休閒娛樂的別業,而是王維修行悟道的一個地方。

《終南別業》,王維日常修行的一次大徹大悟。

詩歌的頷聯,"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這就是描寫詩人日常生活中的禪悟。獨行獨往才能到的心靈的自由。這是參悟的必須條件。

詩歌的頸聯"行到水窮外,坐看雲起時",就是詩人在獨來獨往中參悟的一個禪理。詩人沒有描繪具體的山川景色,而是純粹以心靈的目光覽觀萬物,在坐看雲時,悟到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禪機。

王維悟道的這個禪理,其實就是"空",也就是說,如果人能夠去掉執著,像雲般無心,就可以擺脫煩惱,得到解脫,得到自在,詩人在一坐、一看之際已經頓悟。大自然中一剎那間的紛紛動象,顯得如此的清淨與靜謐,禪韻盎然。

這樣看來,《終南別業》這首詩,描述的是王維自己在終南別業是如何修行的過程。也記錄了自己的一次大徹大悟,其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作者對禪理的一次頓悟。

結論:"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揭示的禪機。

在一次獨來獨往,獨自在山水間行走的過程中,在水的盡頭,坐看天上自由自在的白雲時,作者突然頓悟到,雲因為"無心--沒有什麼必須的,不能之類的執著,因此才能自在,人也應該

像天上的白雲一樣,去掉執著心,做到"無心",才能得到解脫,沒有煩惱,自由自在。這就是這句詩所揭示的禪機。

如果沒有用禪理來理解王維的詩,是無法體會到王維詩歌真正的妙趣和內涵。


雲淡輕靈


您好,我是墨雨清茶!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詩什麼意思?

為您回答這個問題。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代表作品之一《終南別業》中的名句。

“行至水窮處”詩人漫無目的隨意行走間、發現眼前已經到了流水盡頭,已經無路再繼續走下去。

“坐看雲起時”那就索性坐下來,抬起頭靜靜的看縷縷白雲飄起、雲捲雲舒的樣子吧!

這句詩沒有筆墨重彩,彷如述說娓娓道來間直抒胸臆。詩人清心悠閒的生活態度,豁達灑脫的精神境界。躍然呈現在我們面前。

據史料記載:詩人少年時就才華橫溢,並胸懷抱負。青年時及第任太樂丞。然而仕途坎坷艱辛,“安史之亂”被抓叛過死刑,後因其及兄弟對朝廷有功才得以寬恕。

也因此詩人大悟人生。放下名利半隱半退,放空心靈澄淨怡然自得。雖思想受歷史侷限,但詩人坦然面對人生的態度,值得現在的我們學習和借鑑。

我們都知道:生活尋常但並非順水行舟一帆風順,有瑣事、有煩惱、有挫折、有困難,甚至有感覺走到人生盡頭的時候。

如果我們都能有“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樂觀心態,也就不會有很多遺憾,以至於也不會有一瞬間追悔莫及的悲劇發生。

不是嗎?

有的人因為戀愛中受挫折,或者婚姻,事業、家庭、債務等方面遇到不順或麻煩,就心如死灰想不開有輕生的念頭,而且跳樓的、投河的各種自殺案例也都有發生。多麼揪心的悲劇!

為什麼如此偏激?竟然不管不顧身邊親人的感受!多麼寶貴而美好的生命、多麼無情的決斷啊!就算天大的問題、天也無絕人之路啊!

寫到這我想起搜悟空問答題時,看到有人提問《射鵰英雄傳》裡的黃蓉要是現在還活著她怎麼樣的問題。

我看到那個問題時:眼前浮現出幼年看《神鵰英雄傳》時的情景。(翁美玲)版黃蓉我無法用語言形容多麼聰慧和美麗。兒時我心中最美的女孩,卻一時輕念香消玉殞,我依然難過依然懷念依然惋惜,但生命只有一次……

人生沒有多麼痛的領悟,因為領悟了也悔之晚矣!人生的路真的只是單行道,我們都回不去從前沒有重來的路,腳下的路無論怎樣也要踏實的走下去,堅持走到底。

活著多好比什麼都重要!怎樣過好當下,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好好深思的問題。現在生活節奏快,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壓力。

但壓力終歸是壓力,對抗壓力也是有辦法的,而不是一味的鑽牛角尖跟壓力較勁,時間長了就會導致不良情緒。冷靜的思考想辦法排解壓力,即便是無法逾越無法改變,也要調整自己有一個好的心態。

日子不管過得怎樣,都要努力朝陽光的方向看,別灰心彆氣餒、別為難別人也別為難自己。慢慢來給自己時間,時間是最好的良藥可以醫治很多困頓的問題。

誰的路上沒有荊棘,跨過去也許剛走一程就會遇見鮮花滿地。縱古觀今成功者的路上、都寫滿可歌可泣的故事。

我喜歡看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的《朗讀者》節目。聽優秀的主持人董卿和她節目中、每一位嘉賓分享勵志的人生,盪滌著我的心靈!

網絡小說家(張威)唐家三少做客《朗讀者》,聽他講述他從最初到今天的心路歷程。他的成功背後是常人無法堅持的努力和付出。聽他美麗的愛情故事我潸然淚流。欽佩他十幾年如此的耐力和堅強!

優秀的他(她)們深深的感染著我、激烈著我、鼓舞著我必須努力前行!哪怕前方荊棘叢生!

如果我們都能學會堅強、懂得責任和擔當,學會坦然面對生活,那麼所有的煩惱和不如意就會隨風飄散。

累了就放下行囊換位想歇一歇也是積蓄力量,沒有翻不過去的山、也就一定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只要夢想和希望都在終究會到達心中的遠方。

其實,細思量人生的低谷也未必是窮途末路,把心放空讓自己錘鍊,也許這裡就是沉澱後脫變、厚積薄發的地方!

當下的我們要初心不改、無堅不摧才能“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墨雨清茶


這句詩出自王維的《終南別業》,應作“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意思是間或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求源流,間或坐看上升的雲霧千變萬化。

《終南別業》全詩: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退隱後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作者獨自信步漫遊,走到水的盡頭就坐看行雲變幻。這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隱居者的形象,如見其人。同山間老人談談笑笑,把回家的時間也忘了,十分自由愜意,這是詩人捕捉到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現了退隱者豁達的性格。詩語平白如話,卻極具功力,詩味、理趣二者兼備。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唐朝詩人,王維的詩與畫極富禪機禪意,文學史上尊他為“詩佛”。。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寫於公元758年(唐肅宗乾元元年)之後,是王維晚年時期的作品。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由於政局變化反覆,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他吃齋奉佛,悠閒自在,大約四十歲後,就開始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

【解析禪意】

事事瞬息萬變,唯有內心守得平靜,坦然處之。看青山屹立,任千帆舟駛過,任萬水流經,任輕煙環繞朦朧了它的真容。青山依舊,不動聲色。雲有瞬息萬變,變的是雲,而可以不變的是你的內心。一顆平淡的心,於多變的世間泰然處之,看淡外物,持守內心。平和的看待世間起伏,修行自我。內心持一份平靜,看花開花落,也看雲捲雲舒……心若靜了,處處都是風景。人生或有悲喜,腳下路有長短,恰是那些坎坷與磨礪,讓我們蛻變與成長。用隨和淡然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在浮躁世界裡守住最真的自己,不慌不忙地堅強,安安靜靜地強大,終有一天,你要的,時光都會給你。


天使飛翔11111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詩什麼意思?

這兩句詩出自王維的《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照例先看看別人的解答,包括這首名詩多年來的解讀,基本上說什麼的都有吧。把“水窮”解讀成人生至暗,而“雲起”解讀為柳暗花明;把“水窮”解釋為才思枯竭,把“雲起”解釋為另闢蹊徑。

各種各樣的解釋都有,可偏偏沒有對原詩的解讀。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就是王維一個人出去山裡瞎逛,跟著水流朔溪而上,走到了水源的盡頭。這地兒呢,也挺高了,人也走累了,就坐下來,靜靜地看著山谷裡白雲渺渺,慢起慢落。

就是這個意思。至少王維就是這個意思。

其他的,都是後人引申,甚至附會。

當然了,並非沒有道理。王維在畫出這幅山水畫的時候,留白不僅僅是留白,本身就有了很多歷經滄桑始歸真的意境在裡面。他留出來的白裡面內容非常豐富,所有的引申、附會、闡述,都只是在他的留白裡面挑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來解讀。

詩詞有“有我”、“無我”兩境界,《終南別業》看似“有我”,實則“無我”。修佛有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終南別業》裡面的“水窮”、“雲起”在王維心中就是水和雲罷了。

你以為有別的意思,那只是還只達到了第二層境界。

何必過多解讀?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中年就有了比較濃厚的向道之心,晚年更是把家安在終南山邊上。這裡的向“道”,是指修佛麼?可能,也不一定。雖然後人給他安了“詩佛”的名頭,但是大唐的國教是道教,佛教是武則天上臺後強推的,官員一般都是佛道雙修。我們在王維的詩裡同樣可以讀到很多道教用語和意境。終南山邊就是王維買下來原來宋之問的莊園,即輞川別墅,所以他的集子又叫做《輞川集》。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興致一來了,就一個人去爬山。碰到有開心的事情也就一個人偷偷開懷。這就是一退休老頭嘛,時間自由,心情自由,想走就走,想留就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上面解了,其實就是簡簡單單的個人愉悅,並不見得摻雜了多少人生道理。但是作者本身的經歷和官場起落之後的閒靜為這名句附著了很多色彩。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其實要說王維本身這首詩的深意,這兩句比前面兩句更值得一解。有時候碰巧遇到個鄉親父老,聊得投機,就忘了回家了。

這首詩其實真正的詩眼,正在“偶然”二字。“興來每獨往”,興致一起就走了,這是偶然吧,但既然興起了,就享受:“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這也是偶然吧,但既然走到了頂峰,就享受:“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還是偶然,但既然遇到了,就享受:“談笑無歸期”。

“偶然”二字貫穿上下,其實是必然,源於詩人隨遇而安,隨心而喜的境界。處處偶然,處處都是“無心的遇合”,更顯示出詩人心中的悠閒,如行雲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跡毫無拘束。你以為這是偶然,其實不過是作者天性飄逸淡泊,超然物外罷了。

因為即使沒遇到這些“偶然”,他依舊是開心的,閒適的。

他不過取了這些偶然,放入這首“無我之境”的詩中,打動讀者。

那些強行為王維的詩附著正能量的解讀,真是太淺薄了。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淡泊以明志,柳暗而花明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出自王維的《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全詩的意思是:人到中年頗為喜歡修身習道,傍晚時分的家就在終南山麓邊。興之所至呢就一個人出門溜達溜達,多少幸事往事都俱往矣也只有自己明白。走到溪水的盡頭,坐看山間外雲起雲落。偶然相遇林間一老人,拉拉家常都很開心,唯獨忘了何時是歸期。

行至水窮處:人到中年萬事休?

王維一生最後官至尚書右丞,相當於今天的副部級別。但畢竟是文人做官,自感無力大作為,於是成了混跡官場的逍遙派,一方面拿著俸祿一方面吃齋唸佛自得其樂起來。

於是,在終南山麓自建別墅,算是找到了一處心靈的皈依之處。

所以,詩中所言“行至水窮處”也不過就是王維人到中年萬事休的一種隱喻和自白而已。和陸游的《遊山西村》所言“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幾乎有異曲同工之妙絕。

坐看雲起時:偶爾,做個生活的旁觀者又如何?

中國文人墨客,無論是混跡官場還是文化界,多半都自覺酒仙的“天生我材必有用”,難免持才放狂,“天子呼我不上朝”,自然少有人能夠仕途順遂,也難有建功立業的大作為。進而不得,便會退而為陶翁一般“結廬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逍遙自得一派。

其實,生活不過就是一齣戲。今天你是主角,明天你可能就是實實在在的配角一個,再後天,你或許就是十足的觀眾看客一枚,起起落落之間,沒有一點錨定與淡然,不僅會少去不少人生樂趣,更會徒增煩惱,更可能成為一個笑話。

因此,坐看雲起時,一切都可以成為被觀賞的物事,包括自己,這才是一種篤定和智慧選擇,也是自我觀照的一種因時因勢而為的姿態和生活方式。

柳暗花明又一村:時勢事,總是在不經意之間斗轉星移

馬雲說,這世界,最大的不變就是變。誠以為然。

時勢造英雄,也可以譭譽出狗。天時地利人和,任何一種缺失或不般配都可能讓人功敗垂成,一腳踏空也可能鑄就的就是悔恨終生。

正是經歷過“山重水複疑無路”的百般刁難折磨,唯有沉心靜氣,知得失懂取捨,不與趨勢大勢為敵,才有可能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驚喜與感嘆。

萬千寵愛於一身固然可喜可賀,惹火燒身隨時都可能;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更是一種通達與明智。時勢事,斗轉星移天漸曉,何來定義能永恆?!


談天說地大師兄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這句話的意思是來到水盡頭的發源地,就能看到空中雲的變化無窮了。

這句詩出自《終南別業》,它的作者是我國唐代詩人王維。

《終南別業》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這首詩為王維晚年寫的。由於政局變化,他已感到仕途的險惡。他想過吃齋唸佛,悠閒自在的生活。後來,他就開始過著隱士一樣的生活。

作品沒有直接描寫山川景物,主要表現詩人隱居時悠閒自樂的心情。他不問世事,視山為樂土。他探幽尋勝,隨處感受大自然的樸實自然。

這首詩給人的印象,好像詩人就是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他興致勃勃,信步漫遊,來到水的源頭,悠閒坐看行雲變幻莫測。

作為山水田園詩人王維,這首作品把他退隱後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生活感受,描述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隱居者的形象,十分愜意悠閒,突出地表現了詩人豁達的性格。詩的語言義簡情濃,卻極感染力,是首難得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