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无法阻止共建“一带一路”步伐

【高棉日报社评】持续的新冠肺炎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带来不可避免的冲击,为尽快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中国正开展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采取了最严格的防控举措。与此同时,众多国家政府正通力合作,各国人士纷纷自发以各种方式参与抗击疫情,为疫情防控贡献建设性意见和实质性帮助。

与这一全球性努力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总有一些国家的政客和部分媒体就疫情问题的表态幸灾乐祸,不仅做“看客”,甚至“落井下石”,先是接二连三诋毁中国和中国制度,挑拨中国与他国关系,近日又开始唱衰中国经济和攻击“一带一路”倡议,丝毫不顾国际道义,在世界制造意识形态“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确实给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带来一些挑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近日在记者会上回应:“这些挑战是阶段性和暂时性的。中国经济有强劲韧性、潜力和活力,中国有信心和能力打赢疫情阻击战。疫情发生后,很多‘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从政治上和物质上向中方提供了积极支持和帮助。我们对此表示赞赏和感谢,愿同各方继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并共同努力克服在推进合作中遇到的困难。”

疫情终归是要过去的,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个别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看待国际合作的不健康心理犹如在镜子面前,暴露无遗,让中国更加清楚地明白了谁是真正的朋友,从而可以在疫后“高质量”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步伐;新冠肺炎疫情同时提醒世界,世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人类生存依赖性日益紧密,疫情源头在中国,但是抗击疫情世界不分西东南北,也正好契合了共建“一带一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初衷。

无端攻击“一带一路”、希望“一带一路”受阻,是一种病态,需要及时隔离、治疗。自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近7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致力发展惠及沿线国家、改善沿线国家民生、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沿线国家转移、推动绿色发展,“一带一路”已经不仅是经济合作,而是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却属于世界。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2013年至201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28.1%,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当中国遇到困难时,世界支持中国,就是在为本国以及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力量。值得欣慰的是,在抗击疫情最艰苦的日子里,中国并不孤单,据中方统计,全球16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的领导人专门发函致电中国,表达对中方的坚定支持。在疫情最危险的时刻,柬埔寨总理洪森及政府多位部长甚至甘冒生命危险访问北京,予以坚定的支持。相信正是共担风雨的这份真情,最终让人类战胜疫情。

这是全球化的世界,任何一个国际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之外。当前特殊时期,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公民或曾赴中国的人士下达入境禁令,只是全球协同中国抗击疫情的必要措施之一,不应视为对“一带一路”的“搅局”之举。团结向善才是主流,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所言,在这场疫情阻击战取得胜利之时,历史铭记的不仅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有各国携手合作应对危机的共同担当。

患难可以与共,发展必须同行。这是中国与世界面对风险挑战的应有态度,也是人类共建“一带一路”的大势所趋。团结的人类一定能够战胜一切病毒之患,疫情之后的“一带一路”未来更加值得期待。(记者 曾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