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無法阻止共建“一帶一路”步伐

【高棉日報社評】持續的新冠肺炎對中國和世界經濟帶來不可避免的衝擊,為儘快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中國正開展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採取了最嚴格的防控舉措。與此同時,眾多國家政府正通力合作,各國人士紛紛自發以各種方式參與抗擊疫情,為疫情防控貢獻建設性意見和實質性幫助。

與這一全球性努力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總有一些國家的政客和部分媒體就疫情問題的表態幸災樂禍,不僅做“看客”,甚至“落井下石”,先是接二連三詆譭中國和中國製度,挑撥中國與他國關係,近日又開始唱衰中國經濟和攻擊“一帶一路”倡議,絲毫不顧國際道義,在世界製造意識形態“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確實給中國經濟發展和對外交往帶來一些挑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近日在記者會上回應:“這些挑戰是階段性和暫時性的。中國經濟有強勁韌性、潛力和活力,中國有信心和能力打贏疫情阻擊戰。疫情發生後,很多‘一帶一路’合作伙伴從政治上和物質上向中方提供了積極支持和幫助。我們對此表示讚賞和感謝,願同各方繼續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並共同努力克服在推進合作中遇到的困難。”

疫情終歸是要過去的,在新冠肺炎疫情這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個別國家處理國際關係、看待國際合作的不健康心理猶如在鏡子面前,暴露無遺,讓中國更加清楚地明白了誰是真正的朋友,從而可以在疫後“高質量”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步伐;新冠肺炎疫情同時提醒世界,世界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人類生存依賴性日益緊密,疫情源頭在中國,但是抗擊疫情世界不分西東南北,也正好契合了共建“一帶一路”、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初衷。

無端攻擊“一帶一路”、希望“一帶一路”受阻,是一種病態,需要及時隔離、治療。自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最高領導人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近7年來,共建“一帶一路”積極致力發展惠及沿線國家、改善沿線國家民生、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向沿線國家轉移、推動綠色發展,“一帶一路”已經不僅是經濟合作,而是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因此,“一帶一路”倡議源自中國,卻屬於世界。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2013年至2018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28.1%,居世界第一位,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當中國遇到困難時,世界支持中國,就是在為本國以及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力量。值得欣慰的是,在抗擊疫情最艱苦的日子裡,中國並不孤單,據中方統計,全球16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專門發函致電中國,表達對中方的堅定支持。在疫情最危險的時刻,柬埔寨總理洪森及政府多位部長甚至甘冒生命危險訪問北京,予以堅定的支持。相信正是共擔風雨的這份真情,最終讓人類戰勝疫情。

這是全球化的世界,任何一個國際社會成員都不可能置身於全球公共衛生事件之外。當前特殊時期,世界部分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公民或曾赴中國的人士下達入境禁令,只是全球協同中國抗擊疫情的必要措施之一,不應視為對“一帶一路”的“攪局”之舉。團結向善才是主流,正如聯合國前秘書長、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所言,在這場疫情阻擊戰取得勝利之時,歷史銘記的不僅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也有各國攜手合作應對危機的共同擔當。

患難可以與共,發展必須同行。這是中國與世界面對風險挑戰的應有態度,也是人類共建“一帶一路”的大勢所趨。團結的人類一定能夠戰勝一切病毒之患,疫情之後的“一帶一路”未來更加值得期待。(記者 曾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