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李鴻章告誡後人:要想中國沒後患,必滅此國

在清代時期,一代權臣李鴻章曾提出,要跟著時代改變對待日本的態度,那麼當時他為何這提出的說法呢?

一百年前,李鴻章告誡後人:要想中國沒後患,必滅此國


在晚清時期,提起日本很多人的印象,還是會停留那個在海上流竄的倭寇,雖然鬧得很兇,卻無法成事,在日本侵略朝鮮的時候,剛剛擺脫慈禧鉗制的光緒,立馬派兵支援朝鮮,雖然很多大臣都贊成,但是李鴻章卻極力反對。

長期與日本打交管的李鴻章,深知此時日本已不是當年那個小國,而晚清實力則在不斷下降,無論從哪方面看,與日本抗衡都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此時更應該養精蓄銳,重振國力,這時李鴻章已經覺察到,中國主要的後患就是日本。

一百年前,李鴻章告誡後人:要想中國沒後患,必滅此國


然而光緒卻聽不進這些,戰爭一開始,清兵節節敗退,雖然表面看起來實力雄厚,實際卻被人按著打,一心求勝的光緒下令全力出擊。李鴻章卻看出來,日本人的進攻雖然很猛烈,但卻經不起長時間的耗戰,想要打敗日本,最好的辦法就是跟他們打持久戰。於是李鴻章跟光緒建議,把戰線拉長,慢慢地跟日本耗,在很大的程度,可以將他們打敗。但是年輕的光緒壓根聽不進李鴻章的建議,一心只想速戰速決。

這場戰役最終以清兵慘敗,丁汝昌自殺殉國收場,這也成為中華民族恥辱性的一刻。戰敗之後的光緒,想不出別的方法來應對列強,唯一的出路只有按約割地,於是他又去找李鴻章商議。李鴻章提出可以答應任何條件,但唯獨不能割地賠償,讓人惋惜的是,六神無主的光緒依然沒有聽從李鴻章的勸諫,執意簽下了喪權辱國的條約。

一百年前,李鴻章告誡後人:要想中國沒後患,必滅此國


這份條約的簽署,讓西方列強看到了大清政府的無能,也正是從此,中國開始了任人宰割的屈辱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