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管理,我当志愿者的第十二天


封闭管理,我当志愿者的第十二天


早八晚五,是我当志愿者的作息时间,中午回家吃饭,为了减少回家方便的次数,早晨和中午吃饭,我都尽量少喝水。虽然执勤工作不是很累,毕竟岁月不饶人,久站还是挺费劲的。

小区执勤,主要落实目前的网格式防控,控制人员外出,严管入区人员。防止新冠病毒战开始时,协助物业把小区其他通道堵死,把小区的后大门改成进出小区的唯一通道。物业的保安两班倒,每班四人。志愿者虽有六人,三位年轻的要上班。

风格管理时,每栋楼每户一个个排查,有无外地回来的,特别是武汉、湖北回来。随着防控的升级重庆、安康等外地回小区都严管,要求他们居家隔离十四天,每天上报测量的体温。排查时,每层楼、每栋楼多少户,每户多少人,一一落实。并且落实了责任人,分工细致,责任明确,措施到位。全面落实社区、行业、小区、个人“四方”责任,强化网格化管理,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坚决打赢这场新冠毒疫情防控阻击战!

当志愿者后,不再承担买菜做饭等事情,完全做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前日下午,因为头发太长,上街找理发店理头。这是小城封城后,我第一次上街,街上大小门市都关着。如果是玻璃门,则用链条锁着,外面贴着“因防控疫情关闭此门”封条;如果是卷帘门,就直接关上……

回家途中,顺便去了超市,值班人员先给我测量体温,因购物者必须戴鞋套、手套和微信付款,不收现金外,还只有买鞋套和手套戴上;接过值班人员的表登记。表上有姓名、详细住址、时间、干什么去等信息栏。我照表上的项目一一填写,完毕。买菜回小区,还得测体温,亮出入证。这样层层防控,切断疫情传播途径。

回来后,在执勤中假公济私,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住我们小区的理发师傅;物业提供场地及凳子和电源,请他在小区内理发,最后承担了六十岁以上理发的费用,这几天,前去理发的人很多。哈哈,我们又自找麻烦,还得维护秩序。

今天,有6批从外地回小区的住户,他们都持有健康证明。进入小区时,不仅测量体温,详细登记日期、楼层号、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出门原因、返回时间、从哪里来等信息资料,然后,要求他们在家隔离十四天。十四天结束后,办出入证,两天一次,每户限一人外出购买生活品。

今天,也有许多想回成都、重庆和外地的人员来咨询,一一向他们介绍,先到物业办公室开具在本小区居住的证明,到社区办事处,到社会指定医院检查,然后由社区开具健康证明。

没有新冠肺炎病例增加,小区要求外出买物的人次数就没有前几天那样“两天一次、只限一人”的要求,小区院内禁止车辆进出。今天,有一位刚剖腹产的妇女回去小区,特许车进小区。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不久,马上就有人提意见,我们也只好解释。

小区门口成了物资集散地,快递来了在门口摆地摊,通过用户来领,剩下的,放在执勤点,让我们代发。

门口等人送东西的人也多,走了一批又一批;两次劝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士,站在门口,把口罩下放一半抽烟。温馨提示:“师傅,请戴上口罩!”再提示“师傅,你看是公共场合,你在这里抽烟,如果上级来检查,我们的工作不是白费了,你也体谅我们一下!”……

下午,还虚惊一场:“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头陪老太太上街回来,测量体温36.8,让他休息了一会还是原样;我们只如实登记一下上报社区,让社区派人复测。这年头,一谈发烧就色变,一说感冒、咳嗽就如临大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