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到底败在哪里?

柒月杂坛

希特勒的失误在于过高的估计了自身的实力,犯了战争扩大化的错误,后期指挥失误,战略战术呆板,没有充分利用优秀将领,最终失败。

在二二战前期,希特勒仗打的都比较顺利,利用闪电战的优势,快速的灭亡了波兰、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国,从此希特勒误认为德国军队无敌,又相继同英国、苏联发动战争,结果打的溃不成军,最终第三帝国灭亡。


一、希特勒过高估计自身实力,战争规模严重扩大。克劳塞维斯说过,战争一旦开始,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结束。希特勒最不应该和法国、英国、苏联打仗。当时英国、法国是盟国,虽然42天德国即把法国打趴下,但是法国是一个不服输的民族,戴高乐将军在北非成立自由法国抗击德国。攻打英国,在不列颠空战中损失了大批的飞机和优秀的飞行员,导致对英国的作战不得不暂停。随后攻击苏联,使得德国两线作战,战略上犯了大错。苏联气候高冷,地域纵深空间很大,民族观念很强,英勇无惧、不断抗争,再加上德国的综合实力、战争的潜力远远不如苏联,苏联又从美国、英国等国获得大量外援,德国失败的命运不可避免。

二、希特勒后期指挥失误,战略战术呆板。希特勒在主动进攻的情况下,指挥的顺风顺水,如果一旦遇挫,则失误连连。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强令保卢斯守御阵地不准后撤,导致保卢斯兵败投降,开创了二战德国元帅投降的先例,严重打击了士气。库尔斯克战役中,一再拖延战争发动时间,导致苏军判明德军作战意图,做了充分准备,最终库尔斯克战役失败了。在1944年,苏联发动十大战役,希特勒更是严令德军寸步不退,白白损失了兵力。

三、希特勒任用庸才,在战争后期又罢免了大批优秀的军事将领,加速了失败。希特勒任用戈林为空军元帅,戈林并没有真才实学,一味奉迎元首。结果在不列颠空战中指挥失当,使得德国的空军力量损失殆尽。曼施坦因元帅,被公认为德国最优秀的陆军元帅,却被希特勒在1944年罢免。

希特勒发动二战虽然是不义之战,但是他在战争中犯的种种错误也值得后人警醒,不能重犯同类错误。


黄先生—历史顽主



希特勒的失败之处在于,上帝给你智慧的同时也给了你野心,但是配备给你的物质条件又具有局限性。

在这种矛盾条件下,希特勒把他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要知道德国是一战战败国,受《凡尔赛协议》约束,军队发展受到严格限制,直到1933年希特勒上台,其用了两年时间,先是秘密扩军,再是实现义务兵役制,到1939年迅速扩充到52个常备师。并且在他的领导体制下,飞机坦克大炮等机械化装备数量也迅猛发展,而且军队都接受了严格训练,德国从一个欧洲排行不过三的国家迅速成为睥睨天下,横扫欧洲的超级军事强国才用了不过六年。



这就是他天才的地方,更天才的是,他发明了闪电战这种新战法,这是一种集约己方所有优势的空地立体作战模式,而且集中力量攻其一点,大集群、机械化,这种战法问世,将欧洲传统强国法国包括苏联都打蒙了,快速推进、势不可挡。



然而,上帝给他的野心让他难以克制要征服全球的欲望,而且被自己的聪明烧昏了头脑,他解决掉法国之后整个欧洲大陆全部进入了彀中,原本应该用三到五年来治理欧洲大陆,修生养息,整军备武,再做下一步打算。毕竟美国偏安一隅、苏联又想争取时间继续发展,英国已经龟缩在英伦三岛瑟瑟发抖。他要不惹别人,再无人敢招惹他。他却忍不住自己的欲望,立即进攻英国。



但是之前他跟英国签了一个《英德协定》,就是英国为自保,防止德国吞并欧洲大陆后攻击自己的绥靖政策。《英德协定》规定德国的海军装备总吨位必须低于英国,这就是老牌帝国的老谋深算之处,希特勒一方面有条约约束,另一方面全面发展陆军、空军,也没有精力再去发展海军,结果进攻英伦三岛时,英国就凭借英吉利海峡和传统海军大国优势,硬是顶住了德国的疯狂进攻。


德国的这一永不止步的疯狂举动让远在大西洋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始坐不住了,罗斯福一看尼玛的胃口太大了,这样下去我想过个与世无争的安逸日子是不行的了,罗斯福虽然迫于国内厌战情绪没有直接参战,但是开始跟英国、中国、苏联眉来眼去,大量卖装备给反法西斯阵营。

苏联也开始警惕,在苏德边境部署重兵防范,并在远东与日本签署《日苏互不侵犯条约》,重点防范来自欧洲的威胁。

最后,英国这块骨头没有啃下,希特勒还是没有反思,调整策略、克制欲望,又开始进攻他命运终结的地方——苏联,墨索里尼半夜得知希特勒的疯狂举动后,气得跳脚,大骂希特勒这个疯子要把意大利玩死。

果然,希特勒玩死了整个法西斯集团。


谢金澎

两线作战,拳头分散。



西线战场,欧洲第二强国法国,不到两个星期就投降了,30万英法联军被赶到了敦克尔刻的沙滩上,这个时候英国的丘吉尔和自由法国领袖戴高乐已经绝望了,生死由命吧!

英吉利海峡上,英国皇家空军已经没有多余的飞机可以保护自己皇家海军了,纳粹德国空军司令戈林肆无忌惮让自己王牌飞行员们攻击海上移动标靶。负责本次撤退任务的英国海军准将,经过精心计算发现需要等待一个半月时间,才能完成30万军队渡海计划。这个时候纳粹德国的精锐陆军只有百余公里的路程,按照机械化部队的速度,只要一天时间,但是他们被元首命令停下来了!

敦克尔刻,稍等片刻,后患无穷!



敦克尔刻大撤退,戈林高估了自己空军的能力,低估了英法民众爱国热情,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渔船往返英国港口,把一个个惊魂未定的英国和法国士兵运送到安全地带,接受重新训练等待时机反攻。他们是自由欧洲的希望,他们是民主未来的捍卫者,他们是家庭的唯一指望!

英国人顶住了压力,海上皇家海军保持了海上控制权,纳粹德国不可以随心所欲的进攻英国和美国商船及战争支援。希特勒认为要保持德国闪电战优势,需要得到更多的石油,更多的矿产。满足这一切的只有土地广阔的苏联人,要进攻苏联就需要拿下波兰,而波兰是苏联人苦心经营的势力范围,在那里苏联人扶持了亲苏的政权和军队,斯大林和希特勒的战争从波兰开始,波兰人实行焦土抗击德国政策,一个一个的街道和房间沦为战壕,德国人被套牢了,损失惨重。

波兰在流血,苏联时间换来生存空间,日本人菊花与刀,元首烦透了!



波兰人的付出,为斯大林提供时间,生存的空间由此打开。众所周知,1941年纳粹德国的闪电战进入了苏联时候,苏联大清洗运动恶果显露出来了,德国人快速推进,苏联丧失了大量的工业城市和矿产资源,斯大林不得不在莫斯科红场阅兵鼓舞士气,这个时候希特勒有了新麻烦。

东方的盟友日本不长眼,海军的山本五十六竟然偷袭了美国人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了。希特勒在苏联的夹生饭,太平洋又开始扬汤止沸了,闪电战变成了乾坤大挪移,失去了所有优势。希特勒命令日本军部向莫斯科进军,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组织了十几万人马策划了坎门战役,斯大林让朱可夫挂帅出征,苏联重装甲部队加上优势空军与关东军对垒,双方爆发大规模坦克作战和阵地战,苏联红军取得惨烈的胜利。日本人信奉强者恒强,于是与苏联签署日苏互不侵犯协议。

希特勒作为纳粹德国的党政军领导,面临局面是拿破仑当前形势,两线作战八面树敌,德国靠着军工企业支撑了虚假繁荣,如果战争一旦陷入停滞对峙,那就是各种可能性都有。结局很明显,希特勒输的精光!


唐俊龙55398571

首先从战略上来说,希特勒没有犯错,二战时德国怎么打都是输,因为综合国力摆在那呢,德国无论如何也挡不住英美苏两线夹击,但是要从军事角度讨论,德国确实犯了错。

如果从战术上讨论,德军主要败在苏德战场上,在苏联战场德军确实犯了错误。

在1941年夏季,德国起倾国之兵兵分三路闪击苏联,当时德军正值巅峰期,闪电战天下无敌,苏军在战争初期被打的大败,损兵几百万,可苏联大大了,有战略纵深,同时苏联当时有斯大林的强势领导,斯大林把国民经济转入战时,也是以举国之力力拼德军,当时德军已经打到了莫斯科城下,德军已经攻入莫斯科,当时斯大林已经准备放弃莫斯科并要把首都迁往外高加索一带,可这时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这无疑给斯大林打了针强心剂,斯大林马上下令调西伯利亚军团回师勤王。这时候希特勒犯了大错,这时候如果没有西伯利亚军团回师勤王,那德军可以攻下莫斯科,可西伯利亚军团是生力军,而德军经过几个月连续厮杀已经疲惫,所以才被击败。

如果希特勒在得知太平洋战争暴发后能改变布署,那莫斯科会战的结局就不一样了,希特勒当时没有判断出与日本关东军对峙的西伯利亚军团能回援莫斯科,这是德军情报部门和参谋部的重大错误,如果当时希特勒能及时得到情报,就会下令莫斯科德军后撤100里休整,同时补充弹药兵员,而苏联也一样要休整部队,苏德双方都会赢来一个休整期,就看谁快了,但是主动权在德军这边,德军休整后可以不动,而苏联不同,苏军要收复失地,所以斯大林会指挥苏军杀出莫斯科,这样一来苏德两军就会在莫斯科城下展开百万人以上的大厮杀,在当时经过休整的德军在会战中应该不会输给苏军。

对德军来说,要想打败苏军也就是1941年有机会,也就是三板斧能把苏联打死就打死了,要打不死苏联等苏联缓过劲来,那就要拼消耗了,可德国和苏联比谁人多枪多,德国和苏联不是一个数量极的。

所以说德国二战必败。


天宇的文史情怀

希特勒最大的失败就是败在了战略,用军事战略替代了国家战略,用军兵种战略替代了军事战略。

先说第一个,

1938年9月29日,英国、法国、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肢解捷克斯洛伐克,作为英法在欧洲对纳粹德国最大的一次让步,让双方的互信程度达到了顶点。

但是希特勒却很快全面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然后陈兵波兰边境,决定以武力收复在一战后划给波兰的原德意志帝国领土——但泽!!

这种罔顾信用、疯狂套现的行为让英国和法国极为不安,加上盟国波兰受到威胁,两国根据同盟协议,开始对德国施压。现在德国面临两个选择,第一,放弃使用武力,用和平方式徐图解决领土问题。第二,发动对波兰的战争,再次陷入两线作战的格局。

希特勒显然选择了后者,与潜在的仇敌——苏联结盟,并与之一道吞并了波兰。但是维持苏德同盟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当德国向西扩张时,苏联必然一步步蚕食东欧、南欧,甚至在后面给德国一拳!事实证明,历史上产生的民族隔阂以及现实中的阶级立场决定了苏德冲突只是时间问题。希特勒正是在这个时候丧失了战略理性,加上苏联在苏芬战争暴露出的巨大弊端让希特勒萌生了迅速东进放倒苏联再收拾英国的想法。

斯大林之所以不相信希特勒敢于在攻打英国不下转而攻击苏联,就是因为这不符合一个大国战略决策者的根本水准和双方的共同利益。无奈,画家出身的希特勒骨子里充满了艺术细胞,倾向于不按常理出牌。

再说第二个,

希特勒上台后,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受艺术观念的影响,德国军备的发展也比较奇特。有人问及纳粹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元帅为何不发展战略轰炸机时,戈林回答“元首只关心飞机的数量而不关心质量。”典型的好大喜功和形式主义!

即便如此,纳粹德国军事力量发展还算均衡。但是当德波战争爆发、装甲部队大显神威时,希特勒开始有所倾斜了。法国战役开始后,装甲部队尖刀般插入阿登山脉,所向披靡,希特勒震撼的同时又略带担忧,生怕装甲部队有所闪失,这才犯下了在敦刻尔克把装甲部队紧急叫停的错误。当几十万英法联军从德国空军眼皮子底下逃走后,希特勒又跳向另一个极端——把装甲部队视为包治百病的良药。

希特勒这种奇特的军备发展观念短期收益巨大,但是却造成了资源错位。装甲兵成为传奇的同时却带来了海空军的滞后,以致于德国很快失去制空权,在盟军狂轰滥炸下带来了国家和民族的灾难。


世纪战争大揭秘

希特勒最大的失误是不应该攻打英国,而是应该交好英国。

希特勒的德国在欧洲相当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在攻打英国之前,强大的德国军队如臂使指,可以完成希特勒所指派的一切攻击任务。

所以,希特勒这时应该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对处于海峡另一端的英国采取和平方式,以防守为主。而英国面对如日中天的德军,没有能力派出大军登陆欧洲大陆。他们所能使用的攻击方式就是派出海军和空军骚扰沿海港口,根本不会对德国造成多大影响。而德国应该在打下法国之后,乘势越过法国南部边界占领西班牙和葡萄牙。这样就可以控制直布罗陀海峡,让英国难以有效支持北非战场。这时,即便意大利再烂,也会和北非英军维持一个均势。而英军为了支援北非,更不敢轻易刺激德国。

整个不列颠空战中,德国投下了7万多吨炸弹,损失飞机1500多架,由于是跨境作战,几乎所有的飞行员都被英国人击毙或者俘虏。

试想一下,这些资源用在攻击苏联方面。攻击苏联的空军可以增加将近三分之一。7万多吨炸弹也可以大大增加德军的攻击力度。更不要说,希特勒还可以调集西班牙的力量为我所用。

当希特勒将力量集中起来猛攻苏联,所有的战略目标都会提前实现。斯大林只能撤往乌拉尔山以东,将东欧部分完全让给希特勒。拥有了整个欧洲大陆,拿下英国只是分分钟的事情。最后,英国王室被迫西迁,在加拿大建立流亡政府。

一战结束后,流亡在外的德国皇帝威廉看到《孙子兵法》后如获至宝,说:我要是早几年得到这本奇书,何以落得如此下场!

我想说的是,希特勒在战前如果看过《史记.秦本纪》,很可能会统一整个欧洲!

不过,希特勒统一欧洲不是欧洲之幸,他所奉行的雅利安人至上主义将会给欧洲其他各族人民带来无比的灾难。所以,希特勒的统一只是暂时的,他的帝国很快就会在欧洲人民风起云涌的起义中走向灭亡!


历史风暴

希特勒败在对德军国防军将领的不信任,尤其是在东线德军遭遇重大挫折后,希特勒更加对他的将军以敌视,听不进任何意见,而他却又没有统掌全局的战略头脑!


希特勒企图用德国强大的军队以军事手段来达成他的政治目的,可是他竟然不信任他的将军们,一直想组建一直他亲掌的忠于他自己的武装力量,于是党卫军便诞生了,并且在德国进攻苏联时得到了极大发展。尤其在东线德军节节败退之际,希特勒无视那些损失惨重,急需人员和装备补充的国防军,把优秀的人力和精良的武器用于组建他的党卫军,这些党卫军尤其是新组建的很难在短期训练中达到在东线作战的国防军部队。我们不否认党卫军部队的狂热和勇敢,他们也取得了令人尊敬的战绩,可是就德军整体武装力量而言,无疑是遭到了削弱!


军队可以快速组建,可是优秀的指挥官却难以短期培养,尤其是集团军、集团军群级别的指挥官更是难求。所以希特勒不得不继续依靠国防军将领的指挥,可是他对他们的不信任又极大了阻碍了他的将军们的指挥!希特勒甚至管到了营级的作战单位。

希特勒并没有像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那样对作战有总体的战略设想和指导性计划,希特勒只有一个作战指导,就是不放弃一寸已经占领的土地,他禁止任何不战即放弃阵地的建议,德军部队被包围后,他会命令被包围的德军坚守阵地,使这里成为要塞!斯大林格勒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希特勒也不放弃防线上任何的突出部,这种突出部对处于防御的德军来说是极其危险的,不仅增加了德军防线的宽度,而且容易遭到苏军的钳形进攻而被包围歼灭。可是希特勒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仍旧幻想着反攻,所以他坚持不放弃这些对进攻有重大意义的突出部。可是德军还有能力发起决定性反攻吗?

所以希特勒最大的失败就是不信任的德国的国防军部队,尤其是这个军队的灵魂—参谋部军官,使得在希特勒的“瞎指挥”下德国犯了许多重大战略失误,最终不得不选择“无条件投降”这一对军人来说最为耻辱的失败!


小小狼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败了,现在出现了很多反思希特勒败的原因到底出现在哪里?应该说希特勒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出在大的战略方向上,此外也是因他个人能力不够导致的最终失败!所以说如果给希特勒第二次机会,他照样还是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为什么这么说呢?

那么首先我们来看看希特勒在战略方面到底出现了哪些错误?

应该说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做了很多充分的准备的,特别是在他开始写出我的奋斗一书之后,就开始在国内做了很多的准备,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科技上等等吧,都做了很好的准备,但是这些准备,由于在后来的战略设计上的错误,最终导致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具体来说就是:


第一,希特勒只做了很好的战术上的准备,战略上的准备包括战略方向上的选择,都是错误的。

比如说希特勒应该把征服欧洲作为他的首选目标,或者是第一目标。包括如何征服欧洲作战的次序等等,都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规划和谋划,而希特勒的整个战略始终都是只看到了战术上的进攻的安排,却对这些总体上的安排缺乏一个总体的系统的考虑。正因为如此,所以一开始攻下法国波兰,等欧洲的一些国家,进展的还比较顺利,但是没有成圣的,把所有的欧洲整个地盘拿下来,也没有选择拿下中东以后,就可以解决以后的石油供应的问题。这样的话,最后才考虑要不要进攻苏联。何时进攻,进攻的把握性就会大很多,不会那么仓促的去因为所有的问题,而发动这场准备不足的战争。


第二希特勒在选择谁是他的朋友,谁是他的敌人方面,也明显的犯了战略性的错误。

毛主席就曾经说过,革命的首要的问题就是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而不是我们要去进攻哪一块地盘,去抢夺什么样的资源。显然在这个方面,希特勒是做得太差了,选的队友都是猪一样的队友,日本在关键的时候去偷袭珍珠港,而不是从西伯利亚去进攻苏联,墨索里尼,意大利这个就更不要说了,经常在战争中拖后腿,留下一屁股的屎,让希特勒再去擦。如果希特勒能把苏联拉来

作为自己的盟友,我想这个战争的结果会怎么样?大家就不用再去问了吧。而且苏联也有意想和希特勒联合,或者,至少他也是害怕希特勒去进攻他,如果说希特勒能够和苏联去结为盟友,一方面苏联会求之不得,另一方面希特勒也就为这场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准备好了最重要的砝码。

第三是进攻苏联,这本身就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在选择进攻的时间方面也放了战术性的错误。

如果说希特勒没有放这个进攻苏联这么大的战略性的错误的话,希特勒就不会失败,当然在战术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包括他的时机的选择,以及具体进攻莫斯科,包括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等等,希特勒都不顾战场的实际情况,亲自去瞎指挥,但这些都是一些战术性的错误了。

其次就是希特勒的能力不行。这主要体现在:

第一是希特勒不具备大局的,全局性的,系统性的,整体性的思维。或者说这方面的思维能力是永远不够的。这包括从当真的准备谋划战术的安排,战争的选择等等方面。

第二是希特勒个人性格方面的缺陷。

希特勒是一个偏执狂,对别人的意见难以吸纳,对自己的错误的思想和方法非要做到固执起见,刚愎自用,不能够很好的听取战将们根据现场情况提出的,非常有针对性的作战方法。特别是在苏联战场上,希特勒有好几次能够取胜的机会,却被他自己的固执葬送了,德军的很好的战机。

第三是希特勒不会用人,或者说在用人的方面出现了重大失误。比如盟军在敦克尔克撤退的过程中,希特勒本来可以对盟军进行关键的一击,却像猪一样的下令撤退,停止进攻。为盟军保留了近30万的最后在诺曼底登陆的有生力量。而希特勒犯下这一低级错误的原因,据说就是为了给自己信任的空军司令留下一个功的机会,这是什么用人方法?用人原则,难道不以战争的胜败和最终的目标,作为用人的导向吗?

第四是希特勒连科学家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都认识不到。导致他疯狂的驱赶国内的优秀科学家,特别是犹太籍的科学家赶尽杀绝,因而在关键用人的时候没有很好的科学家为他制造先进的武器,特别是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绝顶级的科学家如果利用好了的话,是能够制造出原子弹的,这一批最牛的科学家,都被他赶跑了,后来跑到美国去,却帮助美国制造出了原子弹。如果说希特勒制造出了原子弹的话,战争的结果又会是怎么样呢?


希特勒为什么会失败?希特勒自己都可能会觉得很冤,但是如果他看到了上面的分析,他就不会觉得冤了!

所以说希特勒败在八个字上:有勇无谋,能力不够


文心采露苑

第三帝国的倒下有很多的因素在里面,但是,人们却只看到了希特勒的失误。对法战役时,隆美尔的快速突进一度使得英法联军从包围圈中冲出,假如不是后续的德国军队防守得当,英法联军很有可能在隆美尔向北突进的当天,就撤回巴黎方向。这也让希特勒意识到,对法战争绝对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甚至,阿拉斯反击战的出现还导致了希特勒在后来的敦刻尔克的问题上陷入犹豫。假设一下,假如隆美尔可以将阿拉斯反击战扼杀在源头,希特勒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在敦刻尔克的占领上陷入犹豫呢? 其次,就是希特勒对东线的指挥。在古德里安回忆录上记载,关于进攻列宁格勒、莫斯科、明斯克,希特勒明显更偏向于后者。然而,这些身经百战的元帅在看出元首的心思后,大部分都选择了支持,而非是指出问题。这也导致了,德国抛弃了熊掌而选择去吃鱼。设想一下,假如有更多的人一起和古德里安支持进攻莫斯科的决定,希特勒在众人的影响下是不是就可以避免犯下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错误呢?

可怕的是,关于第三帝国的倒下,很多德国将领都犯下了错误,但是人们却只注意到了希特勒。此外,从局中人的角度来看,希特勒的决定就一定是愚蠢的吗?假如没有莫斯科德军的坚守,可能就没有高加索德军攻占塞瓦斯托波尔港以及后来的大撤退。假如,德国没有提前攻占明斯克,德国进攻莫斯科时,几乎一直都要排除相当数量的军队应对明斯克方面的威胁,自认为聪明的旁观者,难道真的就比希特勒聪明吗?


浩汉防务论坛

希特勒最大的失败是在政治上,军事失败只是一个表象,下面就由我来分析。



根据希特勒自己的自传我的奋斗的描述,他所要建立的欧洲新秩序乃至世界新秩序只是为日耳曼一个民族服务的,就算延伸下,也是为他指定的雅利安人种服务的,他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势必会遭到全世界多数人的反对而最终走向失败。



希特勒毫不隐晦自己要为德国谋求生存空间,而开拓空间就是用战争这一方式进行,当他疯狂侵略欧洲那些已经有上千年文化根基的传统国家的时候,他的失败就已经注定。



他毫不考虑客观现实,用一个赌徒的心态疯狂的进行军事豪赌,闪电战,也就是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在对方还没组织起有效抵抗的时候就将对方打败。这种突袭可以成功一次,两次,但不可能永远成功,说到底,战争,仍然是后勤的较量,综合国力的较量。当他进攻或宣战那些在实质上比他强的多的国家的时候,失败就已经注定。无论他的军队有多厉害,当突袭致胜不可能的时候,拼资源的时候,他和他的德国就力不从心了,军事自然急转直下。而无论普鲁士军官有多好的传统,多高的素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失败自然是唯一结果。



即便他是为了德国人谋求发展,可是他所建立的独裁整体和所依靠的他所谓的国家社会主义经济,都是违背人类发展方向的,最终也会被德国人民所抛弃。人类的发展永远是向前的,任何人想以任何思想重新为人类戴上奴隶的枷锁的行为都将是徒劳的,不会成功的,也最终为人类所遗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