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儿大避母。女大避父。儿大女大指是孩子是多大?

又见阑珊


我儿子五岁多了,洗澡一直都是我洗!因为他爸爸平时不跟我们住在一起!偶尔一起吃个饭!父亲教育严重缺失!


周瘦瘦10


导读:不知道各位读者朋友会有着这么样的感受吗?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会经常跟在谁的身边就会多少有些像那个人,就有些跟着什么样的人就会学着什么样。

在自己的身边其实也有着这样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自己亲戚家有个弟弟从小就是跟着妈妈长大的,至于这样的家庭成长方式是因为弟弟的爸爸的工作是需要常年在野外作业的,这样的话作为亲属的弟弟的妈妈就得兼顾起父亲和母亲的责任来陪伴、培养弟弟长大。

而这样的家庭成长方式是实际上的“丧父”式的陪伴,尽量弟弟的妈妈也想尽心地帮助到孩子,可是还是在弟弟身上体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相较于儿子和母亲在一起的家庭里所体现出来的问题,女儿和父亲在一起往往就会好很多,不大会出现一致性地反对声音。就像黄磊老师在给自己家的小闺女洗澡的事情里,有的是反对,但也有表示可以理解的。

这些多少都与这老话,儿大要避母,女大不避父有关系。那么,为什么“儿大要避母,女大不避父”?反对的朋友们,先别忙着反对,不妨先了解。现在就来一起看看吧。

一、亲子关系中,儿子常跟随母亲影响更大

就像文章开头时所讲述的弟弟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也和很多家庭中以母亲为中心,凡是家里的大事小情、孩子的教育都是母亲来张罗着,弟弟也就是这样很自然地长大了。

可是在孩子还处于襁褓之中,很幼小的时候倒没有什么区别的地方,大多数的孩子们都是这么过来的。只是在孩子逐渐长大后,有了比较清晰的性别意识,会出现自己性别中的独特特征,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的时候,如果作为男孩还是只跟着妈妈在一起的话,就会对其影响很大。

多少会在性格上出现女性化的一面,细心、敏感、有些矫情、过于依赖、过于胆小等,有的甚至在长大后就是妈宝男,无论是谈个恋爱也需要每天和妈妈报备,工作上的烦心事也都很难独自处理好,需要和妈妈有时间就唠叨唠叨的。

相对于儿大要避母,这女大不避父也是有原因。女儿渐渐长大后是需要多接触父亲,父亲会在社交、性格上、做事上都能给女儿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体验。

只要这其中的度掌握好,就会给女儿从小建立很好地人际关系、性别意识、性观念、婚恋观等打下很好地基础。

二、亲子关系中最主要的是掌握好度

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凡事都要掌握个度,这个度把握好了一切事情就顺水推舟了。这里也不是不让儿子和妈妈在一起了,或者只能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单独相处。更不是说女儿大了还是像小的时候一样不用忌讳些什么,可以毫无避讳地和爸爸在一起做任何事情。

在孩子大了的时候,要让孩子明白男女有别,哪怕和父母在一起也是需要注意些私人、隐私的问题。除此之外,父母们都可以多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做些彼此感兴趣的活动,无论是儿子和妈妈在一起,还是女儿和爸爸在一起都可以做适合孩子年龄段、兴趣的游戏,做些妈妈、爸爸擅长的有意思的活动来让彼此多些了解。

重点提示: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慢慢地长大,明白了很多事情和道理,孩子们长大是很欣慰的事情,我们做家长的也要做好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准备。

今日话题:您会合理安排孩子和父母单独相处的时光吗?

【一个最有耐心的亲子共读咨询师,写得好辛苦喔,点赞私信1可获得微号,送你价值398的亲子共读手册。】


格格巫育儿


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是母亲的心头肉、掌中宝,不管孩子多大,在妈妈眼里永远都是小孩子。但是,作为母亲,如果不及时地和孩子建立性别的边界感,反而会错误地引导孩子。

有这样一则消息,有个农村男孩15岁了,还十分依赖母乳,即使妈妈早就没有奶水了,放学回家他也要吸一吸,有时出门在外,“奶瘾”犯了,他的妈妈也会掀起衣服给孩子哺乳,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男孩快20岁。又过了几年,男孩长大成人,成家了。虽然脱离了母乳的依赖,但是对于母亲仍然十分地依恋,在婆媳问题上,永远都是站在妈妈的这一边。结婚了好几年,由于僵化的婆媳关系,他坚持和自己的老婆离婚,感觉和不尊重母亲的女人怎么都过不下去了。

在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过于疼爱孩子的父母由于没有给孩子建立性别的边界感,所以孩子与父母之间建立了过重的依赖,产生了“恋母”、“恋父”情结。母子之间相处,跨性别的亲情应懂得“儿大避母”,再疼自己的儿子,这3个“雷池”妈妈跨不得半步。

1.

在家长眼里,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但实际上,在孩子2、3岁左右就需要帮助他们建立性别意识,告诉他们男女有别。在家里,跨性别的亲情需要避嫌。对待儿子,妈妈换衣服时需要回避,也要告诉儿子不能看妈妈换衣服,这是一种礼貌。在外面,带孩子出门上厕所时,也要让孩子知道男孩子只能上男厕所,女孩子只能上女厕所。家长们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小,性别意识不重要,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2.

通过家长们的谆谆教诲,孩子终于明白了对于性别的基本尊重。接下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还需要继续巩固孩子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儿子的洗澡工作妈妈就不该参与,女儿的洗浴、换衣应该让妈妈辅助,通过这样的性别分别让孩子进一步地巩固性别意识。

3.

当孩子长大,步入青春期以后,孩子在心理上会自然地与父母分离。这时,家长们要承认孩子的成长,不要再把他当做小孩对待,不能够再对孩子“亲亲”、“抱抱”、“举高高”,避免与孩子过于亲密的接触。亲子之间的表达方式可以变为:父子之间深入人心的交谈、母子之间关切的问候、日常生活起居的关照……感情的表达可以用更沉稳的方式替代。

当孩子越长越大,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独立意识,从行为和思想上引导孩子成人,让孩子脱离父母对父母的依赖,特别是对于跨性别的依赖。儿子不应当过于黏妈妈,女儿也不应当过于依赖爸爸的照顾。这既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性别意识,也有利于帮助孩子完善坚强、独立的人格。

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理所当然地给孩子最多的爱和庇护,但是家长们也应当注意,孩子是会长大的,跨性别的亲情应当尽早帮助孩子建立性别意识,不让孩子过于依赖,这既能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人格和精神。


分享一个适合学龄前儿童用得识字软件【猫小帅学汉字】,家里或者身边有适龄儿童的话可以去下载一个试试哦,这里面有丰富的童话故事,还有有趣的冒险任务,孩子可以和喜欢的童话人物一起学习汉字,不知不觉中对汉字产生兴趣。

更多育儿的资讯可以关注一下【4399小评果快乐育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