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兒大女大指是孩子是多大?

又見闌珊


我兒子五歲多了,洗澡一直都是我洗!因為他爸爸平時不跟我們住在一起!偶爾一起吃個飯!父親教育嚴重缺失!


周瘦瘦10


導讀:不知道各位讀者朋友會有著這麼樣的感受嗎?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會經常跟在誰的身邊就會多少有些像那個人,就有些跟著什麼樣的人就會學著什麼樣。

在自己的身邊其實也有著這樣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自己親戚家有個弟弟從小就是跟著媽媽長大的,至於這樣的家庭成長方式是因為弟弟的爸爸的工作是需要常年在野外作業的,這樣的話作為親屬的弟弟的媽媽就得兼顧起父親和母親的責任來陪伴、培養弟弟長大。

而這樣的家庭成長方式是實際上的“喪父”式的陪伴,儘量弟弟的媽媽也想盡心地幫助到孩子,可是還是在弟弟身上體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相較於兒子和母親在一起的家庭裡所體現出來的問題,女兒和父親在一起往往就會好很多,不大會出現一致性地反對聲音。就像黃磊老師在給自己家的小閨女洗澡的事情裡,有的是反對,但也有表示可以理解的。

這些多少都與這老話,兒大要避母,女大不避父有關係。那麼,為什麼“兒大要避母,女大不避父”?反對的朋友們,先別忙著反對,不妨先了解。現在就來一起看看吧。

一、親子關係中,兒子常跟隨母親影響更大

就像文章開頭時所講述的弟弟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也和很多家庭中以母親為中心,凡是家裡的大事小情、孩子的教育都是母親來張羅著,弟弟也就是這樣很自然地長大了。

可是在孩子還處於襁褓之中,很幼小的時候倒沒有什麼區別的地方,大多數的孩子們都是這麼過來的。只是在孩子逐漸長大後,有了比較清晰的性別意識,會出現自己性別中的獨特特徵,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的時候,如果作為男孩還是隻跟著媽媽在一起的話,就會對其影響很大。

多少會在性格上出現女性化的一面,細心、敏感、有些矯情、過於依賴、過於膽小等,有的甚至在長大後就是媽寶男,無論是談個戀愛也需要每天和媽媽報備,工作上的煩心事也都很難獨自處理好,需要和媽媽有時間就嘮叨嘮叨的。

相對於兒大要避母,這女大不避父也是有原因。女兒漸漸長大後是需要多接觸父親,父親會在社交、性格上、做事上都能給女兒不同的視角、不同的體驗。

只要這其中的度掌握好,就會給女兒從小建立很好地人際關係、性別意識、性觀念、婚戀觀等打下很好地基礎。

二、親子關係中最主要的是掌握好度

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就是凡事都要掌握個度,這個度把握好了一切事情就順水推舟了。這裡也不是不讓兒子和媽媽在一起了,或者只能和爸爸在一起的時候才能單獨相處。更不是說女兒大了還是像小的時候一樣不用忌諱些什麼,可以毫無避諱地和爸爸在一起做任何事情。

在孩子大了的時候,要讓孩子明白男女有別,哪怕和父母在一起也是需要注意些私人、隱私的問題。除此之外,父母們都可以多些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做些彼此感興趣的活動,無論是兒子和媽媽在一起,還是女兒和爸爸在一起都可以做適合孩子年齡段、興趣的遊戲,做些媽媽、爸爸擅長的有意思的活動來讓彼此多些瞭解。

重點提示: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會慢慢地長大,明白了很多事情和道理,孩子們長大是很欣慰的事情,我們做家長的也要做好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準備。

今日話題:您會合理安排孩子和父母單獨相處的時光嗎?

【一個最有耐心的親子共讀諮詢師,寫得好辛苦喔,點贊私信1可獲得微號,送你價值398的親子共讀手冊。】


格格巫育兒


孩子是母親身上掉下的一塊肉,是母親的心頭肉、掌中寶,不管孩子多大,在媽媽眼裡永遠都是小孩子。但是,作為母親,如果不及時地和孩子建立性別的邊界感,反而會錯誤地引導孩子。

有這樣一則消息,有個農村男孩15歲了,還十分依賴母乳,即使媽媽早就沒有奶水了,放學回家他也要吸一吸,有時出門在外,“奶癮”犯了,他的媽媽也會掀起衣服給孩子哺乳,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男孩快20歲。又過了幾年,男孩長大成人,成家了。雖然脫離了母乳的依賴,但是對於母親仍然十分地依戀,在婆媳問題上,永遠都是站在媽媽的這一邊。結婚了好幾年,由於僵化的婆媳關係,他堅持和自己的老婆離婚,感覺和不尊重母親的女人怎麼都過不下去了。

在現實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過於疼愛孩子的父母由於沒有給孩子建立性別的邊界感,所以孩子與父母之間建立了過重的依賴,產生了“戀母”、“戀父”情結。母子之間相處,跨性別的親情應懂得“兒大避母”,再疼自己的兒子,這3個“雷池”媽媽跨不得半步。

1.

在家長眼裡,孩子永遠是長不大的。但實際上,在孩子2、3歲左右就需要幫助他們建立性別意識,告訴他們男女有別。在家裡,跨性別的親情需要避嫌。對待兒子,媽媽換衣服時需要回避,也要告訴兒子不能看媽媽換衣服,這是一種禮貌。在外面,帶孩子出門上廁所時,也要讓孩子知道男孩子只能上男廁所,女孩子只能上女廁所。家長們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小,性別意識不重要,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2.

通過家長們的諄諄教誨,孩子終於明白了對於性別的基本尊重。接下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還需要繼續鞏固孩子的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兒子的洗澡工作媽媽就不該參與,女兒的洗浴、換衣應該讓媽媽輔助,通過這樣的性別分別讓孩子進一步地鞏固性別意識。

3.

當孩子長大,步入青春期以後,孩子在心理上會自然地與父母分離。這時,家長們要承認孩子的成長,不要再把他當做小孩對待,不能夠再對孩子“親親”、“抱抱”、“舉高高”,避免與孩子過於親密的接觸。親子之間的表達方式可以變為:父子之間深入人心的交談、母子之間關切的問候、日常生活起居的關照……感情的表達可以用更沉穩的方式替代。

當孩子越長越大,父母要幫助孩子建立獨立意識,從行為和思想上引導孩子成人,讓孩子脫離父母對父母的依賴,特別是對於跨性別的依賴。兒子不應當過於黏媽媽,女兒也不應當過於依賴爸爸的照顧。這既有利於幫助孩子建立性別意識,也有利於幫助孩子完善堅強、獨立的人格。

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理所當然地給孩子最多的愛和庇護,但是家長們也應當注意,孩子是會長大的,跨性別的親情應當儘早幫助孩子建立性別意識,不讓孩子過於依賴,這既能讓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人格和精神。


分享一個適合學齡前兒童用得識字軟件【貓小帥學漢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更多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果快樂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