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万里长,雄关漫道起始扬-甘肃嘉峪关关城影像记


嘉峪关关城是明长城的西起点,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地处山谷地带,地势险要!建筑宏大,气势磅礴!不仅是抗敌防御的重要屏障!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迹与贡献!图为嘉峪关关城外的城墙。

明长城也称为边墙,是自朱元璋开始在中国北部地区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用材与秦长城类似。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居庸关,另修建祁连山东麓到甘肃嘉峪关。不过大多还是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老龙头的说法较为普遍。明长城连接秦长城绵延6000多公里!万里长城永不倒!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站在城墙外的土坡之上,背面就是明长城城墙。在城楼上有一面旗帜在迎风飞扬!在此远处望,依稀可见祁连山的模样!在现代之中仿佛有感到古老的时光与时空的变幻!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历史如烟云,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嘉峪关城楼的城墙横亘戈壁荒滩,北连悬臂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嘉峪关关城始建于明朝1372年。有内城,外城,城壕组成。大概分为三道防线。大多用条石与青砖建筑。工程非常坚固。长城是世界史上一项浩大的工程!在中国可以说自西周以来伴随着历朝历代!

长城自西周开始延续修建了2000多年。特别自秦朝大一统以后,只要是中原正统王朝都会辅修或者新建长城!防御外敌,巩固统治。长城某种程度上带来了卓有成效的防御工事,同时也给劳动人民带来了疾苦与困顿!历代修建与坚守的作用与代价可谓是千古胡兵屈仰止,万重血肉铸安宁。”

明长城五里一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也是古代中国对外战争的重要保障!嘉峪关关城因地势险要有河西咽喉,边陲锁钥之称。烽燧是通信工具工程,墩台担负着传递关南及祁连山诸口军事信息的任务。


现在著名的景点长城第一墩就位于嘉峪关。长城第一墩,又称讨赖河墩,是嘉峪关西长城最南端的一座墩台,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一座墩台。长城第一墩建于明嘉靖1539年。距嘉峪关关城7.5公里。位于城南讨赖河边56米高的悬崖之上。

城墙历经数百年依然在这里守望守护家园!在和平的年代,在现代化的今天,这里也早已成为著名的风景区,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与祖国东海岸的秦皇岛山海关遥相呼应!一东一西宛如巨龙!!

关城成楼上依稀可以看到远处的雪山,起伏连绵。嘉峪关北靠黑山,南邻祁连山!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千米的峡谷地带,是防御性的天然屏障。如今却忆古往事!在和平发展的现代社会,这里也早已成了旅游胜地!

嘉峪关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是一个完整的军事基地,虽然有些是修复,但整体保存的仍十分齐备。图为一面旗帜在风中飘扬!

古代长城关城中,关照是一个重要的物件。关的意思就是门,关塞。照就是类似证件,文件,证照。就像现在的出入通行证。有说嘉峪关是关照的最初使用地点。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的海关,中西交往的“国门”

站在嘉峪关关城的城楼上也自然会有点感慨万千,历史的车轮虽已走过了上千年,但关城依在,时空斗转!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景象仿佛依稀可见!关城下的路延伸在前方,通向何处!又连接何地!也许有的时候真的是要莫问前程了!!

外城正中大门额刻“嘉峪关”三个大字。门顶原有城楼,与东西二楼形制相同,三楼东西成一线。民国十三年城楼被毁。西面罗城砖砌,东、南、北有土筑围墙,连接长城。现在这里早已成了游客来往的必经之门。

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内城东为“光化门”,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

天下雄关四个大字在关城入口正门悬挂!关城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是现存中最大的关隘,建成时间也比最东端的山海关早9年。明长城自西向东宛若神龙一样走过大漠,攀越贺兰、东行太行,自燕山而下,向渤海飞驰,在辽西走廊上转了个弯,竖起了山海雄关。与嘉峪关首尾呼应。


河西咽喉,塞上屏障。 边陲锁钥,关内铜墙。 万里长城万里长,雄关漫道起始扬。 金戈铁马如烟云,宛若神龙辽东伸。 嘉峪关关城在古代曾作为和平与战争的屏障,如今也是一个名声在外的旅游景区的西部所向!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沉淀也吸引着无数游人与访客的到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