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條》後,張作霖為何成了袁世凱抵制日本的急先鋒?

1915年,趁著歐戰爆發的機會,日本突然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二十一條”後,老袁倒也並不慌張,其通過各種渠道瞭解到的信息顯示:

“二十一條”並沒有經過御前會議,而是大隈重信內閣擅自採取的秘密行為。

由此,袁世凱便有步驟的通過報紙及外交渠道將“二十一條”的內容透露出去,結果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二十一條”立刻成為紐約及倫敦媒體的頭條新聞,這也使得日本試圖儘快結束同中國的秘密談判已經不可能。

美國國務卿在得知“二十一條”的內容後,隨即照會中日兩國,聲明美國對於中日兩國所締結的條約如果有違門戶開放政策的話,將一概不予承認。


《二十一條》後,張作霖為何成了袁世凱抵制日本的急先鋒?

大隈重信


事實上,日本之所以要在歐戰正酣的時候提出“二十一條”,實際上就是要迫使英法美等國勢力從中國退出而在東亞實行日本的“門羅主義”,即將中國變成日本獨佔的利益範圍。

就當時而言,唯一能夠干預並阻止日本在東亞擴張的重要國家也只有美國,美國當時推行的“門戶開放”政策正是與日本的圖謀格格不入的。

國內人民在得知“二十一條”的消息後更是義憤難平,國內外各界要求政府對日抗戰的電報如雪片飛來,在各方的壓力下,談判陷入了僵局,一拖便是四個月。

日本人見在談判桌上無法取得進展,隨後便在東北、山東、福建沿海等地增兵,擺出一副談判失敗即開戰的架勢,並在5月7日提出最後通牒,限中國在48小時內對一至四號及其福建問題給予日本“滿意之答覆”,否則就要訴以“必要之手段”。

在這種情況下,袁世凱最終於1915年5月9日令外交總長陸徵祥、次長曹汝霖及中方談判代表施履本將將“二十一條”的最後修訂本交給日本公使日置益,危機暫時化解。


《二十一條》後,張作霖為何成了袁世凱抵制日本的急先鋒?


儘管是大兵壓境之下的城下之盟,但若把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要求”原件和簽訂後的新約相比,二者還是有宵壤之別的。

在各方壓力下,日本自行取消了最兇殘的第五號要求;要求“所有中國沿海港灣、島嶼概不租借或讓給他國”的第四號刪除,改由中國自行聲明;

第三號中的兩條刪除一條,第一、二號中的十一條中日本所要求的無限移民及日商課稅須得日本領事之同意,“中國方面絕對不能接受”,其他條文不是“留待日後磋商”,就是加進了限制條件,最後簽訂的實際上只有“十二條”。

即使是已經簽訂的幾條,後來也大多被袁世凱設法破壞掉。譬如允許南滿、東蒙地區中日雜居以及雜居地的商租權問題、聘請日本顧問諸問題,袁世凱就曾說:

“購地租地,我叫他一寸地都買不到手;雜居,我叫他一走出附屬地,就遇到生命危險;至於警察顧問用日本人,我用雖用他,每月給他幾個錢罷了,至於顧不顧,問不問,權卻在我。其他各條,我都有破壞之法。”

袁世凱是個玩弄權術的高手,那這次是否有效呢?

後來在東北的日本人曾這麼說過:“我們日本人在東北,被囚禁於附屬地界內,一步不敢出附屬地”;

還有日本人向中國人購地、租地問題,更是談不上,據說是因為袁世凱暗中制定了懲治國賊條例交給東北地方官員,所以日本人根本就買不到也租不到地。

至於那些受聘的日本人員,他們也表示:“我等名為顧問,其實絕無人顧,絕無人問。”


《二十一條》後,張作霖為何成了袁世凱抵制日本的急先鋒?


這裡有個人需要重點提一下,這就是後來的東北王張作霖。張作霖馬匪出身,後來投入軍隊,民國初年只是巡防營某路的統領。

但“二十一”條簽訂後,袁世凱曾秘密派段芝貴去了幾次東北後,張作霖的勢力突然大增,並從德國洋行購買了大量的軍械,並聲稱:“只要有我在,日本人不敢出附屬地!”

由此,日本人想在南滿、東蒙開發產業,也大都遭到張作霖的阻擾而極少施行。

張作霖和袁世凱在做事方式上頗有相像之處,兩個人都是梟雄,重權術,輕條規,袁世凱也對張作霖也有惺惺相惜之感。

據袁世凱的女兒袁靜雪回憶,當時袁世凱對張作霖極為籠絡,每次張作霖來,袁世凱都會在辦公室接見,而張作霖當時只是二十七師的師長,按理只能在居仁堂的樓下被接見。

袁世凱用張作霖暗中抵制日本人,也成為張作霖成為東北王的開始。

話說回來,對付日本這種虎狼之國,必須啟用張作霖這樣的梟雄人物,袁世凱在這方面還算是有用人之明。

更多精彩故事,請關注筆者民國專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