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驾驶坦克参战第一人,解放长春立头功,刘亚楼点名表扬

1945年11月15日,东北坦克大队成立的前十多天,由霍舒亭领导的技术人员冒着鹅毛大雪,来到了四平东哈福山区。在这里,

他们陆续找到了6辆关东军遗弃的坦克。由于敌情紧迫,众人无法将剩下的2辆坦克从积雪中开出,只能开着4辆撤往通化一带。

后来在牡丹江军区等单位的共同配合下,东北坦克大队陆续收集到了12辆坦克、9辆汽车。有了家底,却缺少技术人员。时任东北炮校校长朱瑞,领着手底下的参谋班子,数次跨过鸭绿江,与苏联远东方面军交涉。他还领回了一名曾在苏联学习坦克驾驶技术的老手——蒋泽民。

我军驾驶坦克参战第一人,解放长春立头功,刘亚楼点名表扬

辽沈战役期间,东北坦克大队的九七式战车群与步兵一道机动

时任东北局委员、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周保中得知蒋泽民归来,立即将他编入坦克大队麾下,让他领着一众日伪修理人员对坦克进行维护,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事。

1946年4月,苏军撤出长春。此时,驻长春的原伪满军约2万余人,被蒋军收编为“先遣军”,企图依托现有工事,据守长春,等待沈阳援兵。由于地处东满根据地心脏部位,又是“伪满”的中心城市,长春可谓东北民主联军的心腹大患。

根据上级指示,长春战役由东满军区组织,作战计划是以西南、东南、东北三纵队,总计2万人的兵力,对该市实施多路向心突击。4月4日黄昏前,长春周遭的各外围据点相继为我军攻克。我军拟于4月15日凌晨,对城区发动总攻,与友军会师大同广场。

总攻前一天,我军坦克投入了作战。

我军驾驶坦克参战第一人,解放长春立头功,刘亚楼点名表扬

周保中

当天,我军东南纵队的1个营,向一个大院内的数处敌堡发动进攻。面对顽固的敌军火力,仅有轻武器的步兵伤亡颇大。为了尽快解决战斗,上级派蒋泽民指挥的九七式坦克前往支援。

坦克冒着青烟,轰鸣着向前突进。由于没有无线电设备,车内噪音又大,蒋泽民只能依靠拍打炮手大腿指挥。在他的指挥下,57毫米炮弹如同长了眼睛,发发钻入暗堡之中。眼见敌人想逃,蒋泽民连拍炮手3次,炮手便连开3炮,将3处敌堡也炸上了天。

战斗中,敌人的步兵吓得抛弃了一切装备物资,连骡马都没来得及牵走。我军坦克一个急刹车,蒋泽民从车上跳下,向步兵要过一挺“捷克式”,架在炮塔上就是一连串的点射。幸存下来的敌军,如秋后麦穗一般,被机枪子弹成片撂倒。

当溃逃的敌军被赶至铁路大桥时,正好钻进了长春军分区司令员曹里怀的伏击圈。一时之间,两股兵力前后夹击,将这股敌军吃得干干净净。

战斗结束后,蒋泽民从坦克上走下,却发现什么声音都听不见。炮手拽了下他,他这才意识到曹司令员正举着右手跟他说什么。可是由于坦克炮的轰鸣声,此时的蒋泽民啥声音都听不见了。炮手一把拉过他,让他看自己的大腿。蒋泽民一看,上面青一块紫一块的手印。

你太狠了,看把我的腿拍成什么样?”炮手在他耳边大声喊。

我要不拍你,你还知道开炮呀!”话说完,二人一同大笑起来。

我军驾驶坦克参战第一人,解放长春立头功,刘亚楼点名表扬

蒋军所用的九七式、M3A3轻型坦克群。这些装备,成为人民装甲兵的起家装备


我军驾驶坦克参战第一人,解放长春立头功,刘亚楼点名表扬

1949年参加阅兵的九五式、九七式战车群,便有东北坦克大队的装备

4月15日,长春作战正式打响。蒋泽民奉命驾驶坦克,配合曹里怀的步兵单位,一道对“伪满皇宫”、大同广场、关东军司令部等目标发起冲击。

战斗中,由他指挥的九七式坦克,一度杀至距离敌堡不足25米的位置,接连发射高爆弹,硬是把炮塔“塞”到了敌人脸上。而在攻打皇宫时,这辆九七式更是撞开了坚实的城墙,我军步兵鱼贯而入。

4月16日,在攻击长春火车站的攻势中,蒋泽民率2辆坦克支援步兵,频频向据守火车站大楼的敌军开火,压得敌人抬不起头。最终,胜利的红旗在长春火车站上升起。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数日战斗中,蒋泽民与他的九七式坦克并肩作战,步兵哪里需要,他就领着战车开到哪里,坦克炮弹就炸响在哪里,一直到18日长春解放。

战后,周保中司令员兴奋地握住这位英雄的手,说:“你们坦克部队果真名不虚传!过去,我们只能用拳头、步枪与敌人战斗,现在有了坦克,打城市攻坚战也不怕了!”话一说完,司令员挥挥手,把自己乘坐的“中卡”汽车奖给了蒋泽民。

我军驾驶坦克参战第一人,解放长春立头功,刘亚楼点名表扬

东北坦克大队不断壮大


我军驾驶坦克参战第一人,解放长春立头功,刘亚楼点名表扬

解放长春

长春一战,我军坦克兵大显神威。开国上将刘亚楼将军这样评价:“我军使用坦克,蒋泽民是第一人!”

我军驾驶坦克参战第一人,解放长春立头功,刘亚楼点名表扬

晚年蒋泽民

作为我军第一个驾驶坦克参加实战的老兵,蒋泽民后来参加了平津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任总后车船部副部长等职,2012年逝世,享年100岁。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