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必考點(小學版五)

81. 簡述課外活動對學生的意義

(1)有利於學生多渠道地及時獲得各種信息,擴大知識面,開闊視野;

(2)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3)有利於因材施教,發揮學生特長;

(4)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他們的創造力;

(5)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82. 簡述課外活動的特點

(1)性質的自願性和選擇性;

(2)內容的伸縮性和靈活性;

(3)形式的多樣性;

(4)活動組織上的自主性;

(5)活動方法的實踐性;

(6)活動評價的綜合性。

83. 簡述教學目標的內容

(1)知識與技能目標;

(2)過程與方法目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84. 簡述教學的特點

(1)教學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根本目的;

(2)教學由教與學兩方面組成,教學是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

(3)學生的認識活動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4)教學具有多種形態,是共性與多樣性的統一。

85. 教學的基本任務

(1)教學的首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它任務的實現都是在完成這一任務的過程中和基礎上進行的;

(2)發展學生智能,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發展學生體能,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

(4)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與審美能力;

(5)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個性心理特徵,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86. 如何理解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

(1)認識對象的間接性與概括性;

(2)認識方式的簡潔性與高效性;

(3)教師的引導性、指導性與傳授性;

(4)認識的交往性與實踐性;

(5)認識的教育性與發展性。

87. 簡述教學過程的規律

(1)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的特殊性(間接性)

① 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

② 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③ 貫徹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的規律,要防止兩種傾向。

(2)教學過程中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發展性)

① 掌握知識是發展能力的基礎;

② 智力能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③ 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

(3)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統一(互動性)

① 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參與教學的能動性;

②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③ 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之間的關係;

④ 建立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關係。

(4)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教育性)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提高思想品德修養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具體體現在以下三點:

① 知識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

② 思想品德的提高為學生積極地學習知識提供動力;

③ 貫徹傳授知識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防止兩種傾向。

88. 簡述教學的基本原則

(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統一的原則;

(2)直觀性原則;

(3)啟發性原則;

(4)鞏固性原則;

(5)循序漸進原則;

(6)因材施教原則;

(7)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8)量力性原則。

89. 簡述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

(2)談話法;

(3)討論法;

(4)讀書指導法;

(5)演示法;

(6)參觀法;

(7)練習法;

(8)實驗法。

90. 簡述怎樣上好一堂課

(1)教學目標明確;

(2)教學內容準確;

(3)教學結構合理;

(4)教學方法適當;

(5)講究教學藝術;

(6)板書有序;

(7)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91. 簡述班級授課制基本特點

(1)在教學人員的安排上,以“班”為基本的活動單位;

(2)在教學活動程序安排上,以“課”為組織單位;

(3)在教學時間安排上,以“課時”為基本單位。

92. 簡述班級授課制的優缺點

班級授課制的主要優點:

(1)有利於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地培養人才;

(2)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3)有利於發揮班集體的教學作用。

不足之處:

(1)不利於因材施教;

(2)不利於學生獨立性與自主性的培養;

(3)教學形式缺乏靈活性。

93. 簡述課堂管理的基本原則

(1)重視課堂管理本身的教育功能;

(2)突出學生的主體發展;

(3)堅持面向全體學生;

(4)重視學習活動的過程管理。

94. 簡述課堂紀律的類型

(1)教師促成的紀律;

(2)集體促成的紀律;

(3)任務促成的紀律;

(4)自我促成的紀律。

95. 簡述學習動機的功能

(1)激發功能:喚起、引發學生的學習行為;

(2)定向功能:學習動機以學習需要和學習期待為出發點,使學生的學習行為在初始狀態時指向一定的學習目標,並推動學生為達到這一目標而努力學習;

(3)維持功能: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是認真還是馬虎,是勤奮還是懶惰,是持之以恆還是半途而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習動機的水平。

96. 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維持好奇心;

(2)設置合適的目標;

(3)控制作業的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4)表達明確的期望;

(5)提供明確的、及時的、經常性的反饋;

(6)合理運用外部獎懲;

(7)有效運用表揚;

(8)對學生進行競爭教育,適當開展學習競爭。

97. 簡述影響遷移的因素

(1)學習材料之間的共同因素;

(2)對材料的理解程度;

(3)知識經驗的概況水平;

(4)定勢作用;

(5)認知結構的清晰性和穩定性。

98. 簡述學習策略的類型

(1)認知策略:複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組織策略;

(2)元認知策略:計劃策略、監控策略、調節策略;

(3)資源管理策略:時間管理策略、外援資源管理策略、環境管理策略、心境(努力)管理策略。

2020年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必考點(小學版五)


99. 簡述教學評價的功能

(1)診斷功能;

(2)反饋功能;

(3)導向功能;

(4)檢驗功能。

100. 簡述教學評價的基本類型

(1)根據教學評價的作用,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

(2)根據評價採用的標準,可分為相對性評價、絕對性評價和個體內差異評價;

(3)根據評價主體的不同,分為外部評價與內部評價;

(4)根據評價方法的不同,分為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